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2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1
作者 YANG Bo SHINOHARA Naoki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Th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are a crucial fiel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ector,where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in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rveys th... The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for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are a crucial field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ector,where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eting in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rveys the research experiments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related to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s and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worldwide.The objective is to assess the progress and current state of this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determine the necessary focus for developing high-power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and provide clarity o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Finally,a distributed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plan that is immediately feasible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 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icrowave transmitter phased array rectenna ar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ag-washing water of blast furnace power station with super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松 吴淑英 郑东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737-741,共5页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power plant operating with supercritical parameters supplied by low temperature slag-washing water(SWW) of blast furnace was investigated.A schematic of such installation was presented with ... 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power plant operating with supercritical parameters supplied by low temperature slag-washing water(SWW) of blast furnace was investigated.A schematic of such installation was presented with a description of its operation and the algorithm of calculations of a 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Two typical organic fluids with sufficiently low critical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as candidate working fluids in the plant to study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with different organic fluids.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operation of a plant was carried out.With the same temperature of slag-washing water,the specific work in turbine of fluid R143a is 45%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for the fluid R125,however,the specific work in pump of fluid R143a is approximate equal into that one of the fluid R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ycle slag-washing water organic Rankine cycle power station low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hysical Modeling Case Study on Sediment Disasters of Waterpower Stations in Mountain Rivers 被引量:4
3
作者 LIU Xingnian CAO Shuyou HUANG Er (State Key Lab.of Hydraulics and Mountain River Eng.,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共6页
A physical modeling case study on flood and sediment disaster of waterpower stations in mountain rivers was conducted.Field observ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asons induced disasters of Boluo Wate... A physical modeling case study on flood and sediment disaster of waterpower stations in mountain rivers was conducted.Field observ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reasons induced disasters of Boluo Waterpower Station are thos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rivers in South-Western China.High speed flows with velocities between 10 to 20 m/s are provided with strong sediment canting capacity in flood season.Steep banks with thick loose surfaces are rich in sediment supply by landslides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s power-station sediment disa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avation of Inlet Tunnels at Geheyan Power Station
4
作者 LIU Li xin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CHANG Han jun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1-22,共2页
The Geheyan Power Station on the Qingjiang river has four inlet tunnels, on the right bank, with its excavation diameter of 11.3 m to 12.5 m, after lining diameter of 9.5 m, axis to axis spacing of 24 m. The thickness... The Geheyan Power Station on the Qingjiang river has four inlet tunnels, on the right bank, with its excavation diameter of 11.3 m to 12.5 m, after lining diameter of 9.5 m, axis to axis spacing of 24 m. The thickness of the pillar between tunnels should usually be more than two times of tunnel diamet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excav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xcavation methods of tunnels with the pillar thickness as small as the tunnel diameter, such as smooth surface blasting, shotcrete support protection,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TUNNEL adjacent TUNNEL EXCAVATION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GEHEYAN power s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daptive Simul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Stiffness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ower Station Simul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Wang Ruifang Automation Depart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630044, P. R. China Chen Rui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f Locomotive Driving Simul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 R. China Xu Song Automation Department, Chongq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8年第1期78-82,共5页
The adaptive simulation algorithm (ASA) based on stiffness recogni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applicable simulation method. In this paper, a principle of the said method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more importance is stres... The adaptive simulation algorithm (ASA) based on stiffness recogni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applicable simulation method. In this paper, a principle of the said method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more importance is stressed in studying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by realizing it in 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ff system Simulation algorithm ADAPTIVE power station simulation Fuzzy stiffness recognition.
全文增补中
基于两阶段聚类和MCMC算法的风光出力序列建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红霞 邹桂林 +3 位作者 王子强 陈凌轩 马骞 陈亦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1-502,共12页
针对风光出力的随机性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和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风光相关出力序列建模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得到不同的风光典型日出力模式,第1阶段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方法识别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类型;第2阶段... 针对风光出力的随机性建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聚类和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风光相关出力序列建模方法。首先采用两阶段聚类得到不同的风光典型日出力模式,第1阶段采用自组织映射聚类方法识别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光伏出力类型;第2阶段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方法对不同光伏出力类型对应的风电出力样本进行聚类。其次,建立双层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的相依变化,上层建立单变量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模式的日间转移,下层建立双变量马尔科夫链模型描述风光出力日内相邻时刻的状态转移。最后,采用MCMC模拟方法得到指定时间长度的风光出力序列。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在各项评价指标上均优于传统MCMC方法及Copula模型,能生成更符合风光实际相关性的出力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风电场 光伏电站 聚类分析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时空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构网型储能电站的新能源基地无功协调优化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林俐 马笑寒 丁文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共10页
与传统火电主导的系统相比,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呈现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采用构网型储能电站(GFM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GFMS控制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稳态及动态条件下GFMS的功率调节范围,并建立了GFMS运行模型。... 与传统火电主导的系统相比,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呈现低抗扰性和弱支撑性,采用构网型储能电站(GFM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文中首先对GFMS控制原理进行分析,确定了稳态及动态条件下GFMS的功率调节范围,并建立了GFMS运行模型。然后,提出了考虑GFMS辅助治理的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以适应无功协调优化及实时电压支撑需求。在无功协调优化阶段,以经济性最优和动态无功预留容量最大为目标,对无功源进行日前-日内集中优化;在实时电压支撑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并网点电压支撑需求的GFMS电压控制策略。选取中国西北地区某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新能源基地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无功协调优化控制策略有效提高了新能源基地安全稳定水平,充分发挥了GFM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储能电站 新能源基地 电压稳定 无功优化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配电台区移动柔性互联:可行性分析、应用场景及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璐 陈雪寒 +1 位作者 唐巍 张博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基于智能软开关的低压柔性互联技术可以实现台区间的功率互济与灵活转移,从而提升负荷承载与分布式发电消纳能力。然而,受功率周期性变化影响,当前固定式柔性互联方案仅在部分时段作用效果明显,导致台区柔性互联设备利用率较低。为解决... 基于智能软开关的低压柔性互联技术可以实现台区间的功率互济与灵活转移,从而提升负荷承载与分布式发电消纳能力。然而,受功率周期性变化影响,当前固定式柔性互联方案仅在部分时段作用效果明显,导致台区柔性互联设备利用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移动式智能软开关(MSOP)柔性互联理念。首先,根据工程经验,总结现有低压柔性互联技术面临的挑战,从施工条件和MSOP的体积、重量及合解环策略等方面分析了低压台区移动柔性互联的可行性。其次,建立了低压移动柔性互联的成本-效益模型,分析了移动距离、移动次数对移动柔性互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移动柔性互联的临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移动柔性互联的应用场景。最后,对MSOP在低压配电网柔性互联领域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 低压配电台区 智能软开关 优化调度 成本效益分析 电力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网互动充放电站的选址定容规划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滨 韦寿浦 +2 位作者 白晓清 陈碧云 阳育德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7,57,共11页
为解决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充放电站的选址定容规划问题,基于电动汽车的时空特性,将V2G充放电站的规划与配电网调度相结合,建立V2G充放电站选址定容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利用现有充电桩升级改造和V2G对线路负载的影响,从电... 为解决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充放电站的选址定容规划问题,基于电动汽车的时空特性,将V2G充放电站的规划与配电网调度相结合,建立V2G充放电站选址定容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利用现有充电桩升级改造和V2G对线路负载的影响,从电网投资和运行的经济性角度对充放电站进行优化选址;下层构建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以实现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调度,并将最优调度情况返回给上层实现优化定容。最后利用双层迭代混合粒子群算法求解。IEEE 33节点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规划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充放电站规划 双层规划 充放电优化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有功穿越响应特性差异的光伏电站动态等值方法
10
作者 李雪 杨迪 +2 位作者 刘先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9-119,共11页
准确构建可刻画光伏电站动态响应特性的等值模型是分析光伏电站涉网性能与规模化光伏接入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有功穿越响应特性差异的光伏电站动态等值方法。首先,分析光伏发电单元的低电压穿越动态响应曲线,并归纳... 准确构建可刻画光伏电站动态响应特性的等值模型是分析光伏电站涉网性能与规模化光伏接入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考虑有功穿越响应特性差异的光伏电站动态等值方法。首先,分析光伏发电单元的低电压穿越动态响应曲线,并归纳出3类典型有功响应。然后,解析3类有功响应特性进而推导其通用分群边界函数,识别到光伏发电单元故障前初始有功功率和故障持续电压是影响其有功响应类别的主导因素;并以此构建分群指标,借助光伏组件工程模型及网络图论理论近似求解分群指标,以克服实际电站单元级运行参数难以获取的难题,从而有效划分出有功动态不同的3个光伏集群。进一步,聚合同群光伏发电单元及集电网络,采取两段式斜率恢复函数表征有功斜坡恢复集群等值模型的有功电流指令,以拟合实际电站有功功率的降斜率恢复特性。最后,以某实际光伏电站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动态等值方法精度高、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低电压穿越 分群 有功功率响应 动态等值方法 功率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峰特性对抽水蓄能机组抽水断电过渡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黄伟 陈祥即 +2 位作者 李火坤 黄锦林 张建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2-818,825,共8页
为了评估水泵区的驼峰特性对抽水蓄能电站抽水断电过程的影响,指导抽水蓄能机组选型,提出了驼峰偏角指标,用于直观定量评定水泵水轮机驼峰特性的强弱程度.通过改变驼峰偏角调整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利用特征线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驼峰偏... 为了评估水泵区的驼峰特性对抽水蓄能电站抽水断电过程的影响,指导抽水蓄能机组选型,提出了驼峰偏角指标,用于直观定量评定水泵水轮机驼峰特性的强弱程度.通过改变驼峰偏角调整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利用特征线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驼峰偏角对蜗壳最大压力和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驼峰偏角越小,发生抽水断电事故时机组蜗壳最大压力越小,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越大,调保参数极值指标越有利;而随着驼峰偏角的增大,驼峰区的斜率变陡,当单位转速发生较小变化时,亦会引起机组流量和力矩的快速变化,引发强烈的压力脉动.因此,在进行机组选型时应尽可能选择驼峰偏角较小的水泵水轮机,可有助于降低抽水断电过程中的压力脉动幅值,保障电站抽水工况的运行安全.研究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选型和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水泵水轮机 驼峰特性 过渡过程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补偿调峰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艾学山 黄馗 +3 位作者 石轩语 赵龙庆 刘丰硕 于洋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1,共8页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协调高比例新能源与常规电站出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含风光等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水风光一体化下梯级水电站对风光... 随着风光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协调高比例新能源与常规电站出力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电网调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以含风光等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区域电网为研究对象,建立水风光一体化下梯级水电站对风光等新能源与其他水电站等变化出力进行中长期补偿调峰调度研究,分别建立了以年、月、旬为计算期,以月、旬、日为计算时段的序贯补偿调峰调度模型,并应用DDDPSA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新能源占比较高的广西电网为研究对象开展的实例研究表明,梯级水电站与风光等新能源进行补偿调峰调度可以充分发挥新能源和梯级水电站的优势,提高电网中长期补偿调峰能力。研究方法可为含高比例新能源的区域电网开展梯级水电站的补偿调峰优化运行,提高电网科学管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梯级水电站 补偿调峰 DDDPSA算法 广西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13
作者 高学平 朱洪涛 +1 位作者 刘殷竹 袁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5-789,共15页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要求很高,因此《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对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围绕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内部流动机理、优化方法等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具体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主要关注水头损失、拦污栅断面流速、各孔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漩涡、反坡明渠段流态等水力特性.对于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主要关注内部流场演变规律、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规律及形成机理等.对于进/出水口体型优化,除传统优化方法外,还开展了结合数值模拟、代理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智能优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设计要求,其次从具体工程进/出水口水力学问题、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进/出水口优化方法3个方面综述侧式进/出水口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本文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设计和水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体型优化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风险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14
作者 陈西江 毛晓萱 胡少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7-1266,共10页
为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风险管控水平和本质安全能力,研究基于等级全息模型(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HHM)建立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员因素、电池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一级指标,以及壳体破损、荷... 为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风险管控水平和本质安全能力,研究基于等级全息模型(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HHM)建立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员因素、电池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一级指标,以及壳体破损、荷电状态等20个二级指标。运用最优最劣法(Best-Worst Method,BWM)和改进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利用博弈论方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并应用二维云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风险指标等级,构建了基于BWM-改进CRITIC-二维云模型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风险评价模型。工程应用结果显示:永川松溉储能电站运行风险等级为Ⅲ级,处于一般风险。该电站电池荷电状态和单体间温度不一致的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云数字特征较高,分别为5.05、6.58和5.87、5.78,二者在风险管控中应处于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储能电站 风险评价 二维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监控系统有功功率调节多目标优化策略
15
作者 鲍海艳 黄运彪 +1 位作者 付亮 陈傲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4-731,共8页
水电机组参与功率调节出现的功率反调不利于调节品质和电网安全稳定,且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性能与功率反调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提出一种兼顾AGC调节性能和功率反调的多目标优化策略.首先进行水电机组功率控制系统反调特性分析,推导机... 水电机组参与功率调节出现的功率反调不利于调节品质和电网安全稳定,且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性能与功率反调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提出一种兼顾AGC调节性能和功率反调的多目标优化策略.首先进行水电机组功率控制系统反调特性分析,推导机组本地控制单元(LCU)指令输入到水轮机出力输出的开环传递函数,分析机组功率反调影响因素;然后建立水电机组监控系统功率控制模型,构建了协调水电机组功率反调与AGC调节性能的多目标函数,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调速器参数及监控系统参数优化,得出水电机组参与功率调节最优运行参数;最后仿真结果表明:皂市水电厂运用优化后参数,减负荷工况调节时间减小近10.0 s,超调量由6.39 MW降为0 MW,反调量降低最大幅度为2.64 MW;增负荷工况响应时间减小5.8 s,调节时间减小近24.0 s,反调量减小近1.30 MW;由此可见采用优化策略所得到的优解,可在保证AGC调节性能满足电网要求的前提下,明显降低功率反调,提高机组有功功率调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参数优化 监控系统 功率反调 有功功率 调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GRU+CRF深度学习模型的水电站调度运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16
作者 徐涛 邹泽华 +3 位作者 胡仁焱 周良松 姚占东 张伟仁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调度运行规程对水电站事故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水电站调度运行规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程文本进行知识表示、知识抽取和结构化管理,提出一种自顶向下的水电站调度运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通过术语、概念和关系抽取,构... 调度运行规程对水电站事故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水电站调度运行规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规程文本进行知识表示、知识抽取和结构化管理,提出一种自顶向下的水电站调度运行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通过术语、概念和关系抽取,构建知识图谱的模式层;随后,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神经网络和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规程文本进行实体抽取,根据知识图谱的模式层构建其数据层;最后,基于对国内大型梯级水电站调度运行规程的学习,构建水电站调度运行知识图谱,通过仿真算例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水电站调度运行知识图谱可以为电站值班人员开展事故处置提供辅助决策,有效提升水电站的应急管理与调度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调度运行规程 知识图谱 深度学习 实体抽取 事故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抑风光波动的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出力与机组特性研究
17
作者 任岩 侯尚辰 +3 位作者 韩宇平 张浩男 孙克涛 邢新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1,共12页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条件,选出4对符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要求的矿坑。对待建抽水蓄能电站附近的风光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借助Meteonorm、Matlab以及Simulink等软件进行出力模拟,并对出力特性进行分析,证实抽水蓄能电站是风电、光伏发电的良好补充资源。由于水泵水轮机的国内外制造商没有成形的型谱系列,所以分别从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要点、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主要特征参数的选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实例3个角度对不同矿坑特性下的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合理选型。该研究对我国黄河流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后续废弃矿坑的利用以及矿坑抽水蓄能机组的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废弃矿坑 风光出力特性 水库建设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
18
作者 方国华 姬新洋 +4 位作者 吴勇拓 李超 郁捷皓 于赛玉 鄢军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3,共10页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换与水力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段迭代算法对上下水库水位及流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精细化求解;在此基础上,模型结合滑动组合方法构建了洪水遭遇情景矩阵,模拟不同工况和洪水遭遇情景对上下水库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动态预留库容控制策略,以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后续发电需求。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稳定地模拟上下水库在复杂洪水情景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有效揭示洪水遭遇时机、电站运行状态以及预留库容控制策略对水库水情变化的关键影响;模型所识别的最不利洪水遭遇情景符合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规律,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洪水调节 水力联动 预留库容动态控制 分段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扩散角对侧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高学平 罗畅 +1 位作者 刘殷竹 朱洪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 为探究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依托某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平面扩散角条件下的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分析了平面扩散角对进/出水口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水头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面扩散角自25°增大至45°的过程中,出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逐渐减小,孔口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和水头损失逐渐增大;进流工况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孔口流量分配和水头损失基本无变化。综合考虑进/出水口的各项水力指标,在拦污栅断面平均流速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得出平面扩散角的最佳取值范围为30°~40°,与现行规范相比该范围更为精确,且与矩形渐扩管阻力系数最小的扩散角取值范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平面扩散角 拦污栅断面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调节速度和无功均衡度的风电场群电压控制策略
20
作者 朱晓荣 刘伟 +2 位作者 叶世琦 朱丹丹 徐晓春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216-4228,共13页
在省调两级电压控制架构下,风电集群中各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在相互间没有通信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电压控制,导致调节快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多,调节慢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少。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AVC子站无功调节周期和调节步长对风电场... 在省调两级电压控制架构下,风电集群中各风电场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在相互间没有通信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电压控制,导致调节快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多,调节慢的风电场无功出力少。该文首先分析风电场AVC子站无功调节周期和调节步长对风电场并网点电压控制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基于“变步长扰动观测”的风电场AVC子站电压控制策略,通过评估其他风电场电压控制对该风电场并网点电压的影响,动态调节AVC子站无功调节步长,提高风电场电压调节速度;之后,在变步长控制的基础上,考虑风电场无功出力约束,兼顾电压调节速度和风电集群无功功率均衡;最后搭建风电场汇集系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电压控制(AVC)子站 无功电压控制 变步长 扰动观测 无功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