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rbulent Wind Field Simulation of 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al Effects 被引量:1
1
作者 HE Wei TIAN De +1 位作者 DENG Ying WANG Ningbo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I0012-I0012,14,共1页
为准确得到风轮旋转效应对风力发电机组湍流风速脉动分量的影响,推导了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分析了风轮旋转效应通过相干函数和相位延迟体现的物理本质,提出了引入相位延迟参数的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以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 为准确得到风轮旋转效应对风力发电机组湍流风速脉动分量的影响,推导了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分析了风轮旋转效应通过相干函数和相位延迟体现的物理本质,提出了引入相位延迟参数的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以旋转Fourier自谱和互谱的模构建旋转谱矩阵,对其进行Cholesky分解,将相位延迟引入谱表现方法中实现风力发电机组湍流风场的模拟。最后,结合某1.5Mw三叶片变桨距风电机组进行纵向脉动风速时程的数值模拟,并对计算功率谱与目标谱进行了校核,证明该文算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模拟作用在风轮旋转叶片上的脉动风速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涡轮机 风场模拟 旋转效应 湍流 大型风力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组 负载计算 风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地区水稻与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艳 索昊 +7 位作者 李世华 杨晓星 王璐 罗义 李军 蔡婧 李扬 刘杰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利用冬闲稻田发展羊肚菌栽培,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农户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及减轻土传病虫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轮作要点、水稻栽培管理、羊肚菌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 利用冬闲稻田发展羊肚菌栽培,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农户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及减轻土传病虫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轮作要点、水稻栽培管理、羊肚菌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鄂西地区水稻―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助力该模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羊肚菌轮作 冬闲稻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共轴驱动永磁球型关节设计及扰动抑制
3
作者 张永顺 刘志军 +1 位作者 刘振虎 王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针对当前永磁球型关节普遍存在电磁驱动结构复杂,耦合磁场建模困难,磁矩奇异性,抵抗外界扰动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永磁体转子轴线始终趋于磁场旋转轴线的旋转定轴效应,研制了一种以内置全悬浮永磁体转子的万向随动机构为主体的永磁柔性... 针对当前永磁球型关节普遍存在电磁驱动结构复杂,耦合磁场建模困难,磁矩奇异性,抵抗外界扰动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永磁体转子轴线始终趋于磁场旋转轴线的旋转定轴效应,研制了一种以内置全悬浮永磁体转子的万向随动机构为主体的永磁柔性直驱球型关节。球型关节的定子由两组鞍形线圈和一组亥姆线圈三轴正交嵌套而成。为解决磁矩控制变量冗余问题,采用磁场旋转轴线侧摆、俯仰角为独立控制变量的三相电流公式叠加空间万向旋转磁场,实现磁场内同步旋转永磁体转子侧摆、俯仰磁矩解耦和在空间万向磁场旋转轴线导引下的永磁球型关节侧摆、俯仰两自由度运动。进而,用Lyapunov函数证明系统稳定性,采用基于模糊算法优化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抑制抖振和降低输出端轨迹误差。模拟结果验证了模糊优化滑模控制器的有效性。相比未模糊优化滑模控制方法,存在外界扰动时,优化模糊控制器通过切换增益进行自适应调整,能有效抑制系统控制输入产生的抖振,并提高轨迹跟踪速度,降低跟踪误差。仿真和试验表明,球型关节电磁结构简单,磁场解析建模便利,电流输入变量与磁矩输出变量一一对应,抗干扰能力和抖振抑制效果良好,实现了球型关节期望轨迹的快速跟踪,动态跟踪性能良好,改善了复杂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柔性球型关节 旋转共轴效应 空间万向旋转磁场 滑模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风洞稀薄流场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测量研究
4
作者 陈爱国 田颖 +4 位作者 王杰 杨彦广 李志辉 李中华 李震乾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稀薄流场中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不一致是热力学非平衡的具体表现,可采用电子束荧光技术这一非接触测量手段对稀薄流场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电子束荧光技术用于测量稀薄流场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 稀薄流场中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不一致是热力学非平衡的具体表现,可采用电子束荧光技术这一非接触测量手段对稀薄流场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进行测量。本文介绍了电子束荧光技术用于测量稀薄流场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在某风洞中开展的喷管出口稀薄流场转动温度、振动温度测量结果。重复性测量结果表明:转动温度最大相对不确定度为0.26%,振动温度最大相对不确定度为0.8%;Ma=12和16锥形喷管出口截面上的转动温度与振动温度分布特征体现了锥形喷管膨胀流动的特点,而各喷管在3个不同状态的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稀薄度增加,振动温度与转动温度的偏差会越大,热力学非平衡现象也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荧光 稀薄流场 转动温度 振动温度 低密度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沟道低粗糙度旋转磁场磁粒研磨研究
5
作者 王栋 任泊龙 +3 位作者 吕二阳 吕梦涵 陈磊 韩奥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为降低轴承沟道的表面粗糙度,设计了一种可以生成旋转磁场的磁粒研磨装置,对轴承沟道进行光整加工。采用正交试验探究SiC粒度号、Fe粒度号、加工间隙及工件转速4个工艺参数对轴承沟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对轴承沟道... 为降低轴承沟道的表面粗糙度,设计了一种可以生成旋转磁场的磁粒研磨装置,对轴承沟道进行光整加工。采用正交试验探究SiC粒度号、Fe粒度号、加工间隙及工件转速4个工艺参数对轴承沟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对轴承沟道进行加工验证。结果表明:在SiC粒度号为400#、Fe粉粒度号为115#、加工间隙为0.5 mm、工件转速为1200 r/min的试验条件下,试样表面粗糙度S_(a)可达到0.056μm;SiC颗粒粒径对试样沟道表面粗糙度S_(a)影响最大,Fe颗粒粒径影响最小;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SiC粒度号为600#,Fe粉粒度号为120#,加工间隙为1 mm,工件转速为1200 r/min;以该工艺参数组合开展旋转磁场磁粒研磨试验,轴承沟道表面粗糙度S_(a)可降至0.04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磁场 磁粒研磨 轴承沟道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转封闭腔体内热对流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秦嘉阳 吴松 +1 位作者 胡宇鹏 李明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62-5670,共9页
为探究自旋转效应对封闭腔体内热对流系统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对自旋转封闭腔体内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获得了水平温度梯度和竖直温度梯度作用下不同瑞利数和旋转瑞利数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分布特征,以及高温壁面局... 为探究自旋转效应对封闭腔体内热对流系统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对自旋转封闭腔体内空气流动与传热特性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获得了水平温度梯度和竖直温度梯度作用下不同瑞利数和旋转瑞利数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分布特征,以及高温壁面局部和平均努塞尔数,探讨了旋转作用对两类热边界条件下热对流系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水平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热对流,旋转作用的逐渐增强使得流动特征呈现由单胞流动结构转变为多胞流动结构的演变特征,且使得热对流传热性能增强;对于竖直温度梯度作用下的热对流,旋转作用的增强使得流动趋向稳态流动特征,即增强了流动稳定性,且在较大瑞利数时,旋转作用的增强会先抑制后强化热对流传热性能。相同条件下,水平温度梯度作用的热对流传热性能优于竖直温度梯度作用情况,且旋转作用越强,该特征越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转 速度场 温度场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角度磁巴克豪森噪声系统励磁磁场的优化设计研究
7
作者 强志鹏 吴斌 +1 位作者 李鹏 刘秀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3-1042,共10页
多角度磁巴克豪森噪声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磁场角度,快速对铁磁性材料磁晶各向异性进行检测。该装置中励磁磁场的均匀性和角度偏差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文对励磁磁场进行了优化研究,仿真与实验定量分析对比了三磁极励磁与四... 多角度磁巴克豪森噪声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磁场角度,快速对铁磁性材料磁晶各向异性进行检测。该装置中励磁磁场的均匀性和角度偏差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文对励磁磁场进行了优化研究,仿真与实验定量分析对比了三磁极励磁与四磁极励磁的磁场均匀性与磁场角度偏差,并对X60管线钢和B50A470无取向硅钢磁晶各向异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四磁极励磁时优于三磁极励磁,其中心区域磁场更为均匀,磁场角度偏差值小于8°,磁场均匀性优于93%,磁晶各向异性检测结果更加精准。研究结果对磁巴克豪森噪声在磁晶各向异性检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励磁场 磁巴克豪森噪声 励磁装置 磁场均匀性 磁场角度 磁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玉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和有机替代对作物产量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
8
作者 李文瑄 戴孚岳 +5 位作者 王洪媛 李俊改 王震 翟丽梅 樊秉乾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7,共16页
【目的】明确不同培肥措施对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麦玉轮作区为研究区域,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平台,搜集并筛选出64篇文献,提取其中的产量、氮素损失(... 【目的】明确不同培肥措施对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麦玉轮作区为研究区域,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平台,搜集并筛选出64篇文献,提取其中的产量、氮素损失(氨挥发、N2O排放、硝态氮淋溶)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对比分析常规单施化肥、常规化肥配合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替代)以及秸秆还田+有机替代4种施肥措施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结果】常规单施化肥措施下,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值分别为6.06和7.79 t/hm^(2),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3%和34.2%;农田氮损失以淋溶和NH3挥发为主,且农田氮损失主要发生在玉米季,约占全年氮损失的57.7%。与常规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小麦产量21.8%、玉米产量6.1%,但增加NH3挥发和N2O排放的风险。与常规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替代显著降低了农田硝态氮淋失(小麦季39.6%、玉米季27.7%)和玉米季N2O排放(21.2%),但小麦产量存在较大波动,以20%~40%的替代比例增产效果最佳(3.6%)。与常规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有机替代小麦平均增产16.4%、玉米产量提高17.7%,玉米季硝态氮淋溶降低24.1%;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有机替代虽然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小麦5.7%、玉米13.4%),但增加了玉米季N_(2)O排放(61.9%)。【结论】常规化肥措施下,秸秆还田、有机替代及秸秆还田+有机替代措施均能提高麦玉轮作体系的作物产量。不同措施的环境效应存在差异:秸秆还田虽能增产,但会导致农田氮排放量增加;有机替代措施具有较好的氮减排效果,但需合适的替代比例才能实现增产与减排的双重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秸秆还田结合有机替代的增产效果最佳,但其农田氮减排效果相关研究较少,减排效果和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分析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 有机替代 产量 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研制
9
作者 缪培贤 刘志栋 +4 位作者 陈大勇 史彦超 杨世宇 蔡志伟 杨旭红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 为了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对运动平台姿态控制范围的要求,在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技术方案中选用测量盲区较小的标量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有效降低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使其有潜力应用于可驻停或缓慢运动的平台。首先,介绍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其次,分析标量原子磁力仪选用自激振荡型Mx光泵磁力仪或抽运-检测型原子磁力仪时磁场旋转调制法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测量盲区分布情况;最后,在地磁场附近验证低盲区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的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三轴矢量原子磁力仪测量40000 nT附近的矢量磁场时,其总场测量灵敏度小于1 nT/Hz1/2(@0.1 Hz),角度测量灵敏度小于0.1°/Hz1/2(@0.1 Hz),空间立体角测量盲区占比低于12%。本文所述矢量原子磁力仪具有动态连续测量、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盲区小的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原子磁力仪 抽运-检测 磁场旋转调制法 测量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旋转回流柱的Z箍缩动态轴向磁化模型及其结构优化方法
10
作者 姜志远 卢元博 +3 位作者 王威 王振宇 赵一鸣 吴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208,共11页
为了对Z箍缩等离子体轴向磁场调控致稳结构进行设计和改进,以基于旋转回流柱的Z箍缩动态磁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轴向磁场的三维分布及其与等离子体的耦合过程。首先,构建了描述兆安级脉冲源耦合旋转回流柱放电过程的多物理场演化模型... 为了对Z箍缩等离子体轴向磁场调控致稳结构进行设计和改进,以基于旋转回流柱的Z箍缩动态磁化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轴向磁场的三维分布及其与等离子体的耦合过程。首先,构建了描述兆安级脉冲源耦合旋转回流柱放电过程的多物理场演化模型,系统研究回流柱结构参数对初始轴向磁场分布及负载电感值的影响;随后,建立了考虑轴向磁场的雪耙模型,探讨轴向磁场对等离子体内爆过程及不稳定性发展的调控规律;最后,针对旋转回流柱产生轴向磁场的不均匀性,提出通过耦合由螺旋臂构成的磁镜结构和旋转回流柱结构,从而提升轴向磁场幅值和轴向均匀度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在负载高度固定的情况下,旋转回流柱相较于直回流柱增加的额外电感值主要由回流柱匝数决定;轴向磁场幅值随旋转回流柱匝数的增加而增强,但电流上升时间也相应延长;当回流柱匝数从0.75增加至1.25时,同一时刻的内爆半径最大可增加约25%,滞止时间延迟约13%,且轴向磁场调控下不稳定性幅值最大可降低40%;在旋转回流柱耦合磁镜后,能够将轴向磁场的轴向不均匀度从67%降低至11%,并将内爆过程的轴向不均匀度从最大42%降低至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磁场调控 旋转回流柱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爆轰冲压发动机隔离段构型对其抗反压特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吴鑫罡 郑权 +1 位作者 黄亚坤 翁春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隔离段的构型是影响其抗反压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隔离段构型对其抗反压特性的影响,建立9种不同长度、宽度构型的隔离段,对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不同构型隔离段对流场结构、首道激波位置以及沿程静压和沿程总压损失的... 隔离段的构型是影响其抗反压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隔离段构型对其抗反压特性的影响,建立9种不同长度、宽度构型的隔离段,对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主要分析了不同构型隔离段对流场结构、首道激波位置以及沿程静压和沿程总压损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同一来流情况下,固定隔离段长度,增加宽度会使激波串长度减小,激波串波节数减少,激波串向上游推进的距离变小,首道激波位置更靠近下游,隔离段抗反压特性能力增强,总压损失有所减小,当宽度由5 mm增加至7 mm时,抗反压能力增强明显,由7 mm增加至10 mm时,增强趋势有所变缓;固定隔离段宽度,增加长度会使激波串长度增加,激波串波节数不变,但激波串对隔离段的影响占隔离段总长度比例减小,首道激波位置更靠近下游,隔离段抗反压特性能力增强,沿程总压损失有所增大,当长度由60 mm增加至80 mm时抗反压能力增强明显,由80 mm增加至100 mm时,增强趋势有所变缓。该文研究可为旋转爆轰冲压发动机隔离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发动机 隔离段构型 旋转反压 激波串 流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种草”的伦理、政策与科学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安 任继周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0-1100,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耕地用于“饲草饲料生产”,在史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之下,实践领域达成了“耕地种草”的共识。文章构建了一个“伦理-政策-科学”的分析框架:一是从农业伦理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耕地种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耕地用于“饲草饲料生产”,在史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之下,实践领域达成了“耕地种草”的共识。文章构建了一个“伦理-政策-科学”的分析框架:一是从农业伦理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要“耕地种草”,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条件的文献,尝试凝练耕地种草中所包含的农业伦理内涵;二是结合现有政策法规,对“耕地种草”究竟应该“种在哪里”进行了细致梳理,如基本农田、一般耕地、林地与草地等场景中种草的规范;三是从草业科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一些耕地种草中“如何种”的典型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粮草轮作、间作、混播等。“耕地种草”的政策既包含了多层级、多界面的科技因子,也囊括了多维度、多样性的农业伦理因子,是合科学与伦理的正确决策,应继续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耕地“非粮化” 耕地种草 草田轮作 农业伦理 草地农业 种植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角动量光强调制实现转速及转向的同时探测
13
作者 黄思远 洪玲 陈理想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4-702,共9页
结构光引起的旋转多普勒效应是旋转测速的基本机理,但常用的基于频差的时间拍频信号测量仅能测得转速大小,无法获取转动方向的信息。为此,本文基于矢量涡旋光场调控,提出了一种对转动方向敏感的微粒旋转测速方案。该方案通过振幅调制标... 结构光引起的旋转多普勒效应是旋转测速的基本机理,但常用的基于频差的时间拍频信号测量仅能测得转速大小,无法获取转动方向的信息。为此,本文基于矢量涡旋光场调控,提出了一种对转动方向敏感的微粒旋转测速方案。该方案通过振幅调制标记来识别基于自旋多普勒频移调制的信号与未调制信号,最终在已知调制频差信息的辅助下,实现了旋转速度和转动方向的并行测量。这种新颖的调制探测手段简洁明了、便捷高效,在微粒操控与探测等应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光场调控 旋转多普勒效应 旋转相位 并行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场对MIG焊电弧及熔滴过渡的影响
14
作者 韩琦 江淑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152,160,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MIG焊接电弧和溶滴过渡,提高焊接质量,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励磁参数下进行磁控MIG焊滴状过渡试验。在外加磁场的不同方向下,使用高速摄影仪,收集MIG焊接电弧及熔滴过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励磁电流下,随着外加磁场... 为了有效控制MIG焊接电弧和溶滴过渡,提高焊接质量,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励磁参数下进行磁控MIG焊滴状过渡试验。在外加磁场的不同方向下,使用高速摄影仪,收集MIG焊接电弧及熔滴过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励磁电流下,随着外加磁场方向的改变,电弧和溶滴形态和运动都发生了改变。相比于无外加磁场时,电弧形态均变为“钟罩形”,熔滴由球形变为椭球形。当磁场向下时,电弧绕焊丝轴线顺时针旋转,熔滴绕焊丝轴线逆时针旋转;磁场向上时,电弧绕焊丝轴线逆时针旋转,熔滴则绕焊丝轴线做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磁场方向 MIG焊 电弧 熔滴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矢量激光在湍流环境中的旋转多普勒测量
15
作者 胡建飞 骆斌 +1 位作者 王吉明 吴彤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实际环境中,大气湍流和不理想的目标会对旋转多普勒信号提取产生强烈干扰。为了从大气湍流等干扰中提取出有效的多普勒信号,采用多阶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测量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抗湍流旋转多普勒测量系统,并研究了不同强度湍... 实际环境中,大气湍流和不理想的目标会对旋转多普勒信号提取产生强烈干扰。为了从大气湍流等干扰中提取出有效的多普勒信号,采用多阶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测量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抗湍流旋转多普勒测量系统,并研究了不同强度湍流环境下的旋转多普勒频移测量,成功得到了不同速度粗糙目标物有效的多普勒信号。结果表明,通过用5阶、10阶、15阶和20阶涡旋光束对不同湍流强度下两种角速度的测量,验证了复杂环境下利用偏振维度可以有效过滤湍流噪声影响,并实现对物体角速度的准确测量,同时较高阶数的涡旋光束更有利于提高测量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鲁棒性。该研究为风能发电、气象预报、医学研究以及海洋大气等领域中在湍流环境下的数据监测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旋转多普勒 矢量场 空间光调制器 轨道角动量 Q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方式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及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胡宗武 黄宁 +2 位作者 赵洋 张洁 陈冠言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9,共8页
为了研究进气方式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试验测试了离心压气机的性能,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压气机进口管路流场,分析了弯管进气对压气机压比、效率及进气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管进气相比,弯管... 为了研究进气方式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试验测试了离心压气机的性能,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压气机进口管路流场,分析了弯管进气对压气机压比、效率及进气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管进气相比,弯管进气时压气机在不同转速(60000~100000 r/min)下最高效率点的压比(-0.8%~-2.7%)和效率(-1.4%~-9.8%)均下降,且随转速的增加,性能下降幅度也增大,尤其在高转速、大流量工况,压比和效率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当转速超过70000 r/min,弯管进气时进口管路周向静压分布的不均匀性尤为突出,其中120°位置的最大静压比从1.0028增大至1.0115;直管进气时压气机在最高效率点的进气较为均匀,弯管进气时进口管路出现了明显的进气不均匀现象,径向截面上形成了2个反向旋转的主流漩涡核心。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优化离心压气机进气条件及提升实际运行效率与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进气方式 转速 性能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多孔介质模型的RPB模拟与流场特性研究
17
作者 徐东亮 赵彬彬 +3 位作者 孙逸玫 刘婷婷 刘筱然 陈明功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9-1582,共14页
旋转填充床(RPB)在强化反应、过程传质中存在巨大的潜力,但其内部复杂的流场研究仍然是一个挑战。研究流体运动对于探索传质过程至关重要,由于RPB运行需要处于高密封状态,所以限制了对RPB内部流场细节的捕捉,然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 旋转填充床(RPB)在强化反应、过程传质中存在巨大的潜力,但其内部复杂的流场研究仍然是一个挑战。研究流体运动对于探索传质过程至关重要,由于RPB运行需要处于高密封状态,所以限制了对RPB内部流场细节的捕捉,然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为流场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CFD模型用于研究RPB内部各个腔区的气相流动。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填料区域,特别将离心旋转引入到阻力计算中,提出了一种结合转子转速的阻力系数修正方程。实验研究了不同转子转速和气体流量条件下的稳态运行过程,通过对阻力修正后的CFD模型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了RPB的干压降,并作为关键性能指标,收敛压降值和实验结果的平均偏差仅为4.71%,最大偏差为12.24%,验证了CFD模拟的结果。基于验证后的理论模型,通过结合复式逆旋转子(CIR)结构,将内转子设置为1500 r/min,开展了进一步的转子性能研究。结果显示,RPB填料处的平均湍流动能最高提高到5.77倍,证实了结构优化在提升RPB传质和处理效率方面的可能性,为RPB强化化工行业环保设备的深入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多孔介质 旋转填充床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Allee效应的多尺度反应-扩散系统的波前解
18
作者 郑焰萍 沈建和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6-789,共14页
该文基于几何奇异摄动理论的降维方法,结合旋转向量场和相平面分析等工具,研究了一类考虑Allee效应的用于描述社会张力-动荡演化多尺度反应-扩散系统的波前解的存在性.在三种不同的极限假设下,得到了不同的降维方式并基于低维系统的异... 该文基于几何奇异摄动理论的降维方法,结合旋转向量场和相平面分析等工具,研究了一类考虑Allee效应的用于描述社会张力-动荡演化多尺度反应-扩散系统的波前解的存在性.在三种不同的极限假设下,得到了不同的降维方式并基于低维系统的异宿连接,分别得到上述系统连接不同稳态解的波前解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奇异摄动理论 旋转向量场 波前解 横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19
作者 王明 逄蕾 +9 位作者 马明生 郑浩飞 杨楠 苟磊刚 胡南南 肖歆玥 王小燕 邵泽和 杨岩斌 杨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轮作。设无覆盖对照(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覆盖还田(SR)、秸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采集两年成熟期马铃薯和小麦的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PM、SR和SM 3种覆盖措施提高了马铃薯和小麦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以PM处理效果最佳,马铃薯植株中氮、磷、钾积累量增幅分别为41.44%、71.99%、49.78%,小麦植株中增幅分别为38.37%、59.70%、64.59%。SR和SM处理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SR处理的提升效果大于SM处理,该处理下马铃薯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31%、14.99%、25.92%,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97%和15.72%。在小麦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1.36%和21.16%,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03%和14.29%,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46%和30.67%。CK处理两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为氮、磷大量盈余,钾素亏缺。与CK相比,PM处理N、P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38%和27.30%,钾亏缺量增加了60.73%,氮、磷、钾实际平衡率分别为48.0%、106.3%、-94.1%;SR处理氮、磷盈余量分别增加了89.97%和43.75%,钾亏缺量减少了88.18%,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59.5%、241.3%、-7.2%;SM处理氮、磷、钾盈余量分别增长了99.19%、46.27%、120.12%,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80.6%、255.7%、16.0%。【结论】陇中旱地农田现有施肥量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作物养分积累量和粗蛋白产量,降低氮磷盈余量,但加剧钾素亏缺。秸秆碎秆覆盖还田和秸秆带状覆盖还田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效果虽低于地膜覆盖,并加剧了土壤氮磷盈余量,但缓解了钾素的亏缺量。因此,陇中旱地农田长期采用秸秆覆盖措施时应考虑降低氮、磷肥的施用量,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时应注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小麦轮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还田 作物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养分实际平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温度场对于旋转圆锯片临界转速的影响
20
作者 肖苏伟 曹建华 +3 位作者 范博 粟鑫 吴思浩 邓祥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8,共9页
圆锯片是重要的林业生产工具,其临界转速会直接影响林木锯割精度和安全生产。圆锯片在高速切削过程中,会产生环形分布的温度场,促使其产生热应变,进而改变临界转速。在绝对节点坐标法工作框架内,提出了含有温度及温度变化梯度的新型环... 圆锯片是重要的林业生产工具,其临界转速会直接影响林木锯割精度和安全生产。圆锯片在高速切削过程中,会产生环形分布的温度场,促使其产生热应变,进而改变临界转速。在绝对节点坐标法工作框架内,提出了含有温度及温度变化梯度的新型环扇热力耦合单元。利用该单元根据虚功原理,建立了考虑环形温度场的圆锯片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而推导了圆锯片的临界转速方程,并分析了环形温度场对临界转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圆锯片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温度场 绝对节点坐标法 高速旋转 临界转速 绝对节点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