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lvanic corrosion behavior of plain carbon steel-B_4C composite in 3.5% NaCl solution with electrochemical noise 被引量:2
1
作者 S.H.Ettefagh Far A.Davoo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The galvanic corrosion behavior of metal-matrix composite plain carbon steel/boron carbide (B4C) in 3.5% NaCl solution was studied. The composite was locally produced as a weld band on carbon steel by means of the g... The galvanic corrosion behavior of metal-matrix composite plain carbon steel/boron carbide (B4C) in 3.5% NaCl solution was studied. The composite was locally produced as a weld band on carbon steel by means of the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process and using nickel as the wetting agent. Samples from the weld band, heat-affected zone and parent metal region were extracted precisely and DC/AC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 combination with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parent metal sampl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elded composite and the HAZ samples. However, as the corrosion potential (Eco^r) of the parent metal is more positive than other two samples, this becomes the cathode in galvanic couples with two other sampl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eld composite sample is also cathodic due to its more positive Ecorr compared to HAZ sample. This means that the HAZ can be particularly at risk of preferential dissolution. The approach can be used in specific areas on plain carbon steel to locally increase hardness and resistance to abrasion and reduce manufacturing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no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M基本原理及其在金属腐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发和 夏妍 +2 位作者 刘文娟 常林荣 张鉴清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401,共9页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化学显微镜,在成像和动力学研究已经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SECM基本原理,综述2009年以来SECM在腐蚀方面的应用,包括扫描成像和异相电子转移化学活性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在S...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化学显微镜,在成像和动力学研究已经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SECM基本原理,综述2009年以来SECM在腐蚀方面的应用,包括扫描成像和异相电子转移化学活性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作者课题组在SECM方面的研究工作,展望SECM在腐蚀研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金属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CM技术研究304不锈钢的点蚀行为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明明 孟君 +1 位作者 黄晓义 路遥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2-485,497,共5页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结合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点蚀早期阶段,在不锈钢表面首先产生不稳定的电活性点;点蚀形成的过程中,这些电活性点或消失或成为稳定点蚀坑,并同时出现...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结合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点蚀早期阶段,在不锈钢表面首先产生不稳定的电活性点;点蚀形成的过程中,这些电活性点或消失或成为稳定点蚀坑,并同时出现新的电活性点。电活性点的产生与消失及点蚀的形成是同时发生的。NaCl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所含Fe2+浓度有关,Fe2+浓度越高,超微电极探针检测到的稳态电流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电导率 循环伏安 点蚀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上AuPd合金和Au阵列图案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的SECM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通裕 肖孝建 +3 位作者 叶梦薇 田晓春 林建航 汤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0,共6页
利用电化学湿法印章技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AuPd合金和Au的双组分阵列图案.采用具有微浮雕图案的琼脂糖印章存储足够多的溶液,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来控制图案厚度.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 利用电化学湿法印章技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AuPd合金和Au的双组分阵列图案.采用具有微浮雕图案的琼脂糖印章存储足够多的溶液,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来控制图案厚度.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ITO表面上的AuPd合金和Au的形貌和组分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技术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研究比较了Au和AuPd合金的催化活性.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的针尖产生-基底收集(TG-SC)模式和氧化还原竞争(RC)模式,发现Au电极对二茂铁甲醇氧化物(FcMeOH+)电催化还原能力高于AuPd合金电极,而在AuPd合金上催化还原H2O2的能力显著高于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 AuPd合金阵列 电化学湿印章方法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M的产生收集模式检测小鼠免疫球蛋白IgG
5
作者 李敏 李丹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9,共8页
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产生收集模式,开展小鼠免疫球蛋白IgG(作为抗原)检测研究.利用分子自组装的方式,以硫辛酸为媒介,利用金与硫的键合作用以及羧基与氨基的化学反应将羊抗鼠抗体修饰在金电极上,辣根过氧化氢酶(HRP)标记的小鼠... 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产生收集模式,开展小鼠免疫球蛋白IgG(作为抗原)检测研究.利用分子自组装的方式,以硫辛酸为媒介,利用金与硫的键合作用以及羧基与氨基的化学反应将羊抗鼠抗体修饰在金电极上,辣根过氧化氢酶(HRP)标记的小鼠抗原与未标记的小鼠抗原再通过竞争与有限的抗体位点结合,完成小鼠抗原检测平台的搭建.HRP与过氧化氢(H2O2)的催化反应使得对苯二酚(H2Q)被氧化为对苯醌(BQ),BQ在探针上被还原.利用逼近曲线,通过记录加入不同浓度比的小鼠抗原混合液时探针上还原电流的变化来进行待测物(小鼠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免疫球蛋白IgG在1~1000pg·mL^-1浓度范围内,探针电流与浓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p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辣根过氧化氢酶 小鼠抗原 羊抗鼠抗体 基底产生/探针收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CM研究5083铝镁合金在不同pH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少华 张丹城 +1 位作者 赵宇娟 李林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的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图谱法研究5083铝镁合金在不同pH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体系(pH为3~7),随着pH的增加,其腐蚀电位正移,点蚀电位相差不大,维钝电流密度减小,电化学阻抗谱中仅有1个容...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的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图谱法研究5083铝镁合金在不同pH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体系(pH为3~7),随着pH的增加,其腐蚀电位正移,点蚀电位相差不大,维钝电流密度减小,电化学阻抗谱中仅有1个容抗弧且呈现收缩趋势.同时,阻抗和相位角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升高,耐腐蚀性能增大.在碱性体系(pH为9~12),随着pH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增加,而腐蚀电位减小,腐蚀速度由0.000 9 mm/a增加到0.025 6 mm/a.电化学阻抗谱中有2个容抗弧,在pH=12处出现感抗弧.同时,阻抗和相位角减小,金属化合物颗粒溶解过程加快,合金耐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镁合金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图谱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镓对纯铝表面锆钛转化膜的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辛延琛 王友彬 +3 位作者 陈志文 冯济强 高峰 汤宏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目的探究杂质镓对纯铝锆钛转化膜的生长规律和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表征了含镓纯铝表面锆钛转化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局部腐蚀的演变过程,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 目的探究杂质镓对纯铝锆钛转化膜的生长规律和防护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表征了含镓纯铝表面锆钛转化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局部腐蚀的演变过程,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分析了镓对纯铝锆钛转化膜的组织及成分的影响规律,采用开路电位法(OCP)、电化学阻抗技术(EIS)以及极化曲线(Tafel)等探究了杂质镓对纯铝表面转化膜的生长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锆钛转化膜主要由冰晶石Na3AlF6、氧化物(如TiO_(2)、ZrO_(2)、Al_(2)O_(3))和有机金属络合物组成;杂质镓的添加会抑制铝表面转化膜的生长,破坏膜层的完整性。随镓含量(质量分数)从0%增大到0.5%,锆钛转化膜阻抗值从4.75×10^(4)Ω·cm^(2)不断减小到2.49×10^(3)Ω·cm^(2),自腐蚀电流密度由0.45μA增加到13.4μA,腐蚀电位从-0.485 V降低到-0.890 V,耐腐蚀性能逐渐降低。在锆钛转换膜的SECM微区腐蚀演变过程中,膜层自修复行为会降低膜层的被腐蚀倾向,但富集在表面的镓会抑制自修复膜层的形成,导致基体被严重腐蚀。结论铝中的杂质镓能够直接影响锆钛膜的完整性,降低对铝基体的保护,导致了铝基体局部腐蚀溶解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镓 锆钛转化膜 局部腐蚀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微区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长时间稳定成像
8
作者 王志武 庄健 +2 位作者 宁少慧 程磊 郑强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8-1537,共10页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复杂表面形貌同步电化学活性成像可靠性等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SECCM扫描成像系统。接着,建立了移液管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探针检测数值模型,研究了探针末端背压与探针尖端流体流量间的关系。然后,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验测试了微流体驱动新方法对具有较大表面形貌特征的玻碳电极材料和铝合金材料表面高分辨率形貌和电化学活性同步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对硬质材料表面(样品表面高度起伏为探针开口直径20倍以上)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电化学成像。新系统的研制将为研究人员在材料电化学、金属材料腐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 局部高分辨率 循环伏安测量 形貌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层下碳钢和耐候钢的微区和宏观腐蚀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21
9
作者 夏妍 曹发和 +2 位作者 常林荣 刘文娟 张鉴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6-1253,共8页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辅以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SEM和XRD研究了耐候钢和碳钢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微区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还原行为、宏观腐蚀过程和微观结构及组成等.SECM测试结果表明,锈层下碳钢和耐...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辅以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SEM和XRD研究了耐候钢和碳钢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包括微区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还原行为、宏观腐蚀过程和微观结构及组成等.SECM测试结果表明,锈层下碳钢和耐候钢的腐蚀过程都受阳极控制,锈层的存在促进氧的还原.宏观和微区电化学测试结果均表明,在实验周期内,初期形成的锈层降低了Fe阳极溶解速率,从而提高碳钢和耐候钢的耐蚀性能,后期形成的锈层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变化,2种钢的腐蚀速率增加;同时耐候钢的腐蚀速率较碳钢大,且氧还原也较碳钢强,有利于锈层的形成,从而有利于长期的防护,但是耐候钢的锈层在短期内并没有很好的保护性.锈层不够致密,呈疏松多孔状,其组成主要有晶态的γ-FeOOH,Fe3O4和γ-Fe2O3等,相同的干湿循环条件制备的耐候钢锈层较碳钢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锈层 电化学行为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腐蚀微区电化学研究进展(1)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 被引量:15
10
作者 骆鸿 魏丹 +3 位作者 董超芳 肖葵 李晓刚 林春芳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7-441,共5页
近年来,随着微区电化学理论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微区电化学技术在腐蚀领域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本文概括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基本原理,重点对该微区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局部腐蚀 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离子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志全 佟月红 +1 位作者 孙鹏 邵元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实现了这一在热力学上通常不可能实现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给出的正负反馈信息 ,研究了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 /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并进一步得到了在不同的共同离子浓度比时 ,此异相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f 为 1 3× 10 -31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BA+)和 2 5× 10 -32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PAs+) .验证了此反应速率常数kf 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 .在此实验条件下 ,此反应速率常数kf 与界面电位差的关系遵守Butler Volmer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学显微镜 液/液界面 反应 1 2-二氯乙烷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56钢油气集输管道的CO_2腐蚀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春福 张颖 +2 位作者 王斌 代家林 陈玉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5-148,i042,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 (SEM)和电化学测试 ,研究了在油气输运环境条件下 (温度T =30~ 90℃、二氧化碳分压 pCO2 =0 .5~ 2MPa) ,X5 6钢管道在油气采出液中的腐蚀状况及电化学行为。结果认为 ,X5 6钢管道在此环境下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及二氧化... 采用扫描电镜 (SEM)和电化学测试 ,研究了在油气输运环境条件下 (温度T =30~ 90℃、二氧化碳分压 pCO2 =0 .5~ 2MPa) ,X5 6钢管道在油气采出液中的腐蚀状况及电化学行为。结果认为 ,X5 6钢管道在此环境下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及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而加大 ;根据X5 6钢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谱 (EIS) ,提出了X5 6钢在此环境下的反应机制 ,二氧化碳促进了阴极反应 ,加速了阳极溶解 ,且随二氧化碳分压和温度的升高而反应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集输管道 腐蚀状况 采出液 CO2腐蚀 腐蚀速率 阴极反应 钢管 电化学研究 电化学测试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的腐蚀行为(英文) 被引量:15
13
作者 夏大海 宋诗哲 +2 位作者 王吉会 毕慧超 韩哲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结合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的腐蚀过程并探讨了腐蚀机制.结果表明:浸泡前期,EIS低频阻抗模值的增...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结合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的腐蚀过程并探讨了腐蚀机制.结果表明:浸泡前期,EIS低频阻抗模值的增加与前31h镀锡薄钢板表面形成的腐蚀产物膜有关;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EIS低频阻抗模值有所下降,这与腐蚀产物膜的部分脱落以及暴露的基底金属碳钢的腐蚀有关.镀锡薄钢板在功能饮料中浸泡24天后其表面的腐蚀产物膜由外层的富锡层和内层的富铁层组成,XPS结果表明其成分主要是Sn(Ⅱ)/Sn(Ⅳ)与柠檬酸阴离子及Fe(Ⅲ)与柠檬酸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其腐蚀类型主要是功能饮料中的有机酸对镀锡薄钢板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薄钢板 功能饮料 腐蚀机制 电化学阻抗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扫描探针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铀表面脉冲电镀镍层的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庆富 叶宏 +3 位作者 张鹏程 郎定木 王晓红 王嘉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电化学测试技术对贫铀表面脉冲电镀镍层的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50μg/g Cl-的KCl溶液中,首先,在铀表面镍镀层的孔隙处发生腐蚀并逐渐扩展到铀/镍界面;腐蚀产物在界面的积累导致镍镀层开裂;镍...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电化学测试技术对贫铀表面脉冲电镀镍层的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50μg/g Cl-的KCl溶液中,首先,在铀表面镍镀层的孔隙处发生腐蚀并逐渐扩展到铀/镍界面;腐蚀产物在界面的积累导致镍镀层开裂;镍对铀是一种阴极性镀层,铀镍接触发生电偶腐蚀,镍对铀的保护作用基于镍镀层对腐蚀介质的物理屏障,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可改善镍镀层对铀基体的抗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脉冲电镀 镍镀层 电偶腐蚀 核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区电化学扫描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少华 赵宇娟 +1 位作者 李林山 刘增威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29-34,共6页
对微区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的发展,其工作原理及技术应用进行概述.综述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如对叶绿体,癌细胞DNA等大分子的活动进行成像)、电源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对锂离子电池等的新能源电池界面反应)以及在金属腐蚀领... 对微区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的发展,其工作原理及技术应用进行概述.综述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如对叶绿体,癌细胞DNA等大分子的活动进行成像)、电源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对锂离子电池等的新能源电池界面反应)以及在金属腐蚀领域的应用(不锈钢、镁铝合金腐蚀机理和涂层失效行为等).随着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势必会引发新一批的研究热潮,推动新兴产业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扫描电化学显微 电化学技术 生物 电源技术 金属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生物膜上多巴胺的电子转移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丽娜 张立敏 卢小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33-1236,M004,共5页
利用薄层法(TLCV)研究了硝基苯(NB)/水(W)界面上二茂铁(F c)-多巴胺(DA)体系的电子迁移(ET)过程,得到该体系界面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1.012 cm.-s 1.m o-l 1.L,界面电子转移反应为单电子过程(n=0.89).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对同一体... 利用薄层法(TLCV)研究了硝基苯(NB)/水(W)界面上二茂铁(F c)-多巴胺(DA)体系的电子迁移(ET)过程,得到该体系界面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1.012 cm.-s 1.m o-l 1.L,界面电子转移反应为单电子过程(n=0.89).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对同一体系进行研究,得到电子迁移速率常数为(1.10±0.2)cm.-s 1.m o-l 1.L,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吻合,证明了薄层法的可行性.同时,低的反应物浓度比又一次验证了B arker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A) 薄层循环伏安法(TLCV) 电子转移(ET)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仲华 罗瑾 +5 位作者 田中群 孙世刚 林昌健 毛秉伟 杨勇 林华水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林仲华,罗瑾,田中群,孙世刚,林昌健,毛秉伟,杨勇,林华水执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科学的其它...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林仲华,罗瑾,田中群,孙世刚,林昌健,毛秉伟,杨勇,林华水执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科学的其它分支学科一样,电化学科学的建立和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电化学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涂层和2种钢的冲刷腐蚀特性及其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安峰 王豫跃 +1 位作者 邢建东 李长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50-1153,1158,共5页
研究了2种超音速火焰喷涂Ni基涂层(Ni60JH与Delelo50)和2种钢(1Cr18Ni9Ti与20钢)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的交互作用及其电化学行为,并对其冲刷腐蚀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i60JH和Delelo50涂层的腐蚀质量损失率分别为基体... 研究了2种超音速火焰喷涂Ni基涂层(Ni60JH与Delelo50)和2种钢(1Cr18Ni9Ti与20钢)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的交互作用及其电化学行为,并对其冲刷腐蚀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i60JH和Delelo50涂层的腐蚀质量损失率分别为基体材料的1/30和1/16,Ni60JH涂层的耐冲刷腐蚀性能比基体高15倍多,并与1Cr18Ni9Ti不锈钢相当,且Delelo50涂层的耐冲刷腐蚀性能比基体高5倍多.Ni60JH涂层主要以切削、犁削冲蚀磨损机理为主,而Delelo50涂层和2种钢主要以犁削、塑性变形、翻边冲蚀磨损机理为主.2种涂层和不锈钢在纯腐蚀时均处于钝化状态,在冲刷腐蚀时均处于活化溶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NI基合金涂层 冲刷腐蚀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微/纳加工分辨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祖延兵 谢雷 +2 位作者 罗瑾 毛秉伟 田昭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The etching resolution of electrochemical fabrication technique i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diffusion layer of the etchant. It has been shown that a fast etching rate can achieve higher etching resolution due t... The etching resolution of electrochemical fabrication technique i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diffusion layer of the etchant. It has been shown that a fast etching rate can achieve higher etching resolution due to so-called heterogeneous scavenging effect, while a lower etching rate will result in rather lower etching resolution. For the latter case, the confined etchant layer technique(CELT) has been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etching resolution. i. e., a certain redox couple which can consume the etchant homogeneously and rapidly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The homogeneous scavenging effect confined the etchant within a narrow layer around the electrode surface and much improved etching resolution was achieved. Using the CELT and a needle-shaped microelectrode, an etching spot of several micro-meters was obtained at silicon wafer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加工 纳米加工 刻蚀 分辨率 secm CE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纳米炭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治安 邓梅根 +2 位作者 汪斌华 胡永达 杨邦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4-306,310,共4页
用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的工业炭黑(BET表面积为1080m2/g)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扫描速度对电极电容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循环次数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用不同大小电流恒流充放电研究其充放电性能。结果表... 用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的工业炭黑(BET表面积为1080m2/g)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扫描速度对电极电容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循环次数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用不同大小电流恒流充放电研究其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曲线为矩形特征,炭黑电极表现出典型的电容行为,扫描速度与比电容基本无关;恒流充放电的电压和时间关系为线性关系,电极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良好,电极的循环寿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炭黑 等效串联电阻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