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Al双辊异温铸轧复合界面局部熔合机理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华贵 刘文文 +1 位作者 叶丽芬 杜凤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2-437,共6页
以传统双辊铸轧工艺为基础,采用金属熔体触辊凝固制备Cu、Al带坯并轧制复合,利用高温Cu带与Al带强压接触传热及其产生的Al带表面浅层熔化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界面"局部熔合"的Cu/Al双辊异温铸轧复合工艺。利用非线性热-力耦合... 以传统双辊铸轧工艺为基础,采用金属熔体触辊凝固制备Cu、Al带坯并轧制复合,利用高温Cu带与Al带强压接触传热及其产生的Al带表面浅层熔化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界面"局部熔合"的Cu/Al双辊异温铸轧复合工艺。利用非线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分析了Cu带和Al带初始温度Tc和Ta、层厚比K、压下率ε对Cu/Al复合界面接触换热与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实现界面"局部熔合"的工艺条件。在自制的物理模拟装置上进行Cu/Al异温压力复合实验,并通过界面的SEM、EDS分析,验证了Cu/Al界面"局部熔合"的工艺条件,揭示了Cu-Al二元合金反应扩散是"局部熔合"作用下Cu/Al界面冶金结合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复合板 异温铸轧复合 局部熔合 反应扩散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凝固与高温轧制过程中元素互扩散对复合界面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温景林 赵红亮 +3 位作者 齐克敏 王新华 许中 波张健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反向凝固与高温轧制过程中 ,母带与凝固层间一直进行着互扩散 ,C元素靠反应扩散由母带扩散到凝固层 ,Cr由凝固层扩散到母带 ,母带与凝固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扩散层。Cr在母带中的扩散厚度约为 13μ。扩散到母带中的Cr和母带中的Fe形成固... 在反向凝固与高温轧制过程中 ,母带与凝固层间一直进行着互扩散 ,C元素靠反应扩散由母带扩散到凝固层 ,Cr由凝固层扩散到母带 ,母带与凝固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扩散层。Cr在母带中的扩散厚度约为 13μ。扩散到母带中的Cr和母带中的Fe形成固溶体 ,并析出Cr的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凝固 高温平整轧制 界面结合 扩散 元素互扩散 复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相轧制复合法生产AlSn_8Si_(2.5)Pb_2Cu_(0.8)Cr_(0.2)/钢轴瓦带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兴刚 许光明 +1 位作者 李宝绵 崔建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2-1178,共7页
采用液固相轧制复合法生产AlSn8Si2 .5Pb2 Cu0 .8Cr0 .2 /钢复合板 ,通过实验结合数学模型确定其工艺参数范围。光学金相观察表明其组织含有大量发达细小的枝晶 ,电子探针观察发现Si,Sn元素在组织内分布均匀 ,通过结合强度、表面硬度和... 采用液固相轧制复合法生产AlSn8Si2 .5Pb2 Cu0 .8Cr0 .2 /钢复合板 ,通过实验结合数学模型确定其工艺参数范围。光学金相观察表明其组织含有大量发达细小的枝晶 ,电子探针观察发现Si,Sn元素在组织内分布均匀 ,通过结合强度、表面硬度和复合带厚度检测 ,发现在浇注温度 75 0℃ ,轧制复合速度 3m/min ,辊缝 1.2mm条件下 ,能稳定生产厚度为 2mm左右的轴瓦复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相轧制复合法 轴瓦带 轧制复合速度 浇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O/Q195板带复合工艺及结合机制的研究
4
作者 于宝义 齐克敏 安振之 《金属成形工艺》 2001年第2期45-49,共5页
研究了H90 /Q1 95板异温轧制复合工艺 ,借助了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ˉ射线衍射分析了复合工艺参数对轧制复合后的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复合工艺 。
关键词 异温轧制 复合板 轧制复合 结合机制 H90/Q1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退火对铸轧Ti/Al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焘 许久健 +2 位作者 李勇 曹富荣 许光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2,共10页
采用SEM、EBSD、XRD、微观硬度、室温拉伸实验、T型剥离实验等手段研究高温退火对铸轧Ti/Al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退火(550℃)过程中,Ti基体的微观组织几乎不发生变化,Al基体在退火1 h时全部发生再结晶并... 采用SEM、EBSD、XRD、微观硬度、室温拉伸实验、T型剥离实验等手段研究高温退火对铸轧Ti/Al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退火(550℃)过程中,Ti基体的微观组织几乎不发生变化,Al基体在退火1 h时全部发生再结晶并开始长大;退火过程中,界面处的扩散层逐渐变厚,并在15 min时生成第二相TiAl_(3),在1 h时第二相TiAl_(3)连接成片,Ti/Al复合板界面的结合强度迅速下降。退火30 min时,铸轧Ti/Al复合板界面的结合强度达到最大值,约为23.6 N/mm;退火1 h时,铸轧Ti/Al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达到峰值,分别为236 MPa和27.6%,均高于铸轧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复合法 Ti/Al复合板 高温退火 界面结合强度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复合板初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九明 于长生 朱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研究表明,同种金属复合时,随轧制温度升高.临界变形明显降低;异种金属复合时,合适的轧制温度不仅可降低临界变形程度,而且能显著提高界面初结合强度.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界面形貌证实,温轧复合有不同于冷轧团相复合的粘结... 研究表明,同种金属复合时,随轧制温度升高.临界变形明显降低;异种金属复合时,合适的轧制温度不仅可降低临界变形程度,而且能显著提高界面初结合强度.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界面形貌证实,温轧复合有不同于冷轧团相复合的粘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结合强度 复合板 轧制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