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及一种测评方法
1
作者 杨建军 柳东威 +3 位作者 李菁元 柳邵辉 张飞龙 王梦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为了推动汽车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研究了插电式和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评价方法。提出了用于道路预见性技术使用的地图数据信息及其标准化;采用全局动态规划算法,得到荷电状态(SOC)参考曲线;基... 为了推动汽车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研究了插电式和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评价方法。提出了用于道路预见性技术使用的地图数据信息及其标准化;采用全局动态规划算法,得到荷电状态(SOC)参考曲线;基于比例积分(PI)控制,实现参考SOC的跟踪控制;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初始SOC(20%~30%)、测试工况和测试里程等影响因素,提出转鼓实验法,实现标准化测试评价。对某车辆的转鼓测试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车辆的转鼓测试,节能3.97%,SOC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从而,证明了转鼓测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汽车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 能量管理 转鼓测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温拌再生融合技术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彦海 时铭阳 +1 位作者 杨野 金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7,共6页
为了准确评估温拌再生融合技术的环境效益,基于生命周期法确定路面建设期间环境效益的边界范围,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运用模型分别计算温拌再生技术与热拌技术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对比分析了温拌再生融... 为了准确评估温拌再生融合技术的环境效益,基于生命周期法确定路面建设期间环境效益的边界范围,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通过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运用模型分别计算温拌再生技术与热拌技术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对比分析了温拌再生融合技术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温拌再生路面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生产能耗324.47 MJ,温室气体排放为19.65 kg CO_(2e),混合料拌和能耗为217.28 MJ,温室气体排放为18.15 kg CO_(2e)。与热拌技术相比,温拌再生融合技术在混合料拌和阶段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都有减少,RAP掺量为40%时,温拌再生路面建设期能耗节约33.33%,CO_(2)排放降低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生命周期分析法 温拌再生融合技术 节能减排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液压元件新型应用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陈帆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针对现有传统液压回路在多种不同压力、不同流量工况中需要借助繁多功能控制阀来调节的功能缺陷,以及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将双联液压元件应用于几种典型回路中,并对由双联液压元件组成的新型液压系统的节能特性、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 针对现有传统液压回路在多种不同压力、不同流量工况中需要借助繁多功能控制阀来调节的功能缺陷,以及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将双联液压元件应用于几种典型回路中,并对由双联液压元件组成的新型液压系统的节能特性、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双联液压元件的应用能够节省成本、简化系统、消除压力互相干扰、减少功率损失,实现了功率的匹配,达到了节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传动 双联液压元件 节能方法 调压回路 调速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K-IPS的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方法
4
作者 龚小容 王鑫 +2 位作者 熊维清 王溏靓 张洪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92,共13页
针对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基于IBK-IPS算法提出了一种考虑空调系统各设备相互约束的动态节能优化方法。首先,分析空调系统各设备之间的影响机理,建立各设备的能耗和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构建系统运行能耗优化目... 针对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基于IBK-IPS算法提出了一种考虑空调系统各设备相互约束的动态节能优化方法。首先,分析空调系统各设备之间的影响机理,建立各设备的能耗和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构建系统运行能耗优化目标函数;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黑翅鸢与粒子群(IBK-IPS)的算法,对空调系统各设备的水温、流量和风量等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控制的精度和效果;然后,利用Simulink平台建立空调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的能耗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运行参数优化的效果和准确性;最后,将该方法在某电驱车间进行实际应用,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仿真实验及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运行能耗得到有效降低,节能率达到11.23%~34.68%;系统的运行能效得到有效优化,运行能效提升了11.53%~41.75%;相较于PS、BK、BK-PS算法,IBK-IPS算法的节能效果最优,且收敛速度分别提升了27.27%、61.90%、69.23%;在实际应用测试中,优化后系统在5种不同负荷下的节能率分别为22.61%、17.24%、7.48%、14.97%、12.64%。综上所述,该文提出的节能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实用性,可为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车间 空调系统 相互约束 改进的黑翅鸢与粒子群算法 动态节能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客密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照明节能控制方法
5
作者 毛建 张宁 +5 位作者 章澜岚 王澳庆 刘家俊 张恒文 王浩 温龙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照明控制方法存在着控制方式简单、控制准确度低等问题,导致能耗严重浪费,也无法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根据城轨站台客流特点,结合站台区域功能特征和乘客心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乘客密度的城轨站台照明节能控...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照明控制方法存在着控制方式简单、控制准确度低等问题,导致能耗严重浪费,也无法为乘客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根据城轨站台客流特点,结合站台区域功能特征和乘客心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乘客密度的城轨站台照明节能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城轨站台空间特征和乘客心理时间变化特点,建立站台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乘客密度和站台区域照度的函数关系,然后建立以站台照明能耗最优为目标,站台照度需求为约束,灯具调光系数为控制变量的线性规划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单纯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客流车站,本文方法与目前常规控制方式相比,在早高峰、晚高峰和平峰时段,站台照明能耗降低分别达27.68%、38.16%和38.87%,并保证区域照度在合理区间,可以有效降低城轨站台照明能耗,提高站台光环境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站台 照明节能 乘客密度 线性规划 单纯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节水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谢育利 张志玲 +4 位作者 吴军锋 黄挺 周晔 罗维钢 潘晓璐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节水效果,为水稻种植尤其是干旱情况下水稻科学灌溉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10香优郁香(国审稻20216100)为供试材料,设置“薄、浅、湿、晒”灌溉(T_(1))、高水位间...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节水效果,为水稻种植尤其是干旱情况下水稻科学灌溉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10香优郁香(国审稻20216100)为供试材料,设置“薄、浅、湿、晒”灌溉(T_(1))、高水位间歇灌溉(T_(2))和低水位间歇灌溉(T_(3))3种灌溉处理,考察不同灌溉方式的水稻产量与品质及其节水效果。【结果】不同灌溉方式除对水稻抽穗扬花期的叶宽影响差异显著外,对其他农艺性状影响差异不明显;在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方面,T_(3)表现最优,与T_(1)和T_(2)相比,产量分别提高0.02%和1.14%,穗实粒数分别提高39.40%和20.52%,结实率分别提高5.36%和3.76%,千粒重分别提高10.83%和10.61%;在稻米品质方面,T_(3)表现最优,与T_(1)和T_(2)相比,糙米率分别显著提高0.81%和0.93%,精米率分别提高1.40%和1.33%,胶稠度分别提高6.29%和7.04%;在节水效果方面,T_(3)灌溉方式能降低水稻全生育期灌水量和耗水量,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T_(1)和T_(2)相比,灌水量分别降低37.13%和26.18%,耗水量分别显著降低41.38%和37.64%,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93.45%和80.23%。【结论】低水位间歇灌溉(T_(3))模式综合效果最好,对水稻具有一定增产作用,且能改善稻米品质,同时达到良好的节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稻 生长 产量 品质 节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助推式节能附体水动力性能分析
7
作者 李冬琴 黄堂苡 +1 位作者 张化英 吴炳良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为提升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探讨了一种新的附体形式,即环形助推式附体,旨在降低传统螺旋桨附体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如叶片尖端的涡流、增加的压力脉冲等,同时保持节能装置的积极增益。首先,针对选定的螺旋桨和节能附体建立几何模型;然后... 为提升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探讨了一种新的附体形式,即环形助推式附体,旨在降低传统螺旋桨附体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如叶片尖端的涡流、增加的压力脉冲等,同时保持节能装置的积极增益。首先,针对选定的螺旋桨和节能附体建立几何模型;然后,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螺旋桨和环形助推式附体组合系统进行敞水性能数值模拟;最后,对比分析了组合推进系统与常规螺旋桨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新型附体能够使桨盘面后原本扩散的尾流呈现收缩的趋势,尾流场分布更为均匀;叶表面低压区面积减少而高压区增加,叶梢低压区域面积缩小,这有助于减少空化现象的发生;与单桨敞水性能的数值结果相比,加装环形助推式附体的组合系统的推进效率最高可提高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装置 计算流体力学法 环形螺旋桨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分析方法的宁波市节水农业时空分布和发展趋势研究
8
作者 刘天 陈帅 +2 位作者 劳冀韵 杨帆 高嘉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16,共6页
针对宁波市各区县水资源禀赋特征及对节水农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基于PSR分析方法构建了区域尺度上的节水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宁波市节水农业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2年间,宁波市节水... 针对宁波市各区县水资源禀赋特征及对节水农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基于PSR分析方法构建了区域尺度上的节水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宁波市节水农业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2年间,宁波市节水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区域上呈现三级梯队格局,差异较为显著,区域间发展相对独立,存在“高值孤岛”现象,空间关联性和区域协同性较弱。总体而言,宁波市节水农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较为突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共享体系和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以推动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PSR空间分布 GIS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方辉煌 桑树勋 +4 位作者 张平松 刘世奇 王章飞 郭金冉 陈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80-3592,共13页
开展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U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研究,对于CO_(2)–ECBM技术工程化推广意义深远。以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其次... 开展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U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研究,对于CO_(2)–ECBM技术工程化推广意义深远。以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然后,基于成本最低目标函数及改进节约里程法,开展了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研究,并优化了其管网设计;最后,基于3步走思路,提出了CCS源汇管网规划设计思路的系统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年平均CO_(2)排放量为0.588亿t,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及采空区内CO_(2)地质封存总潜力分别为7.6200亿、0.0517亿、0.8246亿t,可分别封存CO_(2)12.97 a、0.088 a及1.40 a;10 a周期内,深部不可采煤层可封存CO_(2)5.876亿t,累计规划管道217.0960 km,需要资金373亿美元;1.45 a周期内,生产矿井及关闭矿井可封存CO_(2)0.852亿t,累计规划管道464.5161 km,需要资金73.6亿美元;基于改进节约里程法,CCS源汇匹配各地质封存汇点累计节约里程266.6127 km,累计节约成本11.21亿美元,分别占管道运输总里程、总成本的57.40%、79.95%;基于3步走思路,可分阶段、分区域实现淮南煤田各CO_(2)排放源及CO_(2)封存汇的全线贯通,可实现CO_(2)的全部运输及地质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模型 CO_(2)地质封存 节约里程法 深部不可采煤层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合作研发战略——水资源税规制下的博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常高 周海炜 严翔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6,共13页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 制定水资源税政策和提高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水平是发展节水型工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政府水资源税政策如何影响高耗水企业之间的节水技术合作研发尚待深入探析。本文根据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税背景下企业节水技术的非合作研发决策、两阶段研发共享激励型合作决策和完全协同研发决策,通过这些策略探讨了企业的均衡节水量和节水技术水平的时间演变轨迹,并对企业的均衡收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借助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来分配节水技术带来的收益,并针对水资源税试点区域的高耗水企业A进行了仿真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在非合作策略下,企业的决策具有帕累托效率提升的空间;而研发激励策略能显著增强企业对节水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节水技术的成熟度,并增加企业的收益;企业在节水技术研发的努力程度与其收益分配的比例呈正相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确保企业持续投入研发至关重要。此外,尽管受条件制约,水资源税仍然发挥了绿色税制的杠杆作用,刺激了高耗水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研究结论揭示了水资源税对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研发合作的驱动机制和关键因素,对水资源税背景下高耗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税 节水技术 最优控制方法 企业研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多主体能源系统增益的合作博弈分配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佳南 谢俊 邢单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2-880,I0002,I0003,共11页
根据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设需求,提出基于合作博弈论的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多主体能源系统联合优化运行的增益分配策略.为兼顾系统运行安全性,构建上网出力互补性评价指标.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利益主体通过内部电量交易进行合作... 根据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设需求,提出基于合作博弈论的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多主体能源系统联合优化运行的增益分配策略.为兼顾系统运行安全性,构建上网出力互补性评价指标.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利益主体通过内部电量交易进行合作,以系统运行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构建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根据调度结果,应用合作博弈论中的最大最小成本法分配系统合作增量收益.利用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清洁能源示范基地12利益主体系统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联合优化运行可实现各利益主体自身收益正增长,抽蓄库容、上网电价以及运行安全性需求会影响系统的合作增量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光伏-抽蓄-电制氢多主体能源系统 短期调度 增益分配策略 合作博弈论 最大最小成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增汇植物种类筛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沈轲 王春梅 +1 位作者 赵春林 豆小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1,共10页
【目的】为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地区生态修复与节水增汇,有必要开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灌草植物适宜性研究。【方法】以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当地优势植物为基础,选择10种草本植物和7种灌木为研究对象,... 【目的】为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地区生态修复与节水增汇,有必要开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灌草植物适宜性研究。【方法】以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当地优势植物为基础,选择10种草本植物和7种灌木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它们的生长性状指标、光合生理指标、生物量和碳储量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草本植物和灌木进行节水增汇的综合评价,以此筛选适生植物种类。【结果】(1)草本植物中,高冰草、沙打旺和早熟禾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灌木中沙地柏、柠条锦鸡儿和紫穗槐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2)草本植物中总碳储量较高的是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沙打旺,灌木总碳储量较高的是紫穗槐、柠条锦鸡儿和沙棘;(3)节水增汇草本植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蜀葵、披碱草、沙蒿、高冰草、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节水增汇灌木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穗槐、柠条锦鸡儿、沙棘、沙地柏、胡枝子、沙柳、花棒。【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节水增汇植物种类,为该地区植物配置提供参考,为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地区生态重建和碳汇增加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增加碳汇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船舶节能导管优化设计
13
作者 鲁宏雪 李楷 +2 位作者 董立佳 陈明 王运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5,共10页
以水动力节能装置经典伴流补偿导管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综合评价导管设计参数并进行优化.以导管结构特征尺寸为设计参数,建立节能导管的参数化模型.以KP505螺旋桨和节能导管耦合的水动力计算结果为响应参数,生成响应面模型.... 以水动力节能装置经典伴流补偿导管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响应面模型综合评价导管设计参数并进行优化.以导管结构特征尺寸为设计参数,建立节能导管的参数化模型.以KP505螺旋桨和节能导管耦合的水动力计算结果为响应参数,生成响应面模型.将螺旋桨效率提升比作为优化目标,将导管结构特征尺寸阈值作为约束条件,基于二阶响应面模型对导管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验证,证明响应面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优化后桨-管系统的效率提升比增大了37.82%,说明利用构建的响应面模型对节能导管进行优化合理有效,可为其他类型的节能导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导管 响应面法 优化设计 螺旋桨效率 二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环境影响的管道输送场站系统用能评价分析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国豪 侯磊 +3 位作者 王志国 薛孟 项新耀 杜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 用能评价分析方法对系统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实际用能分析除了需要考虑能量分析外,还需要考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等影响;基于能量利用和环境效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构建新的用能评价分析模型,提出温室气体排放过程的虚拟能计算方法;利用所建模型对原油输送场站典型工艺系统进行用能分析,考虑输入及输出过程虚拟能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效应的用能分析,系统及设备(单元)虚拟效率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能 用能分析方法 环境效应 模型构建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电灌区主要作物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效益综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冠衡 高雅玉 杨红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景电灌区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高扬程跨流域灌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在景电灌区得到大力推广,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单方水效益,有利于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灌区。如何... 景电灌区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高扬程跨流域灌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在景电灌区得到大力推广,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单方水效益,有利于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灌区。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熵值法,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构建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对灌区主要作物进行了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效益普遍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而滴灌模式则是该地区最优节水灌溉模式。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应用到灌区中评价效益是可行的,对灌区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熵值法 节水灌溉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法碳捕集节能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舣 李璐蕊 +2 位作者 穆亚鑫 杨川箬 赵兴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22,共6页
用于集中式低浓度碳排放源的大规模CO_(2)捕集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溶剂吸收法作为现有技术中成熟度最高的低浓度碳捕集技术,依然存在着捕集成本和能耗偏高的问题。为解决现有碳捕集能耗过高的核心痛点,大量新型低能耗吸收... 用于集中式低浓度碳排放源的大规模CO_(2)捕集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溶剂吸收法作为现有技术中成熟度最高的低浓度碳捕集技术,依然存在着捕集成本和能耗偏高的问题。为解决现有碳捕集能耗过高的核心痛点,大量新型低能耗吸收剂被开发。但是新型节能工艺作为捕集能耗另一大影响因素,相关介绍则相对较少。调研现有大规模示范项目报道,聚焦于新型节能工艺在已有碳捕集示范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将现有节能技术进行分类:吸收过程强化技术、热量回收技术、再生过程强化技术。针对不同节能类型,分析现有节能工艺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节能工艺的发展进行展望,为今后捕集设备节能工艺的选择提供综合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技术 溶液吸收法 节能工艺 吸收过程强化技术 热回收技术 再生过程强化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M-CRITIC赋权法的城镇综合节水水平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泰来 郝仕龙 张岩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6,共8页
以福建省惠安县为例,基于水资源紧缺程度、城镇节水管理程度等准则层指标,构建了城镇节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AHM-CRITIC赋权法建立城镇综合节水水平评判模型,评判了惠安县2015—2020年,2025年和2035年的综合节水水平。... 以福建省惠安县为例,基于水资源紧缺程度、城镇节水管理程度等准则层指标,构建了城镇节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AHM-CRITIC赋权法建立城镇综合节水水平评判模型,评判了惠安县2015—2020年,2025年和2035年的综合节水水平。结果表明:①2015—2020年惠安县的城镇综合节水水平属于中等级别,能满足初步控制目标。②预测惠安县的节水水平在2025年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在2035年达到良好级别,各指标发展状况均满足福建省泉州市向惠安县下达的“三条红线”的要求标准。③基于可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较为全面地评价当地综合节水水平;采用AHM-CRITIC赋权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AHM赋权法和CRITIC赋权法的优缺点,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城镇节水管控一体化长效机制,评判及预测城市综合节水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CRITIC赋权法 城镇节水 节水水平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装备节能降耗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5-17,共3页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做好农业机械装备节能降耗工作十分重要。结合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应用特点,从农业机械技术管理、农业机械使用管理、农业机械组织管理3方面,探讨了农业机械装备节...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做好农业机械装备节能降耗工作十分重要。结合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应用特点,从农业机械技术管理、农业机械使用管理、农业机械组织管理3方面,探讨了农业机械装备节能降耗的路径,以达到节约农业机械能源消耗的目的,提升农业机械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节能降耗 途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杠杆拓扑法的混合动力拖拉机ECVT构型设计与节能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凯 鲁植雄 +3 位作者 王琳 邓晓亭 张渤衢 孙晓旭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518,538,共15页
传统大功率拖拉机燃油经济性差,推动了混合动力拖拉机的发展。旋耕作业输出端(Power take-off,PTO)输出转速与拖拉机行驶速度无法解耦输出,使行星齿轮式电动无级变速(Electron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ECVT)拖拉机得到推... 传统大功率拖拉机燃油经济性差,推动了混合动力拖拉机的发展。旋耕作业输出端(Power take-off,PTO)输出转速与拖拉机行驶速度无法解耦输出,使行星齿轮式电动无级变速(Electroni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ECVT)拖拉机得到推广,但行星齿轮式ECVT的功率循环现象降低了分流效率,为此,基于杠杆平衡法分析了2K-H型周转轮系的功率分流原理与功率循环产生机理,提出了大功率混合动力拖拉机ECVT构型设计的杠杆拓扑法,以高效地搜索可行构型。提出了大功率混合动力拖拉机ECVT构型的最终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验证。首先,采用杠杆拓扑法和功率输出分流原理拓扑了ECVT构型。然后,通过分析每种拓扑构型的传动特性优选出最佳构型,通过加装离合器与制动器满足拖拉机作业需求及各种模式切换的可行性,并在后驱动系统搭配高低挡、主减速器与轮边减速器,形成最终构型方案。同时,推导了该构型4种工作模式的动态特性方程,明确了构型的传动过程及PTO转速与拖拉机行驶速度解耦输出的可行性。最后,分别在犁耕与旋耕工况下对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混合动力拖拉机ECVT能量管理策略进行了整机节能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ECVT构型较对比构型在犁耕工况下等效燃油消耗量降低约5.17%,旋耕工况下降低约5.11%,有效提升了大功率混合动力拖拉机燃油经济性。2种工况下均无功率循环现象产生,保证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平稳运转及分流效率,实现了PTO转速与拖拉机行驶速度的解耦输出,为动力输出轴独立于轮胎进行单独的转速控制提供解决方案,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有助于混合动力系统的节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拖拉机 拓扑法 电动无级变速构型 功率循环 输出分流 节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碳”目标的木材节约代用综合效能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罗蕾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159-161,共3页
该文立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森林这一实现该目标的主体为对象,定性分析了传统木材节约代用思路和“双碳”背景下的木材节约代用思路。进而以木材碳效益、净化空气效益等为要素建立了木材节约代用的效益分析模型,以木材代用碳成... 该文立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森林这一实现该目标的主体为对象,定性分析了传统木材节约代用思路和“双碳”背景下的木材节约代用思路。进而以木材碳效益、净化空气效益等为要素建立了木材节约代用的效益分析模型,以木材代用碳成本、经济效益成本为要素等建立了木材节约代用的成本分析模型。基于“双碳”目标,建立了木材节约代用成本效益分析综合效能评价模型。最后,以木制筷子的塑料化替代为例,利用木材节约代用成本效益分析综合效能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塑料制品替代木筷消耗的1 m^(3)林木时将增加0.96 t碳,应该摒弃这种传统的木材节约代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木材节约代用 综合效能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