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pH值和铁素对毛白杜鹃和迎红杜鹃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振元 徐文忠 +1 位作者 赵梁军 刘淑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6-460,共5页
以耐碱性不同的两种杜鹃花(毛白杜鹃和迎红杜鹃)的组培苗为材料,对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铁素和pH值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最初阶段高pH值(NaHCO3提供)与铁素共同诱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增加;Fe3+对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诱导... 以耐碱性不同的两种杜鹃花(毛白杜鹃和迎红杜鹃)的组培苗为材料,对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铁素和pH值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最初阶段高pH值(NaHCO3提供)与铁素共同诱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增加;Fe3+对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具有类似于代谢途径中的底物诱导效应;在10d的缺铁处理中,迎红杜鹃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增加,而毛白杜鹃没有增加,说明缺铁对酶活性的诱导存在种间差异;杜鹃花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植物耐碱性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PH值 毛白杜鹃 迎红杜鹃 根系Fe^3+还原酶 耐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后茬棉田土壤NO_(3)^(−)-N和酚酸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佳男 杨长琴 +6 位作者 束红梅 张国伟 王晓婧 刘瑞显 陈嘉敏 王飞兵 陈新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6,共9页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 揭示前茬小麦长期秸秆还田后,后茬棉田土壤硝态氮(NO_(3)^(-)-N)与酚酸含量的时空变化对棉苗根系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可为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于2021年与2022年在小麦长期秸秆定位还田地块进行。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CK)与小麦秸秆还田(S)2个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对0~20 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 cm;随秸秆还田后时间推移,土壤NO_(3)^(-)-N与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秸秆还田后24~31 d达到峰值。秸秆还田后31 d前,秸秆还田处理棉株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生物量和形态指标均显著低于CK处理,31 d后则呈相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壤酚酸含量与根系活力、根系NO_(3)^(-)-N含量、棉花根系长度、直径、表面积和地上部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层NO_(3)^(-)-N含量与棉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秸秆还田对棉花幼苗生长影响呈“先抑后促”的趋势,秸秆还田后31 d内,酚酸含量的增加降低了棉苗根系活力,阻碍了根系生长,抑制了棉苗对NO_(3)^(-)-N的吸收利用,表明秸秆还田前期对棉株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秸秆的“肥料效应”,秸秆还田31 d后,秸秆的“肥料效应”大于酚酸的“抑制效应”,促进棉株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NO_(3)^(-)-N 酚酸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后茬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