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M的土体微观结构三维分析与分维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豫川 高旭龙 +1 位作者 刘东发 黄鸿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很早就建立了三维空间的分形模型,但分形维数计算所需参数很难由常规土工试验得到,限制了分形理论在土体研究中的应用。基于陕西定边与甘肃兰州原状土样的扫描电镜(SEM)试验,提出了三维化处理与三角形网格原理联合方法...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很早就建立了三维空间的分形模型,但分形维数计算所需参数很难由常规土工试验得到,限制了分形理论在土体研究中的应用。基于陕西定边与甘肃兰州原状土样的扫描电镜(SEM)试验,提出了三维化处理与三角形网格原理联合方法,可以得到土体颗粒(孔隙)不同测量尺度对应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值,由此实现分形维数的计算,并通过分形理论在土水特征中的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另外,三维化处理还可获取视孔隙率、比面等土体微观结构参数,可以作为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研究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sem) 微观结构 三维分析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ed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on a Multipurpose SEM
2
作者 Christian Lang Matthew Hiscock +1 位作者 Jussi Liipo Hans Otterstroem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15,共1页
Ore grades are currently declining and mines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in order to save costs and conserve resources. As a result, automated procedures to control and measure process effici... Ore grades are currently declining and mines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in order to save costs and conserve resources. As a result, automated procedures to control and measure process efficiency have become popular: The demand for sustainable mining and metals processing is globally increasing.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is a well established technique to analyse and optimize mining processe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process mineralogy studies and mineral &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Dedicated systems consisting of an optimiz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SEM) and usually several X-ray detectors are an established solution. With the advent of large area SDDs (Silicon drift detector) and progress in stage automation on conventional SEMs, the speed of X-Ray acquisition is no longer a limiting factor. However, until now, the particle analysis packages 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ystems do not lend themselves to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without significant modification. INCAMineral is a new solution for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which runs on conventional SEMs equipped with large area SD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冲击下不同孔状和密度仿生结构的抗冲击能力研究
3
作者 周娟 赵宇鹏 +2 位作者 龙思星 张世杰 江旭东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夏威夷果壳显微结构,设计了四种相对密度一致的多孔结构模型及三种相对密度有所差异的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模型;然后,采用热塑性材料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制备了仿夏威夷果壳结构模型;最后,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和落锤冲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条件下的抗冲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密度一致的情况下,三角形多孔结构的比能量吸收和破碎力效率分别比方形多孔结构提高了约60.3%和59%;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的吸能性与相对密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果壳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扫描电子显微镜 熔融沉积成型 有限元模拟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 崔永存 +2 位作者 方俊 王登科 李伟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针对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用7003陶瓷球轴承在极限转速试验中出现异常振动和噪音等问题,从端口位置、形态、显微组织、相组成等方面对轴承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采用了洛氏硬度检测的方法对失效轴承的内、外滚道进行了检测,研究... 针对某型高速精密电主轴用7003陶瓷球轴承在极限转速试验中出现异常振动和噪音等问题,从端口位置、形态、显微组织、相组成等方面对轴承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采用了洛氏硬度检测的方法对失效轴承的内、外滚道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失效轴承内、外滚道的洛氏硬度;然后,采用了金相组织分析的方式,对轴承内、外滚道失效部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轴承内、外滚道失效部位的金相组织成分;最后,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轴承内、外滚道,内、外滚道断口以及滚动体失效部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了轴承失效部位的表面组织显微形貌及能谱仪(EDS),进而对轴承失效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内圈产生失效剥落的主要原因为内圈滚道表面的碳化物、氧化物在应力接触面堆积,从而加剧了其表面的氧化程度。由于内圈制造工艺缺陷将导致轴承发生早期失效,建议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热处理工艺,避免产生不合格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球轴承 金相组织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极限转速试验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页岩纳米级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马勇 钟宁宁 +2 位作者 黄小艳 郭州平 姚立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页岩中大量发育的纳米级孔隙组成了页岩气储集的主要空间。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通过对页岩样品的连续切割和成像,能够在纳米尺度上三维重建页岩的空间分布。依据不同岩石组分灰度值的差异,可以将页岩内的孔隙、有机质、黄铁矿... 页岩中大量发育的纳米级孔隙组成了页岩气储集的主要空间。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通过对页岩样品的连续切割和成像,能够在纳米尺度上三维重建页岩的空间分布。依据不同岩石组分灰度值的差异,可以将页岩内的孔隙、有机质、黄铁矿等分割提取出来,不仅可以三维展示其空间分布形态,还可以对孔隙的分布特征和孔隙度等参数进行定量计算。聚集离子束扫描电镜在页岩纳米孔隙中的应用,将给页岩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 FIB-sem 页岩纳米孔隙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级辉钼矿的XRD和SEM及其可浮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慧 何廷树 +2 位作者 王宇斌 靳建平 袁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88-3592,共5页
在浮选过程中,微细粒级的辉钼矿回收难度较大,易损失在尾矿中。为了分析不同粒级辉钼矿可浮性差异,揭示细粒级辉钼矿可浮性恶化的原因,以-150+74,-74+45,-45+38和-38μm四个粒级辉钼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辉钼矿纯矿物浮选试验,首次利用X射... 在浮选过程中,微细粒级的辉钼矿回收难度较大,易损失在尾矿中。为了分析不同粒级辉钼矿可浮性差异,揭示细粒级辉钼矿可浮性恶化的原因,以-150+74,-74+45,-45+38和-38μm四个粒级辉钼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辉钼矿纯矿物浮选试验,首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对四个粒级辉钼矿的可浮性及其晶型特征和外在形貌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和对比。研究表明:随着粒级的减小,辉钼矿的可浮性降低,浮选效果恶化,且辉钼矿的可浮性由非极性、低能、疏水的"面"和活泼、亲水的"棱"的面积比决定。辉钼矿在受外力作用下由粗粒级变成细粒级过程中,首先主要是沿解理面破裂,然后沿断裂面的破裂增多,导致面棱比减小,辉钼矿的可浮性下降;同时辉钼矿晶型结构由3R亚稳定状态转变为2H型稳定状态。此外,与3R型的粗粒级辉钼矿相比,微细粒级辉钼矿以2H型为主,且其(002)晶面的面间距逐渐增大,导致水分子容易进入晶体结构内部,并在矿物表面形成水化膜,辉钼矿亲水性增强。晶型的不同使不同粒级辉钼矿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面间距的增大则使辉钼矿断裂面暴露的亲水性钼-硫键数目增多,两者是细粒级辉钼矿亲水性增强及可浮性下降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辉钼矿 可浮性 粒级 晶型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D和SEM的含碳微细粒金矿氧化焙烧机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跃新 靳建平 +3 位作者 李慧 雷大士 王宇斌 谷晓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92-1598,共7页
含碳微细粒金矿是世界难处理金矿主要类型,且储量巨大,矿石中的有机碳、石墨碳能吸附溶液中的金氰络合物,因而含碳金矿在浸出之前需进行预处理。氧化焙烧是应用时间最长、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好的预处理工艺,已经成功的用于生产实践。针对... 含碳微细粒金矿是世界难处理金矿主要类型,且储量巨大,矿石中的有机碳、石墨碳能吸附溶液中的金氰络合物,因而含碳金矿在浸出之前需进行预处理。氧化焙烧是应用时间最长、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好的预处理工艺,已经成功的用于生产实践。针对传统氧化焙烧法存在生产成本高,收尘系统复杂等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焙烧工艺和设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氧化焙烧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关于焙烧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尤其是对于焙烧过程的相关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氧化焙烧技术的发展。焙烧时间是影响焙烧效果的关键因素,决定化学反应进度及物相变化程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焙烧温度650℃),对含碳微细粒金矿石进行焙烧-浸出试验,首次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孔结构分析等手段对含碳金矿及焙砂进行分析表征,进而揭示氧化焙烧过程中碳质物的氧化、矿石晶体结构变化、物相变化等对金浸出效果的影响机理。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绢云母、高岭石、黄铁矿和石墨等;矿石中自然金粒度微细,以5~10μm粒级为主,部分微粒自然金被石英、碳质组成的碎屑包裹;碳质(有机碳和石墨碳)含量高、粒度细,且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焙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直接浸出时,金浸出率仅为12.50%,碳质的"劫金"作用显著;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金的浸出率先逐渐增大后变化平稳,焙烧时间为2h时,金浸出率最高;当焙烧时间为1h时,绢云母发生了脱羟基变化,高岭石分解生成蒙脱石,黄铁矿氧化为赤铁矿,碳质(有机碳和石墨碳)氧化且产生CO_2,但未完全氧化,此时焙砂中石英的d_(100)和d_(101)值以及平均孔径较小,不利于浸出剂的扩散,导致金浸出率仅为58.09%;当焙烧时间为1.5h时,白云石开始分解,碳质已完全燃烧,产生的CO_2使微孔数量增多,有利于浸出剂的扩散,此时金浸出率增加到73.34%;当焙烧时间为2h时,白云石分解较完全,焙砂中有MgO生成,此时焙砂中石英的d_(101)值达到最大值(4.255 03nm),焙砂松散密度变大且孔容和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09 954cm^3·g^(-1)和6.64080nm,焙砂中产生的微孔最多,增加了浸出剂的扩散通道,有利于金的浸出,金浸出率也达到了最大值(91.28%);当焙烧时间为3h时,焙砂表面生成Ca_2SiO_4和CaSO_4等在高温时易形成低熔点物质,发生微弱的烧结现象,导致颗粒内部的微孔被填充、闭合,微孔减少,孔容和平均孔径降低,内部结构变得致密,不利于浸出剂的扩散,同时造成金的浸出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微细粒金矿 氧化焙烧 晶型结构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导线短路熔痕的SEM/EDS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文玉秀 王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87,共4页
在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中,为更好地区分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熔痕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2种熔痕的形貌和相应的元素成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熔痕的表观形貌特征和元... 在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中,为更好地区分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的熔痕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2种熔痕的形貌和相应的元素成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导线一次短路与二次短路熔痕的表观形貌特征和元素成分具有明显的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熔痕表面所含的气孔、元素种类及导线本体与熔痕之间的过渡区方面,一次短路熔痕表面气孔多,元素种类少,导线与熔痕之间有明显界限,二次短路熔痕则相反。该研究结果可以区分短路熔痕形成的环境气氛,以此判断导线短路熔痕类型,为电气线路火灾原因的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导线 扫描电子显微镜/射线能谱仪(sem/EDS) 短路熔痕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T_(2)h砂化白云岩空间分布特征及宏微观形成机理研究
9
作者 龚欣月 董家兴 +4 位作者 刘文连 许汉华 眭素刚 槐以高 金克盛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4-1365,共12页
砂化白云岩具有岩体结构破碎,强度低等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不同地层岩性、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下的砂化白云岩,其地质特性及形成机理存在差异。为揭示滇西三叠系河湾街组(T_(2)h)的砂化白云岩的宏微观形成机理,本文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砂化... 砂化白云岩具有岩体结构破碎,强度低等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不同地层岩性、不同地质构造背景下的砂化白云岩,其地质特性及形成机理存在差异。为揭示滇西三叠系河湾街组(T_(2)h)的砂化白云岩的宏微观形成机理,本文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砂化白云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选取了不同砂化等级的砂化白云岩岩样进行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试验,探讨分析其宏微观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滇西T_(2)h砂化白云岩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垂直分带性,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隙和结构面,为溶蚀作用提供了条件;(2)根据电镜扫描试验,分析得到砂化白云岩的微观溶蚀机理为:沿晶体表面和裂隙溶蚀-晶体崩解脱落-溶孔和溶缝不断扩大,同时可说明滇西T_(2)h砂化白云岩在微观形成机理方面是溶蚀作用占主导;(3)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得到,在微砂化到剧烈砂化白云岩的演化过程中,Mg元素不断在迁移,且流失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化白云岩 宏微观形成机理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岩石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持水特性试验研究及其SEM微观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彤 王兴翠 张俊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0-96,共7页
膨润土作为缓冲或回填材料,具有吸水性极强、膨胀性较大、渗透性极低等特性。膨润土在饱和状态与非饱和状态之间转换时,因其湿胀干缩产生的裂缝会导致工程屏障受到破坏。因此,对具有高膨胀性的膨润土的持水特性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试验... 膨润土作为缓冲或回填材料,具有吸水性极强、膨胀性较大、渗透性极低等特性。膨润土在饱和状态与非饱和状态之间转换时,因其湿胀干缩产生的裂缝会导致工程屏障受到破坏。因此,对具有高膨胀性的膨润土的持水特性及微观结构特征进行试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分别运用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对膨润土进行了持水特性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吸力范围内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联合用蒸汽平衡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特定吸力点(367.54、149.51、71.12、38.00 MPa)的膨润土试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膨润土的持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均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滤纸法量测的试验数据,运用origin软件获得了Fredlund and Xing(1994)提出的模型参数,通过建立模型参数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公式。膨润土的微观定性分析表明:随着吸力的增大,膨润土集聚体逐渐增大,膨润土颗粒之间也越紧密;孔隙数量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少、孔径也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滤纸法 蒸汽平衡法 持水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及次生火灾后Q355钢材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陈东 程乔夫 +3 位作者 宋晋东 韩婷婷 刘旋 王梦琦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地震及次生火灾是一种链式灾害组合,不同于单一灾害,其对材料的损伤破坏具有多灾害耦合叠加和累积放大的特点,而现行设计规范均未考虑这种灾害组合的影响。为此,针对结构常用的Q355钢材,以地震及次生火灾为链式灾害场景,系统研究材料在... 地震及次生火灾是一种链式灾害组合,不同于单一灾害,其对材料的损伤破坏具有多灾害耦合叠加和累积放大的特点,而现行设计规范均未考虑这种灾害组合的影响。为此,针对结构常用的Q355钢材,以地震及次生火灾为链式灾害场景,系统研究材料在不同循环应变以及火灾温度后的力学性能,通过试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以及关键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揭示Q355钢材在地震及次生火灾作用后的破坏机理,并建立相应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链式灾害后,断口特征从杯状转变为平整形态,微观韧窝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密度增加。循环应变增加时,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均上升,但温度升至400℃后,两者显著下降。基于Poh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建立了能够考虑地震及次生火灾后的Q355钢材本构关系,为链式灾害场景下的材料力学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及次生火灾 Q355钢材 电子显微镜扫描 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运用电子枪的计算及其在SEM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秉初 周伟 +1 位作者 王洁 李坚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3年第4期272-279,共8页
本文叙述了用于SEM的低压运用电子枪的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果。计算中对采用点源的阴极区,利用球座标系统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计算表明在一定的几何尺寸范围内,通过调整调制极电压,均可得到较小的交叉斑尺寸。将计算结果直接应... 本文叙述了用于SEM的低压运用电子枪的设计计算方法及结果。计算中对采用点源的阴极区,利用球座标系统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计算表明在一定的几何尺寸范围内,通过调整调制极电压,均可得到较小的交叉斑尺寸。将计算结果直接应用到国产SEM中,采用LaB_6点状阴极做发射源,在加速电压为1kV时,分辨率优于150nm;为2kV时,优于80nm;为5kV时,优于20nm。实验证明计算方法是可靠的,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 电子枪 低压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荚蒾属35种观赏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13
作者 唐琪 李梦霞 +2 位作者 李秀 宗桦 陈文凯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荚蒾科(Viburnaceae)荚蒾属(Viburnum)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花粉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过程和亲缘关系,但目前关于荚蒾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报道极少。随着荚蒾属不断选育出新品种,为明确常见观赏... 荚蒾科(Viburnaceae)荚蒾属(Viburnum)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花粉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植物的演化过程和亲缘关系,但目前关于荚蒾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报道极少。随着荚蒾属不断选育出新品种,为明确常见观赏价值高的荚蒾属物种的花粉形态特征,采用扫描电镜对35种园林中常见的荚蒾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通过花粉形态分析其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35个荚蒾种的花粉大小属于小型(10~25μm)或中型(25~50μm),形态均为近长球形或长球形。其中琼花(Viburnum keteleeri)花粉的大小指数(SI)为29.39μm,体积最大;雪球荚蒾的SI值最小,为17.59μm。(2)有34个荚蒾种拥有三条萌发沟,占总数的97.14%。(3)花粉外壁纹饰主要分为3种类型:网状、瘤状和疣状,其中网状纹饰演化模式最复杂、进化程度最高。有31个种拥有网状纹饰,占比88.6%。(4)由聚类分析可将35种荚蒾属植物分为4类。结合相关性分析可知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与其他34种花粉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蒾属 种质资源 花粉形态特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骨髓原位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据(英文)
14
作者 鲁姗姗 吴彩琴 +3 位作者 李华 徐婷 葛均波 张红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 目的 探讨在体骨髓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intercellular nanotubes)。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体原位观察C57BL/6小鼠骨髓中细胞间纳米通道的分布、形态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结果 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纳米通道结构。SEM显示该结构在骨髓组织中散在分布,位于骨髓内血窦内、外侧。骨髓造血细胞间纳米通道的管径粗细不均,平均长度为5.85μm(1.58~18.54μm),平均直径为364nm(202~541nm),还可见一些小颗粒状物质黏附在纳米通道表面。此外,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可能通过伸出突起的形式形成细胞间纳米通道。结论 本研究首次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纳米通道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纳米通道 骨髓 在体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月龄兔半月板通道系统的扫描电镜(SEM)研究
15
作者 胡声宇 王晔平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7,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的方法,除了观察到以前学者所发现的半月板的滑膜被覆、胶原纤维等,也观察到半月板表面有孔状结构,其内部胶原纤维间及胶原纤维束间有小孔或空隙存在。因此,据此实验结果提出"半月板管道系统"理论,进而提出半月... 采用扫描电镜的方法,除了观察到以前学者所发现的半月板的滑膜被覆、胶原纤维等,也观察到半月板表面有孔状结构,其内部胶原纤维间及胶原纤维束间有小孔或空隙存在。因此,据此实验结果提出"半月板管道系统"理论,进而提出半月板营养获得的"滑液推动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白兔 半月板 通道系统 扫描电镜 滑液推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扫描电镜中用x射线荧光法(SEM-EDXRF)测硅衬底上铝膜厚度
16
作者 姚子华 仇满德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2期24-27,共4页
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实现了扫描电镜中的x射线荧光分析(SEM-EDXRF),得到了较理想的原级x射线束。现在,我们又利用SEM-EDXRF方法测量了硅片上的铝膜厚度,其原理是测量由衬底发出的x射线荧光强度。对硅片上有不同厚度铝膜样品测量结果表明... 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们实现了扫描电镜中的x射线荧光分析(SEM-EDXRF),得到了较理想的原级x射线束。现在,我们又利用SEM-EDXRF方法测量了硅片上的铝膜厚度,其原理是测量由衬底发出的x射线荧光强度。对硅片上有不同厚度铝膜样品测量结果表明,衬底的x射线荧光强度的对数与膜厚成线性关系,并与理论符合很好。本实验预示了在扫描电镜中利用EDXRF方法测微区膜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EDXRF 厚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老旧扫描电镜使用效能的策略探索
17
作者 谢喆 鲍中秋 +3 位作者 李晓敏 张莹 韩瑶 嵇婷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238,244,共6页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大型仪器的老化问题及其有效管理是仪器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为解决老旧大型仪器NOVA扫描电镜使用效能不足的问题,从多渠道的开放共享和采取预防性的维护维修两方面提出一系列运行管理策略,包括协助高级机型...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大型仪器的老化问题及其有效管理是仪器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为解决老旧大型仪器NOVA扫描电镜使用效能不足的问题,从多渠道的开放共享和采取预防性的维护维修两方面提出一系列运行管理策略,包括协助高级机型自主教学、实施包年政策、建立机组协同管理机制、优化实验方法、加强仪器推广以及建立故障解决方法库等。实践表明,该仪器的自主操作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年使用机时数显著增加,测试效率得以提升,用户满意度提高,仪器故障率降低,服务领域得到拓展,支撑的科研成果增加,切实提升了扫描电镜的使用效能。这些实践策略为后续构建老旧仪器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老旧设备 仪器管理 开放共享 效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软土的固结变形与微结构演化特性
18
作者 周千惠 王凌 +4 位作者 袁柱 王典 赵广辉 郭清锋 常留成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1-850,共10页
在第四系浅层气分布区,含气土地基的固结沉降易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结构物开裂甚至倾覆等工程危害。为探求含气软土的固结变形与微结构演化特性,对珠江口海相重塑含气软土进行室内一维固结试验和微结构扫描电镜(SEM)试验,采用Image-P... 在第四系浅层气分布区,含气土地基的固结沉降易引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结构物开裂甚至倾覆等工程危害。为探求含气软土的固结变形与微结构演化特性,对珠江口海相重塑含气软土进行室内一维固结试验和微结构扫描电镜(SEM)试验,采用Image-Pro Plus(IPP)软件对蠕变前后的SEM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能描述微观结构特征的相关参数(孔隙度、孔隙圆度、孔隙分形维数、孔径大小、孔隙定向性特征等),定性定量分析含气软土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饱和软土,含气软土的沉降变形更为显著,并且随着初始含气量的增加,沉降变形逐步增大。当考虑水孔隙比时,含气软土的压缩曲线和饱和软土基本重合。固结后土样大孔隙(40~50μm)和大孔穴(500~1000μm)减小,中孔隙(1.5~10μm)和小孔穴(50~300μm)数量增加、形状趋向扁平状发展、定向性变化不明显,孔隙特征的渐变过程揭示了含气软土固结变形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软土 固结变形 微结构 扫描电镜 水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莲种质花粉形态特征
19
作者 尹丹丹 魏豪辉 吴倩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为探讨睡莲属(Nymphaea)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的意义,以睡莲属5个亚属和2个跨亚属共113个种或品种花粉为材料,使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睡莲属植物花粉粒均为单粒,辐射对称,中等大小(10.05~37.04)μm... 为探讨睡莲属(Nymphaea)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的意义,以睡莲属5个亚属和2个跨亚属共113个种或品种花粉为材料,使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睡莲属植物花粉粒均为单粒,辐射对称,中等大小(10.05~37.04)μm×(21.96~64.83)μm。(2)86份睡莲花粉萌发沟为赤道环槽,23份为远极环槽,4份为远极单槽。(3)花粉外壁纹饰包括平滑型、微疣、粗糙型、瘤状和棒状纹饰型、具小窝型。(4)113份睡莲种质共聚为5个类群,其中广温带亚属萌发沟以远极环槽为主,外壁纹饰以瘤状和棒状为主,可以区别于其他亚属。研究认为,睡莲属不同亚属和跨亚属植物花粉大小、萌发沟类型、外壁纹饰存在一定差异,可以作为分类的辅助参考指标,为睡莲种质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孢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属 花粉微形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种溲疏属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分类研究
20
作者 顾亚男 胡晓雨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杨玉洁 蒋凭宏 文书生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85,共14页
为深入研究溲疏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厘清溲疏属种间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1变种和6品种(以下简称13种)溲疏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包括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及萌发沟),并对花粉定量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深入研究溲疏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分类学意义,厘清溲疏属种间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1变种和6品种(以下简称13种)溲疏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包括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及萌发沟),并对花粉定量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溲疏属植物花粉保守性较高,所测13种溲疏属植物花粉均为单粒长球形或超长球形,中型和小型花粉分别占23.08%和76.92%,极面观为三沟圆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外壁纹饰为粗疏网状纹饰。种间和品种间花粉大小、极轴长、赤道轴长、萌发沟长、网眼特征差异显著,小花溲疏是唯一网眼呈不规则形、具棱形突起的溲疏种。6个品种花粉出现不同程度皱缩、畸形状态,推测与花粉发育不全或败育有关。(2)提取花粉大小、网脊宽度和萌发沟宽3个主成分因子,当欧氏平均距离阈值为15时,13种溲疏属植物被划分为4个类型,6种1变种中异色溲疏、宁波溲疏、小花溲疏和大花溲疏亲缘关系较近,旱生溲疏与其原变种大萼溲疏亲缘关系较近,粗齿溲疏与上述6种亲缘关系较远,6个品种中‘日光’‘陀飞轮宝石’和‘草莓田’亲缘关系较近,‘雪绒花’‘雪樱花’和‘钟花’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结果支持中间溲疏组与溲疏组分开的观点。(3)推测溲疏属为绣球花科下较晚分化类群。该研究中除宁波溲疏和异色溲疏外,其余4种1变种和6品种花粉形态特征均为首次报道,该研究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为溲疏属分类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了重要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溲疏属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