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 崔永存 +2 位作者 方俊 王登科 李伟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针对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用7003陶瓷球轴承在极限转速试验中出现异常振动和噪音等问题,从端口位置、形态、显微组织、相组成等方面对轴承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采用了洛氏硬度检测的方法对失效轴承的内、外滚道进行了检测,研究... 针对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用7003陶瓷球轴承在极限转速试验中出现异常振动和噪音等问题,从端口位置、形态、显微组织、相组成等方面对轴承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采用了洛氏硬度检测的方法对失效轴承的内、外滚道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失效轴承内、外滚道的洛氏硬度;然后,采用了金相组织分析的方式,对轴承内、外滚道失效部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轴承内、外滚道失效部位的金相组织成分;最后,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轴承内、外滚道,内、外滚道断口以及滚动体失效部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了轴承失效部位的表面组织显微形貌及能谱仪(EDS),进而对轴承失效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内圈产生失效剥落的主要原因为内圈滚道表面的碳化物、氧化物在应力接触面堆积,从而加剧了其表面的氧化程度。由于内圈制造工艺缺陷将导致轴承发生早期失效,建议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热处理工艺,避免产生不合格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球轴承 金相组织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极限转速试验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成砂岩的显微特征与鉴别方法——以山西宁武—静乐盆地天池河组为例
2
作者 丁家翔 许欢 +4 位作者 杜研 苑婷媛 张毕辉 刘高政 何柯衡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9-554,共16页
【目的】在沉积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区分风成与水成沉积长期以来都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虽然部分宏观尺度沉积特征(如风成波痕、风成沙波层、条纹层等)能够为风成砂岩的鉴别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露头出露条件的差异,上... 【目的】在沉积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区分风成与水成沉积长期以来都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虽然部分宏观尺度沉积特征(如风成波痕、风成沙波层、条纹层等)能够为风成砂岩的鉴别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露头出露条件的差异,上述特征很难被完全识别出来。相比之下,风成砂岩特征性的微观结构(如高成分与结构成熟度、稳定单矿物表面结构等)却不受露头条件限制,这为鉴别风成沉积提供了有效途径。【方法】以山西宁武—静乐盆地晚侏罗世风成和水成砂岩为例,对二者开展了一系列微观层面分析。【结果与结论】风成砂岩相较于河流砂岩具有高成分/结构成熟度以及存在特征性风成地层,各风成地层之间具有不同的粒度特征,风成砂岩单矿物颗粒表面具有碟形坑、新月形坑、上翻解理薄片等指示风成成因的显微结构,同时风成石英颗粒表面具有高铁/锰含量等特征。综合薄片、粒度、扫描电镜和能谱的研究,提出单矿物颗粒表面的碟形撞击坑以及具有逆粒序的风成沙波层能够作为风成砂岩的特有鉴别指标。鉴于风成砂岩的显微特征常具有多解性,建议采用多指标联合分析风成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砂岩 薄片 粒度 扫描电镜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袖阀管注浆套壳料配比优化及微观结构分析
3
作者 胡俊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袖阀管注浆套壳料的最优配比及其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套壳料最优质量配比为水∶水泥∶膨润土∶水玻璃=2.0∶1.0∶1.4∶0.03,此配比下套壳料的后期抗压强度相较于最低水平能够... 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电镜扫描、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袖阀管注浆套壳料的最优配比及其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套壳料最优质量配比为水∶水泥∶膨润土∶水玻璃=2.0∶1.0∶1.4∶0.03,此配比下套壳料的后期抗压强度相较于最低水平能够提高约20%,且膨润土、水玻璃用量较少。通过对比套壳料微观结构发现,最优配比下的水化物晶体和C-S-H凝胶等骨架结构分布较为规律,其中Ca、Si元素含量均接近40%,水泥水化物、膨润土较好地呈粒状-镶嵌-胶结结构。膨润土含量过高会吸收参与水泥水化反应的自由水及Ca^(2+),导致套壳料的骨架网状结构发育不充分,减少后期强度的同时延长初凝胶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套壳料配比 正交试验 电镜扫描 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erty changes of anchor grout calcined ginger nuts admixed with fly ash and quartz sand after accelerated ageing tests 被引量:4
4
作者 ZHANG Jing-ke ZHANG Li-xiang +3 位作者 ZHAO Lin-yi LIU Dun GUO Qing-lin PEI Qiang-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3114-3125,共12页
Calcined ginger nuts admixed by fly ash and quartz sand(CGN-(F+S))has been validated to be basically compatible to earthen sites as an anchor grout.Accelerated ageing tests including water stability test,temperature a... Calcined ginger nuts admixed by fly ash and quartz sand(CGN-(F+S))has been validated to be basically compatible to earthen sites as an anchor grout.Accelerated ageing tests including water stability test,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ycling test,soundness test and alkali resistance test are conduct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further research the property changes of CGN-(F+S)grout.Density,surface hardness,water penetration capacity,water permeability capacity,soluble salt,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images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EDS)spectrum of these samples have been tested after accelerated ageing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densities of samples decrease,surface hardness,water penetration capacity and water permeability capacity of samples increase generally.Besides,soluble salt analysis,SEM and EDS results well corroborate the changes.Based on th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roperty changes are most serious aft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ycling test,followed by water stability,soundness and alkali resistance test in sequence.But in general,CGN-(F+S)still has good du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N-(F+S)grout accelerated ageing tests physical property change chemical property chang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disrupted gunshot residue:A sub-micron analysis using a novel collection protocol 被引量:1
5
作者 V.Spathis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43-149,共7页
The analysis of gunshot residue(GSR) has played an integral role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in relation to shooting cases. With a characteristic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lead, antimony, barium, and a typically discrimina... The analysis of gunshot residue(GSR) has played an integral role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in relation to shooting cases. With a characteristic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lead, antimony, barium, and a typically discriminative spheroidal morphology, the pres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GSR can aid in firearm investigations. In this experiment, three shots of low velocity rim-fire ammunition were fired over polished silicon collection substrates placed at six intervals over a 100 cm range. The samples were analysed using a Field Emission Gu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G-SEM) in conjunction with an X-flash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 detector, allowing for GSR particle analyses of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t the sub-micron level.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although classic spheroidal particles are present consistently throughout the entire range of samples their sizes vary significantly, and at certain distances from the firearm particles with an irregular morphology were discerned, forming "impactdisrupted" GSR particles, henceforth colloquially referred to as "splats". Upon further analysis, trends with regar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se splat particles were distinguished. An increase in splat frequency was observed starting at 10 cm from the firearm, with 147 mm^(-2) splat density, reaching a maximal flux at 40 cm(451 mm^(-2)), followed by a gradual decrease to the maximum range sampled. Moreover, the structural morphology of the splats changes throughout the sampling range. At the distances closest to the firearm, molten-looking particles were formed, demonstrating the metallic residues were in a liquid state when their flight path was disrupted. However, at increased distances-primarily where the discharge plume was at maximum dispersion and moving away from the firearm, the residues have had time to cool in-fight resulting in semi-congealed and solid particles that subsequently disrupted upon impact, forming more structured as well as disaggregated splats.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that are present in GSR also change in the different splat morphologies sampled,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rticles' physical structures. Two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splats were also observed: circular and elongated, which suggest the residues hit the substrate at different angl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plat impact angle can be ascrib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residues within the firearm discharge plume; particles get caught up in the vortex that is created by the discharge gases behind the projectile as it leaves the barrel, thereby affecting their directionality and flight time. This reasoning could also justify the existence of both spheroidal and splat particles at certain distances. The novel sampling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have provided previously unknown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GSR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which could have greater implications to its current analysis amongst laboratories and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级 残留物 收集 球形颗粒 结构形态 协议 撞击 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的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荆海燕 马芬 +2 位作者 郑丽珍 白璐 付文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现代分析仪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瓦当表面可溶盐含有石... 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现代分析仪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瓦当表面可溶盐含有石膏(Ca SO_(4)·2H_(2)O)和有机酸钙盐[Ca_(3)(CH_(3)COO)_(3)Cl(NO_(3))_(2)·6H_(2)O]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可溶盐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 X射线衍射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定煤储层水相赋存空间的新方法
7
作者 张学英 杨延辉 +3 位作者 张雅兰 冯其红 张纪远 张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相结合的含气煤样水相空间分布特征测试方法,采用新方法开展沁南盆地高阶煤样品水相赋存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核磁共振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煤岩微孔(孔径小于2 nm)... 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相结合的含气煤样水相空间分布特征测试方法,采用新方法开展沁南盆地高阶煤样品水相赋存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核磁共振试验结果吻合性较好,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煤岩微孔(孔径小于2 nm)和介孔(孔径为2~5 nm)多为疏水性壁面,水相在毛管阻力作用力影响下难以进入孔径约20 nm以下的孔隙和裂隙中;与现有核磁共振试验等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测试流程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气水赋存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分析 示踪剂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粉煤灰固化硫酸盐渍土的水稳定性与微观结构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柴寿喜 田萌萌 +1 位作者 魏丽 张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0-439,共10页
高含盐量硫酸盐渍土的抗压强度低、水稳定性非常差,不能直接用于道路工程建设,应采用石灰和粉煤灰对其固化。为解决超硫酸盐渍土的工程应用问题,选择石灰掺量6%、8%、10%、12%、14%与石灰︰粉煤灰1︰1、1︰1.5、1︰2、1︰2.5、1︰3的固... 高含盐量硫酸盐渍土的抗压强度低、水稳定性非常差,不能直接用于道路工程建设,应采用石灰和粉煤灰对其固化。为解决超硫酸盐渍土的工程应用问题,选择石灰掺量6%、8%、10%、12%、14%与石灰︰粉煤灰1︰1、1︰1.5、1︰2、1︰2.5、1︰3的固化方案,开展未浸水与浸水固化土的抗压试验,评价石灰和粉煤灰掺量对固化土水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测试,分析石灰和粉煤灰掺量对硫酸盐渍土微观形貌的影响;计算微观结构指标,辅助分析石灰和粉煤灰对硫酸盐渍土的固化机理。试验结果显示:(1)在硫酸盐渍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粉煤灰,固化土的抗压强度与水稳定性明显提高。随石灰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固化土的强度呈先增长后降低趋势。(2)石灰和粉煤灰化学反应产生了凝胶物质与针棒状物质,填充土的孔隙,增强土颗粒间的胶结力,提高了硫酸盐渍土的抗压强度与水稳定性。(3)采用8%石灰+24%粉煤灰配合比,固化土的抗压强度最高且水稳定性最好。8%石灰+24%粉煤灰固化土的颗粒胶结更紧密,土团粒粒径较大,土团粒形状更趋向于扁圆状,土的结构更稳定。研究结果表明,8%石灰+24%粉煤灰配合比可为超硫酸盐渍土改性与固化的工程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渍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稳定系数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特征自动分析系统对碎屑矿物定量识别及与传统镜下鉴定的误差分析
9
作者 宁泽 徐磊 +2 位作者 林学辉 张媛媛 张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碎屑矿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物源和物质扩散研究中,对分析沉积动力环境和海洋动力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碎屑矿物数据的获取主要以光学显微镜为工具,依靠人工鉴定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学有... 碎屑矿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物源和物质扩散研究中,对分析沉积动力环境和海洋动力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碎屑矿物数据的获取主要以光学显微镜为工具,依靠人工鉴定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学有效的矿物鉴定数据,本文基于热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利用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简称AMICS),运用矿物表面微形貌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技术,通过实测数据自主建立的一套碎屑矿物标准库为分类依据,实现了对碎屑矿物的定量识别。AMICS系统对第一个样品共识别出矿物种类25种,人工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法鉴定出25种;AMICS系统对第二个样品共识别出矿物种类26种,人工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法鉴定出27种,两种方法鉴定出的碎屑矿物种类基本相同,且每一种矿物含量的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该系统识别氧化物(褐铁矿、铬铁矿等),磷酸盐(磷灰石等),硫酸盐(重晶石等),硫化物(黄铁矿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等),部分硅酸盐(锆石、榍石、橄榄石、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石榴石族等)相对准确,但仅依靠矿物化学成分很难准确识别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系列碎屑矿物,层状硅酸盐矿物在制样时容易逐层脱落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 背散射法 碎屑矿物 扫描电镜-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污染程度下毛白杨叶表面PM_(2.5)颗粒的数量及性质和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石婕 刘庆倩 +5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郭惠红 夏新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22-7530,共9页
选择了北京市环境PM_(2.5)浓度不同的两个采样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杨树叶片表面滞留的PM_(2.5)颗粒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叶片气孔对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适... 选择了北京市环境PM_(2.5)浓度不同的两个采样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杨树叶片表面滞留的PM_(2.5)颗粒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叶片气孔对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夏秋两季西直门叶片样品上下表面的PM_(2.5)数量均多于森林公园样品这说明环境PM_(2.5)浓度是影响叶片表面滞留颗粒物数量的主要原因;其中叶片上表面是滞留PM_(2.5)颗粒的主要区域。森林公园样品中PM_(2.5)颗粒性质比较单一,硅铝酸盐颗粒和石英颗粒占很大比例,二者的主要来源均为天然源,如土壤扬尘、矿物颗粒等;而西直门采样点叶片样品滞留的PM_(2.5)颗粒的元素组成更为复杂,其中50%以上的硅铝酸盐颗粒检测出了明显的铜、钾、氯、钠等元素的谱峰其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西直门样品PM_(2.5)的含硫量高于森林公园样品,且夏季明显高于秋季。研究还发现有少数PM_(2.5)颗粒进入了毛白杨叶片的气孔而且不同污染程度下气孔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与森林公园毛白杨叶片的气孔相比,西直门处的毛白杨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面积和气孔密度均较小,说明较高的PM_(2.5)污染程度对毛白杨叶片的形态发育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揭示植物叶片阻滞、吸收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机制、合理选择和优化城市绿化树种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叶片 PM_(2.5) 气孔 环境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韩克光 甄守艳 +4 位作者 范华 高文伟 樊玮鑫 吴锁柱 霍乃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01-307,共7页
为制备肽钙螯合物并探明肽钙螯合机理,对羊骨胶原多肽与CaCl2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肽钙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螯合参数:肽钙质量比2∶1,pH值7.66,53℃螯合50 min,螯合率达67.24%... 为制备肽钙螯合物并探明肽钙螯合机理,对羊骨胶原多肽与CaCl2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肽钙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螯合参数:肽钙质量比2∶1,pH值7.66,53℃螯合50 min,螯合率达67.24%。红外光谱、电镜分析及能谱扫描结果表明胶原多肽与Ca2+分别在多肽内部的C=O处及肽链末端的-NH2和-COOH处发生螯合,形成了铵盐和羧酸盐;多肽与Ca2+螯合后由疏松的片状结构变成了致密的小颗粒聚集体结构。红外光谱及能谱扫描同时也证实所制备的胶原多肽中有部分钙螯合肽的存在,说明酶解可使钙由羟基磷灰石形式转变为可溶性离子钙。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钙制剂生产及畜骨的高值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 红外光谱 电镜扫描 骨胶原肽 能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霍玉秋 闫玉涛 +3 位作者 刘晓霞 丁津原 翟玉春 田彦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500SN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2.0%时,相应的pB值最高、磨斑直径最小、摩擦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添加剂 500SN基础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除磷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亚男 于水利 +2 位作者 赵冰洁 郭思远 芮道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25,共3页
为考察3种不同碳源(乙酸钠、葡萄糖、脱脂乳和葡萄糖混合物)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用结合扫描电镜(SEM)的能谱(EDS)分析了胞外聚合物(EPS)的磷含量,并测定了污泥PHA(poly-β-hydroxyalkanoate)及磷含量.结果表明,PHA在厌氧结束时... 为考察3种不同碳源(乙酸钠、葡萄糖、脱脂乳和葡萄糖混合物)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用结合扫描电镜(SEM)的能谱(EDS)分析了胞外聚合物(EPS)的磷含量,并测定了污泥PHA(poly-β-hydroxyalkanoate)及磷含量.结果表明,PHA在厌氧结束时的量并不是后续好氧阶段吸磷效果好坏的决定性指标,EPS的生物吸附对磷也有一定程度的去除,并且这种生物吸附使葡萄糖碳源系统除磷效果好于其他两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胞外聚合物 能谱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粉化伞裙的微观结构与憎水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邓桃 杨滴 +3 位作者 陶文彪 周凯 张学军 谷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8-334,共7页
为研究粉化硅橡胶伞裙的憎水性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针对现场取回的3支粉化的110kV复合绝缘子,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利用静态接触角和喷水分级法测试样本的憎水性,粉化层表面的憎水性相比新样本略有下... 为研究粉化硅橡胶伞裙的憎水性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针对现场取回的3支粉化的110kV复合绝缘子,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利用静态接触角和喷水分级法测试样本的憎水性,粉化层表面的憎水性相比新样本略有下降,去掉表面的粉化层后,其憎水性明显下降。然后,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样本的主链和侧链基团(Si-O和Si-CH_3)发生了断裂,侧链甲基含量减少;扫描电镜发现去粉化层后硅橡胶表面存在大量微孔和裂纹,因而导致去粉化层后的硅橡胶伞裙表面憎水性明显降低。最后,通过能谱分析发现,粉化层中的硅含量明显高于去粉化层后硅橡胶表面和材料内部值,同时粉化层表面的粗糙度增加,说明粗糙度和硅氧烷小分子的迁移同时导致粉化层表面的憎水性优于去掉粉化层后的表面。研究结果表明,粉化与硅橡胶伞裙的憎水性关联密切,但仍需深入研究粉化复合绝缘子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粉化 憎水性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Trichoderma sp.)HR-1活细胞吸附Pb(Ⅱ)的机理 被引量:37
15
作者 沈薇 杨树林 +2 位作者 李校堃 袁辉 高力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从重金属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吸附Pb(II)的丝状真菌,编号为HR-1,初步鉴定其为木霉属(Trichodermasp.).研究了pH值对活细胞吸附铅离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铅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该细胞对铅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597mg/g;扫描电镜(SEM)显示细... 从重金属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吸附Pb(II)的丝状真菌,编号为HR-1,初步鉴定其为木霉属(Trichodermasp.).研究了pH值对活细胞吸附铅离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铅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该细胞对铅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597mg/g;扫描电镜(SEM)显示细胞吸附Pb(II)后发生明显的萎缩现象,在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沉积物;X射线光散射能谱(EDX)验证了铅的吸附,同时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作用.对比细胞吸附Pb(II)前后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谱表明,葡聚糖或几丁质中的羟基和C-O-C、蛋白质的羧基是铅的主要吸附位点,与含氮官能团无关.XPS证实细胞吸附铅离子后生成PbO,XRD图谱得出其处于无定形和晶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生物吸附 SEM/EDX FTIR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鸟害水稻变异系颖壳SEM观察及硅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姬生栋 王海莎 +7 位作者 朱德来 侯磊磊 魏松浩 张翔宇 张羽 李春艳 马亚峰 郭丹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5-731,共7页
抗鸟害水稻材料是一种稀缺的种质资源,研究其稻谷颖壳的表面结构(颖壳稃尖闭合程度,稃毛的长度、直径和密度,颖壳包裹米粒松紧度),以及与颖壳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关的硅(Si)元素含量,旨在为抗鸟害水稻新种质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抗鸟害水稻材料是一种稀缺的种质资源,研究其稻谷颖壳的表面结构(颖壳稃尖闭合程度,稃毛的长度、直径和密度,颖壳包裹米粒松紧度),以及与颖壳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关的硅(Si)元素含量,旨在为抗鸟害水稻新种质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观察分析了一种已稳定遗传至第10代的抗鸟害水稻变异品系和3个对照水稻品种稻谷颖壳表面的细胞结构和硅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变异品系颖壳稃尖闭合程度及颖壳的中上部稃毛长度、直径、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2)对照颖壳与米粒之间的间隙明显大于变异品系;(3)变异品系颖壳外表面的Si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内表面S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内外表面Si含量之差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抗鸟害水稻材料的稻谷颖壳表面结构和硅元素含量与普通水稻存在显著差异,为培育抗鸟害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颖壳 扫描电镜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电条件下铬青铜/纯铜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鹏 杜三明 +1 位作者 孙乐民 张永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考察了纯铜销试样和铬青铜QCr0.5盘试样摩擦副在载电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对铬青铜/纯铜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流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摩擦表面塑性... 考察了纯铜销试样和铬青铜QCr0.5盘试样摩擦副在载电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对铬青铜/纯铜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流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摩擦表面塑性流动和粘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青铜 纯铜摩擦副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载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晶过程中盐渍土的微观结构变化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春雷 姜崇喜 +1 位作者 谢强 冯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了揭示易溶盐析晶过程中对盐渍土强度的影响机理,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EDX),对盐渍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易溶盐析晶对土强度的影响;通过对自然脱水干燥前后盐渍土的强度试验,探讨了微观结构变化对土强度的影响.... 为了揭示易溶盐析晶过程中对盐渍土强度的影响机理,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EDX),对盐渍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易溶盐析晶对土强度的影响;通过对自然脱水干燥前后盐渍土的强度试验,探讨了微观结构变化对土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析晶前后盐渍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明显不同——析晶前为盐-土混容态包裹土团粒结构;析晶后为晶体土颗粒共混结构,从而使土体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易溶盐 微观结构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谱(E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立新 李军峰 +1 位作者 张洪波 任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采用插层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插层型结构,考察了蒙脱土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插层型纳米复合... 采用插层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插层型结构,考察了蒙脱土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显著优于不饱和聚酯;随着蒙脱土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明显提高,随后趋于稳定;不饱和聚酯同45#钢对摩时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而含蒙脱土的复合材料的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Ni-La_2O_3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0
20
作者 薛玉君 朱荻 +1 位作者 靳广虎 赵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La2O3纳米颗粒含量对纳米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随着La2O3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 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La2O3纳米颗粒含量对纳米复合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随着La2O3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能提高;La2O3质量分数为3.1%的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最低,耐磨性能最佳;纯Ni镀层呈现严重的粘着磨损特征,而纳米复合镀层主要呈现轻微磨粒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