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推断不同程度眼外伤愈后视力
1
作者 郝虹霞 陈捷敏 +4 位作者 俞晓英 王萌 周智露 盛延良 夏文涛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眼外伤的损伤类型与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为复杂眼外伤的视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眼外伤后致单眼视力损害者231例,根据眼外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伤情相对较轻)、B组(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眼外伤的损伤类型与视觉诱发电位的特点,为复杂眼外伤的视力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眼外伤后致单眼视力损害者231例,根据眼外伤伤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组(无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伤情相对较轻)、B组(需行眼球开放性手术,对愈后视力可能造成一定影响)、C组(需多次行眼球开放性手术、行多联眼内手术或者术后需行进一步治疗,严重影响愈后视力)3组。同时依据伤眼愈后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分级:Ⅰ级,视力<4.0;Ⅱ级,4.0≤视力<4.5;Ⅲ级,4.5≤视力<4.7;Ⅳ级,视力≥4.7。分别收集研究对象伤眼视力平稳后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记录在1°、15'空间频率刺激下P100波幅和峰时。评估不同眼外伤分组的视觉诱发电位特征与眼外伤程度的相关性,并对各组峰时、波幅异常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组在1°和15'空间频率刺激下测得的伤眼P100波幅与A、B组伤眼P100波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15'空间频率刺激下测得的伤眼P100波幅异常数分别与A、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中伤眼和健眼的P100波幅与同级别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外伤分组与伤眼愈后视力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为-0.488。结论PVEP可用于区分A组与C组、B组与C组不同严重程度的眼外伤,在A、B组之间伤眼在1°和15'空间频率刺激下无法明确区分,眼外伤后伤眼P100波形的异常可为不同程度眼外伤被鉴定人的视觉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眼外伤 视力 视力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推断正常成人远视力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文涛 朱广友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几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技术对视力推断的价值。方法取正常眼40只,分别测试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黑白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红黑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据此推算实验视力,分别与真实视力进行比较,同时各种方法进行彼此比... 目的比较研究几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技术对视力推断的价值。方法取正常眼40只,分别测试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黑白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红黑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据此推算实验视力,分别与真实视力进行比较,同时各种方法进行彼此比较。结果黑白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红黑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较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能更为准确、方便、快捷地反映真实视力水平。结论黑白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和红黑条栅扫描视觉诱发电位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一样,可用于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扫描视觉诱发电位 实验视力 真实视力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翻转视诱发电位P_(100)与视敏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倩倩 刘小琴 陈溪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1-93,10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程度视敏度障碍者模式翻转视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P100的特征,分析不同视角光刺激下与视敏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视敏度分别为0.2、0.4、0.6、0.8、1.0志愿者共100只眼,采用...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程度视敏度障碍者模式翻转视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PRVEP)P100的特征,分析不同视角光刺激下与视敏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视敏度分别为0.2、0.4、0.6、0.8、1.0志愿者共100只眼,采用不同空间频率(8°到7.5′)的翻转图形刺激,在Oz点记录PRVEP并测量P100的潜伏期与波幅。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100潜伏期及波幅均与视角之间存在曲线关系,0.2视敏度组在1°时P100潜伏期达最短、波幅达峰值,余视敏度组均在30′视角达最佳值;P100潜伏期和波幅均与视敏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随着视敏度的增加,P100呈现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分别建立了潜伏期、波幅与视敏度之间的回归模型。结论通过PRVEP检查法,运用各视敏度组最佳刺激视角及借助回归方程推算视敏度,可以作为视敏度评定的客观、精确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诱发电位 视觉 视敏度 图形翻转视诱发电位 P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视治愈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满意 魏欣 +2 位作者 李筠萍 熊炜 徐淑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4-70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已治愈弱视患儿与正常视力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寻求一种客观评价儿童视功能及预测弱视疗效的手段,并且进一步观察影响P-VEP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提供临...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已治愈弱视患儿与正常视力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寻求一种客观评价儿童视功能及预测弱视疗效的手段,并且进一步观察影响P-VEP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8~12岁经正规弱视治疗后弱视治愈儿童分为单眼弱视治愈组(40人,弱视治愈眼40只,而另眼为相对正常眼40只)及双眼弱视治愈组(20人40只眼)。20例视力正常的同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P-VEP的潜伏期和振幅,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VEP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双眼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弱视治愈组及双眼弱视治愈组的弱视眼P100波较正常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其中单眼弱视治愈组弱视眼明显低于双眼弱视治愈组。单眼弱视治愈组的相对正常眼P100波较正常组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而与双眼弱视治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身弱视眼比较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弱视眼P100潜伏期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初治矫正视力、初治年龄及屈光度。结论:通过弱视治疗,虽然患儿视力恢复正常,但弱视眼及相对正常眼的视功能仍未恢复正常;初治矫正视力、初治年龄及屈光度对患儿视力及视功能恢复均有重要影响;仅针对增加视力的传统弱视治疗对于提高双眼视功能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弱视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电生理与客观视功能检查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瑞珏 朱广友 范利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对视觉电生理在客观视功能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是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客观视力测定,及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客观视野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视觉电生理 客观视功能 视觉诱发电位 客观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敏 王刚 +3 位作者 李世迎 刘勇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VEP检查,其中21眼P100波幅值在1°或15'空间频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峰时在1°空间频率5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3眼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空间频率时6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2眼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 ms)。15患者23眼行FFA检查,其中6患者(40%)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T)大于15 s。7眼后期出现高荧光,其余后期呈低荧光。28眼均行视野检查,其中10眼正常,7眼视敏度降低或暗点(4眼集中在生理盲点附近),7眼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缺损,4眼残存部分视野。对比分析PVEP和FFA,发现FFA后期高荧光的患眼P100波峰时呈中度以上延迟,后期低荧光患眼的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轻度延迟。对比分析PVEP和视野,发现14眼VF和PVEP均异常,7眼视野正常时PVEP异常,4眼PVEP正常时而VF异常。结论 NAION的PVEP的P100波峰时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延迟,当视乳头水肿、FFA后期视盘高荧光时P100波峰时明显延迟。FFA的ART延长不是NAION的敏感指标。PVEP对于视野正常的患眼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P-VEP与黄斑OCT的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肖 周珺 +3 位作者 吴晓璇 高敬 刘瑞芬 赵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年龄40~71岁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1 d及术后1个月行P-VEP、黄斑部OCT检查,观察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下P100波的振幅、潜时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1个月低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8.94±4.65)μV,潜时为(108.25±16.65)ms,与术前1 d的振幅(5.66±4.02)μV和潜时(117.85±15.8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高空间频率P100波振幅为(7.99±2.82)μV,潜时为(106.05±16.05)ms,与术前1 d的振幅(6.41±4.06)μV和潜时(110.45±19.95)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88.00±77.00)μm,与术前1 d的(183.00±82.0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P-VEP的P100波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与术前比较,低空间频率及高空间频率的振幅升高、潜时缩短;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加。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视觉电生理法研究氟西汀对成年大鼠视皮层眼优势可塑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解来青 徐国旭 +2 位作者 倪勇 魏晓红 娄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背景 氟西汀(Flx)为一种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腹腔内注射可诱发成年大鼠海马区神经的再生和突触的发生,推测其对视皮层视觉可塑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口服Flx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关系、其与双眼形觉剥夺(BFD)逆转成年大鼠视... 背景 氟西汀(Flx)为一种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剂,腹腔内注射可诱发成年大鼠海马区神经的再生和突触的发生,推测其对视皮层视觉可塑性产生促进作用,但口服Flx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关系、其与双眼形觉剥夺(BFD)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作用的关系等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采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研究Flx给药时间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逆转的关系,比较Flx与BFD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效果.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区组设计多水平实验设计方法将70日龄(P70)的成年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Flx2组、Flx4组、Flx6组、Flx8组、BFD组和Flx+BFD组,Flx各组大鼠均给予0.2 mg/ml Flx溶液喂养大鼠分别至PVEP检查前2、4、6、8周,然后改为正常水饮用,于PVEP检查前1周行左跟上下睑缘缝合制备单眼形觉剥夺(MFD)模型;BFD组大鼠在PVEP检查前3周行双眼缝合2周,同时给予正常饮水3周;Flx+ BFD组先用0.2 mg/ml Flx溶液喂养4周,在Flx溶液喂养1周后双眼缝合2周,再于PVEP记录前1周剪开右眼睑行MFD.各组大鼠均行双跟PVEP记录,测量N75-P100振幅,计算FD跟(左眼)/非FD眼(右眼)(C/I)值,并通过比较FD前后大鼠PVEP振幅值的变化评估眼优势的转移. 结果 FD 1周后,Flx4组、Flx6组、Flx8组、BFD组、Flx+BFD组大鼠PVEP C/I值较FD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3,P<0.05;t=2.981,P<0.05;t=3.619,P<0.01;t=2.681,P<0.05;t=4.550,P<0.01) oFlx4组、Flx6组和Flx8组大鼠FD后左眼PVEP振幅值较FD前明显降低[(17.71±2.24)μV比(31.09±4.13) lμV;(18.93±2.85) μV比(29.59±4.07) μV;(17.94± 1.92) μV比(28.48±3.09)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8、3.278、4.447,均P<0.01),而FD前后右眼PVEP振幅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D后BFD组和Flx4+BFD组大鼠左眼PVEP振幅值明显低于FD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P<0.05;t=3.051,P<0.01),BFD组和Flx+ BFD组大鼠FD后右眼PVEP振幅值明显高于FD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9,P<0.01;t=-4.352,P<0.01). 结论 采用0.2 mg/ml Flx水溶液喂养成年大鼠4周以上及BFD2周的方法均可有效激活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延长Flx喂养时间并不能显著提高视觉可塑性重塑的程度.Flx对视觉可塑性重塑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FD眼反应,而BFD的作用机制是抑制FD眼反应的同时促进非FD眼反应来实现的.Flx喂养与BFD法在逆转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视皮层可塑性 形觉剥夺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记录双眼形觉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瑶 余涛 阴正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记录大鼠成年后视皮层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功能性评价指标,单眼形觉剥夺(MD)模型是研究哺乳动物视皮层可塑性存在与否的经典模型,应用上述技术研究成年大鼠模型眼优势移动情况对研究弱视眼的治疗时机有重要... 背景视觉诱发电位(VEP)是记录大鼠成年后视皮层可塑性变化的主要功能性评价指标,单眼形觉剥夺(MD)模型是研究哺乳动物视皮层可塑性存在与否的经典模型,应用上述技术研究成年大鼠模型眼优势移动情况对研究弱视眼的治疗时机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应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方法评估各周龄正常大鼠和双眼形觉剥夺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健康SPF级Long—Evens大鼠按其出生后周龄分为3、4、5、6、7周组,3、4、5、6周组每组9只,7周组36只。各周龄大鼠左眼分别遮盖3、5、7d,分别于上述时间点记录大鼠左眼、右眼PVEPP。波振幅,观察左右眼遮盖前后P100波振幅变化,评价眼优势移动情况,确定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结束的周龄。7周龄SPF级Long—Evens大鼠行双眼PVEP检测,利用眼睑缝合法分别行双眼形觉剥夺7、10、14d,然后打开右眼,分别于3、5、7d后再打开左眼,再次行双眼PVEP检测,观察眼优势是否发生移动。结果出生后3周龄大鼠,左眼遮盖后3—7d,左眼P100波振幅逐渐下降,而右眼P100波振幅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6周龄大鼠左眼遮盖3d,左眼、右眼P100波振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眼遮盖后5d、7d,左眼P100波振幅明显下降,右眼P100波振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7周龄大鼠左眼遮盖后3~7d,左眼、右眼大鼠P100波振幅与遮盖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周龄大鼠术前C/I比值分别为2.69~0.45、2.58±0.41和2.62±0.32,左眼遮盖后的对侧眼振幅值/同侧眼振幅值(C/I)比值分别为1.07±0.15、1.16±0.16和1.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6周龄、7周龄大鼠C/I比值分别为2.80±0.48和2.59±0.36,与术前(2.90±0.4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皮层可塑性消失。7周龄大鼠行双眼形觉剥夺14d,再行左眼遮盖3d后C/I比值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3±0.18口s2.70±0.45,P〈0.01),视皮层可塑性被再激活。结论PVEP可以在大鼠动物模型上进行记录,并可以作为检测视皮层眼优势移动的指标;双眼形觉剥夺模型可以再激活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图形刺激 视皮层 眼优势 形觉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铁军 张锐 徐鹏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4-651,共8页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被广泛的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类脑机接口,但目前在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号获取、特征提取、模式分类、在线系统等方面,介绍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基于笔者长期研...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技术,被广泛的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一类脑机接口,但目前在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号获取、特征提取、模式分类、在线系统等方面,介绍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基于笔者长期研究工作的系列解决方案。如信号获取中能够去除低频偏置的放大器设计方法;特征识别方面针对在运动想象脑机接口中广泛使用的共空间模式方法的改进算法,使其具有更强的抗噪音能力;模式识别方面所提出的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改进算法,以较大幅度提高分类准确率。最后介绍了基于上述方法而设计实现的一种基于运动想象和运动启动电位的在线脑机接口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放大器 共空间模式 模式识别 运动启动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_(145)与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仕军 阴正勤 +1 位作者 余延基 姚军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不同年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正常人90例,按年龄分为3组,每组30人。第1组为儿童组,年龄6-12岁;第2组为少年组,年龄13~18岁;第3组为成人组,年龄19-35岁。采用AVES2000电生理仪,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 ①P100波潜伏时问在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N145波潜伏时问在三组问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P100波和N145波的幅值在三组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者与年龄皆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图形诱发电位的潜伏时间逐渐缩短,振幅值逐渐降低,至成年后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尤其以N145波变化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图形视诱发电位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患者神经眼科学检查分析72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蔚 李惠玲 +2 位作者 李波 张雪青 韩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静态中心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及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的关系,探讨静态中心视野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垂体瘤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由我... 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静态中心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及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的关系,探讨静态中心视野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垂体瘤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由我院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瘤的30~50岁患者72例(144眼),经头MRI强化检查显示瘤体均位于蝶鞍内或突破鞍隔向上生长。应用全自动视野分析仪24-2阈值程序进行静态中心视野检查,记录平均缺损(meandefect,MD)值,应用诱发电位仪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attern reserv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根据视野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正常视野组9例;轻度缺损组13例(-5dB≤MD<0dB);中度缺损组38例(-15dB<MD<-5dB);重度缺损组12例(MD≤-15dB),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MRI正中矢状位、冠状位肿瘤的相对高度及PRVEPP100波潜伏期。结果患者视野异常以颞侧偏盲最多,此外可见不典型视野缺损。随着视野缺损程度的增加,MRI正中矢状位及冠状位肿瘤相对高度均增大(F=125.1,P<0.05;F=109.8,P<0.05),正常视野组为(0.9±0.3)cm/(0.7±0.2)cm,轻度缺损组为(1.1±0.4)cm/(0.8±0.2)cm,中度缺损组为(2.6±0.5)cm/(2.4±0.6)cm,重度缺损组为(3.9±0.4)cm/(3.8±0.4)cm。其中正常视野组与轻度缺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49,P>0.05)。随着视野缺损程度的增加,PRVEPP100波潜伏期也呈逐渐延长趋势(F=23.5,P<0.05),正常视野组为(102.2±4.3)ms,轻度缺损组为(109.4±5.4)ms,中度缺损组为(114.5±4.8),至重度缺损组达(118.1±3.9)ms。根据MRI结果,垂体微腺瘤共11例,其中行静态中心视野检查异常率为27.3%,行PRVEP检查异常率达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结论静态中心视野检查结果有助于垂体瘤的定性、定位诊断。视野缺损程度与垂体瘤所致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一致,且与头MRI所示瘤体大小相对应。对于垂体微腺瘤引起的视功能亚临床损害,PRVEP检查更为敏感,对垂体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视功能 静态中心视野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青光眼彩色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平宝 佟杨 +2 位作者 夏朝华 谭浅 夏晓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olor 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CPR-VEP)在不同时间频率时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寻找最佳时间频率参数及色彩参数。方法:采用法国M啨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电... 目的:探讨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olor 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CPR-VEP)在不同时间频率时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寻找最佳时间频率参数及色彩参数。方法:采用法国M啨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电生理仪对41例(70眼)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13例(26眼)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在不同时间频率(1,2,4,8,16,32 Hz)及色彩刺激(黑/白、红/绿、蓝/黄)下记录CPR-VEP的变化,比较P100的波幅值。结果:(1)正常对照组黑/白刺激下CPR-VEP P100波幅-时间频率曲线的波幅值随着时间频率的增加而下降明显;红/绿及蓝/黄刺激下2 Hz及8 Hz处波幅增高。(2)青光眼组CPR-VEP P100波幅-时间频率曲线的波幅值随着时间频率的增加而下降明显,但在8 Hz处波幅明显增高;除32 Hz及红/绿刺激下的1 Hz外,不同时间频率的色彩刺激下CPR-VEP P100与Hum-phrey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呈显著相关关系,以8 Hz的频率及蓝/黄刺激下的2 Hz和16 Hz相关性较大。(3)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P100波幅具有差异,3种色彩刺激在8 Hz处差别大。结论:CPR-VEP P100的波幅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损害,3种色彩刺激在8 Hz及蓝/黄刺激在2 Hz和16 Hz处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青光眼 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时间频率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性弱视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大明 龙时先 +2 位作者 林羡钗 梁炯基 刘彩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3-636,643,共5页
【目的】评价弱视的色觉损害以及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期诊断和评价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临床价值,探讨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和差异。【方法】应用同亮度不同颜色棋盘格的刺激,比... 【目的】评价弱视的色觉损害以及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期诊断和评价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临床价值,探讨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和差异。【方法】应用同亮度不同颜色棋盘格的刺激,比较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结果】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儿童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组。①三组儿童组内比较发现:除绿/灰刺激后产生的P1波潜伏期比其它颜色刺激延长之外;其它颜色刺激产生的P1潜伏期两两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颜色刺激产生的P1-N2振幅在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和屈光不正组儿童在蓝/灰(P=0.004)和蓝/黄刺激(P=0.01)后的P1潜伏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在红/灰刺激(P=0.007)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③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蓝/灰(P=0.02)和蓝/黄刺激(P=0.01)后的P1潜伏期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红/灰(P=0.005)和黑/白刺激(P=0.009)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④屈光不正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各种不同颜色刺激后,两组之间的P1潜伏期及P1-N2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正常眼和弱视眼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存在差异,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之间则不存在差异。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助于弱视的早期诊断和视功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诱发电位 弱视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视觉发育期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璐 陈长征 +4 位作者 苏钰 冯超 郑红梅 邢怡桥 易莲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背景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SPVEP)作为一种客观视功能检测技术,可被用于婴幼儿及合作度较差的成年人的客观视力测定。已有研究显示,振幅一视角对数(A—LogVA)回归方法可提高SPVEP推算视力的准确性。目的研究SPVEP在视觉发育期儿... 背景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SPVEP)作为一种客观视功能检测技术,可被用于婴幼儿及合作度较差的成年人的客观视力测定。已有研究显示,振幅一视角对数(A—LogVA)回归方法可提高SPVEP推算视力的准确性。目的研究SPVEP在视觉发育期儿童中的应用,并比较两种不同的视力推断方法,即振幅一空间频率(A—SP)回归方法和A—LogVA回归方法在儿童,尤其是弱视儿童客观视力评估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3~12岁各种原因所致弱视儿童26例26眼为弱视组,同时选取与弱视组儿童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31人为正常组。检测其最佳矫正LogMAR视力,并使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测SPVEP,选用0.99~12.89cpd的10个不同空间频率正弦调制水平光栅连续刺激视网膜,结果经离散傅里叶分析后采用A—sP回归方法和A—LogVA回归方法计算SPVEP视力,对检测结果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由A—sP回归方法和A—LogVA回归方法计算所得的SPVEP视力与LogMAR视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P〈0.01)和0.733(P〈0.01),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173,P〈0.01)。由A—sP回归方法所测得的SPVEP视力(A—sP视力)与LogMAR视力均数差值的绝对值为0.40±0.02,由A—LogVA回归方法所测得的SPVEP视力(A—LogVA视力)与LogMAR视力均数差值的绝对值为0.26±0.02,A—SP视力与A—LogVA视力均数差值的绝对值为0.14±O.02。在弱视组,由A—sP回归方法和A—LogVA回归方法计算所得的SPVEP视力与LogMAR视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P=0.515)和0.456(P〈0.05),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3,P〈0.05)。A—SP视力与LogMAR视力均数差值的绝对值为0.07±0.05,A—LogVA视力与LogMAR视力均数差值的绝对值为0.12±0.05,A。SP视力与A—LogVA视力均数差值的绝对值为0.05±0.01。在不同视力段,SPVEP视力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结论SPVEP可对正常视力及弱视儿童的客观视力进行评估,且A—LogVA回归方法推断所得客观视力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LogMAR视力 弱视 儿童 视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甲醇中毒后期的视觉电生理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维龙 李建东 +1 位作者 杨培良 李海生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32-35,共4页
报导了11例(22只眼)急性甲醇中毒后期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其中发现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b波振幅、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图像视网膜电图(PERG),图像视诱发电位(PVEP)的主波振幅和峰时呈显著异常,P<0.001。结果表明急性甲醇中... 报导了11例(22只眼)急性甲醇中毒后期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其中发现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b波振幅、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图像视网膜电图(PERG),图像视诱发电位(PVEP)的主波振幅和峰时呈显著异常,P<0.001。结果表明急性甲醇中毒后期不仅损伤视网膜外层,而且还波及视网膜内层的神经节细胞和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中毒 视觉电生理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期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猫P-VEP的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峥 侯川 马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视皮层的电生理特性,探索弱视发生的皮层机制,并为弱视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只初生家养猫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在3周龄时缝合单侧眼睑塑造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3个月后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 目的观察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视皮层的电生理特性,探索弱视发生的皮层机制,并为弱视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1只初生家养猫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在3周龄时缝合单侧眼睑塑造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模型,3个月后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技术检测视觉生理功能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双眼间的P-VEP波形潜伏时和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理组剥夺眼的P波潜伏时延迟和振幅降低或呈波形熄灭的杂波,与对侧健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P<0.025、P<0.005)。对照组P波的振幅随刺激的空间频率增加而增高,在达到0.10c.d-1时后转呈下降趋势,而潜伏时却始终随空间频率增加而延迟。处理组双眼P波潜伏时和振幅均缺乏与刺激空间频率的对应关系。结论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视皮层的电生理特性出现异常,说明弱视的发生存在皮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形觉剥夺 视觉发育 弱视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勇文 林兴 +3 位作者 张士军 黎荣 蒋伟哲 黄仁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视皮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左旋多巴甲酯对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幼猫30只随机分成6组:左旋多巴甲酯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5...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甲酯对斜视性弱视猫视皮质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左旋多巴甲酯对弱视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幼猫30只随机分成6组:左旋多巴甲酯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于4wk时行眼外直肌切除术造成人工斜视(正常对照组除外),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确定形成弱视后,灌胃给予左旋多巴甲酯20,40,80mg·kg-1,阳性对照组给予左旋多巴40mg·kg-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P-VEP的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猫视皮质的c-fosmRNA表达情况。结果左旋多巴甲酯明显的缩短猫斜视性弱视眼的P100波峰潜时及提高P100波幅值。斜视猫视皮质的阳性染色细胞较正常猫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药后各组阳性染色细胞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左旋多巴甲酯明显地改善斜视性弱视猫模型弱视眼的传导和感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左旋多巴甲酯进入脑内的量增加及介导视皮质c-fos mRNA的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甲酯 斜视性弱视 C-FOS MRNA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检查及治疗——附100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双 王兴华 +1 位作者 许兵 姜发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患者的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影像学等检查的临床意义及视神经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视神经炎患者,分别行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影像学检查,并给予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 目的探讨视神经炎患者的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影像学等检查的临床意义及视神经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视神经炎患者,分别行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影像学检查,并给予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类药物、血管扩张剂及复方樟柳碱等综合治疗,观察各项检查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大多数视神经炎患者找不到明显发病诱因,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相应的非特异性异常表现,影像学检查特别是磁共振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异常病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综合治疗后,85例视力提高,15例视力不变或下降。结论联合各项检查手段及时诊断及采取综合治疗是提高视神经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视野 视觉诱发电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图形视网膜电图和视诱发电位辅助诊断垂体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学江 张小虎 袁孝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视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辅助诊断垂体肿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志愿者、16例确诊垂体肿瘤的患者;被临床诊断为球后视功能损害,其PVEP和PERG的改变和垂体肿...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视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辅助诊断垂体肿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志愿者、16例确诊垂体肿瘤的患者;被临床诊断为球后视功能损害,其PVEP和PERG的改变和垂体肿瘤相似的20例患者进一步作头颅CT检查。结果:垂体肿瘤患者PVEP-P_(100)的潜伏期及幅值明显异常、PERG大致正常;20例提示有球后视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有8例最终确诊为垂体肿瘤。结论: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有利于早期发现垂体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诱发电位 图形视网膜电图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