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湖西区金坛城区洪水风险区划研究
1
作者 柳杨 刘国庆 +4 位作者 乌景秀 粟一帆 杨畅 杨帆 范子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4,共10页
为研究山地-平原过渡城区洪水风险区划分析方法,选择太湖流域湖西区腹部的金坛城区为研究对象,划分区划单元,分析区域洪水来源和洪水量级,利用构建的金坛城区洪水风险分析模型开展洪水模拟计算,确定洪水风险区划等级,绘制金坛区洪水风... 为研究山地-平原过渡城区洪水风险区划分析方法,选择太湖流域湖西区腹部的金坛城区为研究对象,划分区划单元,分析区域洪水来源和洪水量级,利用构建的金坛城区洪水风险分析模型开展洪水模拟计算,确定洪水风险区划等级,绘制金坛区洪水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城区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为298.03 km^(2),大部分受淹区域的淹没水深超过1.0 m,遭遇100年一遇洪水时,淹没面积为325.58 km^(2),淹没水深在1.0~2.0 m范围内的淹没面积占比最高;金坛区洪水风险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3个等级,高风险区域面积96.43 km^(2),中风险区域面积165.81 km^(2),低风险区域面积556.31 km^(2),区内无极高风险区域;从洪水风险等级分布看,金坛区低风险区域面积占比较大,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通济河、通济南河与丹金溧漕河沿线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常州市洪水风险管理、防洪规划、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国土空间管理等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河网模型 洪水风险 洪水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河道河工模型研究前沿与进展
2
作者 赵连军 常奥 +2 位作者 韩沙沙 马东方 赵占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6,33,共7页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 弯曲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演变过程与机理十分复杂,为探讨弯曲河流水沙运动及河床演变,前人基于河工模型试验开展了大量研究。对现有弯道河工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系统归纳了理想河道模型和天然河道模型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总结发现,理想河道模型对天然河道做了高度概化,可概括为基于圆弧与直线组合、正弦派生曲线和Kinoshita派生曲线设计的三类弯道模型。理想河道模型具有普适性,在揭示一般规律和机理等河流泥沙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较为适用。天然河道模型以实际河道为原型并遵循一定的相似原理,主要包括比尺模型和自然模型两类。比尺模型是原型河道按照一定几何比尺缩放后的物理模型,与原型之间满足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适用于原型河道水沙输移、河道冲淤、河床演变等的反演和模拟;自然模型则是通过控制流量大小、流量过程等水流条件,以及河床组成、河床比降等河道边界条件,塑造出的与原型河床形态相似的模型小河,在河型演变相关研究中较为适用。两类天然河道模型与原型河道均具有相似性,可为工程实践应用提供直接参考。总的来说,理想河道模型与天然河道模型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各有优劣,可根据实际研究需求选择不同模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模型 弯曲河道 水沙运动 理想河道模型 天然河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水源涵养功能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洪波 尹班 +4 位作者 李春勇 崔松云 和艳 李小红 邓丽仙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9,共14页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明确水源涵养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于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In VEST...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服务功能,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明确水源涵养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于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In VEST模型计算红河流域(中国部分)1981-2020年8个时段(每5年为1个时段)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Sen+MannKendall及自然间断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内部差异,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红河流域(中国部分)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68.7 mm,涵养量为5.77×10^(9) m^(3)。近40年间,水源涵养深度以-0.097 mm·a^(-1)的平均速率波动下降、水源涵养量以-7.5×10^(6) m^(3)·a^(-1)的平均速率波动下降。Sen+Mann-Kendall分析结果显示,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趋势以基本不变、轻微降低和轻微上升为主。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在水源涵养中占据主导地位,分别贡献了74.5%、13.8%和7.93%的水源涵养量。主要涵养区域集中在高程400-2 400 m和坡度5°-35°的区间,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自然间断点法分析结果显示,水源涵养重要区面积为8.24×10^(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8%,但其水源涵养量占总量的20.2%,水源涵养率高达1.53×10~5 m^(3)·km^(-2)。3)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是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则为次要因素。降水量与土地利用类型的交互作用对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影响,超过任何单一因素或其他交互因素。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降水与土地利用共同构成其时空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红河流域(中国部分) InVEST模型 Sen+Mann-Kendall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代富强 张霞 +2 位作者 赵鹏逸 蔡元英 陈俐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29,共9页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模式、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总体符合“中心—外围”结构模式;(2)区县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为上海、江苏、浙江;(3)产业集聚对其企业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劳动力和边界效应与企业新增量关系显著,环境规制作用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 产业集聚 环境规制 SARAR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河道分洪措施与洪涝灾害风险的应急避难选址研究
5
作者 方宏远 郑飞飞 +1 位作者 狄丹阳 贾浩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4,36,共7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洪涝风险日益加剧,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对于减轻洪涝灾害至关重要。以郑州市金水河分洪管道工程为例,分析河道分洪措施对洪涝灾害的削减效果,结合洪涝风险评估结果构建应急避难选址模型,并采用多...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洪涝风险日益加剧,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对于减轻洪涝灾害至关重要。以郑州市金水河分洪管道工程为例,分析河道分洪措施对洪涝灾害的削减效果,结合洪涝风险评估结果构建应急避难选址模型,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在10、50、200a一遇降雨情景下,分洪工程显著减小了洪水深度和影响面积,但在“7·20”特大暴雨情景下,分洪效果较为有限。洪涝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东北部,尽管分洪工程在4种降雨情景下对洪涝风险有所缓解,但在“7·20”特大暴雨情景下,整体风险仍然较高。在实施河道分洪措施后的“7·20”特大暴雨情景下,结合洪涝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多目标优化选址,确定了13个最佳避难场所位置,平均疏散距离为471.9m,能够覆盖研究区域97.3%的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河道分洪 洪涝模拟 风险评估 优化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来沙锐减条件下长江口南支河床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路川藤 王坚 +1 位作者 李肖肖 朱显博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2,共8页
长江口南支河段是长江入海口的第一级分汊,在流域来沙变化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下,南支河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采用河道断面分形维数和河床活动性综合指标两种判别方法,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及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床稳定性... 长江口南支河段是长江入海口的第一级分汊,在流域来沙变化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下,南支河势发生了明显变化,采用河道断面分形维数和河床活动性综合指标两种判别方法,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及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床稳定性。研究表明: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后,南支河床容积增加主要表现在‒5 m等深线以深的深槽水域;在无河道整治的自然条件下,南支主要沙体均发生了明显变迁,河道整治工程后,各沙体趋于稳定,工程建设起到了抑制沙体活动、稳定河势的作用;三峡工程运行后,南支河床断面分形维数值、河床活动性综合指标Kn值下降,说明南支河段过流能力增强,目前分形维数值在1.15~1.25之间,Kn值在760~843之间,南支下游河段河床活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支河段 数学模型 河势稳定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要素时空演变及权衡与协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鞠琴 卜媛媛 +5 位作者 申同庆 蔡辉艺 王乐扬 金君良 于磊 格桑卓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 为探究黄河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碳储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产水能力和水源涵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相互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水源涵养区产水能力、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呈现一致波动时间变化趋势,生境质量、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相关性,其中,土壤保持与产水能力和土壤保持与碳储量间协同关系最强,其他要素之间呈现中等或弱协同关系;5个生态系统服务要素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差异较大;各项生态系统服务要素间以协同为主,整体协同关系在时间上呈波动轻微增强趋势,空间分布上中南部草地以高-高协同为主,低-低协同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草地和林地,高-低和低-高权衡主要分散在东西部地区的耕地和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要素 权衡与协同 InVEST模型 黄河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索瑞霞 王琪 +1 位作者 张帆 赵曾燕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研究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流域内的生态保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0-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 研究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流域内的生态保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0-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Tapio脱钩模型探讨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种植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量累计增加了2998.89×10^(4)t,且整体呈先增后减的波动趋势,具体表现为快速增长-稳定增长-快速下降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碳源构成可知,农业物资投入是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且在种植业碳源中年均占比为73.28%。②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省际和区域性差异,河南省和青海省分别为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量最高和最低的省份,两省份研究期内的碳排放峰值分别为4785.86×10^(4)、94.09×10^(4)t;且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整体呈下游>上游>中游的分布特征。③黄河流域种植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整体上表现为弱脱钩向强脱钩发展,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各省份的脱钩效应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④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均抑制黄河流域种植业碳排放增长,而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因素则对种植业碳排放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各省份种植业碳排放发展呈现明显不同,亟需制定差异性发展战略,以实现黄河流域种植业整体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种植业碳排放 Tapio脱钩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中心演变对延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
9
作者 周伟 李静思 +4 位作者 王雨涵 陈光照 王兴桦 张凡 侯精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5-933,955,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暴雨中心演变更加多样化,迫切需要揭示暴雨中心演变对延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通过显卡加速的地表水及其伴随输移过程模型(GPU accelerated surface water flow and associated transport mo...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暴雨中心演变更加多样化,迫切需要揭示暴雨中心演变对延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通过显卡加速的地表水及其伴随输移过程模型(GPU accelerated surface water flow and associated transport model,GAST)和暴雨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产流模块,模拟不同暴雨中心条件下的延河流域(河庄坪镇−姚店镇)洪水过程,分析延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时,相对于均匀降雨,暴雨中心在水库上游时,水库可以充分发挥其调蓄功能,受灾区位数量削减率达到78%,最大水深削减率为56%;暴雨中心在水库下游时,水库的调节能力受限,受灾区位数量削减率仅为22%,最大水深削减17%;洪水淹没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现状条件下的均匀降雨、“上拦”方案实施后的均匀降雨、实施“上拦”方案下的暴雨中心在水库下游、实施“上拦”方案下的暴雨中心在水库上游。研究结果有助于量化暴雨中心演变对延河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指导延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从而提升延安中心城区的防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中心演变 流域洪水 水库 水动力模型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信息化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10
作者 张胜武 韩日 +1 位作者 王良举 王娜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信息化作为新兴产业驱动力,重塑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与关联互动。既有研究探讨了信息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基于城市尺度的信息化对旅游经济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尚未被系统性检验。文章在揭示信息化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 信息化作为新兴产业驱动力,重塑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格局与关联互动。既有研究探讨了信息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基于城市尺度的信息化对旅游经济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尚未被系统性检验。文章在揭示信息化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信息化与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和关联性特征,传统计量模型因忽略空间交互作用而高估信息化对旅游经济的产出弹性。(2)信息化对本地旅游经济具有U型影响,研究末期仅6个城市信息化水平跨过拐点,其对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邻近旅游经济呈倒U型溢出影响,且本地直接影响力度强于邻近溢出影响。(3)信息化的不同组成部分对旅游经济的作用路径存在差异,信息化基础设施呈U型影响而信息产业呈倒U型影响,信息产业发展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短板。(4)信息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对本地U型影响以及对邻近倒U型溢出效应在上游并未得到释放,其影响强度依次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旅游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冲击与消费冲击对减排行为多因素的联动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邱立新 赵亚楠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7,I0102-I0108,共13页
碳排放问题是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RBC结构的基础上利用DSGE模型模拟技术冲击和消费冲击,分析不同冲击对黄河流域企业和居民减排行为多因素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企业减排行为、碳排放量以及... 碳排放问题是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RBC结构的基础上利用DSGE模型模拟技术冲击和消费冲击,分析不同冲击对黄河流域企业和居民减排行为多因素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企业减排行为、碳排放量以及宏观经济指标有着积极的影响,消费冲击下经济的扩张效应比较明显,但不同省份对消费冲击的敏感程度不同;黄河流域各省份面对冲击时的波动性和周期特征有所不同,且黄河流域各省份技术冲击的可持续性小于消费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冲击 消费冲击 DSGE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ethod and Groundwater Model for Water Rights Management in Haihe River basin
12
作者 Lijuan Xue~1,Xinjun Zhu~(1,2),Songqiu Bo~3,Jianxin Li~3,Wei Li~3,Wei Yang~1 1.Tianjin Lonwin Network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Tianjin 30018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101,China 3.Haihe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ianjin 300170,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26,共1页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in Haihe River basin,North China.The number of aquifers that appear to be declining under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overdraft is increasing.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water re...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in Haihe River basin,North China.The number of aquifers that appear to be declining under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overdraft is increasing.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water resources,there is a strong scientific need to analyze the net use of this important water resource and to quantify the water rights allocation for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GROUNDWATER model water RIGHTS NET GROUNDWATER use Haihe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s情景的滦河流域水源涵养量研究
13
作者 门宝辉 李国娇 刘灿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量对保障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SSPs情景的人口和GDP数据,构建了耦合SD和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SWAT模型,模拟预测并分析了3种SSP情景下的滦...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量对保障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MIP6中SSPs情景的人口和GDP数据,构建了耦合SD和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SWAT模型,模拟预测并分析了3种SSP情景下的滦河流域年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流域水源涵养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流域东南的水源涵养量多于西北部的;3种SSP情景下的水源涵养量均比现状年多,其中SSP3的水源涵养量最多,为11.24亿m^(3);从影响因素来看,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蒸散发量呈负相关;流域水源涵养量主要来自草地、林地和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预测 SWAT模型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降水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陶洁 赵启家 +3 位作者 赵阳 王兴平 王慧亮 郭元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利用WRF模式模拟岷江上游2018—2022年5场降雨,选取FNL和ERA5数据作为初始场,对降雨的空间分布、小时过程及模拟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下垫面对降雨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的初始场数据和实测资料,WRF模式能模拟出多时间分辨... 利用WRF模式模拟岷江上游2018—2022年5场降雨,选取FNL和ERA5数据作为初始场,对降雨的空间分布、小时过程及模拟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下垫面对降雨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的初始场数据和实测资料,WRF模式能模拟出多时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过程,可提高降雨量级和分布预测,但对峰值的模拟能力不足,实测累积雨量和面雨量被低估;时空分辨率为0.25°×0.25°,3 h的初始场数据在岷江上游进行降雨数值模拟的效果较好,10~14 h预见期较优。高程和土地利用条件更新后,累积降雨结果有提升,总体峰值仍低于实测值;融合更新初始场数据能够改进数值模式模拟降水的峰值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岷江上游 土地利用 DEM 预见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资源可达性评价
15
作者 李治军 庞博文 郝永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5,共7页
水资源可达性是评价区域取用水难易程度的重要标准,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差异,受气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选取坡度、相对高差、径流深、水质分布、土地利用类型这5个空间因子指标并耦合最小累计阻力(M... 水资源可达性是评价区域取用水难易程度的重要标准,能够反映一个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空间差异,受气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选取坡度、相对高差、径流深、水质分布、土地利用类型这5个空间因子指标并耦合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对辽河流域网格尺度水资源可达性进行评价,并对水资源可达性与空间需水量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研究区水资源可达性指数处于0.164~1.0之间,自北向南逐渐递增;研究区水资源可达性与空间需水量的耦合协调度在0.352~0.916之间,以区县为基本单位,流域内耦合协调度轻度失调(0.3~0.4)、濒临失调(0.4~0.5)、勉强协调(0.5~0.6)的区域分别占0.56%、0.46%、0.74%,良好协调(0.8~0.9)和高度协调(0.9~1.0)的区域分别占30.8%和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达性 耦合协调度 MCR模型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志辉 王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塔里木河流域受自然环境限制,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如何有效提升农地利用效率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研究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和fsQCA(fast simple quadratic convo-lutionalalgorithm)方法,使... 塔里木河流域受自然环境限制,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如何有效提升农地利用效率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研究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和fsQCA(fast simple quadratic convo-lutionalalgorithm)方法,使用2010—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5地州的数据,对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进行分析。从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整体效率分析,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效率最高,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次之,均远高于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生产阶段效率最低,但销售阶段效率最高,其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具有优势;阿克苏地区生产阶段效率偏低,销售阶段效率也处于5地州中最低水平。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效率受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单一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不是提升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效率提升多元路径主要有3种:1)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主导,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辅助;2)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主导,种植结构辅助;3)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主导,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种植规模辅助。基于此,建议政府因地制宜,把握地区优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方位提升塔里木河流域农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利用效率 SBM模型 fsQCA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叶林 朱志刚 陆海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 基于2009—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讨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轨迹,并借助面板Tobit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均具有波动提升态势,前者核密度曲线呈现“单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峰距逐渐变窄的右移趋势,后者核密度曲线具有“多峰”向“双峰”演化以及右尾延展度变小的右移趋势。(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空间异质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呈现东部沿海城市较高、中西部偏低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东北—西南方向移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以东部珠江入海口附近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呈西北—东南方向移动。(3)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具有综合性与差异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与政府调控负向抑制作用明显;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对珠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正向推动作用较大,信息化水平呈负向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化 TOBIT模型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刘荣增 谷苗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基于1990-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普通最小二乘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 基于1990-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普通最小二乘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2年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用地非生态化趋势明显,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生态用地总量显著减少,内部结构发生明显转换;生态用地空间上呈现“点状扩散-多中心集聚-放射状扩展”的演变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驱动生态用地演变,其中第三产业占比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持续增强,各驱动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为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时空演变 GTWR模型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nformer模型的月径流遥相关预报
19
作者 李继清 谢宇韬 +1 位作者 徐学军 吴亮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延长中长期径流预报的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从物理成因上考虑径流的影响因素,在前期降水径流的基础上增加遥相关因子,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因子选择,引入长时间序列预报中表现良好的Informer模型,构建了月径流预报的RF-Informer模... 为延长中长期径流预报的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从物理成因上考虑径流的影响因素,在前期降水径流的基础上增加遥相关因子,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因子选择,引入长时间序列预报中表现良好的Informer模型,构建了月径流预报的RF-Informer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雅砻江流域两河口、锦西、二滩3个水库的入库月径流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将遥相关因子引入流域月径流预报可以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相较于线性相关法,基于RF模型选择预报因子可以挖掘因子间非线性关系,提升预报效果;与RF-LSTM、RF-SVM、RF-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RF-Informer模型的误差最小,预报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径流预报 遥相关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Informer模型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整合夜间灯光数据的实证分析
20
作者 谭志雄 向斯曼 +1 位作者 韩经纬 陈思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1,共17页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应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此研究在对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后,采...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应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此研究在对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基本处理后,采用不具有截距项的“S”型模型拟合形成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整合夜间灯光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收缩像素提取开展城市收缩测度;基于空间溢出视角,借助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影响,开展稳健性、异质性相关讨论,并构建非线性模型从“劳动收入”与“环境质量”两条路径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存在倒“U”型关系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与“竞争模仿效应”形成,空间溢出效应甚至超过了直接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中部地区的城市不显著,中东西三大板块各具优势,但要素资源流动性不强;非资源型城市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收缩的作用效果显著,资源型城市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就业吸纳效应、环境污染效应等途径影响城市收缩。基于此,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关注城市收缩本质,转变城市收缩传统价值误区认识。倡导“精明收缩”理念,在保持城市基本活力的同时,合理调整城市规模与功能布局。针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异质性,实行差异化外资引入策略。东部地区进一步优化外资吸引政策,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引进;而西部与中部地区则应注重外资对本地产业升级和就业吸纳的促进作用,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外资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竞争。建立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开发开放平台协同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内外资导向和城市发展目标协同。研究对长江经济带正视“精明收缩”问题,构建具有包容性、韧性和适应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收缩 外商直接投资 夜间灯光数据 长江经济带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