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觉-言语认知负荷下工作记忆容量对换道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会明 袁伟 +2 位作者 陈其源 郭应时 李坤宸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5,共11页
为研究工作记忆容量、认知负荷与新手驾驶人换道决策之间的关系,基于驾驶模拟器对54名新手驾驶人开展了城市道路场景下的换道试验,采集车辆运行状态数据与驾驶人操作数据,分别就工作记忆容量、认知负荷、高认知负荷下不同工作记忆容量... 为研究工作记忆容量、认知负荷与新手驾驶人换道决策之间的关系,基于驾驶模拟器对54名新手驾驶人开展了城市道路场景下的换道试验,采集车辆运行状态数据与驾驶人操作数据,分别就工作记忆容量、认知负荷、高认知负荷下不同工作记忆容量驾驶人群体对换道过程的决策阶段进行了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越高,横向距离偏移标准差越小,驾驶人横向控制能力越好,换道决策时间越短;认知负荷越高,纵向速度越大但保持在限速范围内,同时横向距离偏移标准差与换道决策时间表现出现先降低后在2-back时又升高的趋势。为详细了解这一趋势的原因,在1-back与2-back下进行工作记忆容量对横向控制能力与换道决策时间的影响分析,得出在2-back而不是1-back的影响下,驾驶人处理驾驶主任务和认知次任务已经耗尽了工作记忆容量资源,产生了自适应调整或补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认知负荷 工作记忆容量 新手驾驶人 驾驶模拟器 换道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员劳动负荷与疲劳水平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超 唐仕川 +3 位作者 李东明 邢娟娟 徐阿猛 李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高温作业 心率 心血管负荷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泊拖带设备船体加强结构的强度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闫晋辉 罗桂山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带缆桩和导缆孔在船舶系泊、拖带作业中通常会受到很大的载荷作用,在船舶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对系泊、拖带设备的支撑结构进行强度分析。以MSC.PATRAN/NASTRAN为平台,根据船体尾部甲板的结构形式、系泊和拖带设备布置以及船体结构加强形式... 带缆桩和导缆孔在船舶系泊、拖带作业中通常会受到很大的载荷作用,在船舶设计过程中有必要对系泊、拖带设备的支撑结构进行强度分析。以MSC.PATRAN/NASTRAN为平台,根据船体尾部甲板的结构形式、系泊和拖带设备布置以及船体结构加强形式建立船体局部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支撑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导缆孔、带缆桩区域船体加强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并着重对导缆孔区域的加强形式进予以考虑,以期为系泊、拖带设备加强结构的强度校核和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设备 拖带设备 支撑结构 安全工作载荷 许用应力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V的北方林区冰雪道路驾驶疲劳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航天 朱守林 +2 位作者 戚春华 高明星 杨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9,共5页
为提高林区冰雪道路行车安全性,探讨林区冰雪道路驾驶员心理与生理疲劳状态,针对东北林区冰雪道路环境特殊性,通过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的心电信号,基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有效定量评价,结合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东北林区冰雪... 为提高林区冰雪道路行车安全性,探讨林区冰雪道路驾驶员心理与生理疲劳状态,针对东北林区冰雪道路环境特殊性,通过实驾试验采集驾驶员的心电信号,基于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有效定量评价,结合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东北林区冰雪道路环境下驾驶员的心率(HR)、R-R间期标准偏差(SDNN)、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及相关维数(D2)4个指标值间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林区冰雪道路驾驶过程中,HRV指标与HR关联次序为SDNN,D2,LF/HF,驾驶员在林区冰雪道路行车初期驾驶员紧张程度大;连续行车驾驶员精神负荷与体力负荷都会增大,出现疲劳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区道路 冰雪路面 心率变异性(HRV) 工作负荷 驾驶疲劳 行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含腐蚀缺陷P110油管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勐 张宏 +1 位作者 王宝栋 刘啸奔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9,共7页
含有腐蚀缺陷油管在复杂的工作荷载下容易发生失效。建立了在内压与轴向力共同作用的复杂工作载荷下,含椭球型蚀坑缺陷与轴向沟槽型缺陷两种腐蚀缺陷的油管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载荷工况下缺陷宽度、深度与长度对油管安全... 含有腐蚀缺陷油管在复杂的工作荷载下容易发生失效。建立了在内压与轴向力共同作用的复杂工作载荷下,含椭球型蚀坑缺陷与轴向沟槽型缺陷两种腐蚀缺陷的油管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载荷工况下缺陷宽度、深度与长度对油管安全性及失效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蚀位置深度较浅时,椭球型蚀坑缺陷更危险,油管主要发生由轴力引发的断裂失效;腐蚀位置深度较深时,轴向沟槽型缺陷更危险,主要发生由内压引发的破裂失效。研究成果可为含腐蚀缺陷油管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缺陷 P110油管 安全评价 复杂工作荷载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工人割灌作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博 李树森 杨洪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174-178,共5页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是园林工人的常见职业病,严重影响园林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对18名从事园林割灌作业的工人通过NMQ北欧肌肉骨骼系统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得出园林割灌作业的下背痛患病率约在60%左右,从事割灌整枝作业工人...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是园林工人的常见职业病,严重影响园林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对18名从事园林割灌作业的工人通过NMQ北欧肌肉骨骼系统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得出园林割灌作业的下背痛患病率约在60%左右,从事割灌整枝作业工人下背痛患病率为25%,从事割草作业下背痛患病率达44.4%,割草作业的下背痛患病率明显高于割灌整枝操作者。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下背痛的危害因子分析,得出下背痛的发生主要与重复动作、工龄、日提举负荷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 工效学负荷 割灌作业 职业病 劳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架钢结构在风载工况下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韩东颖 吴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2-1299,共8页
为研究井架钢结构在风载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井架钢结构数值模型,对井架钢结构在保全设备工况下背风向、侧风向、45°风向时以及停钻工况下背风向、侧风向、45°风向时的风荷载进行计算和安全性分析... 为研究井架钢结构在风载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井架钢结构数值模型,对井架钢结构在保全设备工况下背风向、侧风向、45°风向时以及停钻工况下背风向、侧风向、45°风向时的风荷载进行计算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保全设备工况下,井架钢结构位移和应力均满足安全准则;在停钻工况下,井架钢结构的顶部变形均大于许用的安全位移值;应力分析表明,在侧向风作用下,井架钢结构前后立柱之间的横杆所受到的应力大于许用的安全应力,导致井架钢结构的横杆不安全。对位移和应力的综合分析表明,需要增加井架钢结构杆件的尺寸或者对材料进行改进。在设计或对含损伤缺陷的井架钢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时,必须考虑风荷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架钢结构 风荷载 保全工况 停钻工况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荷储动态特性时序降维的配电网剩余供电能力评估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真 赵健 +3 位作者 管敏渊 王小宇 吴刚勇 吴国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0-226,共7页
随着储能和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剩余供电能力评估亟需考虑储能调节和分布式能源的动态特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荷储动态特性时序降维分析的剩余供电能力评估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技术建立负荷动态时序聚类模型,并对储能的动... 随着储能和分布式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剩余供电能力评估亟需考虑储能调节和分布式能源的动态特性,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荷储动态特性时序降维分析的剩余供电能力评估方法。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技术建立负荷动态时序聚类模型,并对储能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定义工作点时间断面的降维提取方法,将含荷储时序特性的二维动态配电网转换为以聚类中心负荷峰值时刻的负荷集合表示负荷状态的一维静态剩余供电能力评估问题;基于现有的剩余供电能力评估模型建立含多工作点时间断面剩余供电能力的安全边界,进而准确计算配电网的剩余供电能力,同时考虑新增用户负荷差异化影响,并以剩余供电能力系数进行修正。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供电能力 负荷聚类 储能系统 时序降维 多工作点时间断面安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