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澳 吴雪莲 李傲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 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提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序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机社会化服务 城乡经济融合 劳动力流动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903个县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合光 齐心 陈珏颖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共13页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全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03个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和政府规模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中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用城乡收入差距单一指标替换城乡融合综合指标、将外商投资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两个变量加入控制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以同省份其他县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证明所得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加强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分配城乡收益等方面发挥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着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数字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数字化技术削弱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发挥劳动力流动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视角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政策效应研究
3
作者 樊士德 黄天洲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8-170,共13页
最具能动性的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对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改革与推进至关重要。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1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基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 最具能动性的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对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改革与推进至关重要。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1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基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劳动力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的政策效应显著,但试验区内城乡融合不同维度的发展存在异质性;(2)试验区的建立促进了劳动力流动,进而提高试验区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3)不同试验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异质性,这可能与试验区内城市间的初始资源禀赋差距有关。因此,需要促进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在试验区的最佳组合并配以系列配套的制度方案,为试验区提供制度和要素资源的内生动力;提高县域作为劳动力流动的载体能力,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推进试验区户籍制度改革以及系统的多重政策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劳动力流动 政策效应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4
作者 王若男 阮荣平 郑风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9,共15页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 基于中国追踪调查三期面板数据,选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城学生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的有酬劳动参与率下降7.75%,并未显著影响有酬劳动时间,并导致非农劳动参与率提升11.28%。(2)机制分析表明,上述结果是由农村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调整产生的,市场劳动主要承担者倾向于增加有酬劳动时间,家庭劳动主要承担者则倾向于退出市场部门劳动或以陪读为目的进入城市地区参与非农劳动。(3)在不同就读阶段、流动范围和代际结构情境下,乡城学生流动对农村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基于此,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成本分摊、农村陪读家长就业扶持、不同情境的差异化帮扶三个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乡城学生流动 农村家庭 劳动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劳动力市场化配置与城乡共同富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玉玫 程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推动劳动力市场化配置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深化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驱动新质生产力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化配置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贸易商品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袁冬梅 魏后凯 杨焕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6,共10页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 本文描述了199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贸易开放度、贸易商品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扩展的H-O理论提出了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假说,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以及分地区来看,贸易开放度的扩大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外资的流入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和制成品贸易比重的上升,各省份外资依存度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缓和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3)当前劳动力的不充分流动、各省份海外市场接近度的差异等仍是制造业空间布局扩散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跨区域充分流动,优化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贸易商品结构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视角 被引量:38
7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在讨论了学界关于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争议之后,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生命周期的观察,将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村非农产业就业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进入城镇常住就业阶段,第三个阶段为迁移取得城... 在讨论了学界关于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争议之后,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生命周期的观察,将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农村非农产业就业阶段,第二个阶段为进入城镇常住就业阶段,第三个阶段为迁移取得城镇户籍阶段,并结合其他控制变量建立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段劳动力流动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阶段劳动力流动不明显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阶段劳动力流动也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三个阶段劳动力流动的综合影响是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我国现实中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逐步缩小,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偏向的科教文卫财政支出和对外贸易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生命周期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 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3—2007年重新估算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20
8
作者 应瑞瑶 马少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63-71,共9页
城乡分组变化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控制分组不变的测算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再检验,并比较与统计值的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最近一个时期对估算值的影响有所改善... 城乡分组变化会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控制分组不变的测算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再检验,并比较与统计值的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最近一个时期对估算值的影响有所改善;劳动力流动的确降低了原有分组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居民身份转换是统计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劳动力地区间流动对两类收入差距指标都起到部分缩小作用;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不利影响,经济开放、所有制结构、支农支出和教育等从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原有分组下的城乡收入不平等;一些应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如财政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两类指标都未能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8,共6页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劳动力流动、城镇就业与收入差异——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蔡武 程小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1期15-20,共6页
鉴于我国现实情况,对H-T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定,采用动态递归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城乡劳动力流动、城镇就业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的相互均衡关系,并从动态内生系统的角度建立Panel Data的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似无关(SURE)方法实证研究... 鉴于我国现实情况,对H-T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定,采用动态递归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城乡劳动力流动、城镇就业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的相互均衡关系,并从动态内生系统的角度建立Panel Data的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似无关(SURE)方法实证研究三者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差距的缩小也促进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城乡差距加剧了城镇失业,城镇失业也扩大了城乡差距,两者存在恶性循环;城乡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失业相互之间均具有很微小的且不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劳动力流动 城镇失业 城乡实际收入差距 PANEL Data联立方程 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8
11
作者 梅新想 刘渝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53,共12页
农民工资地区趋同、行业差异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同势变化的中国城乡经济特征事实,表明劳动力用脚投票,流向差距小的地区,同时也发现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因果循环关系,并运用1... 农民工资地区趋同、行业差异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同势变化的中国城乡经济特征事实,表明劳动力用脚投票,流向差距小的地区,同时也发现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因果循环关系,并运用199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受教育水平与人均工资性收入呈现非线性关系。劳动力流动是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及份额提高的重要途径,增加地区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份额是改变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因此,流入地中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地区可以通过吸引更多农村流动劳动力而改善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流出地则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流出人口缩小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然而从流入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区域间所占比重看,容易形成"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份额低—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恶性循环。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保持不变的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会使流入地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及份额增加幅度、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幅度均超过流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与地区差距 被引量:28
12
作者 严浩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中国区域间的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究竟是起了扩大作用,还是缩小作用,已有的研究并没能形成一致的结论。基于中国的转型背景,认为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应的配套政策构成了劳动力区际流动... 中国区域间的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究竟是起了扩大作用,还是缩小作用,已有的研究并没能形成一致的结论。基于中国的转型背景,认为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及其相应的配套政策构成了劳动力区际流动的制度约束,这种制度约束使不同类型的劳动力流动方式不同。进而分析了劳动力流动方式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转型期中国区域之间劳动力流动,尽管流动方式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约束 地区差距 城乡差距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廖显浪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2,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多数学者仅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的角度解释这一问题,认为制度障碍是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本文在新兴古典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三种商品的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多数学者仅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的角度解释这一问题,认为制度障碍是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收入差距的原因。本文在新兴古典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三种商品的一般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流动、城乡经济发展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条件下,多种力量综合作用可能使这一效果得不到体现。相关的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推理:我国劳动力流动确实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应——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32
14
作者 黄国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71-77,共7页
基于1995~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二者互为... 基于1995~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二者互为影响。实证分析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二者互为因果。鉴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所发挥的积极效应,应着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鉴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受到非农收入边际效用的影响,又受到非农收入成本率的影响,为促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既要提高非农收入的边际效用,又要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因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山东省17地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志新 杨琬琨 何双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 文章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区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和净流出地区以及地区整体,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均缩小了其城乡收入差距;相对于劳动力净流入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净流出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动态面板模型 系统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9
16
作者 蔡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9,共9页
构建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二元经济模型来分析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省区数据建立交叉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乡劳动力流动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随农民工工... 构建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二元经济模型来分析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省区数据建立交叉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乡劳动力流动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随农民工工资和城镇化水平的临界值由扩大转为缩小;(2)近年来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市就业市场对农民工歧视产生的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价值带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和中国居民储蓄率 被引量:6
17
作者 纪建悦 张懿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0-18,共9页
基于收入视角和不确定性视角,对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和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 基于收入视角和不确定性视角,对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和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就业结构对居民储蓄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的居民储蓄率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呈U形分布,随着非农就业率的增加呈倒U形分布。现阶段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大于7年,因此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进一步提升,居民储蓄率也具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我国的非农就业率已经超过51.5%,因此随着非农就业率的继续增长,居民储蓄率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受教育年限 非农就业率 居民储蓄率 通货膨胀率 城乡收入比 劳动力流动 外汇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集聚经济与劳动力流动——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集聚经济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通过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个互补性机制带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金融外部性通过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利用价格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技术外部性则利用劳动... 集聚经济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通过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个互补性机制带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推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金融外部性通过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利用价格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技术外部性则利用劳动力共享、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着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基于城市层级数据的经验检验表明:金融外部性和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之间存在"U"型关系,技术外部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型"非线性关系,在"集聚-户籍"两种力量博弈中,城市集聚经济主导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因此,进一步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发挥集聚经济机制作用依然是中国城市化目标实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集聚经济 金融外部性 技术外部性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开放、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3
19
作者 喻美辞 郑金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2-61,共10页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 将农村劳动力流动纳入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研究了贸易开放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贸易开放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中的作用。研究得出,如果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充分流动,纯粹依靠贸易开放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促进了贸易开放发挥收敛城乡收入的作用,然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劳动力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除价格机制外,贸易开放还通过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引导外向型产业布局扩散、吸引外资流入等机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与粮食生产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建玲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8,共8页
由收入差距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根据1990-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之前的收入差距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粮食安全状况... 由收入差距引起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根据1990-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结果,以2004年为分界点,2004年之前的收入差距对粮食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粮食安全状况将全国各省分为四类区域,欠发达地区粮食增产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最明显。应重视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经济差距 劳动力流动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