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mixed salicylhydroxamic acid and tributyl phosphate collectors in fine cassiterite electro-flotation system 被引量:15
1
作者 覃文庆 任浏祎 +2 位作者 徐阳宝 王佩佩 马喜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711-1717,共7页
Two reagents including 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 and tributyl phosphate(TBP) were tested as collectors either separately or together for electro-flotation of fine cassiterite(<10 μm).Subsequently,the flotation m... Two reagents including 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 and tributyl phosphate(TBP) were tested as collectors either separately or together for electro-flotation of fine cassiterite(<10 μm).Subsequently,the flotation mechanism of the fine cassiterite was investigated by adsorbance determination,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measurement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um checking.Results of the flot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with SHA as a collector,the collecting performance is remarkably impacted by the pulp pH value as the floatability of cassiterite varies sharply when the pH changes,and flotation with SHA gives distinct maximum at about pH 6.5.Additionally,the floatability of cassiterite is determined by using SHA and TBP as collectors.The range of pulp pH for good floatability is broadened in the presence of TBP as auxiliary collector,and the utilization of TBP improves the recovery of cassiterite modestly.Moreover,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cassiterite flo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dsorbance.The results of FT-IR spectrum and the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adsorp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llectors and the cassiterite is dominantly a kind of chemical bonding in the form of one or two cycle chelate rings due to the coordination of carbonyl group,hydroxamate and P=O group to the metal tin atoms,where the oxygen atoms contained in carbonyl group,hydroxamate and P=O group of the polar groups have the stereo conditions to form five-membered rings.In addition,the adsorption interactions of SHA and TBP on the surfaces of cassiterite are also dominated by means of hydrogen b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cassiterite particle ELECTRO-FLOTATION salicylhydroxamic acid (SHA) tributyl phosphate (TBP)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tation behavior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salicylhydroxamic acid in artificial mineral anosovite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Xue-feng WANG Yi-jie +1 位作者 WEN Shu-ming YIN Peng-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06-812,共7页
Flotation is often employed to separate valuable natural minerals and gangue mineral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rtificial mineral flotation.Anosovite,the primary mineral in titanium slag,is a typical... Flotation is often employed to separate valuable natural minerals and gangue mineral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rtificial mineral flotation.Anosovite,the primary mineral in titanium slag,is a typical artificial mineral that can be enriched by flotation.In the present work,flotation behavior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anosovite in 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solution were studied.The influence of pH and SHA dosage on anosovite flo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Micro-flotation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 pH range of 7–8.5 is available for SHA to collect anosovite.A maximum recovery of 93.26%can be obtained with SHA dosage of only 4×10.5 mol/L.In addition,TOC,zeta potential,FTIR,SEM-EDS,and XPS analys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HA adsorption is governed by chemisorption.XPS studie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chemical adsorption occurred at the Ti sites on the anosovit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sovite salicylhydroxamic acid FLOTATION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旁路氧化途径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艳飞 陈庆园 +6 位作者 王进 薛娟娟 王茂胜 鲁红学 商胜华 张长青 汪汉成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0,共6页
测定了线粒体旁路氧化途径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嘧菌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25.8300 mg/L和0.0500 mg/L,在100 mg/L SHAM协同下,EC50值分别降低为15.5200和0.0038 ... 测定了线粒体旁路氧化途径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嘧菌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25.8300 mg/L和0.0500 mg/L,在100 mg/L SHAM协同下,EC50值分别降低为15.5200和0.0038 mg/L;SHAM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没有影响。研究说明SHAM增强了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线粒体电子传递的旁路氧化途径存在于烟草赤星病菌中,且在孢子萌发中的增效强于菌丝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嘧菌酯 水杨肟酸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柠檬酸的SHAM特性黑曲霉突变株的选育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庆昭 李剑 +2 位作者 刘伟 杨枫 高年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29,共5页
研究了SHAM (水杨酸氧肟酸 )对产酸的影响。 5mg/ 6 0mL的SHAM基本抑制柠檬酸的产生。当W 3菌株在加有 10mg/ 10mLSHAM(L1)的平板上生长时 ,只能着生 10 %的孢子 ,在加有 2 0mg/ 10mLSHAM (L2 )的平板上生长时不能着生孢子。据此选育出... 研究了SHAM (水杨酸氧肟酸 )对产酸的影响。 5mg/ 6 0mL的SHAM基本抑制柠檬酸的产生。当W 3菌株在加有 10mg/ 10mLSHAM(L1)的平板上生长时 ,只能着生 10 %的孢子 ,在加有 2 0mg/ 10mLSHAM (L2 )的平板上生长时不能着生孢子。据此选育出不能够在L1平板上着生孢子的SHAM敏感株和在L2平板上能够着生孢子的SHAM抗性株。通过发酵试验 ,SHAMS- 2菌株产柠檬酸比出发菌株W 3高 4 0 % ,转化率达到 9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柠檬酸 诱变 发酵 玉米 sham敏感株 选育 产酸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与其他4种药剂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宝燕 栾炳辉 +4 位作者 石洁 汪少丽 田园园 聂乐兴 王英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966,共8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胶东地区52株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检测了水杨肟酸(SHAM)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比较了吡唑醚菌酯与...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省胶东地区52株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检测了水杨肟酸(SHAM)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其对吡唑醚菌酯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比较了吡唑醚菌酯与其他4种不同作用机制药剂的毒力。结果显示:添加SHAM (20μg/mL)能够显著提高葡萄白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F=5.501 7,P=0.038 8),与吡唑醚菌酯单独作用相比,添加SHAM后吡唑醚菌酯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毒力提高了1.17倍。供试葡萄白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整体仍表现为敏感,EC50值在0.176~6.012μg/mL之间,平均值为(2.826±1.670)μg/mL,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且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2.826±1.670)μg/mL作为山东省胶东地区葡萄白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相对敏感基线。戊唑醇、福美双、代森锰锌及多菌灵对葡萄白腐病菌的EC50值分别在0.364~16.873、5.236~25.562、15.912~84.778和1.819~568.690μg/mL之间,葡萄白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与对戊唑醇的相当,显著高于对福美双、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控葡萄白腐病的药剂选择及合理轮换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白腐病菌 吡唑醚菌酯 水杨肟酸 敏感性 敏感基线 戊唑醇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对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杰 宫贵臣 +1 位作者 韩跃新 刘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120,共4页
通过浮选试验考察了柠檬酸对水杨羟肟酸体系中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接触角检测、动电位检测和溶液化学计算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在7<pH<9范围内,以200mg/L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锡石回收率达到80%以上。在pH>4时,柠檬酸... 通过浮选试验考察了柠檬酸对水杨羟肟酸体系中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接触角检测、动电位检测和溶液化学计算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在7<pH<9范围内,以200mg/L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锡石回收率达到80%以上。在pH>4时,柠檬酸会对锡石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柠檬酸用量50mg/L、pH=7条件下,锡石回收率仅为25.3%。锡石表面接触角为33°,加入水杨羟肟酸后锡石接触角升高至120°,柠檬酸的作用又使接触角下降至44°。动电位检测和溶液化学计算表明水杨羟肟酸和柠檬酸均可以化学吸附在锡石表面。柠檬酸一方面增强了锡石表面的亲水性,另一方面减少了水杨羟肟酸在锡石表面的吸附,这两方面的作用使锡石在浮选过程中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 水杨羟肟酸 柠檬酸 浮选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胃溃疡模型小鼠胃组织病理变化及差异 被引量:13
7
作者 卢文丽 方肇勤 +2 位作者 侯俐 潘志强 刘小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51-555,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见胃溃疡模型小鼠胃的组织病理变化,评价和比较各模型。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选取水浸拘束、乙酸、磷酸组胺、消炎痛、利血平、乙醇等6种方法,同步制作胃溃疡模型,并设置正常、禁食、假手术等对照组。在造模当天(第1天... 目的:观察常见胃溃疡模型小鼠胃的组织病理变化,评价和比较各模型。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选取水浸拘束、乙酸、磷酸组胺、消炎痛、利血平、乙醇等6种方法,同步制作胃溃疡模型,并设置正常、禁食、假手术等对照组。在造模当天(第1天)及第8天取胃组织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禁食、水浸拘束、假手术等造模当日,小鼠胃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第8天基本消失,持续时间短;消炎痛、利血平、乙醇造模当日,小鼠胃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至第8天其病理改变仍未完全消失;磷酸组胺病变程度轻且易于恢复;乙酸造模对动物损伤重,易致死亡。以上病理变化,大多为黏膜局部或弥漫性炎症、水肿、出血,或黏膜萎缩、坏死和脱落,属急性胃炎或部分急性胃溃疡性质。结论:水浸拘束、消炎痛、利血平、乙醇等造模成模率高,假手术、禁食次之,而磷酸组胺和乙酸造模似不宜作为小鼠常规胃溃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胃溃疡 胃黏膜病变 水浸拘束 乙酸 消炎痛 利血平 乙醇 假手术 禁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羟肟酸功能化聚合物/硅胶螯合吸附材料SHA-PHEMA/SiO_2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小慧 王蕊欣 +2 位作者 高保娇 雷彩萍 李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首先采用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对水杨羟肟酸(SHA)实施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水杨羟肟酸(CMSHA);然后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改性的硅胶微粒PHEMA/SiO2为载体,使其表面的醇羟基与CMSHA上的氯甲基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首先采用氯甲基化试剂1,4-二氯甲氧基丁烷对水杨羟肟酸(SHA)实施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水杨羟肟酸(CMSHA);然后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改性的硅胶微粒PHEMA/SiO2为载体,使其表面的醇羟基与CMSHA上的氯甲基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水杨羟肟酸功能化的复合螯合吸附材料(SHA-PHEMA/SiO2)。考察了取代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研究了SHA-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CMSHA与PHEMA/SiO2之间的取代反应遵循单分子取代反应(SNl)的机理;较高温度下,强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SHA-PHEMA/SiO2对不同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螯合吸附能力,摩尔吸附容量的顺序为Cu2+>Zn2+>Cd2+>Pb2+;SHA-PHEMA/SiO2对Cu2+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速率方程;其吸附行为同时遵循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羟肟酸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硅胶 亲核取代反应 螯合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苷异羟肟酸对香水百合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娜 马海军 +3 位作者 刘静 郑路阔 王志斌 张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418-11418,11431,共2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切花保鲜剂及浓度。[方法]以香水百合为试材,清水为对照,应用不同浓度的CaCl2、6-BA和SHAM保鲜剂处理百合切花,测定其瓶插寿命、单花寿命、第4天最大花径和第7天最大花。[结果]2 000 mg/L CaCl2、2.0 mg/L 6-BA和40 m...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切花保鲜剂及浓度。[方法]以香水百合为试材,清水为对照,应用不同浓度的CaCl2、6-BA和SHAM保鲜剂处理百合切花,测定其瓶插寿命、单花寿命、第4天最大花径和第7天最大花。[结果]2 000 mg/L CaCl2、2.0 mg/L 6-BA和40 mg/LSHAM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最好。[结论]SHAM可延缓百合切花采后衰老,延长其瓶插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水杨苷异羟肟酸 茉莉酸 切花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水杨羟肟酸捕收剂从强磁中矿中选取高品位稀土精矿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皞 胡永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0-22,29,共4页
采用水杨羟肟酸捕收剂从包头选厂强磁中矿中选取高品位稀土精矿的研究成果表明,经一次祖选、二次精选可获得稀土精矿品位63.50%、回收率56.32%,稀土次精矿品位36.75%、回收率30.05%选别指标,为采用水杨羟肟... 采用水杨羟肟酸捕收剂从包头选厂强磁中矿中选取高品位稀土精矿的研究成果表明,经一次祖选、二次精选可获得稀土精矿品位63.50%、回收率56.32%,稀土次精矿品位36.75%、回收率30.05%选别指标,为采用水杨羟肟酸作为捕收剂从强磁中矿中分选高品位稀土精矿的工业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水杨羟肟酸 稀土矿 精矿 强磁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肟酸型吸附树脂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蕊欣 王洪静 +1 位作者 雷彩萍 史小慧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通过水杨羟肟酸(SH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之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实现了SHA在交联聚苯乙烯微球(CPS)上的固载化,制得了SHA功能化微球SHA-C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SHA... 通过水杨羟肟酸(SH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之间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实现了SHA在交联聚苯乙烯微球(CPS)上的固载化,制得了SHA功能化微球SHA-CPS。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SHA-CPS微球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考察了介质的pH、温度对SHA-CPS微球吸附苯酚的影响,探讨了其吸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SHA-CPS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其吸附能力受温度和pH影响较大。SHA-CPS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方程,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ich吸附模型,属单分子层吸附。SHA-CPS吸附树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水杨羟肟酸 吸附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羟肟酸在独居石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明宝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研究独居石与捕收剂水杨羟肟酸的作用过程,考察了p H值、药剂浓度、时间等因素对矿物可浮性及水杨羟肟酸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独居石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上浮率超过90%;水杨羟肟酸离子在独居石表面的吸... 研究独居石与捕收剂水杨羟肟酸的作用过程,考察了p H值、药剂浓度、时间等因素对矿物可浮性及水杨羟肟酸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独居石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上浮率超过90%;水杨羟肟酸离子在独居石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28.5 k J/mol,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94×10^(-5)mol/g,吸附平衡常数为1.11×10~5L/mol。吸附过程平均吸附能19.5 k J/mol,说明水杨羟肟酸离子在独居石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5.3×10~4 g/(min·mol),捕收剂离子在矿物界面表膜中的扩散过程是浮选过程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水杨羟肟酸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化羟肟酸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乙苯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蕊欣 雷彩萍 +1 位作者 史小慧 王洪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3-2257,2262,共6页
采用付-克烷基化反应,使水杨羟肟酸(SHA)键合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MCPS)表面,制得SHA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SHA/CPS);再以SHA/CPS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M(Co(Ⅱ)、Cu(Ⅱ)、Fe(Ⅲ)、Mn(Ⅱ))配位,制备了M-SHA/CPS配合物固体催化剂。研究... 采用付-克烷基化反应,使水杨羟肟酸(SHA)键合到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MCPS)表面,制得SHA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SHA/CPS);再以SHA/CPS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M(Co(Ⅱ)、Cu(Ⅱ)、Fe(Ⅲ)、Mn(Ⅱ))配位,制备了M-SHA/CPS配合物固体催化剂。研究了M-SHA/CPS在氧气非均相氧化乙苯中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M-SHA/CPS可有效地催化分子氧氧化乙苯。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对配合物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Fe-SHA/CPS对乙苯氧化为EBHP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最高,在100℃下EBHP的含量高达14%。催化剂浓度、助剂四甘醇浓度和温度对Fe-SHA/CPS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较大影响。此外,Fe-SHA/CPS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羟肟酸过渡金属配合物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固载 催化氧化 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Fe^(3+)对水杨羟肟酸捕收铅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瑞 聂新羽 +2 位作者 兰星 豆金辉 姜兴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88,共4页
为探究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锌浸出渣中的铅矾与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纯矿物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以铅矾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2+)/Fe^(3+)对水杨羟肟酸捕收铅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杨羟肟酸作用时,铅矾几乎不上浮;... 为探究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锌浸出渣中的铅矾与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纯矿物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以铅矾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Fe^(2+)/Fe^(3+)对水杨羟肟酸捕收铅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杨羟肟酸作用时,铅矾几乎不上浮;水杨羟肟酸用量为160 mg/L时,铅矾回收率为92.5%;矿浆pH在4~12范围内,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铅矾,铅矾回收率均在90%以上;铅矾天然可浮性差,水杨羟肟酸对铅矾具有较强的捕收性能,Fe^(2+)/Fe^(3+)存在时,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铅矾,铅矾回收率下降明显。Fe^(2+)/Fe^(3+)抑制铅矾上浮的原因是Fe^(2+)/Fe^(3+)在矿浆中与水杨羟肟酸发生螯合反应,消耗了水杨羟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FE3+ 水杨羟肟酸 铅矾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u_5Shi_4·4H_2O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15
作者 杨斌盛 胡永钢 +1 位作者 陈兆斌 刘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41-944,共4页
合成了Na2 Cu5Shi4 ·4H2 O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 ,IR ,UV ,NMR ,荧光及分子力学计算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2D1 HNMR谱及磁矩等测定表明 ,配合物中水杨酰肟酸π电子分布有大的改变 ,最大吸收峰红移 2 5nm ,芳环d质子表现出烷烃质子... 合成了Na2 Cu5Shi4 ·4H2 O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 ,IR ,UV ,NMR ,荧光及分子力学计算等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2D1 HNMR谱及磁矩等测定表明 ,配合物中水杨酰肟酸π电子分布有大的改变 ,最大吸收峰红移 2 5nm ,芳环d质子表现出烷烃质子性质 ;铜离子之间有强的磁相互作用 ,基态S为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Cu5Shi4·4H2O 合成 结构 水杨酰肟酸 配合物 性质 金属冠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及旁路氧化在胶孢炭疽菌对QoIs敏感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婷 时浩杰 +3 位作者 戴德江 徐晓芳 王华弟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0-537,共8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草莓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分析了旁路氧化与胶孢炭疽菌对Qo Is类杀菌剂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旁路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作用时,吡唑醚菌酯对采自浙...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草莓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分析了旁路氧化与胶孢炭疽菌对Qo Is类杀菌剂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旁路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作用时,吡唑醚菌酯对采自浙江临安、建德、诸暨3地的65株草莓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09~24.26μg/m L之间,平均为6.65μg/m L;当有50μg/m L的SHAM存在时,其EC50[EC50(Q+S)]值在0.06~48.98μg/m L之间,平均为10.58μg/m 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F=EC50Q/EC50(Q+S)]最低为0.02,最高为11.17,平均为0.96,其中78.46%的菌株的F值〈1。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敏感性的草莓和葡萄炭疽病菌在吡唑醚菌酯处理下其AOX基因表达的时间动态。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处理能诱导AOX基因的表达,在处理后6~12 h内,各菌株AOX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强,但表达量的差异与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旁路氧化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氧化 胶孢炭疽菌 吡唑醚菌酯 水杨肟酸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生长及其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娥娇 沈国桢 +2 位作者 刘训达 陈凤平 詹家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90,共7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离体条件下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添加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在低浓度时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其浓度升高,对病...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离体条件下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添加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在低浓度时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其浓度升高,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μg/m L时,水杨肟酸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小于10%,50μg/m L时,其平均抑制率大于70%。与单用嘧菌酯的处理相比,嘧菌酯中添加10μg/m L的水杨肟酸时,致病疫霉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不受水杨肟酸的影响,其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和0.10μg/m L,抑制孢子囊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65和0.67μg/m L;同时,添加10μg/m L的水杨肟酸对孢子囊产量、游动孢子释放以及休止孢萌发均无显著影响;但嘧菌酯中添加50μg/m L的水杨肟酸时,除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各生长阶段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离体条件下测定致病疫霉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时,可不必添加水杨肟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水杨肟酸 嘧菌酯 敏感性 旁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典型选矿药剂水杨羟肟酸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磊 祝思频 +4 位作者 张青青 袁熙 仇伟峰 王春英 罗仙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14-3424,共11页
以水杨羟肟酸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微波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考察微波功率、过硫酸盐投加量、反应溶液初始pH、主要金属离子和常见阴离子等因素对水杨羟肟酸降解影响.结果表明,水杨羟肟酸的降解率随着微波功率和过硫酸盐投加量的增... 以水杨羟肟酸为目标污染物,利用微波活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考察微波功率、过硫酸盐投加量、反应溶液初始pH、主要金属离子和常见阴离子等因素对水杨羟肟酸降解影响.结果表明,水杨羟肟酸的降解率随着微波功率和过硫酸盐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反应溶液pH=3时,水杨羟肟酸的降解率最高,而提高pH对水杨羟肟酸的降解有抑制作用;Fe^(2+),Cu^(2+)的添加对水杨羟肟酸的降解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果,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25 mmol·L^(−1)、0.1 mmol·L^(−1);无机阴离子Cl^(−)、HCO_(3)^(−)、NO_(3)^(−)、SiO_(3)^(2−)的添加均抑制水杨羟肟酸的降解;反应180 min后,水杨羟肟酸得到明显矿化,主要中间产物为水杨酸和邻二苯酚.研究证明了热活化效应在微波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杨羟肟酸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SO_(4)^(−)·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过硫酸盐 水杨羟肟酸 选矿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芳烃衍生物型捕收剂的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晓苏 周春山 王艳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报道了一种反相HPLC方法对几种芳烃衍生物型捕收剂的分离和测定.该法借助色谱柱LiChroCART100RP18(5μm),流动相:甲醇-水-5%H3PO4-5%H2SO4(45∶55∶4∶0.5,体积分数)和紫外检... 报道了一种反相HPLC方法对几种芳烃衍生物型捕收剂的分离和测定.该法借助色谱柱LiChroCART100RP18(5μm),流动相:甲醇-水-5%H3PO4-5%H2SO4(45∶55∶4∶0.5,体积分数)和紫外检测器在285nm波长下进行.在0.0005~0.01g/L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2.4%.水杨羟肟,苯并三唑,水杨醛肟,水杨酸,铜铁灵等的检出限分别为1.0×10-6,0.2×10-6,1.0×10-6,5.0×10-6和6.0×10-6g/L,所研制的方法已应用于矿物浮选过程实际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水杨羟肟酸 衍生物型 液相色谱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及其添加水杨肟酸后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彬彬 赵晓雨 +2 位作者 张凯伦 徐后娟 夏晓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4,共7页
为了解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采自山东和湖北烟区的33株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了水杨肟酸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_(50... 为了解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采自山东和湖北烟区的33株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了水杨肟酸协同下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的EC_(50)介于60.5230~111.7918 mg·L^(-1),平均为83.9068±2.4339 mg·L^(-1);嘧菌酯对采自山东烟区和湖北烟区的赤星病菌的平均EC_(50)分别为82.7986±2.5515 mg·L-~1和88.0230±6.6785 mg·L-~1。在水杨肟酸协同作用下,嘧菌酯对所有供试烟草赤星病菌毒力的EC_(50)介于19.9090~35.6684 mg·L^(-1),平均为29.2007±0.7801 mg·L^(-1),比嘧菌酯单独作用毒力提高了0.70~2.98倍,平均提高了1.87倍;添加水杨肟酸的嘧菌酯对采自山东和湖北烟区的赤星病菌毒力的平均EC_(50)分别为28.5494±0.8914 mg·L^(-1)和31.6197±1.3290mg·L^(-1),与嘧菌酯单独作用相比,毒力分别提高了1.90和1.78倍。研究表明,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水杨肟酸能够显著提高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但不同菌株之间的提高倍数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嘧菌酯 水杨肟酸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