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thermal diffusion of water vapor in unsaturated soils based on Fick’s second law 被引量:8
1
作者 LIU Fei-fei MAO Xue-song +3 位作者 ZHANG Jian-xun WU Qian LI Ying-ying XU 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2017-2031,共15页
In arid regions, water vapor diffusion predominates the total water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mecha... In arid regions, water vapor diffusion predominates the total water migration in unsaturated soil,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revealing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of water vapor in unsaturated soil, a water vapor migration test device was developed to conduct the water vapor migration indoor test. The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vapor diffusion in unsaturated soil conformed to Fick’s second law.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water vapor diffusion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in unsaturated soi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Fick’s law.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type and temperature that affect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 calculat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obtained by the indoor experiment. The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and temperature. When the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s constant, the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atrix suction ratio in dry and wet soil section. The effect of soil type on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complex, as both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particle sizes affected the water vapor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unsaturated soil mathematical model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gradient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soil type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流量对土壤甲烷吸收扩散转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赵健宇 杨开静 王凤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7-106,共10页
准确认识滴头流量对甲烷在土壤内部的扩散与氧化以及地表净吸收的调控作用,对于提高滴灌农田甲烷吸收潜力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在甘肃武威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滴头流量(F1:1.3 L/h,F2:2.0 L/h,F3:3.... 准确认识滴头流量对甲烷在土壤内部的扩散与氧化以及地表净吸收的调控作用,对于提高滴灌农田甲烷吸收潜力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21年和2022年在甘肃武威开展田间试验,设置3个滴头流量(F1:1.3 L/h,F2:2.0 L/h,F3:3.0 L/h),探究不同土层甲烷的扩散与吸收及地表净吸收特征及对土壤环境因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F1处理甲烷平均扩散通量显著高于F2和F3,然而>40~60 cm土层与此规律正好相反。F1处理的地表累积甲烷吸收量比F2和F3增加5.9%~13.8%。甲烷吸收主要发生在0~20 cm表层土壤,占到总吸收量的72.1%~82.5%。与其他土壤环境因素相比,土壤孔隙含水率对土壤甲烷浓度影响最大,F1处理的表层土壤土壤孔隙含水率较低,有利于甲烷从大气进入土壤并向深层扩散,从而增加甲烷吸收量。此外,F1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在滴灌管理中应考虑通过合理的滴头流量调控土壤湿润范围营造良好的土壤水分和通气性,以增加土壤甲烷汇的能力和马铃薯产量。研究结果可为滴灌农田土壤碳汇调控与马铃薯产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土壤水分 滴头 流量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新平 肖洪浪 +2 位作者 张景光 李新荣 康尔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2-598,共7页
通过室内压力陶土板系统测定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的关系与Star-1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测定系统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的方法,结合应用van Genuchten公式模拟,分析了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人工生态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的... 通过室内压力陶土板系统测定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的关系与Star-1土壤水分物理特征测定系统确定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的方法,结合应用van Genuchten公式模拟,分析了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段人工生态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的水文物理特征,确定了其水分特征曲线、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非饱和弥散系数,并与原始沙丘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土壤结皮的持水能力是沙丘沙的3~9倍。当土壤基质势在-1^-3 000 cm的较高范围变化时,生物土壤结皮平均非饱和水力传导度低于沙丘沙(约为12%);而当土壤基质势在-3 000^-15 000 cm的较低范围变化时,沙丘沙的平均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又大大低于生物土壤结皮(约为91.0%)。正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特殊的质地与结构,使其非饱和水力传导度随着土壤基质势的降低,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趋于增大。与原始沙丘沙比较,生物土壤结皮独特的水文物理特点决定了它对荒漠地区土壤微生境的改善与促进作用,特别是通常情况下的高持水能力与低土壤基质势条件下的较高非饱和水力传导度,能够提高浅层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利于人工生态防护体系主要组分浅根系灌木、草本植物与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水文物理特征 非饱和土壤水力传导度 非饱和土壤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盐分组成对土壤水盐迁移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全恩 南丽丽 +1 位作者 李保国 曹诗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23-128,共6页
淡水资源不足和盐渍化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研究水盐迁移参数是水盐调控的重要目标。为此,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果园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不同盐溶液(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钙、氯化... 淡水资源不足和盐渍化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研究水盐迁移参数是水盐调控的重要目标。为此,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果园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不同盐溶液(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钾)在矿化度均为3 g/L的条件下对土壤水分扩散率和盐分离子水平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分组成的灌溉水质和含水率对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灌溉水矿化度均为3 g/L的条件下,氯化钠盐溶液传输水分的潜在能力最大,加入一定的复盐对水分的传导起到阻滞作用,阻滞能力的大小是: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镁。不同盐分组成的灌溉水对土壤碳酸氢根和硫酸根的水平迁移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盐分、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迁移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入渗距离对土壤pH的影响以及灌溉水盐分组成对土壤钠吸附比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灌溉水盐分组成对模型参数初始值和终止值有显著的影响,参数初始值和终止值均呈现: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钙。因此,从微咸水利用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考虑,在微咸水灌溉中加入一定量的钙制剂可抑制水分扩散和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从灌溉方法来看,需从地块的两端轮换灌溉可预防地块一端脱盐而另一端积盐的现象。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微咸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土壤水分 扩散率 水平迁移 Boltzmann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质类型与矿化度对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全恩 王益权 +4 位作者 马忠明 车宗贤 南丽丽 徐世文 刘延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了不同矿化度下(1g/L、3g/L、5g/L、10g/L)的三种钠盐(NaCl、Na2SO4和Na2CO3)对石灰性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盐复合迁移体系中盐分与水分迁移具有不同步... 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了不同矿化度下(1g/L、3g/L、5g/L、10g/L)的三种钠盐(NaCl、Na2SO4和Na2CO3)对石灰性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盐复合迁移体系中盐分与水分迁移具有不同步性,影响不同步性的因子与盐分类型有很大关系。NaCl对水分移动速度有促进,但对于水分扩散率有抑制,而Na2SO4和Na2CO3对水分移动速度和水分扩散率均有抑制。盐溶液对土壤基膜特性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传输液体特性的影响程度。NaCl和Na2SO4的盐溶液对土壤基膜特性和传输液体特性的影响要比Na2CO3溶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类型 矿化度 土壤基膜特性 石灰性土壤 土壤水分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尔羌河流域裸地潜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毛晓敏 杨诗秀 +2 位作者 雷志栋 何长德 周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利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微气象学以及土壤水热迁移理论建立了潜水蒸发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对土壤热运动方程的上边界采用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时采用自动调节步长等方法,增加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提高了计算速度。用本计算模型模拟了1994年5月份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均衡场的裸地潜水蒸发过程,并与当地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可以进行较长时间内裸地的潜水蒸发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地 潜水蒸发 数值模拟 能量平衡 叶尔羌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磷扩散规律及其能量特征的研究──Ⅰ.水分、质地、温度及其相互作用对磷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徐明岗 张一平 王锐群 《土壤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用32P示踪扩散池和扩散管法测定了4种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含水量和温度下的磷自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Da)随土壤水分含量(W)增加或土壤水吸力(S)减小而增大,符合幂函数Da=aWb或Da=aS-b... 用32P示踪扩散池和扩散管法测定了4种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含水量和温度下的磷自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Da)随土壤水分含量(W)增加或土壤水吸力(S)减小而增大,符合幂函数Da=aWb或Da=aS-b关系;质地对磷扩散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在同一含水量下,轻质土壤Da值大于粘质土,Da与粘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同吸力下与此恰好相反。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Dp)比Da值通常大2—3个数量级,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不大。5——45℃范围内,每升温10℃磷扩散系数增加量为10%一50%,平均为30%左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温相互作用对磷扩散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可用本文提出的磷扩散率水分系数和温度系数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土壤水分 土壤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梭梭茎干液流特性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明杰 杨广 +3 位作者 何新林 陈东 王杰 李鹏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研究荒漠植物耗水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维持荒漠植物生长的潜在水源,对提高干旱区用水效率,保证荒漠生态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干旱区荒漠植被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研究其茎干液流特性,采用中子仪测定和烘干... 研究荒漠植物耗水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维持荒漠植物生长的潜在水源,对提高干旱区用水效率,保证荒漠生态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干旱区荒漠植被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研究其茎干液流特性,采用中子仪测定和烘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含水率,并分析了茎干液流与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梭梭的茎干液流密度呈明显昼夜变化,日间液流密度明显高于夜间,且随着胸径的增大,日间液流密度减小;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倒"S"型分布,5~8月土壤含水率逐渐减小,中间土层含水率随时间推移减小幅度显著;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夜间液流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但日间液流密度的峰值明显减小。分析结果可为提高干旱区用水效率,保证西部生态环境的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茎干液流 热扩散法 土壤含水率 荒漠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力量测确定膨胀土活动带和裂隙深度 被引量:11
9
作者 潘宗俊 谢永利 +1 位作者 杨晓华 李志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采用Mitchell公式和裂隙扩展深度方程两种吸力法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和裂隙开展深度。其一通过对安康地区两处天然边坡开挖观测井,利用张力计进行不同深度处吸力值的现场量测,根据Mitchell提出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其二... 采用Mitchell公式和裂隙扩展深度方程两种吸力法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和裂隙开展深度。其一通过对安康地区两处天然边坡开挖观测井,利用张力计进行不同深度处吸力值的现场量测,根据Mitchell提出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其二根据非饱和土抗拉强度公式,建立膨胀土裂隙扩展深度方程,利用基质吸力量测结果求其理论解。结果表明,安康地区膨胀土吸力变化曲线随深度增加变幅减小,呈“波浪式”推移。Mitchell公式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深度为3.35m以内,裂隙深度方程确定裂隙开展深度为3.06-3.14m。利用Mitchell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与膨胀土断裂理论公式确定的裂隙开展深度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吸力 扩散率 影响深度 水分指数 裂隙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土热物理特性的影响因素实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梅倩 诸葛一然 +1 位作者 卢太金 杨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1,135,共5页
沙土物性会直接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因此对沙土的热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湿量、孔隙率等因素对沙土导热系数、比热容、导温系数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孔隙率下,沙土随含湿量增加,其导热系数及... 沙土物性会直接影响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因此对沙土的热物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湿量、孔隙率等因素对沙土导热系数、比热容、导温系数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孔隙率下,沙土随含湿量增加,其导热系数及比热容增大;导温系数在含湿量为5%时最大;同一含湿量下,沙土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随孔隙率提高呈线性减小,导温系数随孔隙率增大呈线性增大;在一定孔隙率下,导热系数、比热容随含湿量增大而呈线性增大;在含湿量大于5%时,导温系数随含湿量的变化呈线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壤源热泵地埋管受周围土壤换热性能影响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土 含湿量 孔隙率 导热系数 比热容 导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盐碱土水分扩散率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宋新山 何岩 +2 位作者 邓伟 闫百兴 章光新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动的定量描述是控制区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基础,其中的土壤水分扩散率是研究土壤水盐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文章通过非稳定流水平土柱法对实验区扰动的盐碱地土壤水分扩散率进行了测定,并将实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公式,... 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动的定量描述是控制区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基础,其中的土壤水分扩散率是研究土壤水盐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文章通过非稳定流水平土柱法对实验区扰动的盐碱地土壤水分扩散率进行了测定,并将实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公式,然后将测定的土壤水分扩散率应用于水平入渗方程,用数值计算软件Mathcad6.0对土柱水分水平入渗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实测结果和方程模拟的土壤水分分布状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出的土壤水分扩散率的经验方程误差较小。最后讨论了影响土壤水分扩散的土壤质地因素及土壤水分扩散率和含水率之间的单值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地 次生盐碱化 水分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扩散率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首军 丁艳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28,共3页
扩散率是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必须的参数之一,其测定方法很多,该文采用非稳定流水平土柱法,对试验区扰动土壤的水分扩散率进行了测定,并将试验结果拟合为经验公式,应用于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状态下预报水平入渗的土壤水分分布。
关键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土壤水分扩散率 土壤水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人工林持久性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贝贝 曾诚 +3 位作者 高海银 刘春红 李根前 代光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71,共5页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含水量是决定中国沙棘种群演替方向的主导因子。为探讨中国沙棘人工林持久性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规律及其克隆繁殖调节机制,采用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的样地数据,分析克隆繁殖能力与种群特征关系。结果表明:子...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含水量是决定中国沙棘种群演替方向的主导因子。为探讨中国沙棘人工林持久性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规律及其克隆繁殖调节机制,采用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的样地数据,分析克隆繁殖能力与种群特征关系。结果表明:子株数量、克隆器官延伸能力和分枝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子株数量与克隆器官延伸能力、分枝强度呈正相关,种群增长率和稳定性随着子株数量的减少而下降。可以表明:土壤水分的减少,使中国沙棘的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减弱,人工林的持久性也相应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子株数量 种群结构 克隆扩散 人工林持久性 中国沙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沼液一体入渗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健 张恩继 +1 位作者 王燕 王笑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探明水-沼液一体灌溉模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探求不同沼液浓度、土壤容重和入渗水头对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土壤容重为1.40g/cm3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小于1.35g/cm-3处理,但所... 为探明水-沼液一体灌溉模式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通过水平和垂直土柱入渗试验,探求不同沼液浓度、土壤容重和入渗水头对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土壤容重为1.40g/cm3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小于1.35g/cm-3处理,但所有处理的累积入渗量均随沼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垂直土柱入渗试验中4cm水头单位时间累积入渗量及土壤剖面含水率均高于2cm水头处理;不同处理土壤水扩散率及各剖面土壤含水率均呈现CK>1∶4>1∶2>1∶1>BL.通过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发现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土壤容重和沼液浓度的土壤水扩散率;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垂直入渗试验中不同沼液浓度、土壤容重和入渗水头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其入渗系数随沼液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而入渗指数则随沼液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累积入渗量 土壤水扩散率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灌区盐碱土土壤水分扩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彩虹 张琳 卞建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4-37,40,共5页
土壤水分扩散率是研究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的重要参数之一。运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大安灌区典型盐碱土剖面进行了土壤水分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样湿润锋迁移速率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湿润锋迁移速率与时间成显著地负相关关... 土壤水分扩散率是研究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的重要参数之一。运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大安灌区典型盐碱土剖面进行了土壤水分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剖面各层土样湿润锋迁移速率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湿润锋迁移速率与时间成显著地负相关关系,经拟合分析二者呈幂函数变化;体积含水率相同时,不同厚度土样的土壤水分扩散率不同,但并没有按照由上向下逐渐递减的规律变化,其中,40~60cm土层土壤水分扩散率最快,其次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80~100cm土层,最慢的为60~80cm土层;土壤水分扩散率随体积含水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长变化,经相关分析达到显著水平,且拟合优度均在0.82以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盐量均对土壤水分扩散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灌区 盐碱土 土壤水分扩散率 湿润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热源作用下土壤高温热湿迁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华军 路俊超 +1 位作者 杨宾 齐承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10-1915,共6页
建立双热源作用下低饱和度土壤高温热湿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其中考虑固相颗粒间水蒸气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源温度增加,砂土温度呈整体升高趋势,同时湿度变化也十分剧烈,其中热源附近的湿度呈先快速减小后逐渐增... 建立双热源作用下低饱和度土壤高温热湿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其中考虑固相颗粒间水蒸气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源温度增加,砂土温度呈整体升高趋势,同时湿度变化也十分剧烈,其中热源附近的湿度呈先快速减小后逐渐增大趋势;而远离热源处的湿度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趋势。与砂土相比,粘土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较微弱。随着热源间距增大,土壤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有所延长,且土壤湿度峰值的出现时间整体向后推迟。当砂土和粘土的初始饱和度分别在20%和30%附近时,水蒸气迁移效应会明显缩短土壤温度场达到稳定的时间;而当土壤趋向于干燥或饱和状态时,上述效应呈逐渐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温 热湿迁移 双热源 水蒸气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土壤磷素扩散的某些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明岗 孙本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32 ̄P标记扩散池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容重、CaCO_3含量和温度等因素对陕西主要农业土壤磷自扩散系数(D_α)的影响。结果表明,D_α值随土壤水吸力(S)减小(即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大,并符合幂函数D_α=αS_... 采用32 ̄P标记扩散池法研究了土壤水分、容重、CaCO_3含量和温度等因素对陕西主要农业土壤磷自扩散系数(D_α)的影响。结果表明,D_α值随土壤水吸力(S)减小(即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大,并符合幂函数D_α=αS_-b。在容重1.2~1.6g/cm ̄3范围内,随容重增加D_α值近线性增大,且相同含水量下增幅为黄绵土>黑垆土>土>黄褐土,呈现出随质地变粘增幅减小、同一土壤含水量高时增幅较大的趋势。去除CaCO_3后,D_α值增大,D_α值与土壤C_aCO_3含量呈线性或指数负相关。温度升高,D_α值增大;5~45℃下升温10℃,D_α值增加量平均约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土壤含水量 容重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土壤导水特征对钠盐溶液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传旺 王辉 +2 位作者 卢佳宇 谭帅 武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1,共6页
再生水中高浓度钠盐溶液入渗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是长期低质水灌溉引起土壤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采用定水头渗透法、一维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不同浓度钠盐溶液条件下亚热带地区黏性潮土、沙性潮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共... 再生水中高浓度钠盐溶液入渗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是长期低质水灌溉引起土壤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采用定水头渗透法、一维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不同浓度钠盐溶液条件下亚热带地区黏性潮土、沙性潮土、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共5种土壤的水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钠盐溶液浓度对土壤导水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粉粒、交换性钙及交换性镁含量具有促进土壤水分运动的作用,而土壤黏粒、交换性铁及交换性铝含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与蒸馏水处理相比较,钠盐加快了土壤水分黏性潮土、沙性潮土及水稻土中的土壤水分运动速率,分别可最高提升其土壤水分扩散率为22.0%、37.3%、39.7%;钠盐减缓了红壤和紫色土的水分扩散速率,溶液钠盐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明显。土壤饱和导水率随溶液盐浓度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1~10 g/L钠盐浓度范围内土壤饱和导水率与钠盐浓度具有良好的抛物线关系(R^2>0.807),各土壤导水率最小极值点的钠盐浓度在5 g/L左右。因此,再生水灌溉利用时其盐浓度适度控制低于其极值点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钠盐溶液 相对湿润锋运移速率 相对土壤水分扩散率 相对饱和导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8
19
作者 贺康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7-86,共10页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 应用森林水文学、土壤物理学和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以模拟林地土壤剖面水分变化、林地土壤的入渗、径流和水分再分布过程。模型是在IBM386上建成的。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测定采用了双环入渗器配以多层张力计的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入渗 导水率 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红壤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映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对华南赤红壤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变化于8.80×10-3~4.54cm2/min之间,并受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而毛管孔隙度大小是影响非饱和土壤水扩... 对华南赤红壤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变化于8.80×10-3~4.54cm2/min之间,并受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而毛管孔隙度大小是影响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非饱和土壤 扩散率 含水量 容重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