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t ions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ioneer plant species at a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HUANG Nan TANG Lu +3 位作者 ZHU Feng WU Chuan ZHOU Jing-ju XUE Sheng-g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23-330,共8页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s(BRDAs)are physically degraded and hostile to plant growth.Nevertheless,natural plant colonization was observed in an abandoned BRDA in Central China.The pioneer plant species at the disp...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s(BRDAs)are physically degraded and hostile to plant growth.Nevertheless,natural plant colonization was observed in an abandoned BRDA in Central China.The pioneer plant species at the disposal area were identified,whils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lt ions such as Na^+,K^+,and Ca^2+in plant tissues and rhizosphere residues were investigated.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exchangeable Na^+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was 19.5 cmol/kg,which suggested that these pioneer plants had relatively high salinity resistance.Sodium content varied from 0.84 cmol/kg(Digitaria sanguinalis)to 39.7 cmol/kg(Kochia scoparia),whilst K to Na ratio varied from 0.71(Myricaria bracteata)to 32.39(Digitaria sanguinalis)in the shoots,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salinity tolerance mechanisms of these pioneer speci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Accumulation factors of Na^+in local plant species ranged from 0.04(D.sanguinalis)to 3.29(M.bracteata),whilst the translocation factor varied from 0.13(D.sanguinalis)to 2.92(M.bracteata).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our pioneer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K.scoparia,M.bracteate,Cynodon dactylon and D.sanguinalis could be suitable for revegetation at other dispos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xite residue disposal area pioneer plants salt ions soil formation in bauxite residue REVEGE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3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卷状二氧化锰电吸附高盐废水中Na^(+)性能研究
4
作者 孙竹梅 王云燕 +6 位作者 李颖 白红娟 刘鹏霄 傅杰 童天星 陈庆斌 乔怡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94-3404,共11页
金属冶金产生大量含Na^(+)的高盐废水,处理难度高,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电容去离子技术(CDI)被认为是最优选的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之一,但MnO_(2)材料吸附速度慢、电荷存储能力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其在高性能CDI领域的应用。对形貌... 金属冶金产生大量含Na^(+)的高盐废水,处理难度高,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电容去离子技术(CDI)被认为是最优选的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之一,但MnO_(2)材料吸附速度慢、电荷存储能力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其在高性能CDI领域的应用。对形貌进行调控则是提升MnO_(2)材料电容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简便的水热法制备了蛋卷状δ-MnO_(2)(D-δ-MnO_(2)),以增强其在CDI中吸附Na^(+)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δ-MnO_(2)具有优异的吸附Na^(+)性能,最大吸附速率达8.13 mg·g^(-1)·min^(-1),超高吸附容量达86.97 mg·g^(-1),显著高于其他MnO_(2)材料的电吸附性能;材料的电荷存储机制主要包括扩散控制和双电层电容(EDL)控制2种途径,为优化其电吸附Na^(+)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冶金 高盐废水 na^(+) 电容去离子 MnO_(2) 形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antimicrobial ability of natural porous antibacterial materials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发勤 李国武 +3 位作者 孙志刚 沈刚 冯启明 代群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The liquid ion exchange method, solid salt melt method and dry-wet circul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prepare natural porous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with natural minerals, such as zeolite, spilite, palygorskite and montm... The liquid ion exchange method, solid salt melt method and dry-wet circul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prepare natural porous antimicrobial materials with natural minerals, such as zeolite, spilite, palygorskite and montmorillonite, respectivel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g^+ , Cu^2+ and Zn^2+ on antimicrobial abilities of natural porous minerals, and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method on 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antimicrobial materia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ion exchange capacity, clay mineral is higher than fibrous mineral, i.e. both zeolite and montmorillonite are higher; the antimicrobial ability of material with Ag^+ is the bests the exchange capacities of materials with Cu^2+ or Zn^2+ are all higher, but the antimicrobial ability of Cu^2+ is better than that of Z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ion exchange solid salt melt dry-wet circulation MINERAL antimicrobial mater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转录因子ZmNAC59调控植物抗盐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宇涵 李星霖 +2 位作者 刘丽君 傅竞也 王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5,共15页
【目的】NAC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研究较多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常会面临各种逆境胁迫,盐害被认为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鉴... 【目的】NAC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研究较多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常会面临各种逆境胁迫,盐害被认为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鉴定玉米抗盐基因,解析其抗盐机制对培育玉米抗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克隆了玉米转录因子ZmNAC59,并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NaCl和MeJ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并用稳定转基因体系将该基因异源表达拟南芥观察表型,同时还用病毒诱导沉默技术将该基因在玉米中沉默后进行盐处理表型观察,并进行酶活性检测。【结果】ZmNAC59能够被NaCl和MeJA诱导上调。病毒诱导沉默ZmNAC59后进行盐胁迫,沉默株系对盐胁迫更敏感,ROS积累更多;而ZmNAC59过表达拟南芥后,过表达株系在盐胁迫处理下存活率更高,活性氧积累更少,Na^(+)/K^(+)比率低,表明ZmNAC59作为盐胁迫中的正调控因子可以通过调节离子流动提高植物抗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拟南芥过表达株系中Na^(+)、K^(+)转运相关的基因显著上调;在玉米原生质体中瞬时过表达ZmNAC59后进行盐处理发现ZmSOS1、ZmNHX1和ZmNHX7的表达显著上调,Dual-LUC实验表明ZmSOS1是Zm-NAC59的靶基因。【结论】研究表明ZmNAC59通过激活ZmSOS1启动子的活性调控其表达而促进盐胁迫下的离子转运,从而提高植物抗盐性,为玉米抗逆基因资源的筛选和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录因子 盐胁迫 离子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inary conductive additive mixtures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polyoxomolybdate as cathode material of lithium ion battery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良 倪尔福 +1 位作者 李新海 郭华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506-2512,共7页
Binary carbon mixtures, carbon black ECP 600JD(ECP) combined with vapor grown carbon fiber(VGCF) or carbon nanotube(CNT), or graphene(Gr) in different mass ratios, are investigated as the conductive additives for the ... Binary carbon mixtures, carbon black ECP 600JD(ECP) combined with vapor grown carbon fiber(VGCF) or carbon nanotube(CNT), or graphene(Gr) in different mass ratios, are investigated as the conductive additives for the cathode material polyoxomolybadate Na_3[AlMo_6O_(24)H_6](NA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show that the surfaces of NAM particles are covered homogeneously with the binary conductive additive mixtures except the combination of ECP and CNT.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is the mixture of ECP and VGCF, which shows higher discharge capacity than the combinations of ECP and CNT or Gr.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364, 339, and 291 m A·h/g are obt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ECP and VGCF in the mass ratios of 2:1, 1:1, and 1: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and 4-pin probe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CP and VGCF exhibits the highes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or the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na3[AlMo6O24H6](naM) conductive addi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复方对高盐摄入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及ENaCα、NCC和ClC-3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崔琰 孙珂焕 +6 位作者 詹小瑶 莫枢 肖雅雯 王攀攀 杨丽 张荣华 朱晓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复方(Bushen formulae,BHF)对高盐摄入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高盐组、高盐组、补肾方组、补肾方+生理盐水组、补肾方+中高盐组...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复方(Bushen formulae,BHF)对高盐摄入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SPF级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高盐组、高盐组、补肾方组、补肾方+生理盐水组、补肾方+中高盐组、补肾方+高盐组,每组各10只,造模后给予不同饮食、补肾中药复方干预,中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中氯化钠添加浓度分别为2%w/w、8%w/w,补肾中药复方干预剂量为7.8 g·kg^(-1)·d^(-1),每日1次,连续给药12周。检测各组骨密度、骨微结构、骨参数、骨代谢生物标志物、骨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以及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上皮钠离子通道α(ENaCα)、钠-氯同向转运体(NCC)、电压门控性氯离子通道3(ClC-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微结构破坏;与模型组相比,中高盐、高盐饮食组大鼠骨微结构破坏更为明显,同时高盐组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显著上升(P<0.05),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肽(NTX)、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均显著增加(P<0.05),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高盐饮食加速骨小梁结构的破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盐饮食引起股骨组织ENaCα、ClC-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NC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补肾中药复方干预后能够不同程度的调节高盐引起的相关离子通道的表达。结论:补肾中药复方能够不同程度的调节高盐引起的相关离子通道ENaCα、ClC-3、NCC的表达,对骨代谢失衡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摄入 骨代谢 离子通道 补肾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
9
作者 马应圆 魏新煜 +1 位作者 高晶晶 苏暐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_(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_(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地还原Cu^(2+)物种,生成不同含量的Cu^(0)或Cu^(+)物种。6种Na盐都可以提高Cu/SiO_(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而且Na_(2)CO_(3)最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适量的Na_(2)CO_(3)可以促进Cu^(+)物种的形成,有利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进行,但过量的Na_(2)CO_(3)会导致Cu~0物种的产生以及Cu物种的聚集,反而不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Cu^(+)物种摩尔分数越高,Cu/SiO_(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和环氧丙烷的形成速率也越大。小粒径的Cu^(+)物种具有最高的丙烯环氧化活性,是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Cu/SiO_(2) Cu^(+)物种 na_(2)CO_(3) na盐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37份葡萄幼苗生物量与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勇刚 孙艳 +5 位作者 贾楠 刘长江 王新宇 韩树立 李敏敏 韩斌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葡萄耐盐性的评价是筛选耐盐种质进而开展耐盐育种的前提。为探析不同葡萄种质在盐胁迫下生长表现与生理特征,本研究选择37份具有代表性葡萄种质的一年生幼苗,比较分析了盐胁迫与对照处理下各葡萄种质叶、茎、根干质量与叶片中Na^(+)、K... 葡萄耐盐性的评价是筛选耐盐种质进而开展耐盐育种的前提。为探析不同葡萄种质在盐胁迫下生长表现与生理特征,本研究选择37份具有代表性葡萄种质的一年生幼苗,比较分析了盐胁迫与对照处理下各葡萄种质叶、茎、根干质量与叶片中Na^(+)、K^(+)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葡萄总体生物量降低,叶片中Na^(+)含量增加,叶、茎、根干质量与叶片中离子含量在不同种质之间存在差异;叶片Na^(+)含量与叶干质量、茎干质量和总干质量显著负相关;Valiant、Fercal、‘山河二号’在盐胁迫下生物量积累较高,Dogridge、CR1生物量积累较低,但这些种质叶片中Na^(+)含量低而K^(+)含量高,可作为潜在的耐盐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生物量 盐胁迫 离子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0.44)MnO_(2)颗粒尺寸对其作为水系钠离子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黄璧成 余灵辉 +1 位作者 葛婧捷 徐梽川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水溶性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与锂离子电池相辅相成的技术,因其相对较低的成本、改善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的电解液而备受青睐。然而,较低的电极容量限制了这种电池的应用。Na_(0.44)MnO_(2)是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高容量阴极材料,其理论容量为... 水溶性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与锂离子电池相辅相成的技术,因其相对较低的成本、改善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的电解液而备受青睐。然而,较低的电极容量限制了这种电池的应用。Na_(0.44)MnO_(2)是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高容量阴极材料,其理论容量为121 mAh/g。文章研究了Na_(0.44)MnO_(2)的尺寸效应对阴极性能的影响。纳米棒通过热处理MnO_(2)纳米片前驱体制备而成,其尺寸通过CTAB和KMnO_(4)的比例进行调控。然后,Na_(0.44)MnO_(2)纳米棒被用作水溶性钠离子电池的活性材料。纳米棒阴极在1 C的初始循环中提供了60 mAh/g的容量,并在经过200个循环后保持了55 mAh/g,比Na_(0.44)MnO_(2)块状阴极高出37.5%。在高倍率的5 C下,该阴极在经过200个循环后仍能提供47 mAh/g的高容量。容量的增加归因于减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纳米棒具有较高比表面积所带来的改善的钠离子扩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 水系电解液 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bO_(4)掺杂对Na-β"-Al_(2)O_(3)固态电解质性能的改善
12
作者 张万星 刘立敏 +3 位作者 周晓亮 徐瑶 郭炜琳 张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2,共7页
离子导体陶瓷材料的高断裂强度和优异热稳定性对于解决目前困扰碱金属电池发展的热失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室温下表现出的较高离子传输阻力限制了全固态电池的实际性能。以Na-β"-Al_(2)O_(3)(SBA)这一具备独特层状二维Na^(+... 离子导体陶瓷材料的高断裂强度和优异热稳定性对于解决目前困扰碱金属电池发展的热失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室温下表现出的较高离子传输阻力限制了全固态电池的实际性能。以Na-β"-Al_(2)O_(3)(SBA)这一具备独特层状二维Na^(+)传导结构的离子导体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具备“微弹性”特点的LaNbO_(4)陶瓷作为第二相来对SBA的晶粒间隙进行填充修饰,以改善SBA在室温下的离子传导性能。结果表明,0.50 wt.%的LaNbO_(4)掺入量对SBA的提升效果最佳,修饰后的SBA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了2.061 mS·cm^(-1)。对应的活化能也从纯相SBA的0.1714 eV降低到了0.1545 eV。陶瓷横截面的SEM图像表明,合适比例的LaNbO_(4)掺入不仅提高了SBA的烧结致密度,也改善了SBA的晶体生长趋势,因此修饰后的SBA的阻抗值发生了降低。在室温全固态对称钠电池的恒流循环实验中,使用掺杂SBA组装的对称电池能够以更低的电压运行也从实验层面上印证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体陶瓷 全固态电池 na-β"-Al_(2)O_(3) LaNbO_(4) 掺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液浸泡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试验研究
13
作者 彭伟 朱思婷 张少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7,共6页
为探究盐溶液浸泡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以1865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质量分数盐溶液浸泡后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热失控起始时间、表面温度及明火持续时间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盐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浸泡过... 为探究盐溶液浸泡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以1865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质量分数盐溶液浸泡后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的热失控起始时间、表面温度及明火持续时间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盐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浸泡过程中对锂电池腐蚀作用越强;浸泡后锂离子电池先后发生热失控时所对应的盐溶液种类依次为Na_(2)SO_(4),Na_(2)CO_(3),NaCl;NaCl、Na_(2)SO_(4)及Na_(2)CO_(3)这3种盐溶液浸泡后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爆危险性最大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5.0%,2.0%,5.0%;溶液质量分数越大,NaCl溶液浸泡后的电池热失控产生明火危害越大,Na_(2)CO_(3)溶液浸泡后的电池热失控产生明火危害越小。研究结果有助于辨识盐溶液浸泡后锂离子电池的受损程度和热失控风险,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盐溶液浸泡 质量分数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锡基合金类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钊 梁沁沁 +6 位作者 李玉婷 谢飞 唐彬 李建新 陆雅翔 陈爱兵 胡勇胜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3-897,共15页
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接收并储存钠离子的重任从而影响电池的储能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等。以锡为代表的合金类负极材料具有合适的电位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是钠离子电池体系极具竞争力的负极材料。然而锡基... 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接收并储存钠离子的重任从而影响电池的储能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等。以锡为代表的合金类负极材料具有合适的电位和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是钠离子电池体系极具竞争力的负极材料。然而锡基负极,像合金类负极一样,具有钠化体积膨胀严重致颗粒粉化并失去电接触、固态电解质中间相不稳定、循环稳定性不佳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分析,评述了钠离子电池领域锡基负极的研究现状,包括纯锡、锡碳复合、氧化锡、硫化锡、硒化锡、磷化锡等材料,并揭示了锡基合金类负极容量衰减的共性以及应对的改性策略。综合分析表明,针对锡基负极材料特点的活性物质的纳米化、相变过程调控和结构设计;对导电碳和黏结剂等非活性物质的改性与复合结构设计;电解质设计以及超高载量的锡箔形式负极等策略确实可以提升比容量、载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等指标。众多策略对将在未来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体系,实现稳定、高倍率性能和高能量密度的锡基负极材料提出了合理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锡基负极 合金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棉花K^+和Na^+离子转运的耐盐性生理机制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宁 杨杰 +5 位作者 黄群 苏桂兰 周红 许庆华 董合林 严根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为了探究棉花的耐盐机制,以中棉所49、中棉所35和中51504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及K+/Na+平衡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量子... 为了探究棉花的耐盐机制,以中棉所49、中棉所35和中51504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及K+/Na+平衡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N)。与中棉所49和中棉所35相比,中51504的干物质累积受盐胁迫影响最小,且保持较高的Pn、ΦPSII、ETR和q N值及较低的ETR/Pn值。盐胁迫提高了棉花组织中Na+的浓度,降低了K+的浓度;但中51504组织中保持了相对较低的Na+浓度和较高的K+浓度,维持了较高的K+/Na+比;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的离子流结果也表明,中51504的根系对Na+有较强的外排能力,而对K+有较强的保留和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能够有效地调节Na+和K+的跨膜转运进而维持K+/Na+平衡是棉花耐盐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耐盐性 离子流 na+/K+离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四种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赵旭 王林权 +1 位作者 周春菊 尚浩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 以4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及Na+、K+和Cl-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吸水困难,幼苗生长受抑;幼苗含水量、生物量及干物质量明显下降;Na+、Cl-含量和单株累积量显著增加,K+含量和单株累积量则明显降低。Na+/K+比值随介质中的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盐胁迫下各基因型冬小麦幼苗Na+、K+和Cl-的单株累积量及其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小麦根系对Na+、K+和Cl-的吸收存在基因型差异。盐处理下,暖型小麦NR9405对K+的选择吸收能力强,对Na+的吸收和累积少,植株体内的K+浓度较高,Na+/K+比值小;幼苗的生物量较大,耐盐性强。冷型小麦RB6对K+的选择能力差,对Na+的吸收和累积量大,幼苗的Na+/K+比值大,生物量小,耐盐性较差。低盐浓度下,Na+可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维持植物体内渗透平衡。高盐浓度下,Na+的过度吸收和累积可能是盐害的主要原因。维持体内较低的Na+水平和Na+/K+比值是小麦耐盐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基因型 冬小麦 na^+累积量 n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生长及Na^+、K^+离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闫道良 余婷 +1 位作者 徐菊芳 黄坚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湿地及盐渍化的土壤是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但由于其盐碱化严重,正常的作物不能生存,筛选耐盐能力强的经济植物是治理与改良盐碱地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原产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至得克... 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湿地及盐渍化的土壤是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但由于其盐碱化严重,正常的作物不能生存,筛选耐盐能力强的经济植物是治理与改良盐碱地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原产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至得克萨斯州的盐海岸带,近年来,其优良的经济利用价值备受关注。为更好地引种及开发利用海滨锦葵,了解其盐胁迫下的生物学特性是首要的课题。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通过设置5个NaCl盐梯度(0、2、4、8、15 g·L-1)对盆栽的海滨锦葵幼苗(具3~4片真叶)盐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盐梯度胁迫下海滨锦葵的生长特性及根、叶中的Na、K含量。结果表明,15 g·L-1NaCl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主根直径和叶面积(P<0.05),分别是对照的61.78%、57.73%和67.81%;主根干质量、须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和叶干质量也分别下降了41.67%、50%、54.17%和26.19%;15 g·L-1NaCl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根质量比、茎质量比和根冠比,却显著提高了叶质量比,比对照增加了40%,同时对比叶面积和SPAD值也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和对照相比,15 g·L-1NaCl处理显著增加了主根、茎和叶中的Na+含量,降低了主根和茎中的K+含量,而叶中的K+离子含量却增加了46.37%,相关分析表明,叶中的K+和叶中的Na+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与根、茎中的Na+极显著正相关,与K+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生长 na+、K+离子 海滨锦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性不同的野大豆种子和幼苗对等渗水分和NaCl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宣钦 刘怀攀 +2 位作者 罗庆云 於丙军 刘友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2,共5页
用等渗(-0.53 MPa)PEG-6000、NaC l、Na+-盐和C l--盐溶液分别处理野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除PEG处理对两种群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等渗盐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下降,其中Na+... 用等渗(-0.53 MPa)PEG-6000、NaC l、Na+-盐和C l--盐溶液分别处理野大豆种群BB52(耐盐性较强)和N23232(耐盐性较弱)的种子和幼苗。结果表明:除PEG处理对两种群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外,其余各等渗盐处理下其相对发芽率均显著下降,其中Na+-盐处理下降最明显;两种群所有处理幼苗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这些处理对N23232的影响大于BB52,其中Na+-盐的影响最大,PEG影响最小。可见,NaC l胁迫对野大豆造成的伤害中,离子毒害较渗透胁迫重,其中又以Na+毒害大于C l-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大豆 等渗 na^+-盐 Cl^--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K^+吸收和Na^+、K^+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晓冬 王成 +3 位作者 马智宏 侯瑞锋 高权 陈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2-2830,共9页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胁迫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系的抑制大于地上部,耐盐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小麦根际的K+大量外流,盐敏感品种中国春K+流速显著高于耐盐品种长武134,最高可达15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均表现为Na+积累增加,K+积累减少,Na+/K+比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春限Na+能力显著低于长武134,Na+/K+则显著高于长武134。综上所述,盐胁迫下造成小麦组织器官中Na+/K+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根系K+大量外流和Na+的过量积累,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认为根系对K+的保有能力可能是作物耐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非损伤微测技术 K+离子流 na+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及Na^+、K^+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倩 刘景辉 +2 位作者 武俊英 李立军 张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NaCl与Na2SO4摩尔浓度1∶1的混盐按土壤含盐量配成0(CK),0.2%,0.3%,0.4%,0.5%,0.6%,0.7%,0.8%8个盐浓度梯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和Na+、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NaCl与Na2SO4摩尔浓度1∶1的混盐按土壤含盐量配成0(CK),0.2%,0.3%,0.4%,0.5%,0.6%,0.7%,0.8%8个盐浓度梯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和Na+、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且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盐分胁迫间的质膜相对透性差量也逐渐增大;丙二醛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基本呈递增趋势,盐浓度0.4%时值略有降低;燕麦根、茎、叶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N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盐胁迫增加时根吸收的Na+逐渐向茎、叶中转移;燕麦根、茎、叶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根中K+含量各生育时期差量很小且含量很低,苗期各器官中差量较大,叶中K+含量是根中的4.24倍,是茎中的1.80倍;成熟收获期,不同盐胁迫下,燕麦根中的Na+和K+各项指标均低于地上部位,根和地上部位N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质膜透性 na+、K+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