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岩毛细吸水特性及吸水量时程模型研究
1
作者 赵红 董玉杰 +3 位作者 李晓宁 沈灿 凌斯祥 冯俊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5,共14页
【目的】研究红层泥岩毛细吸水特性及吸水量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泥岩的吸水量预测方法,并据此开展吸水量临界值的计算,为地下水条件下红层泥岩吸水量预测、吸水软化特性的理论、试验研究及致灾机理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取四川雅安第... 【目的】研究红层泥岩毛细吸水特性及吸水量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泥岩的吸水量预测方法,并据此开展吸水量临界值的计算,为地下水条件下红层泥岩吸水量预测、吸水软化特性的理论、试验研究及致灾机理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取四川雅安第三系名山组、四川简阳白垩系灌口组、甘肃成县白垩系鸡山组红层泥岩,开展毛细吸水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测试、压汞测试、接触角测试和扫描电镜测试,对红层泥岩的微观矿物成分、孔隙结构、毛细吸水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毛细吸水规律特征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红层泥岩的毛细吸水特性有一定差异,毛细吸水速率不断减小;毛细吸水系数与吸水率均呈正相关;毛细吸水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L-W方程和多孔介质毛细吸水理论,考虑矿物成分对毛细吸水量的影响,提出毛细吸水量时程模型;毛细吸水率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R2=0.79)、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R2=0.80)。【结论】泥岩毛细吸水特性及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将红层泥岩毛细吸水在微观层面划分为水分吸附阶段和水分迁移阶段;所提出的毛细吸水量时程模型能够有效进行红层泥岩的吸水量预测,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毛细吸水试验 毛细吸水特性 吸水量 时程误差较小模型 影响因素 扫描电镜测试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不同粒径花岗岩剪切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塑彪 张帆 +1 位作者 李康文 马双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81-2993,共13页
在干热岩水力压裂过程中,高温会弱化热储岩体裂隙壁面强度从而表现出裂隙错动的行为特征,而这种弱化现象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热变特性相关,因此,了解花岗岩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对于干热岩开发过程中热储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在干热岩水力压裂过程中,高温会弱化热储岩体裂隙壁面强度从而表现出裂隙错动的行为特征,而这种弱化现象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热变特性相关,因此,了解花岗岩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对于干热岩开发过程中热储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高温条件下进行了粗、细颗粒花岗岩变角剪切试验(45°、55°、65°),分析了高温对不同粒径花岗岩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与低场核磁共振试验,进一步研究了热力耦合作用对花岗岩微裂纹与孔隙结构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的黏聚力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内摩擦角变化规律受温度影响较小,300℃为花岗岩黏聚力发生转化的阈值温度。在温度阈值前,粗颗粒花岗岩黏聚力增幅约为细颗粒花岗岩的5.73倍,温度强化效应对粗颗粒花岗岩影响更为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花岗岩微裂纹形式由晶内裂纹向沿晶裂纹发展。核磁共振T2谱曲线存在多个间断性峰值,温度升高使粗颗粒花岗岩大孔隙受到压实作用,导致弛豫效应减弱,而热力耦合作用对细颗粒花岗岩大孔隙发展影响有限。该研究结果有望为干热岩热储岩体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高温 不同粒径花岗岩 变角剪切试验 扫描电镜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涂佳佳 刘芳 +3 位作者 王珂璇 茅一萍 祁琪 张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5-741,共7页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行为现状,并分析未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口罩佩戴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6月—2023年3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法对市面上常见的...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行为现状,并分析未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口罩佩戴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6月—2023年3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法对市面上常见的5款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实时定量适合性测试,通过测试仪器适合因数的变化、是否需要专业人员辅助调整综合判断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情况,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借助三维(3D)激光扫描技术扫描参与者头面部,将扫描图像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测量头面部尺寸。结果共调查222名医务人员,完成991次实时测试,208次3D扫描。其中221次(22.30%)测试参与者未能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5款医用防护口罩的不规范佩戴比率分别为30.56%、25.62%、25.87%、23.15%、7.35%。佩戴口罩不规范率:不同医用防护口罩形状,参与者职业、上一次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技能培训时间及是否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经验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用防护口罩品牌、尺寸,以及参与者性别、科室等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折叠状医用防护口罩佩戴规范与不规范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不规范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正式的定量适合性测试之前推荐进行实时测试,能节省时间,提高测试效率。未来进行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培训时,对不同形状的口罩应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关注后勤人员、实习生、BMI高者,以及从未接受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培训者及未参加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防护口罩 定量适合性测试 实时测试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C架构下异构IP核的并行测试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欧阳一鸣 贺超 +2 位作者 梁华国 黄正峰 谢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91-2396,共6页
NoC(Network-on-Chip)中的异构IP核互连架构导致其测试应用时间过长,并行测试技术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NoC架构的异构IP核并行测试方案,实现了异构IP核的高效并行测试.首先利用折叠分区方法将网络分区,提高测试传... NoC(Network-on-Chip)中的异构IP核互连架构导致其测试应用时间过长,并行测试技术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NoC架构的异构IP核并行测试方案,实现了异构IP核的高效并行测试.首先利用折叠分区方法将网络分区,提高测试传输并行性,然后通过顺序移位匹配算法将各异构IP核的测试集进行合并,实现测试集的精简和同构化,最后以多播方式将测试数据注入到网络中,实现测试应用的并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文献[13,14],本文方法的测试时间减少了17.6%-40.47%,且实现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上网络 并行测试 同构化 折叠分区 测试应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应用程序运行响应时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晟 李明树 +1 位作者 梁金能 陈振冲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76-1080,共5页
性能测试是保证Web应用程序成功的重要手段 ,但是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测试或者不能完全理解测试结果对测试环境的依赖性 ,那么测试结果很可能会起误导作用 响应时间则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特别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因此进行了一系... 性能测试是保证Web应用程序成功的重要手段 ,但是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测试或者不能完全理解测试结果对测试环境的依赖性 ,那么测试结果很可能会起误导作用 响应时间则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特别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因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实验来研究Web应用程序运行响应时间的特性 ,用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 ,发现Web事务的响应时间和用户数之间呈线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应用程序 响应时间 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维SoCs绑定前的测试时间优化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欧阳一鸣 刘蓓 梁华国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引脚和功耗限制下3D SoCs的绑定前测试方法。对IP核细粒度划分,将每个IP核的触发器数均衡分布到各层芯片上,利用TSV进行互连,设计出一种新颖的三维结构的测试外壳扫描链,同时在功耗和引脚限制下对IP核进行测试调度。实验结... 提出了一种在引脚和功耗限制下3D SoCs的绑定前测试方法。对IP核细粒度划分,将每个IP核的触发器数均衡分布到各层芯片上,利用TSV进行互连,设计出一种新颖的三维结构的测试外壳扫描链,同时在功耗和引脚限制下对IP核进行测试调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芯片的测试时间获得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对功耗的需求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片上系统 三维扫描链设计 测试调度 测试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的两级扫描测试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向东 李开伟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6-791,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两级扫描测试结构:根据电路结构信息对时序单元进行分组,同组的时序单元在测试生成电路中共享同一个伪输入;将时序单元划分到不同的时钟域,在测试向量的置入过程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时序单元发生逻辑值的翻转;引入新的异或网络结... 提出了一种两级扫描测试结构:根据电路结构信息对时序单元进行分组,同组的时序单元在测试生成电路中共享同一个伪输入;将时序单元划分到不同的时钟域,在测试向量的置入过程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时序单元发生逻辑值的翻转;引入新的异或网络结构,消除了故障屏蔽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两级测试结构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在保证故障覆盖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测试时间、测试功耗和测试数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测试性设计 扫描测试 测试时间 测试功耗 测试数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实时监测与燃速测定系统 被引量:19
8
作者 杨荣杰 李玉平 +1 位作者 刘云飞 华志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6-88,共3页
在固体推进剂线扫描摄像实时燃速测定系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的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和燃速的实时监测系统。介绍了这一新系统的组成、硬件工作原理和软件的主要功能。利用该系统,可以得到更多有关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的信息。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燃烧 燃速测试 扫描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精度数显时栅转台的全自动测控系统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忠华 彭东林 +1 位作者 王先全 董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5-97,共3页
设计了一种集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于一体的数显时栅转台全自动测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各个模块的功能,并给出了增量型数字PID算法的主要程序框图。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仪器的标定和测... 设计了一种集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于一体的数显时栅转台全自动测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软件各个模块的功能,并给出了增量型数字PID算法的主要程序框图。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智能化,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仪器的标定和测试工作。使用结果表明,测试效率和效果达到了要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栅传感器 转台 自动测控系统 应用软件 自动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单扫描链的构造实现最小测试应用时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兆麟 叶以正 毛志刚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280-1288,共9页
在交迭测试体系[1,2]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二选一开关辅助扫描寄存器的排序、能够实现最小测试应用时间的单扫描链的构造方法,给出了单扫描链的构造规则.此外还分析了由于二选一开关的引入带来的硬件开销问题,提出了一个能... 在交迭测试体系[1,2]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二选一开关辅助扫描寄存器的排序、能够实现最小测试应用时间的单扫描链的构造方法,给出了单扫描链的构造规则.此外还分析了由于二选一开关的引入带来的硬件开销问题,提出了一个能够减少硬件开销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测试 最小测试 应用时间 单扫描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扫描测试中簇测试交迭置入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冠军 温熙森 易晓山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8,共4页
针对电路板边界扫描测试中簇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效率较低问题 ,以并行测试思想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簇测试置入方案———交迭置入方案 ,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案是最优的簇测试置入方案 ,可以显著减小簇测试时... 针对电路板边界扫描测试中簇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效率较低问题 ,以并行测试思想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簇测试置入方案———交迭置入方案 ,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案是最优的簇测试置入方案 ,可以显著减小簇测试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扫描测试 簇测试 交迭置入方案 测试时间 测试效率 电路板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系统芯片测试时间的芯核联合测试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茂祥 梁华国 +1 位作者 王伟 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引入扩展的模式游程(x-PRL)编码技术,通过无关位的动态传播策略以提高测试数据压缩效率.在此基础上,将系统芯片的多个芯核测试集联合为单一的测试数据流,用x-PRL编码技术实施压缩,提出一种可重配置的串行扫描链结构,实现多核测试模式的... 引入扩展的模式游程(x-PRL)编码技术,通过无关位的动态传播策略以提高测试数据压缩效率.在此基础上,将系统芯片的多个芯核测试集联合为单一的测试数据流,用x-PRL编码技术实施压缩,提出一种可重配置的串行扫描链结构,实现多核测试模式的联合应用.对嵌入6个大的ISCAS’89基准电路的样本系统芯片(SoC)应用建议的联合测试方案.结果表明,与传统芯核测试集独立压缩与应用技术相比,该方案不仅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压缩性能,而且减少了扫描测试中的冗余移位和捕获周期,从而有效降低了SoC的测试应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芯片 测试应用时间 测试数据压缩 芯核联合 重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扫描设计中多扫描链的构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兆麟 叶以正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本文在交迭测试体系[2 ,3]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扫描链的区间构造法 ,对于确定的测试向量集能够显著地减少测试应用时间 .该构造方法根据规定的扫描链数 ,通过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确定扫描寄存器在扫描链上的优化的分布区间 ,从而... 本文在交迭测试体系[2 ,3]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扫描链的区间构造法 ,对于确定的测试向量集能够显著地减少测试应用时间 .该构造方法根据规定的扫描链数 ,通过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确定扫描寄存器在扫描链上的优化的分布区间 ,从而构造多扫描链 ,最后根据对多扫描链进行连线复杂度的定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扫描链 集成电路 全扫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致密凝析气藏产能试井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传亮 黄文锋 +1 位作者 付长春 姜贻伟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6期44-47,共4页
目的:解决常规产能试井方法难以适应低渗致密凝析气藏的问题。方法:现场实验了气井非稳定渗流理论指导产能试井、国外LIT方法、关井恢复试井替代产能试井3种较新试井技术。结果:前两者效果较好,可井底积液导致相对误差6%~7%。后... 目的:解决常规产能试井方法难以适应低渗致密凝析气藏的问题。方法:现场实验了气井非稳定渗流理论指导产能试井、国外LIT方法、关井恢复试井替代产能试井3种较新试井技术。结果:前两者效果较好,可井底积液导致相对误差6%~7%。后者则大为减少其影响,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结论:通过现场实验研究,搞清了该气藏关井恢复试井的时间规律,从而为其产能试井探索出了完善配套的试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凝析油气田 气井 试井 气藏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伟庆 王曙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几种型式的消能器进行了减震机理分析 ,对消能支撑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振动台试验 ,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 。
关键词 水能器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振动台试验 非线性有限元 时程分析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 减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交换递减的芯核测试链平衡划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茂祥 梁华国 陈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97-102,共6页
满足TAM宽度约束的芯核测试链平衡划分,可以降低SoC测试应用时间和存储开销。针对测试链平衡划分问题,建议了一种改进的求解方案。建议方案首先应用LPT算法得到初始解,然后通过迭代技术,从当前配置中选取二条测试链,应用提出的最佳交换... 满足TAM宽度约束的芯核测试链平衡划分,可以降低SoC测试应用时间和存储开销。针对测试链平衡划分问题,建议了一种改进的求解方案。建议方案首先应用LPT算法得到初始解,然后通过迭代技术,从当前配置中选取二条测试链,应用提出的最佳交换递减算法对其内部相关的一对单元实施最佳交换,从而快速平衡测试链。将建议方案用于ITC’02基准电路芯核的测试链平衡划分。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建议方案可以产生更平衡的测试链划分,从而有效地降低芯核测试应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核 测试链 平衡划分 最佳交换递减 测试应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滚动控制发动机地面热试车测控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勇峰 刘文怡 张文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PXI总线的火箭滚动控制发动机地面热试车测控系统,提出在PXI总线的输入输出模块外增加辅助控制逻辑,将实时控制过程分解为控制过程安排环节和安排的执行环节两部分:过程安排环节由PXI完成,执行环节由辅助控制逻辑完成。... 介绍了一种基于PXI总线的火箭滚动控制发动机地面热试车测控系统,提出在PXI总线的输入输出模块外增加辅助控制逻辑,将实时控制过程分解为控制过程安排环节和安排的执行环节两部分:过程安排环节由PXI完成,执行环节由辅助控制逻辑完成。使用此方法的实时控制响应时间的理论精度可以达到5μs,控制系统实际的执行精度达到0.1 ms.因此,该方法可以弥补仪器总线用于控制时的不足,也可以解决常用多任务计算机操作系统实时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测控系统 热试车 PXI总线 实时控制 可编程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叠计算的多扫描链BIST方案
18
作者 梁华国 李扬 +4 位作者 李鑫 易茂祥 王伟 常郝 李松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3,共7页
为了减少测试数据的存储需求并降低测试应用时间,提出一种以折叠计算为理论的多扫描链BIST方案.首先利用输入精简技术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测试集,确定相容扫描链,在测试过程中对相容扫描链中的数据进行广播;然后利用折叠计算理论对测试集... 为了减少测试数据的存储需求并降低测试应用时间,提出一种以折叠计算为理论的多扫描链BIST方案.首先利用输入精简技术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测试集,确定相容扫描链,在测试过程中对相容扫描链中的数据进行广播;然后利用折叠计算理论对测试集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压缩,使得同一折叠种子生成的相邻测试向量仅有1位不同,且在测试过程中测试向量并行移入多扫描链.在ISCAS标准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平均测试数据压缩率为95.07%,平均测试应用时间为之前方案的1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计算 内建自测试 多扫描链 测试应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RAS架构的SOC测试方法
19
作者 欧阳一鸣 杨倩 梁华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为了同时解决目前SOC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三方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andom access scan架构的SOC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扫描单元的结构,减少了硬件开销,同时利用列地址信号来控制测试过程,减少测试数据... 为了同时解决目前SOC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三方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andom access scan架构的SOC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扫描单元的结构,减少了硬件开销,同时利用列地址信号来控制测试过程,减少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在ISCAS 89基准电路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串行扫描技术相比,平均数据压缩率可以达到55%,测试速度提升2倍以上,同时,其测试的平均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访问扫描 测试数据量 测试功耗 测试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限扫描操作测试压缩方法
20
作者 刘煜坤 孙超 张礼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3-377,共5页
针对集成电路测试时间长,导致测试费用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扫描操作的扫描电路静态测试压缩方法.利用有限扫描操作代替全扫描操作,用有限扫描操作合并测试对,通过减少移位操作次数减少测试时间.同时,将启发式方法用于限制候选... 针对集成电路测试时间长,导致测试费用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扫描操作的扫描电路静态测试压缩方法.利用有限扫描操作代替全扫描操作,用有限扫描操作合并测试对,通过减少移位操作次数减少测试时间.同时,将启发式方法用于限制候选测试对数量,给候选测试对进行排序,降低计算复杂度,加速压缩过程.基准电路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故障覆盖率下,本方法所需平均测试时间仅为典型方法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应用时间 有限扫描操作 静态测试压缩 启发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