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总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秀武 林彩 +3 位作者 黄海宁 张元标 林辉 暨卫东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2-19,共8页
依据2006年7~8月对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总有机碳(T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的TOC含量范围为0.54~3.68 mg/dm3,平均值为1.20 mg/dm3.TOC含量平面... 依据2006年7~8月对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总有机碳(T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的TOC含量范围为0.54~3.68 mg/dm3,平均值为1.20 mg/dm3.TOC含量平面分布呈现由近岸向离岸逐渐降低、由北向南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的增加TOC含量均值由1.35 mg/dm3降至1.07 mg/dm3,至底层时略有升高,为1.10 mg/dm3.TOC含量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盐度32以内的区域,这表明径流输入是导致近岸TOC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一方面通过直接输入,另一方面通过浮游植物繁殖间接增加,从而形成近岸TOC含量高值区.叶绿素a含量与TOC含量呈较弱的正相关,表明浮游植物活动对TOC的增加有一定贡献,海流运动以及浮游动物对叶绿素a的摄取可能是导致叶绿素a与TOC含量呈较弱正相关的主要因素.而在东山-南澳附近局部海域,上升流是影响TOC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台湾海峡 总有机碳 叶绿素A 径流输入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河和射阳河水质状况分析及主要污染物入海量估算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洪瑞 陈聚法 +3 位作者 崔毅 赵俊 马绍赛 杨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9,共8页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 依据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水质和径流量监测资料,采用内梅罗(Nemerow)指数法对两条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水质和径流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估算了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海量,并据此分析了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暴发的关系。结果显示,(1)2004~2008年灌河水质状况良好,但水质污染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2005和2007年射阳河水质为轻污染,其余年份水质为清洁。(2)不同年份灌河和射阳河年入海径流量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灌河在15.72×108~41.93×108m3,射阳河在28.74×108~59.96×108m3。(3)2004~2008年灌河和射阳河主要污染物(CODMn、BOD5、氨氮和挥发酚)年入海量均值分别为18794.87t和43919.24t,其中CODMn和BOD5的入海量起主导作用,占主要污染物年入海量的89%以上。(4)灌河和射阳河污染物入海对海域水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与近年黄海中南部浒苔暴发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 射阳河 径流量 污染物入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种植结构及农田氮磷流失负荷变化 被引量:33
3
作者 闵炬 纪荣婷 +7 位作者 王霞 陈可伟 徐建陶 潘云枫 陆志新 路广 王远 施卫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0-1238,共9页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计年鉴和文献调研数据,通过2002—2017年太湖地区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果菜茶和水稻种植面积、N和P养分投入量、农田N和P流失负荷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得出如下结论:2002—2017年太湖地区果菜茶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尤其是果园(增加2.852×104hm2)和茶园(增加1.892×104hm2),而稻田种植面积下降显著(下降1.985×105hm2);2002—2010年间种植结构变化速率远高于2010—2017年,且果菜茶种植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武进、南浔、宜兴、苏州市区、长兴等临湖地区。2002—2017年太湖地区N、P肥投入量分别降低25.26%和9.59%, N流失量显著下降34.66%, P流失量仅下降1.84%。现今太湖地区稻田、果园、菜园和茶园的N流失负荷分别为10 200t、670 t和10 100 t、250 t, P流失负荷估算量分别为290 t、400 t、3 000 t和50 t。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太湖地区稻田种植体系已不是农田N、P流失的最大来源,果菜茶来源的N、P流失总和已排在第一位,成为了目前农田N、P流失的优先控制对象。建议下一阶段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侧重于优化果菜茶与水稻种植结构,同时强化P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太湖地区种植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田 果园、菜地和茶园 种植面积 氮磷投入量 径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重污染区麦季养分输入与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常闻捷 边博 +3 位作者 蔡安娟 王伟霞 姜伟立 王志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3,共6页
为了识别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典型麦季污染物流失规律,以田间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麦季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营养元素的输入和流失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和施肥输入氮素190.23 kg/hm2,磷素19.12 kg/hm2;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 为了识别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典型麦季污染物流失规律,以田间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麦季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营养元素的输入和流失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和施肥输入氮素190.23 kg/hm2,磷素19.12 kg/hm2;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COD、总氮和总磷平均流失量均小于常规施肥处理,而小麦产量有一定增加,说明采用深施化肥可以降低营养元素的流失,而秸秆还田措施对小麦产量的增加有一定帮助;径流流失中氮的形态以硝态氮为主,硝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占总氮浓度的85.8%和4.84%,所以重污染区农田径流污染应着重考虑硝态氮的处理。文章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农田径流流失的治理提供基础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麦季 养分输入 大气湿沉降 径流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输入不确定性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的影响研究——以武烈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史晓亮 杨志勇 +1 位作者 绪正瑞 李颖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2,共7页
降雨输入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流域降雨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以武烈河流域为例,基于反距离加权平均法对雨量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并结合SWAT模型研究了降雨输入不确定性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 降雨输入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流域降雨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以武烈河流域为例,基于反距离加权平均法对雨量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并结合SWAT模型研究了降雨输入不确定性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输入对流域平均降雨量的影响较小,但基于气象站资料的降雨数据在降雨空间差异显著的年份会明显低估面雨量,且在夏季汛期表现更为显著;不同降雨输入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的影响较大;在雨量站降雨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通过对雨量站降雨数据进行插补延长,相对于直接利用气象站降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径流模拟精度,满足降雨资料欠缺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输入 插补延长 SWAT模型 武烈河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流域C、N沉降季节变化特征及其耦合输出过程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明真 高扬 郝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9-610,共12页
大气湿沉降是流域生态系统水体中碳氮的重要来源,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千烟洲典型亚热带流域降雨过程的碳、氮湿沉降和径流过程的季节性动态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流域沉降、径流输出的C、N耦合及平衡关系... 大气湿沉降是流域生态系统水体中碳氮的重要来源,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江西千烟洲典型亚热带流域降雨过程的碳、氮湿沉降和径流过程的季节性动态特征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流域沉降、径流输出的C、N耦合及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千烟洲香溪流域降雨径流中碳氮浓度明显低于雨水,流域大气降水中DOC浓度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香溪河流域常规水体C∶N均值为2.81,远低于根据Redfield比率得出的适宜浮游生物生长的C∶N(6.6左右),说明外源性N输入导致该流域水体环境处于N过量的状态,长期输出会提高下游鄱阳湖水系的营养化程度。降雨过程对流域碳输入输出平衡影响较小,对氮输入输出平衡的影响较大。流域湿沉降DOC年输入量为69.41 kg hm^(-2)a^(-1),TN湿沉降通量为77.23 kg hm^(-2)a^(-1),碳氮沉降水平受区域降雨量及空气污染情况控制。香溪流域生态系统截留的沉降TN占当地氮肥年均使用量的33.13%,大气降水对亚热带流域生态系统的大量营养物质输入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流域 湿沉降 径流输出 C、N 耦合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网络的长江上游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熊一橙 徐炜 +3 位作者 张―锐 侯家其 杨雨霞 许莎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4,40,共4页
鉴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非常强大的时间序列学习能力,采用K-最近邻(K-NN)模拟生成长江上游流域内54个气象站点130年的气象数据,并采用SWAT模型对4个水文站点的径流进行模拟;然后构建了基于LSTM的多输入—多输出的智能网络,研究了... 鉴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非常强大的时间序列学习能力,采用K-最近邻(K-NN)模拟生成长江上游流域内54个气象站点130年的气象数据,并采用SWAT模型对4个水文站点的径流进行模拟;然后构建了基于LSTM的多输入—多输出的智能网络,研究了其对流域径流过程的学习和模拟性能。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STM网络对流域径流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且随着训练数据量增加,其模拟性能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网络 径流模拟 多输入—多输出 时间序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输入层的BP人工神经网络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昳颖 陈晓宏 +1 位作者 张云 丁华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为定量研究BP人工神经网络不同输入层对径流模拟的影响,以滨江流域8个雨量监测站长系列逐日降水径流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原始降水、算术平均降水、复合前期径流降水、流域面积加权降水和复合径流面积加权降水作为输入层时,BP人工神经网... 为定量研究BP人工神经网络不同输入层对径流模拟的影响,以滨江流域8个雨量监测站长系列逐日降水径流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原始降水、算术平均降水、复合前期径流降水、流域面积加权降水和复合径流面积加权降水作为输入层时,BP人工神经网络月径流量模拟的结果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流域面积加权降水模拟的径流量,具有最优相关系数和确定性系数,以原始降水作为输入层所得结果相对误差最小,由算术平均降水模拟出的结果分布最集中,网络模拟效果稳定。复合输入层的模拟精度相对较高,但输入层并非越复杂越好,基于面积加权降水得出的模拟径流量综合评价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降水-径流模拟 BP人工神经网络 输入层 滨江流域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方式对BP模型年径流预测影响研究
9
作者 卢文龙 刘虎 +1 位作者 段妍 晋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61,共4页
针对输入方式对BP模型的影响问题,基于岚河流域降雨、蒸发、径流等资料,设置了不同的资料情况及数据输入方式,分别构建了BP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同时考虑降雨、蒸发、径流等影响因素的模型相比,同时考虑了三者影响的模型精度更高;以... 针对输入方式对BP模型的影响问题,基于岚河流域降雨、蒸发、径流等资料,设置了不同的资料情况及数据输入方式,分别构建了BP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同时考虑降雨、蒸发、径流等影响因素的模型相比,同时考虑了三者影响的模型精度更高;以各资料前三年数据作为输入量较以前两年和前四年的数据作为输入量,紧邻下一年的径流数据作为输出量的模型的精度更高;既考虑了降水、蒸发、径流等影响因素又选用上述最佳的数据输入方式的模型精度最高。BP模型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岚河流域,其预报结果可用于该流域的水资源规划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模型 输入方式 年径流预测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降水输入模块的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磊 吴健 +4 位作者 万昊 白晓春 王良 王艳飞 张欣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9-154,共6页
针对传统方法对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降水输入模块的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方法。设置土壤、农作物、气象、汇流输入、区域控制等文件构建VIC水文模型数据,确定模型率定参数后利用相对误差和纳什效率... 针对传统方法对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降水输入模块的农田地表中尺度径流模拟方法。设置土壤、农作物、气象、汇流输入、区域控制等文件构建VIC水文模型数据,确定模型率定参数后利用相对误差和纳什效率系数评估参数率定效果;构建包括农田降水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预测功能的农田污染"源"模块,考虑农田地表径流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基于地表与地下水的耦合作用求取土壤蓄水量,结合实际土壤入渗率计算农田的地表径流量。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率性,以黄河流域农田为研究区,根据上述参数对农田地表径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农田地表径流,年尺度与月尺度的地表径流量模拟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输入 农田 地表径流 污染物 中尺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区坡耕地钾素输入与输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正刚 李剑 +1 位作者 朱青 王小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了5种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的钾素输入与输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的钾素输入与输出与施肥、作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密切的关系。坡耕地钾素循环体系中,钾素输入主要是降雨和... 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了5种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的钾素输入与输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的钾素输入与输出与施肥、作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密切的关系。坡耕地钾素循环体系中,钾素输入主要是降雨和施肥,共输入钾素93.12-180.26 kg/hm^2,输入的钾素全部为有效钾。钾素输出主要包括地表径流、土壤侵蚀、作物吸收3个方面,输出的钾为全钾、缓效钾、有效钾3种形态。共输出全钾658.13-1 590.01 kg/hm^2,输出有效钾19.28-32.45 kg/hm^2,输出缓效钾5.05-11.94 kg/hm^2,输出的总钾达687.34-1 634.40 kg/hm^2。坡耕地每年亏缺钾素507.08-1 541.37 kg/hm^2,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亏缺程度不一样,从高到低的排列为:农民习惯〉横坡种植〉条带种植2〉条带种植1〉工程梯化。改良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由于降低了水土流失及合理施肥,减少了钾素亏缺,与农民习惯相比可减少钾素亏缺4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素 输入 输出 坡耕地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条带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BP网络耦合模型及其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益平 王文圣 刘浅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由一维径流序列构建的BP网络模型输入因子(输入层结点数)的确定至今尚无明确定论,R/S分析法能度量前期径流对当前径流的有效影响时长(拟周期),基于此构建了基于R/S分析法的BP网络预测模型——R/S-BP网络耦合模型。该模型由R/S分析法识... 由一维径流序列构建的BP网络模型输入因子(输入层结点数)的确定至今尚无明确定论,R/S分析法能度量前期径流对当前径流的有效影响时长(拟周期),基于此构建了基于R/S分析法的BP网络预测模型——R/S-BP网络耦合模型。该模型由R/S分析法识别径流序列的拟周期,以当前径流为界将拟周期内的前期径流作为BP网络输入的待选因子,优选后得到模型的输入因子,从而构建BP网络并进行径流预测。将R/S-BP网络耦合模型应用于釜溪河流域年径流预测中,并与两种常规BP网络模型的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釜溪河流域年径流序列存在13 a的拟周期;R/S-BP网络耦合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常规BP网络模型;R/S分析法可为BP网络筛选输入因子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人为选择的不确定性;R/S-BP网络耦合模型用于年径流预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因子 R/S-BP网络耦合模型 年径流预测 釜溪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