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6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匀化处理对时效强化Al-Mg-Zn-Sc-Zr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波 许龙 +1 位作者 杨涵 杜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19-224,共6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维氏显微硬度计和电导率仪等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时效强化Al-Mg-Zn-Sc-Zr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铸态Al-Mg-Z...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维氏显微硬度计和电导率仪等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时效强化Al-Mg-Zn-Sc-Zr合金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铸态Al-Mg-Zn-Sc-Zr合金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大量非平衡第二相T-Mg_(32)(A1,Zn)_(49)相沿晶界呈连续网状分布;同时,α-Al基体上还存在少量的初生Al_(3)(Sc,Zr)粒子。DSC曲线显示,铸态Al-Mg-Zn-Sc-Zr合金在465℃处存在明显的吸热峰;因此,为避免出现过烧现象,该合金均匀化温度设置为460℃。随着均匀化时间从4 h延长到24 h,合金中非平衡第二相T-Mg_(32)(A1,Zn)_(49)相逐渐回溶到α-Al基体中,其体积分数从6.45%下降到0.55%;同时观察到合金中有大量弥散分布的二次Al_(3)(Sc,Zr)粒子析出。随着均匀化时间延长到32 h,合金出现过烧现象。合金的硬度与电导率随均匀化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时合金的硬度与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16.71HV、30.3%IACS)。结合微观组织表征和性能分析,确定了铸态Al-Mg-Zn-Sc-Zr合金最佳均匀化工艺为460℃/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强化Al-Mg-Zn-sc-Zr合金 均匀化处理 微观组织 Al_(3)(sc Zr)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2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模型绿色屋顶径流系数变化模拟
3
作者 张启照 申红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绿色屋顶作为城市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如何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降雨径流计算方法,并以径流系数为重要指标,进而评价其降雨径流削减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绿色屋顶不同场次降雨径流实测数据,在SCS模型降雨... 绿色屋顶作为城市低影响开发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如何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降雨径流计算方法,并以径流系数为重要指标,进而评价其降雨径流削减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绿色屋顶不同场次降雨径流实测数据,在SCS模型降雨径流深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建立了径流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并采用事件分析法,通过合理确定初损量以反推计算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分析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损量与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基本呈线性关系,平均初损率约为0.28;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在降雨期受雨水截留作用会有所减小,随后在非降雨期逐步得到恢复,且总体呈现出初始恢复速率较快、随后逐渐降低、最后趋近于0的变化趋势,据此推导建立了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随时间(包括降雨期与非降雨期)变化的计算表达式。基于SCS模型径流深与径流系数计算公式,结合绿色屋顶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随时间变化的计算表达式,对绿色屋顶不同场次降雨径流深与径流系数进行连续演算模拟,并分别采用确定性系数R2与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场次降雨径流深与径流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相应R2值分别为0.93、0.85,NSE值分别为0.94、0.85,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屋顶 scS模型 事件分析法 当时可能最大滞留量 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CLR-CIR-SC自主分类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室内UWB定位方法
4
作者 吴仕勋 王潇 +3 位作者 蓝章礼 徐凯 张淼 靳双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共12页
超宽带(UWB)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和强穿透能力,在室内定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UWB非视距识别与补偿定位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复杂环境下的信道状态,导致定位准确度和精度不足。针对信道脉冲响应(CIR)数据的特点,借鉴对比学习的Si... 超宽带(UWB)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和强穿透能力,在室内定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UWB非视距识别与补偿定位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复杂环境下的信道状态,导致定位准确度和精度不足。针对信道脉冲响应(CIR)数据的特点,借鉴对比学习的SimCLR框架进行特征提取,结合谱聚类(SC)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SimCLR-CIR-SC的自主分类方法。依据自主分类结果,设计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A)模型用于确定信道状态类别。进一步针对每一类信道状态类别,设计了一种TCN-A模型用于测距误差的预测。该误差用于补偿测量距离并衡量测距的权重,结合加权最小二乘(WLS)算法实现了未知节点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3种聚类方法相比,所提出的SimCLR-CIR-SC方法实现了对信道状态的自主有效分类和标注。TCN-A分类模型准确度达到98.16%,优于现有的5种分类模型。此外,所提定位方法在3个锚点的平均误差达到0.57 m,相较于现有4种方法定位精度最少提升了31.3%,且随着锚点数量增加定位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WB室内定位 信道状态识别 SimCLR-CIR-sc TCN-A W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变形对Al-2.5Cu-2.0Li-0.1Sc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牛志强 汪栋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0,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铸态、均匀化态和480℃不同变形量热轧的Al-2.5Cu-2.0Li-0.1Sc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Al-2.5Cu-2.0Li-0.1Sc合金组织为粗大的枝晶和大量的非平衡共晶相,偏析现象...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铸态、均匀化态和480℃不同变形量热轧的Al-2.5Cu-2.0Li-0.1Sc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Al-2.5Cu-2.0Li-0.1Sc合金组织为粗大的枝晶和大量的非平衡共晶相,偏析现象严重。经过510℃×24 h均匀化退火后,合金的枝晶组织减少,偏析明显改善。变形量62.5%轧制的合金组织为纤维状,未发生再结晶。轧制变形量增加到70.0%时,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晶粒呈等轴状,组织细化明显。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升高,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轧制变形为70.0%的合金的伸长率最大,为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5Cu-2.0Li-0.1sc合金 热轧变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合金元素烧损及缺陷分析
6
作者 刘筱 谢莉 +3 位作者 肖罡 朱必武 詹海鸿 李伟奇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不同扫描速度(3,4,5 mm·s^(-1))下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了镁、钪、锆元素烧损行为及合金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合金中气孔平均尺寸增大,数量增多;不同扫描速度下,合金中铝、镁、钪和锆元... 在不同扫描速度(3,4,5 mm·s^(-1))下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高强铝合金,研究了镁、钪、锆元素烧损行为及合金缺陷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增加,合金中气孔平均尺寸增大,数量增多;不同扫描速度下,合金中铝、镁、钪和锆元素都呈均匀分布;沉积过程中钪和锆元素主要烧损形式为氧化,其烧损率不受扫描速度影响,镁元素主要烧损形式为汽化,随着扫描速度增加,激光能量密度减小,烧损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AL-MG-sc-ZR合金 显微组织 元素烧损 孔隙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化处理及轧制对Al-Mg-Sc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鹏辉 边丽萍 +3 位作者 于培文 雒宝权 王涛 梁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6,共4页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了新型Al-5.8Mg-0.4Mn-0.25Sc-0.25Zr合金,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450℃×4 h;并对其进行变温4道次轧制,总压下量为68.4%,使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 采用普通重力铸造法制备了新型Al-5.8Mg-0.4Mn-0.25Sc-0.25Zr合金,研究了均匀化处理对铸态合金组织、硬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450℃×4 h;并对其进行变温4道次轧制,总压下量为68.4%,使轧制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达到513.93 MPa、6.84%,强度是铸态合金的1.78倍,且塑性良好,大幅提高了Al-Mg-Sc合金的力学性能。450℃×4 h均匀化处理使铸态合金晶粒得到细化,同时晶内析出了大量细小、分散的Al_(3)(Sc,Zr)弥散颗粒,显著提高了合金在变形过程中的位错累积速率,抑制了晶界/亚晶界迁移能力,获得了存在大量位错的细小亚晶组织,大幅提高合金的强度。高含量Mg溶质原子的固溶强化和高密度Al_(3)(Sc,Zr)纳米析出相的析出强化也显著提高了合金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c合金 均匀化处理 轧制 Al3(sc Zr)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含量及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及热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徐升亮 廖凯 +1 位作者 杨湘杰 郭洪民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5-242,共8页
随着通信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设备的集成度持续提升,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也随之增加。本工作研究了稀土元素Sc的含量以及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的Sc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以制备... 随着通信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子设备的集成度持续提升,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需求也随之增加。本工作研究了稀土元素Sc的含量以及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旨在确定最佳的Sc添加量和热处理工艺,以制备出具有低热膨胀系数和高导热性能的铝硅合金。研究结果表明,适量Sc的添加能够有效细化Al-20Si-2Cu-0.3Mg合金中的初生硅相和共晶硅相,从而降低Al-20Si-2Cu-0.3Mg-xSc合金的热膨胀系数。通过热处理,共晶硅的形貌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使得合金在保持低热膨胀系数的同时还能具备较高的导热系数和电导率。在30~300℃下,经过热处理的Al-20Si-2Cu-0.3Mg-0.2Sc合金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7.58×10^(-6) K^(-1),导热系数达到131.05 W/(m·K),电导率为22.07%IACS。本研究揭示了Sc含量和热处理对Al-Si-Cu-Mg合金组织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微观组织对热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未来低膨胀、高导热铝硅合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元素 AL-SI-CU-MG合金 热膨胀性能 导热性能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Sc掺杂ZnO对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巍钟 李海侠 +2 位作者 吴浩伟 于镇 张善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CO、SO_(2)、H_(2)S是矿井内由煤炭及围岩中涌出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典型有毒气体,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稀土元素Sc掺杂ZnO对单个气体分子(CO、SO_(2)、H_(2)S)的吸附特性.通过对各体系布居分布、能带结构、态密... CO、SO_(2)、H_(2)S是矿井内由煤炭及围岩中涌出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的典型有毒气体,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稀土元素Sc掺杂ZnO对单个气体分子(CO、SO_(2)、H_(2)S)的吸附特性.通过对各体系布居分布、能带结构、态密度及差分电荷密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ZnO(001)-Zn位掺杂体系稳定性最好,Sc-ZnO对单个CO、SO_(2)及H_(2)S分子的吸附能分别为-0.140 eV、-1.885 eV及-0.093 eV,其中对SO2分子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其余为物理吸附.确定了Sc-ZnO作为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来检测三种有毒气体的可行性,尤其是对于SO_(2)气体,为Sc-ZnO作为气敏传感材料实现对矿井有毒气体的检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c掺杂ZnO 有毒气体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IFDMA的电离层短波宽带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卓 张阳 +3 位作者 张笑 王冠林 杨云冲 任鹏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共10页
为了满足航空器在远海远域的超视距可靠通信需求,针对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的时频双选衰落严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SC-IFDMA)的短波宽带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联合分段相关和选择式RAKE接收的前导检测算法,保证系统在-15 d... 为了满足航空器在远海远域的超视距可靠通信需求,针对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的时频双选衰落严重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SC-IFDMA)的短波宽带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联合分段相关和选择式RAKE接收的前导检测算法,保证系统在-15 dB的极低信噪比下的漏检和虚警概率都达到10-4及以下。利用SC-IFDMA符号在时域的重复结构进行频偏估计和信噪比估计,节省了系统开销,提升了系统传输性能。最后结合USRP搭建了半实物试验样机,在信道仿真仪环境下完成单链路回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样机能够在-15~5 dB信噪比区间内,实现误码率在10-5以下的200~20000 bps自适应速率可靠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宽带通信 sc-IFDMA系统 US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Sc含量铝钪合金悬浮熔炼方法及成分均匀性研究
11
作者 王书哲 刘航 +2 位作者 刘苏杰 郭翼 陈星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22-525,共4页
铝钪合金靶材中杂质(C、O等)含量严重制约镀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降低靶材中的C、O含量并提高靶材成分均匀性是一个尚未受到普遍关注但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的课题。本研究采用高真空悬浮熔炼技术制备出高Sc含量(30wt%)铝钪合... 铝钪合金靶材中杂质(C、O等)含量严重制约镀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降低靶材中的C、O含量并提高靶材成分均匀性是一个尚未受到普遍关注但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的课题。本研究采用高真空悬浮熔炼技术制备出高Sc含量(30wt%)铝钪合金,通过分析铸锭不同位置处的元素偏析情况,进一步开发了留取铸锭芯部样品的多道次悬浮熔炼方法,有效控制了铸锭芯部的C、O含量。同时研究了Sc含量对铝钪合金铸锭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钪合金随Sc含量的增加,铝钪相的均匀性明显提高;留取芯部进行多次悬浮熔炼能够进一步提升铝钪相的覆盖率,对镀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熔炼 铝钪合金 sc含量 成分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TransUnet语义分割模型的焦炭基质提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臻 阚秀 +1 位作者 孙维周 麻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焦炭基质的准确提取对于焦炭质量分析至关重要。针对焦炭基质结构复杂、边界不清晰以及显微图像含有白色光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C-TransUnet语义分割模型的焦炭基质提取方法,模型通过CNN-Transformer混合结构进行高级语义信息提取,... 焦炭基质的准确提取对于焦炭质量分析至关重要。针对焦炭基质结构复杂、边界不清晰以及显微图像含有白色光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C-TransUnet语义分割模型的焦炭基质提取方法,模型通过CNN-Transformer混合结构进行高级语义信息提取,增强对焦炭基质不规则结构的表征能力,通过多种注意力机制融合增强对焦炭复杂纹理特征的感知能力。与目前主流的分割模型相比,所设计的模型在焦炭基质提取中取得了更好的分割效果。试验证明该模型的A_(cc)、M_(iu)和F_(1s)分别达94.75%、89.96%和95.23%,可为焦炭基质自动提取提供一种可靠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基质提取 语义分割 sc-TransUnet 焦炭显微图像 CNN-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数值模拟的选区激光熔化Al-Mg-Sc-Zr合金成形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喜龙 周永军 +4 位作者 郭鹏程 高滕 肖罡 刘筱 朱必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502,共1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优化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工艺。由于实验获取样本的成本高、周期长,本文通过SLM成形数值模拟获得充足的实验样本。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为输入... 本研究旨在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优化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工艺。由于实验获取样本的成本高、周期长,本文通过SLM成形数值模拟获得充足的实验样本。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为输入,以数值模拟的残余应力为输出,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SLM成形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残余应力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增大而减小。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62%、14.34%和0.64%。通过搭建遗传算法与GA-BP神经网络的联合双向预测模型,以残余应力最小为目标,确定了Al-Mg-Sc-Zr高强铝合金SLM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373.17 W、扫描速度919.53 mm/s、扫描间距102.44μm。在最优条件下成形试样的残余应力为201.1 MPa,孔隙率为1.2%,xoz和xoy截面的平均显微硬度分别为103.2HV和120.1HV。本研究可为Al-Mg-Sc-Zr高强铝合金的SLM工艺优化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c-ZR合金 选区激光熔化 机器学习 数值模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xSc(x=0.5,1.0,3.0,5.0)生物医用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森巍 王丽 +4 位作者 王明庆 佘加 易嘉琰 陈先华 潘复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共8页
医疗植入器械正朝着周期性降解和减少并发症的方向发展。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成为制备医疗植入物的候选材料。本工作研究了低合金化Mg-xSc(x=0.5,1.0,3.0,5.0,x表示质量百分数)合金的微观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和... 医疗植入器械正朝着周期性降解和减少并发症的方向发展。镁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成为制备医疗植入物的候选材料。本工作研究了低合金化Mg-xSc(x=0.5,1.0,3.0,5.0,x表示质量百分数)合金的微观组织对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c固溶于Mg基体中,通过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极限抗拉强度,并激活了非基面滑移系,提高了断裂延伸率,其中Mg-5.0Sc的极限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分别达到277 MPa和37.8%。采用三种腐蚀测试手段(失重、析氢和电化学测试)综合评价了Mg-xSc合金在Hanks平衡盐溶液中的腐蚀情况,Mg-5.0Sc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最为优异。所有合金的腐蚀速率均小于0.5 mm/y,腐蚀产物主要由Sc_(2)O_(3)和Mg(OH)_(2)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化Mg-sc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粉末激光熔化沉积制备Al-Zn-Mg-Sc-Zr合金的元素烧损行为
15
作者 肖罡 李伟奇 +3 位作者 詹海鸿 谢莉 刘筱 杨钦文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5,共8页
分别以3种不同的混粉比例将Al-Mg-Sc-Zr合金(HS5501)与Al-Zn20合金粉末进行混合(分别采用Al-Zn Mixed-L、Al-Zn Mixed-M和Al-Zn Mixed-H表示Al-Zn20合金粉末低、中、高这3种比例),通过激光熔化沉积设备制备了新型Al-Zn-Mg-Sc-Zr合金,分... 分别以3种不同的混粉比例将Al-Mg-Sc-Zr合金(HS5501)与Al-Zn20合金粉末进行混合(分别采用Al-Zn Mixed-L、Al-Zn Mixed-M和Al-Zn Mixed-H表示Al-Zn20合金粉末低、中、高这3种比例),通过激光熔化沉积设备制备了新型Al-Zn-Mg-Sc-Zr合金,分析了激光熔化沉积工艺及合金粉末混粉比例对制备Al-Zn-Mg-Sc-Zr合金元素烧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激光熔化沉积设备混合合金粉末,成功制备了新型Al-Zn-Mg-Sc-Zr合金试样,各合金元素分布均匀,并未出现元素偏析现象,但试样内出现Zn和Mg元素烧损和明显孔洞缺陷,不同质量比的Al-Zn-Mg-Sc-Zr合金的孔隙率随扫描速度的降低呈现上升趋势,相同工艺参数下,Al-Zn-Mg-Sc-Zr合金的孔隙率随混粉比例的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激光熔化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洞缺陷主要是由于熔池中残留的惰性气体或低熔点元素烧损产生金属蒸气未能及时逸出,被保留在熔池内部而形成光滑的圆形孔洞。激光熔化沉积过程中,Zn和Mg元素的烧损量与合金成分和激光能量密度直接相关,主要受合金η(MgZn 2)相和Al_(3)(Sc,Zr)相析出及其热稳定性的综合影响,以及熔池区域的热量累积和低熔点元素烧损汽化产生的金属烟雾阻碍激光对熔池直接作用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Al-Zn-Mg-sc-Zr合金 元素烧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压烧结时间对Al-30%Sc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徐豪 柏松 王小锋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6,211,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背散射电子衍射等方法,研究了真空热压烧结时间对高钪铝合金Al-30%Sc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及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30℃/30 MPa烧结条件下,所制备合金样品均匀性良好,随着烧结时间延长,合金中Al_(3)Sc相...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背散射电子衍射等方法,研究了真空热压烧结时间对高钪铝合金Al-30%Sc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及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30℃/30 MPa烧结条件下,所制备合金样品均匀性良好,随着烧结时间延长,合金中Al_(3)Sc相含量减少,Al_(2)Sc相含量增加,合金致密度和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钪合金 靶材 热压烧结 烧结时间 射频滤波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9.0Zn-2.5Mg-2.2Cu-0.2Zr-xSc铝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17
作者 常昭楠 刘奎仁 +3 位作者 刘一 韩庆 陈建设 李斌川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设计了一种Al-9.0Zn-2.5Mg-2.2Cu-0.2Zr-xSc高强铝合金,并对铸态合金进行均匀化退火、热轧、固溶时效处理,分析了采用双级均匀化退火的原因及双级均匀化退火对铸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了固溶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 设计了一种Al-9.0Zn-2.5Mg-2.2Cu-0.2Zr-xSc高强铝合金,并对铸态合金进行均匀化退火、热轧、固溶时效处理,分析了采用双级均匀化退火的原因及双级均匀化退火对铸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了固溶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Sc含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级均匀化退火不仅能消除合金的铸造应力,使Zn、Mg、Cu元素分布更均匀,还能减小晶界无沉淀带(PFZ)的宽度,有利于提升合金性能。随固溶温度升高,合金板材再结晶程度增大,合金中残留第二相数量变少。相较于其他固溶温度(450、460、480℃),经470℃×2 h固溶处理并进行120℃×24 h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最大。随着Sc含量由0增至0.6%,合金抗拉的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断后伸长率呈下降趋势。当Sc含量为0.42%时,合金的抗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铝合金 sc 均匀化退火 固溶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Zr、Sc对AlFeSi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豹 姜凤阳 +4 位作者 王俊勃 许鸿捷 思芳 杨敏鸽 刘江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井式电阻炉制备不同Zr、Sc含量的AlFeSi合金,采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Zr、Sc对铸态AlFeSi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Sc复合添加且质量分数各为0.2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 利用井式电阻炉制备不同Zr、Sc含量的AlFeSi合金,采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Zr、Sc对铸态AlFeSi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Sc复合添加且质量分数各为0.2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以及晶粒被细化效果最佳,抗拉强度、硬度分别为171.55 MPa、75.58 HV,晶粒尺寸为45.78μm。添加微量元素的Sc、Zr可以产生初生的第二相Al_(3)(Sc,Zr)颗粒,在凝固的过程中充当异质形核核心,促使AlFeSi合金液体发生非均质形核,从而细化AlFeSi合金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添加 AlFeSi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Al_(3)(sc Zr)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u-Sc合金板材高温力学性能及断裂机制研究
19
作者 阴世杰 崔晓磊 +2 位作者 刘章光 马向宇 华坤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93,共9页
目的对Al-Cu-Sc RR耐热铝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中高温-低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特性以及高温失效机制进行研究,为该板材成形工艺的制定及相关部件的服役选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O态和T6态Al-Cu-Sc耐热铝合金板材进行室温及高温拉伸... 目的对Al-Cu-Sc RR耐热铝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中高温-低应力条件下的蠕变特性以及高温失效机制进行研究,为该板材成形工艺的制定及相关部件的服役选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O态和T6态Al-Cu-Sc耐热铝合金板材进行室温及高温拉伸实验;并通过SEM对T6态板材的高温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其高温断裂机制;进一步通过蠕变测试评价其高温服役性能。结果该Al-Cu-Sc合金O态板材室温抗拉强度为207 MPa,在300℃下显著降低,仅为86 MPa;经“回归-再时效”(RR热处理)后,T6态板材的室温抗拉强度可达471 MPa,且在300℃下仍能保持280 MPa的较高强度,相较于室温强度衰减了41%。T6态Al-Cu-Sc板材具备在300℃×60 MPa和400℃×15 MPa条件下服役时间超过120 min的能力。O态和T6态板材在400℃以下的断裂机制均为韧性断裂;T6态板材在500℃时的断裂机制转变为“脆性+韧性”混合断裂。结论该T6态Al-Cu-Sc合金板材兼具优异的室温和高温强度,且在300~400℃的高温区间内表现出良好的抗蠕变性能,对热力耦合条件下服役的轻量化构件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铝合金 Al-Cu-sc合金板材 高温性能 抗蠕变性能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Nrf2/SLC7A11/GPX4通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RSC96细胞铁死亡
20
作者 王佳音 郑思 +2 位作者 李明 朱青 陈龙菊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施万细胞来源细胞系RSC96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H_(2)O_(2)诱导RSC96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Pue干预。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商品化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谷胱甘...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施万细胞来源细胞系RSC96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H_(2)O_(2)诱导RSC96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Pue干预。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商品化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亚铁离子(Fe^(2+))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环氧化酶-2(COX-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靶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荧光观测Nrf2在细胞核内的表达分布。结果:葛根素预处理能显著提高H_(2)O_(2)诱导的RSC96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内GSH和T-SOD含量,抑制ROS和MDA积累。此外葛根素还激活Nrf2核易位,促进细胞内GPX4、SLC7A11、HO-1和Nrf2蛋白表达,而Nrf2的抑制剂ML385可显著拮抗该效应。结论:葛根素通过Nrf2/SLC7A11/GPX4通路抑制H_(2)O_(2)诱导的RSC96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铁死亡 施万细胞 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