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震动记录统计分析的不同场地分类方法比较
1
作者 李小军 程晓芳 +1 位作者 荣棉水 张斌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4,共8页
以特定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作为控制参数的单指标场地分类及以特定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场地分类是国际上的两大类场地分类方法,两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问... 以特定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作为控制参数的单指标场地分类及以特定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场地分类是国际上的两大类场地分类方法,两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工程场地分类的基本用途是合理地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以确定建设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同一分类场地中强震动记录频谱特性的一致性程度是说明场地分类方法合理性的最有效标准。利用日本KiK-net观测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钻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已有的多个场地分类方法的差异和优劣。首先采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规范中及近年来提出的几种新的场地分类方法分别进行台站场地类别划分和强震动记录分组,而后针对不同分类方法中同类场地台站的地表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加速度反应谱(包括峰值加速度)与震级和震中距关系的统计分析,并通过加速度反应谱统计残差分析,探讨了不同场地分类方法中同类场地台站强震动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的一致性和聚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场地分类方法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的中国抗震规范场地分类方法为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 剪切波速 强震动记录 加速度反应谱 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柱-杠杆阻尼装置的放大效率研究
2
作者 李淑婷 邓津 +2 位作者 蒲小武 张晓阳 王平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传统杠杆放大装置能有效地增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从而提高其耗能效率,但其占据大量的建筑空间。中间柱式阻尼装置占据建筑空间小,但耗能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放大装置,该装置基于带黏滞阻尼器的中间柱-杠杆机构,简称“CLVD”(colum... 传统杠杆放大装置能有效地增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从而提高其耗能效率,但其占据大量的建筑空间。中间柱式阻尼装置占据建筑空间小,但耗能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放大装置,该装置基于带黏滞阻尼器的中间柱-杠杆机构,简称“CLVD”(column-lever viscous damper)。首先,引入位移放大系数f_d和耗能系数f_E来评价CLVD的放大效率;其次,推导了f_d和f_E的理论表达式,阐述了中间柱位置、梁抗弯线刚度、杠杆放大系数、阻尼系数和层间位移等参数对CLVD效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当中间柱位于跨度中部时CLVD的f_d和f_E最大;存在最优的杠杆放大系数和阻尼系数使得CLVD的f_E最大。最后,给出了在不同情形下CLVD的优化策略,将5种不同CLVD方案应用于9层框架的地震响应控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有效增强CLVD的位移放大能力和耗能,同时对结构地震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减震 中间柱-杠杆阻尼装置 位移放大系数 耗能系数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岩输入时程随机数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岗 周中一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4,共12页
选取某实际工程场地剖面及其目标谱为基础,建立了5个场地经验模型,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不同随机相位的人造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将地震动傅里叶谱与基岩反应谱进行对... 选取某实际工程场地剖面及其目标谱为基础,建立了5个场地经验模型,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不同随机相位的人造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将地震动傅里叶谱与基岩反应谱进行对比,初步解释了地震动随机数对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关的拟合公式。结果表明:1)不同输入地震动随机数得到的峰值加速度整体呈正态分布。2)在满足反应谱变异系数均值加1倍标准差范围内时,每个概率水准取7组不同随机相位的基岩时程可基本满足要求。3)傅里叶谱主频段对应的反应谱幅值大小与地表峰值加速度基本呈正相关,可以解释峰值加速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随机数 峰值加速度 土层地震反应 傅里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耗能型桩锚结构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学成 任寄瑜 +3 位作者 欧强 王春艳 刘诗敏 丁选明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为增强结构抗震韧性,减、隔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已在建筑结构和桥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岩土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研究还相对落后。基于ECC高韧性材料与黏滞阻尼减震技术构建了一种耗能型桩锚结构,通过振动台试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 为增强结构抗震韧性,减、隔震技术及高性能材料已在建筑结构和桥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岩土支挡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研究还相对落后。基于ECC高韧性材料与黏滞阻尼减震技术构建了一种耗能型桩锚结构,通过振动台试验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主要从加速度响应、希尔伯特谱变化以及动态剪应力–剪应变等方面分析了新型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表明,耗能型桩锚结构会使浅表土体消耗地震能量增多,从而有效降低传递至桩身的破坏能量,减缓支护结构的损伤破坏。此外,研究还发现希尔伯特谱能准确描述地震波时频特性,全面展示结构动力特性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锚索抗滑桩结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型桩锚结构 振动台实验 加速度响应 希尔伯特–黄变换 动态剪应力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pf定律在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心率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林杰 何思扬 +2 位作者 邹朋 袁敏 张建兰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5,共7页
采用Zipf定律建立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心率动力学分析方法,为前庭功能适应性训练中自主神经响应实时评估需求提供技术手段。25名男性志愿者完成了试验。试验1:转椅180°/s旋转下左右摆头2 min;试验2:转椅180°/s旋转下俯仰头动2 ... 采用Zipf定律建立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心率动力学分析方法,为前庭功能适应性训练中自主神经响应实时评估需求提供技术手段。25名男性志愿者完成了试验。试验1:转椅180°/s旋转下左右摆头2 min;试验2:转椅180°/s旋转下俯仰头动2 min,诱发加速度刺激。应用Zipf定律分析Polar表记录心率的动力学模式。研究表明:8种心率模式出现频率最高,2项试验的心率模式差异为0.27%±0.05%;相比中年组,青年组具有更明显的迷走神经响应模式(P<0.006);相比曾参训组(0.15%±0.03%),初期参训组2项试验心率模式差别增大(0.43%±0.10%),具有更明显的迷走神经响应模式(P<0.05),训练经验加速度刺激下对心率模式的影响超过年龄因素;运动病症状评分与体温变化量负相关(r=-0.459,P<0.007),而体温变化量与最常出现的3种心率模式发生率正相关(r=0.396~0.459,P<0.03)。应用Zipf定律的心率动力学分析可揭示加速度刺激相关生理规律,应用于前庭自主神经响应动态变化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pf定律 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 心率动力学 前庭自主神经响应 前庭功能适应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性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苗杨 雷伟 +1 位作者 张金良 宫宏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性镇痛方案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妇科腹腔镜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腹腔镜术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镇痛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阶梯性镇痛方... 目的探讨阶梯性镇痛方案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妇科腹腔镜术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腹腔镜术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镇痛护理方案分为研究组(阶梯性镇痛方案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20例)和对照组(传统术后镇痛方案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60例)。比较两组术后12~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NRS)、5点口头评分法(VRS-5)、Ramasay镇静评分,以及胃肠道反应。结果NRS、VRS-5评分的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与组间因素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 h研究组的NRS、VRS-5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amasay镇静评分的时间因素、组间因素、时间因素与组间因素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 h研究组的Rama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性镇痛方案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应激反应以及胃肠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性镇痛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妇科腹腔镜术 疼痛 应激反应 胃肠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荷载大小与位置同步识别
7
作者 翁顺 郭街震 +3 位作者 于虹 陈志丹 颜永逸 赵丹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结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中现有大多数研究均需要精确的荷载作用位置或详细的荷载时程,为了同时获得荷载大小和位置,构建并训练了同时具备分类和回归能力的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融合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的损失函数,提取结构响应与荷... 结构健康监测和状态评估中现有大多数研究均需要精确的荷载作用位置或详细的荷载时程,为了同时获得荷载大小和位置,构建并训练了同时具备分类和回归能力的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融合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的损失函数,提取结构响应与荷载大小、结构响应与荷载位置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数值简支梁算例和三层试验框架验证了该方法识别结构荷载大小和位置的精度.结果表明:噪声条件下数值模型的荷载识别误差在8%以内,荷载位置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实际结构的荷载识别误差在18%以内,荷载位置识别准确率为100%.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同时识别荷载大小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识别 加速度响应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龙江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8
作者 齐文浩 陈方晓 +1 位作者 李林芳 张苋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0~80 m不等的15个经验场地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输入,为了消除随机相位的影响,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分别计算这15个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反应,得到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地表峰值加速度统计值以及加速度反应谱标定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统计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厚度的增加,场地周期在逐渐增加,场地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倍数呈现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场地PGA放大倍数减小的趋势呈现出非线性,动力放大系数随场地覆盖层变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且随土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动力放大系数结果不是定值2.5,场地较薄并且地震动较小的情况下,动力放大系数远超2.5;场地较厚并且地震动较强时,动力放大系数大多趋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倍数 动力放大系数 场地基本周期 地表峰值加速度 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地段轴箱振动加速度时频特征分析
9
作者 和振兴 刘旭麒 +2 位作者 王玉魁 封全保 王淑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5-1285,共11页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 钢轨波磨是一种常见的高速铁路轨道病害。为了研究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加速度响应时频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探索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识别钢轨波磨的可行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车辆主要部件柔性化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研究了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之间因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VMD-SPWVD的钢轨波磨时频分析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会对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产生较大影响;不同波深和波长下的轴箱振动加速度最大值在时域信号中的位置具有随机性;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之间的规律性较为明显,但其作为一种时域指标无法准确定位波磨区段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相较于时域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VMD-SPWVD的时频分析方法能有效反映钢轨波磨参数与轴箱振动加速度之间的因应关系,时频分析结果能准确得到钢轨波磨的特征频率且不存在干扰成分,能量幅值与钢轨波磨波深之间呈正相关,该方法可以定位波磨存在的区段并能够体现同一区段不同位置波磨的严重程度。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通过轴箱振动加速度信号识别钢轨波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轴箱加速度 动力学响应 时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动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加速度响应谱及与冲击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江攀 刘艳 +2 位作者 刘艺 王增凯 孙立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 获得随机振动的加速度响应谱,提升随机振动与冲击的等效性分析精度。方法 首先,基于维纳-辛钦定理,推导单自由度系统在随机振动基础激励作用下加速度响应均方值的通用表达式;其次,分别推导单自由度系统在理想白噪声和限带非均匀谱... 目的 获得随机振动的加速度响应谱,提升随机振动与冲击的等效性分析精度。方法 首先,基于维纳-辛钦定理,推导单自由度系统在随机振动基础激励作用下加速度响应均方值的通用表达式;其次,分别推导单自由度系统在理想白噪声和限带非均匀谱随机振动基础激励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均方值;再次,基于3σ准则,推导限带非均匀谱随机振动的3σ加速度响应谱;最后,基于加速度响应等效,通过将装备随机振动条件的3σ加速度响应谱与冲击条件的冲击响应谱进行等效性分析,对GJB 150.18A—2009中的冲击试验剪裁条件进行精细优化。结果 精细优化后,可有效改善冲击试验剪裁条件的工程实施精度。结论 获得了限带非均匀谱随机振动的3σ加速度响应谱,并基于此对GJB 150.18A—2009中的冲击试验剪裁条件进行了精细优化,对于装备合理剪裁冲击试验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维纳-辛钦定理 加速度响应谱 限带非均匀谱 冲击响应谱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河谷地形效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中杰 禹海涛 +2 位作者 宋毅 刘书 王治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2-1111,共10页
河谷作为一种局部不规则地形,会改变局部场地范围内的地震动特性,通常称之为地形效应,这一现象已经被大量地震动观测和震害记录所证实。目前关于河谷地形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解析解和数值方法,但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撑。建立了考虑河谷地形... 河谷作为一种局部不规则地形,会改变局部场地范围内的地震动特性,通常称之为地形效应,这一现象已经被大量地震动观测和震害记录所证实。目前关于河谷地形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解析解和数值方法,但缺乏试验数据的支撑。建立了考虑河谷地形效应的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多工况自由场河谷地形效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3组宽深比分别为8︰1,4︰1,3︰1的圆弧形河谷地形,并以平整场地条件下的自由场试验作为参照,对比分析了河谷场地的地形效应,并探明了不同地形条件对自由场河谷地形效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河谷地形效应会引起局部非平整场地范围内地表加速度响应的普遍放大,且以谷顶位置处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最为显著,谷内加速度响应则表现为从谷底到谷顶逐渐增大的分布趋势;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河谷地形引起的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更加显著;而随着河谷地形深宽比的增加,地震动放大效应将逐渐增强。研究成果可为河谷地形条件下基础设施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圆弧形河谷 地形效应 加速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夹层场地的一维等效线性化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俭政 张齐 +2 位作者 黄颖婷 崔如玉 彭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探明软弱夹层对场地的地震动响应影响,明确软弱夹层对地震场地的影响方式,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构建一维场地模型,对场地进行不同幅值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的响应计算,得到了多种地震工况下场地的PGA和地震波傅里叶谱.分析了地震波频谱在... 为了探明软弱夹层对场地的地震动响应影响,明确软弱夹层对地震场地的影响方式,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构建一维场地模型,对场地进行不同幅值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的响应计算,得到了多种地震工况下场地的PGA和地震波傅里叶谱.分析了地震波频谱在场地自然频率附近波段的谱值比曲线变化和软弱夹层对不同频率波段的消减情况,并根据滞回理论探明了地表加速度减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场地中的软弱夹层的剪切模量减小并且阻尼比增大,使得软弱夹层出现大应变并消耗了高频段的地震能量,使得传输到地表的地震波PGA减小;且当基岩输入地震强度增大时,地表PGA放大系数曲线呈现出逐渐减小并趋于平稳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夹层 等效线性化 地震响应 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统计特性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明珂 袁万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 为研究近场地震动竖向与水平分量特性,本文对PEER数据库中1202组近场强震的地震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PGAv/PGAh、反应谱之比Sav(T)/Sah(T)、竖向水平峰值到达时间的特性。讨论了PGAv/PGAh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的关系,并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震源机制的PGAv/PGAh分布;对比了不同断层距、不同场地条件Sav(T)/Sah(T)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近场强震水平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和到达时间上的相关性,并对结构分析过程中竖向地震动的选择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断层距、场地条件、震源机制都会影响近场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断层距小、走滑断层、场地条件差都易产生较大的竖向地震动;断层距小、场地条件差时,地震动竖向分量高频成分越强,断层距大、场地条件好,竖向地震动低频成分越强;竖向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和两正交水平分量峰值加速度的大小与到达时间的几何平均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竖向水平加速度峰值比 加速度峰值比 反应谱比 加速度峰值到达时间 断层距 场地 震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假人头部加速度响应测试与损伤分析
15
作者 罗棕木 李克 +3 位作者 陈浩 张玉武 梁民族 林玉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58,共12页
为了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人体头部的加速度响应、建立加速度与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内在联系、评价基于加速度参数的头部损伤评估指标,利用标准人体参数的假人模型开展了多种TNT当量的空中静爆试验,获得了不同比例距离下模型头部的加速度... 为了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人体头部的加速度响应、建立加速度与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内在联系、评价基于加速度参数的头部损伤评估指标,利用标准人体参数的假人模型开展了多种TNT当量的空中静爆试验,获得了不同比例距离下模型头部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同距离处的自由场超压曲线。基于峰值线性加速度、头部损伤标准(head injury criterion,HIC)和头部撞击功率(head impact power,HIP)定量分析了头部损伤的风险等级,评价3种损伤评估指标在爆炸场景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距爆心4.2 m处的假人头部加速度随TNT当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TNT质量在1~4 kg范围内,正对爆心方向峰值加速度由16.29g增大至70.11g;在本次试验工况下,3种评估指标预测轻度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风险最大依次为25%、10%和5%,其中HIP指标评估的头部轻度损伤风险偏低;当3种评估指标达到头部严重损伤阈值时,对应的峰值超压依次为0.322、0.300和0.332 MPa,其中HIC指标对应的峰值超压最低,表明其预测头部严重损伤的敏感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加速度响应 头部损伤标准 损伤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行走激励下楼板振动响应分析与舒适度评价
16
作者 冉泽 杨建荣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5期82-88,共7页
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是评价楼板结构振动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瑞典钢结构协会规程中以冲量形式表示单人行走激励为基础,将楼板结构近似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仅考虑瞬态反应时单人行走激励下楼板一阶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计算方法。以... 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是评价楼板结构振动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瑞典钢结构协会规程中以冲量形式表示单人行走激励为基础,将楼板结构近似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仅考虑瞬态反应时单人行走激励下楼板一阶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计算方法。以云南省昭通市某立体停车场为工程算例,采用现场实测和有限元分析得到2块典型楼板在单人行走激励下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同时运用理论计算公式得到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对比实测值、有限元分析值及理论计算值,并采用我国规范相关规定对2块楼板进行舒适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立体停车场2块楼板在单人行走激励下实测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分别为0.059,0.051m/s^(2),均不满足舒适度要求;由单自由度体系简化方法得到的楼板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与实测值和有限元分析值均吻合良好,且得到的舒适度评价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场 楼板 激励 动力响应 加速度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梁车致加速度响应监测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17
作者 于虹 文望青 +2 位作者 严爱国 余兴胜 闫俊锋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为提高不同列车过桥时基于车致加速度响应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高速铁路桥梁车致加速度响应监测数据分类方法。该方法根据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幅值的变化趋势,在监测数据时程... 为提高不同列车过桥时基于车致加速度响应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高速铁路桥梁车致加速度响应监测数据分类方法。该方法根据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数据幅值的变化趋势,在监测数据时程曲线中确定2个标记点,将标记点对应的时间分别作为列车抵达和驶离传感器的近似时间,然后通过2个不同位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标记点识别出高铁列车的相对车速、行驶方向和编组数量,并据此对桥梁结构车致加速度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将该方法应用于商合杭客专裕溪河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实现了对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结构车致加速度响应监测数据的程序化自动分类,识别出的列车编组数量和行驶方向与现场视频监控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梁 健康监测系统 加速度响应 监测数据分类 列车相对车速 列车编组数量 列车行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全链路环境信息测试方法
18
作者 刘伟钊 李蓉 +2 位作者 牛兰杰 王杰 李彩芳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针对弹-引-机构弹道环境信息及响应传递规律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全链路环境信息测试方法。在弹体头部和尾部分别安装测试系统,测量在弹丸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弹体、引信、引信机构形成的全链路弹道环境。炮射试验证明,... 针对弹-引-机构弹道环境信息及响应传递规律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速旋转弹丸引信全链路环境信息测试方法。在弹体头部和尾部分别安装测试系统,测量在弹丸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弹体、引信、引信机构形成的全链路弹道环境。炮射试验证明,膛内阶段弹体过载通过螺纹传递到引信体,过载峰值增大16.45%。在出炮口半约束期阶段引信径向过载比膛内过载分别增大8.1倍、2.8倍,引信机构过载以低频分量为主,含有少量频率为262.5 Hz的信号,周期约4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旋转 引信 弹道环境 存储测试 三轴过载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波作用一体化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
19
作者 史明 陶连金 王志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37-4652,共16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车站不但要承担交通功能,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城市功能。地下一体化车站以集约化发展为目标,将地铁车站与周围地下建筑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效益。采用汶川地震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车站不但要承担交通功能,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城市功能。地下一体化车站以集约化发展为目标,将地铁车站与周围地下建筑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效益。采用汶川地震中记录的名山波(主频15.9 Hz)、唐山地震中记录的北京饭店波(主频0.7 Hz)和施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的人工波(主频5.2 Hz),模拟不同频率和不同幅值(0.1g~0.5g)的地震环境。通过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评估在不同频率、不同峰值加速度(PGA)的地震波作用下,地下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车站结构两侧土体下沉,土-结交界面处的土体出现破坏。土体的加速度响应对北京饭店波的敏感程度随PGA的增大而增强。以PGA=0.3g为分界线,当PGA<0.3g时,北京饭店波对车站结构的影响较小,当PGA>0.3g时,北京饭店波对车站结构的影响增大。对车站结构中柱应变幅值而言,负1层中柱顶端的应变幅值最大,负3层中柱底端的应变幅值最大。由此得到结论:土-结交界面属于材料刚度突变位置,刚度较小的土体会出现破坏现象;低频波作用下,模型体系的地震响应随PGA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车站结构负1层中柱顶端和负3层中柱底端为抗震最不利部位,建议地下一体化地铁车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这些位置的抗震性能优化,尤其是在高地震活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的地震波 不同的峰值加速度 地下一体化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的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0
作者 许紫刚 郑养宁 +2 位作者 庄海洋 张季 韩润波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9-1367,共9页
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中柱易出现轴压比大、水平变形能力不足等特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因其在高轴压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不仅在地面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渐在地下车站结构减震设计中受到... 在水平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浅埋地铁车站结构中柱易出现轴压比大、水平变形能力不足等特点。钢筋混凝土分体柱因其在高轴压作用下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不仅在地面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逐渐在地下车站结构减震设计中受到关注。采用科学合理的数值模型和分析方法对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价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某设置分体柱的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为例,分别建立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反应加速度法和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三维和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层间位移角评价了该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对比了不同分析方法在计算中柱变形和关键截面内力等方面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所计算的车站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远小于现行规范中1/550的规定,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折减分体柱中单元柱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单元柱之间的摩擦系数保持不变,是建立带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二维分析模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计算成本与计算效率,二维Pushover分析方法可获得与三维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相近的计算结果,推荐在工程设计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分体柱 反应加速度法 PUSHOVER分析方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