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要素流动与经济地理新均衡: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新拓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邓菊秋 叶连广 何雄浪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13,共18页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单要素流动的情形,忽略了对地区间多重要素流动情形的考察,使得对多重要素流动的一般均衡关系研究停滞不前。本文在何雄浪(2014,2019)假定企业家与普通劳动力保持等比例跨区域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企业... 大多数新经济地理模型主要关注单要素流动的情形,忽略了对地区间多重要素流动情形的考察,使得对多重要素流动的一般均衡关系研究停滞不前。本文在何雄浪(2014,2019)假定企业家与普通劳动力保持等比例跨区域流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假定企业家和普通劳动力可以非等比例流动,进而在对产业空间均衡进行分析的同时,探讨普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福利效应,并得出以下新的结论:普通劳动力的空间均衡由企业家流动引致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共同决定;贸易自由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普通劳动力追随企业家流动,随着贸易自由度的进一步提升,普通劳动力流动份额会逐渐降低,贸易完全开放后普通劳动力停止流动;多重要素流动并不能完全消除地区间的福利水平差距,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大量集聚使核心区的社会福利水平远高于边缘区,这种福利水平差距即使在贸易完全开放后也不会消失;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升,普通劳动力福利水平的地区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应实施适度差别化的区域一体化政策,着力打造地方品质,积极探索地区间要素双向流动新机制,从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要素流动 均衡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 自由企业家模型 企业家 普通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流与回流:“一五”计划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明明 胡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中心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多向工业建设较为集中的区域流动;二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三是部分...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重工业为中心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刺激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多向工业建设较为集中的区域流动;二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三是部分农村劳动力是有组织的流动;四是进城后有长期居留的倾向。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落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限,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后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劝止农村劳动力进城,动员自发进城的农村劳动力返乡,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回流农村。但由于城乡、工农差别的存在,城市生活对农村劳动力仍具有吸引力,仍有一些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入城市,这些劝止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计划时期 农村劳动力 进城 返乡 盲目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外流、社会网络变迁与小农生产用工市场化
3
作者 朱月季 张诚 王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2,共14页
小农生产的劳动合作转向市场化雇工折射出中国乡村传统社会网络的变迁,由外出务工机会引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持续外流可能是促发小农生产市场化雇工的关键因素。从小农社会网络变迁视角出发,基于中国香蕉主产区广东、云南、海南三省蕉农... 小农生产的劳动合作转向市场化雇工折射出中国乡村传统社会网络的变迁,由外出务工机会引发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持续外流可能是促发小农生产市场化雇工的关键因素。从小农社会网络变迁视角出发,基于中国香蕉主产区广东、云南、海南三省蕉农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外流对小农生产用工决策的实际影响;进一步从社会网络的强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究社会网络变迁对小农生产用工决策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劳动力外流显著促进农业家庭经营的用工市场化,推动小农生产用工方式从“换工”转为“雇工”;第二,劳动力外流削弱了小农在农村本地的社会网络“强度”,拓宽了其社会网络“广度”;前者显著抑制了小农生产用工的市场化转变,而后者对小农生产用工的市场化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小农社会网络的瓦解与重构,并进一步诱致了中国乡村社会情境下小农市场化用工制度的演化,厘清小农生产制度的自然演化过程能够为小农生产合作的专业化与组织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生产用工市场化 社会网络 处理效应模型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代际效应:外出务工对子女成年后生育的影响
4
作者 石智雷 王赟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3,共14页
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的留守、随迁儿童,步入成年后会有着怎样的行为和态度?基于第四期湖北百县生育调查(2023)数据,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成年后生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显著提升了子女成年后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户籍地降... 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的留守、随迁儿童,步入成年后会有着怎样的行为和态度?基于第四期湖北百县生育调查(2023)数据,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成年后生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显著提升了子女成年后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户籍地降水越多、地形起伏度越小,父母外出务工的可能性越大,其子女成年后生育增加的概率更大。父母外出务工对经济水平较高和生育率较低地区、婚姻高匹配和养育花费较低的成年子女生育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能够通过子女家庭收入增加与职业地位上升两条路径,对子女成年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发挥作用。研究从外出务工的代际角度,为新时期缓解我国少子化进程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务工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代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济能缓解乡村人口“空心化”吗?
5
作者 贾蕊 郭彤 +1 位作者 吴彦瑶 陆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11,共12页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引发的人口“空心化”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瓶颈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导致了农村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逐渐消失,给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产...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引发的人口“空心化”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瓶颈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导致了农村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逐渐消失,给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能有效转变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是破解农村人口“空心化”困境的关键一步。该研究选取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Survey,CRRS)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和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集体经济对乡村人口“空心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集体经济会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决策产生影响。具体而言,集体经济显著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出行为,缩短了外出劳动力的流动半径,但其对外出劳动力流动时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集体经济可通过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和改善村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对劳动力流动决策产生影响。③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集体经济抑制了中老年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力的流出决策,缩小了青壮年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中等劳动力的流动半径,缩短了青壮年劳动力、男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中等劳动力的流动时长;但会增加中老年劳动力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动力的流动时长。因此,通过系统性实施“依托集体经济培育本地特色产业,推进集体经济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实施劳动力流动分类引导”等策略组合,构建集体经济与劳动力流动的动态平衡机制,可有效引导部分劳动力回流,缓解乡村人口“空心化”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 劳动力流动 人口“空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国内外人才流动研究进展与比较分析
6
作者 林赛南 彭馨雨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文章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2024年相关领域有关人才流动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回顾,归纳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研究热点,比较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方面,国内侧重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空间分布、城市因素对人才流动的... 文章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0—2024年相关领域有关人才流动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回顾,归纳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研究热点,比较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方面,国内侧重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空间分布、城市因素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及人才与城市创新的互动,而国外更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高技能移民的流动决策及其在流入国的社会适应;2)理论上,国内外均围绕劳动力迁移理论,从宏观区域与微观个人视角探讨人才迁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舒适物、创意阶层等理论框架;3)研究进展上,国外逐渐凸显迁移者生命历程及社会文化微观机制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方法上趋向定量与质性相结合,而国内主要聚焦于人才流动空间格局及宏观城市因素的影响,以定量分析为主。未来中国人才流动研究应加强微观机制探讨,构建本土理论框架,推动质性与定量研究结合,并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突破数据获取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动 高学历人才 高技能移民 劳动力迁移理论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
7
作者 张文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显著扩大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对高技能流动劳动力增量及占比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正相关,政策更新越快、补贴力度越大,激励效应越高。政策措施的门槛要求与人才吸引的激励作用负相关,本科和大专的门槛要求对吸引人才流入更有效。有家庭和子女的高技能劳动力对身份准入类激励措施更加敏感,货币化补贴对青年高技能劳动力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为分析城市人才竞争政策的现实效应和优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人才引进政策 异质性劳动力迁移模型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升学限制如何塑造劳动力空间分布?——基于异地中考门槛的视角
8
作者 贾婧 柯睿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研究使用投影寻踪法对2011—2017年111个城市的异地升学政策文本量化形成异地中考门槛指数,并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探究异地中考限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中考门槛的降低将显著促进外来劳... 研究使用投影寻踪法对2011—2017年111个城市的异地升学政策文本量化形成异地中考门槛指数,并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探究异地中考限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中考门槛的降低将显著促进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异地中考门槛通过增加流入地教育机会、优化教育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影响劳动市场参与和预期收入等就业选择作用于劳动力流动。进一步发现,受教育水平较高、子女数量越少的流动个体更容易从放宽异地中考限制中受益;放宽异地中考限制的内陆城市、地方城市、非东部城市、大中小城市和低商品房住宅价格城市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中考门槛 劳动力流动 异地升学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China
9
作者 YAO Sui CHEN Zhuoch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3期78-85,共8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e Census in 2006,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China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by the classical approach. It showed that the migra...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Agriculture Census in 2006,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China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by the classical approach. It showed that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was still far away from "Lewis turning point", and "mingong huang" ( shortage of peasant workforce) appearing in coastal areas could be explained with the location separation between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rural labor force. It was a feasible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er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from the east coast to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to absorb the abundant supply of rural labor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 turning point migration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rural labor requi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0,共6页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劳动力迁移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基于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巧丽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8,共11页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 劳动力迁移可改变迁入地收入分配机制,解决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矛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和新迁移等理论,实证检验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迁移可显著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人口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劳动力迁移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劳动力迁移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均能增强劳动力迁移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这一影响存在最优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人口集聚效应 知识溢出效应 技术密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何以留住农村劳动力?——基于新迁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磊 王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使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从新迁移经济学视角考察农户加入合作社决策对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家庭中劳... 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使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从新迁移经济学视角考察农户加入合作社决策对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家庭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降低6.8%;机制分析表明,农户加入合作社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和非农经营发展,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提高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从而弱化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动机;农户加入合作社显著降低劳动力在本县务工和跨省务工的概率,且只有家庭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才会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概率。研究深化了对农民合作社的微观效应认识,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合作社 劳动力回流 新迁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能人才和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齐宏纲 赵美风 +1 位作者 刘振 戚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3,共12页
统筹吸引高技能人才和一般技能劳动力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和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职业类型视角来界定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利用中国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库,分析了2010—2015年全国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 统筹吸引高技能人才和一般技能劳动力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和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职业类型视角来界定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利用中国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库,分析了2010—2015年全国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空间格局特征,并选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揭示了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①一般技能劳动力的跨省迁移流动性强于高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的空间分布比一般技能劳动力更分散。②东部发达省市均为高技能和一般技能劳动力主要净流入地区,中部地区均为高技能和一般技能劳动力主要净流出地区,但一般技能劳动力净迁移更活跃,东北地区和甘肃高技能劳动力的高强度净流失问题更为严峻。③高技能劳动力主要从中部、西南及东北地区迁移至广东、北京和上海,而一般技能劳动力则主要从中部和西南地区迁移至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④中国高技能和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均为经济主导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关联匹配效应导致了不同技能劳动力迁入格局相似的“粘性”效应,而收入和房价等经济因素对一般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流动性的影响要强于对高技能劳动力省际迁移流动性的影响。子女小学教育质量是高技能与一般技能劳动力均最为重视的舒适性需求,而教育及文化服务舒适性,以及气候舒适性对高技能劳动力跨省迁移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对一般技能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劳动力 人口迁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新宇 颜廷武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主要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效果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地区资源禀赋的约束,且农村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门槛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角度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发展中后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年龄模式研究——基于迁移次序和队列差异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亚楠 谢晶鑫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9,共13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农村劳动力迁移呈现增速放缓以及回流趋势,在当前农村人口总量依然庞大、农业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仍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下,上述变化趋势显然有悖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的劳动力迁移规律。基于迁移...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农村劳动力迁移呈现增速放缓以及回流趋势,在当前农村人口总量依然庞大、农业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仍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下,上述变化趋势显然有悖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的劳动力迁移规律。基于迁移次序和队列差异视角,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和多层次APC—交叉分类随机效应模型,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我国农村劳动力初次迁移与回流再迁移、不同出生队列劳动力初次迁移的年龄模式差异,以期深入理解劳动力迁移规律并准确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第一,回流劳动力的再迁移意愿显著大于从未迁移劳动力的初次迁移意愿,在20—45岁的中青年劳动力群体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第二,我国农村劳动力初次迁移行为具有典型的年龄特征且存在明显的队列差异,越晚出生队列初次迁移率与年龄倒“U”型关系越显著,尖峰态势越明显。为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促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形成,建议应重点围绕提升农村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加强中青年劳动力迁移稳定性以及挖掘农村中老年劳动力迁移潜力制定适应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年龄模式 迁移次序 队列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会 周常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301,共8页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选取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选取2010—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农业机械化能显著正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分析中,东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只有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可以产生中介效应,其他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最后,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在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中具有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门槛值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性影响。基于此,需继续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构建并完善服务农业经营者农机作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引导劳动力转移等,以促进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业经济 中介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收入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詹绍菓 宦梅丽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7,共10页
推动农民增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变革的重要内容,其能否及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文章基于中国13个省份的132个村庄1 385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 推动农民增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变革的重要内容,其能否及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文章基于中国13个省份的132个村庄1 385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农业社会化服务识别工具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劳动力非农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户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会显著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由此造成两方面的农户收入效应:一方面,劳动力非农转移会直接促进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在生产效率方面弥补农业劳动力减少对农业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收入增长。同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边疆地区和非边疆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收入效应存在异质性。现阶段我国距离农业规模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路径。由此,应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的发展,为劳动力非农转移创造空间并提供配套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非农收入 农业收入 劳动力非农转移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外出、收入增长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基于江苏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薛庆根 王全忠 +1 位作者 朱晓莉 周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41,共8页
本文使用1997—2010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中江苏省6县(市)11个村镇的农户调查追踪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外出、收入增长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户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近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户均... 本文使用1997—2010年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中江苏省6县(市)11个村镇的农户调查追踪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外出、收入增长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户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近似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户均粮食、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呈现剧烈波动,而户均蔬菜的种植面积则呈现不断上升势头;当前农户家庭中的农业生产者多以解决家庭日常农产品消费和出售剩余农产品获利为目标的劳动分工定位,而随着家庭中劳动力外出、家庭总收入及外出收入的增长,反而更易导致农户维持现有的种植业结构不变,且随着生产者年龄增长,其自发地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力度也不断减弱;提高农户的种植业经济收益对其调整种植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政府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村庄外部效应对农户决策的正向影响,培养现代职业农民,通过发展种养结合等途径切实提高农户经营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劳动力外出 收入增长 劳动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 被引量:31
19
作者 肖文韬 孙细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进行修正 ,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 ,即托达罗模型中的预期收入中考虑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之后的收入。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进行修正 ,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是迁移的预期净收入 ,即托达罗模型中的预期收入中考虑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之后的收入。工作目的地的生活费用是决定迁移者能否找到工作和是否留下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 ,他们的迁移和工作生活决策基本上是有目的、有准备的理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模型 人口流动 生活费用 农村劳动力 政策含义 农民工 就业培训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迁移对西部贫困山区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聪 李树茁 +1 位作者 费尔德曼 邰秀军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6,共7页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的理论,结合中国当前劳动力外流这一显著人口动态特征,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在陕西周至山区入户调查的数据,探索性地分析了劳动力迁移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西...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中生计资本的理论,结合中国当前劳动力外流这一显著人口动态特征,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在陕西周至山区入户调查的数据,探索性地分析了劳动力迁移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西部贫困山区,迁移户与非迁移户的生计资本在数量上有显著差异;农户家中是否有成员迁移对家庭生计资本的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但不同类型的生计资本受到迁移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不同的迁移特征对农户家庭不同的生计资本影响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迁移 迁移户 农户 生计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