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自主运行模式及未来发展分析
1
作者 娄月新 金强 +4 位作者 魏明泽 王子睿 陈安 张勇 李从波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5,80,共6页
为了跟踪国内外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发展进程,深化对MASS自主性的理解,对国内外MASS在标准规范及科研项目上的发展进行梳理;通过绘制时间尺度上的人机运行机制图对MASS自主性进行解析并以航行感知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化解读;对MASS的风... 为了跟踪国内外海上水面自主船舶(MASS)发展进程,深化对MASS自主性的理解,对国内外MASS在标准规范及科研项目上的发展进行梳理;通过绘制时间尺度上的人机运行机制图对MASS自主性进行解析并以航行感知系统为例进行实例化解读;对MASS的风险评估、模型基础、试验实践内容进行展望。总结分析目前MASS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MASS的3种自主运行模式,为MASS的详细设计及未来发展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工程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 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规则 自主运行模式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RAC法的高校食品检测类实验室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华 苏可盈 +3 位作者 吴慧 黄静 麦凤兰 毋福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8-302,共5页
为了减少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发生,有效防控实验室危害风险,不断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水平,综合使用改进的RAC-5M1E法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以及原因追溯,构建安全指标的有效分类以及权重设置,对危险程度进行分层... 为了减少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事件的发生,有效防控实验室危害风险,不断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水平,综合使用改进的RAC-5M1E法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以及原因追溯,构建安全指标的有效分类以及权重设置,对危险程度进行分层、构建潜在危险程度的评估矩阵,并且对实验室中风控体系进行检验以及评估。对实验室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管控等系统,结合PDCA循环理念,基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构建具有不断自我完善能力的高校食品检测类实验室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从而为食品检测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价和改进提供依据和标准。这些措施可以为高校同类实验室隐患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双重预防机制 rac 食品检测 PD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铜矿选冶渣综合理化特性及环境污染特性评价
3
作者 张维 傅开彬 +4 位作者 王磊 谌书 姚俊 廖飞 魏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毒性浸出程序(TCLP)、改进的三步提取(BCR)、风险评估编码(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RSP)等方法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环境污染特性.结果表明,铜矿选冶渣多呈团聚状,体积平均粒径为54.18μm,主要含铁橄榄石(75.33%)、磁铁矿(12.15%)、黑云母等物相.硫酸硝酸法测得的铜矿选冶渣Cr、Cu、Zn和Pb浓度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规定的危废限值,该铜矿选冶渣为一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RAC法和RSP法评价结果表明,Cu是铜矿选冶渣的主要防治对象,Fe、Zn、Pb是铜矿选冶渣的次要防治对象.研究结果为铜矿选冶渣的安全处理和处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选冶渣 综合理化特性 环境污染特性 风险评估编码法(rac) 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得田沟金矿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和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59
4
作者 陈岩 季宏兵 +2 位作者 朱先芳 黄兴星 乔敏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42-2151,共10页
对密云水库上游已关闭的得田沟金矿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As和Pb外的重金属平均含量都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的空间... 对密云水库上游已关闭的得田沟金矿和崎峰茶金矿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As和Pb外的重金属平均含量都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土壤中Pb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总量的50%,其次为残渣态占33%;Cu的残渣态为72%,其次有机结合态为21%;Zn和Mn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93%和87%,其他重金属元素则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大多数重金属含量和可提取态含量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堆积过尾矿石处(Z8、Z9和Z10),污染程度较重。基于总量的富集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Cr有显著污染,Hg、Cu、Cd和Ni为中度污染,其他元素轻微污染或无污染;基于形态的RAC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土壤 重金属 形态 风险评价编码(r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兴星 朱先芳 +2 位作者 唐磊 季宏兵 靳宇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32-1639,共8页
应用富集因子法(EF)和风险评估编码方法(RAC)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含量除As外,其余均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矿区的选冶活动已... 应用富集因子法(EF)和风险评估编码方法(RAC)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含量除As外,其余均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矿区的选冶活动已经对下游的水体和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富集因子法评价表明Cd、Pb、Cr富集较为严重,达到显著污染水平.形态分析表明,残渣态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Cd元素可交换态所占比例(2.88%~21.15%)最高,RAC评价结果显示Cd基本处于中等风险水平,Pb为无风险,风险等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Cd〉Mn〉Zn〉Cu〉Co〉Cr〉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形态 富集因子(EF) 风险评估编码方法(r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乔敏敏 季宏兵 +1 位作者 朱先芳 陈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3-1431,共9页
为研究北京市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以及形态分布特征,采用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准则法(RAC)探讨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富集。相关性分析表明,Zn、V、Cu、Mn、P... 为研究北京市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以及形态分布特征,采用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准则法(RAC)探讨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富集。相关性分析表明,Zn、V、Cu、Mn、Pb、Ni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这些元素有着相同的人为和自然污染源。形态分析表明,Cu、Ni的残渣态分别占总量的71%、72%,其次有机结合态为17%、14%;Mn残渣态为4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22%,碳酸盐结合态为18%;其他重金属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平均含量占总量的80%以上。RAC评价结果显示,Mn(除采样点18)处于中等风险甚至高风险等级,Pb、Zn、Cu处低风险到中等风险级,Ni、V、Cr、Ti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将为北京市密云水库保护、人体健康安全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 风险评价编码(r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4
7
作者 许友泽 刘锦军 +2 位作者 成应向 戴友芝 付广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本研究于湘江共采集了29个典型重金属污染断面底泥样品,测定了底泥中重金属Cd、Pb、Cr、Cu、Mn和Zn的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并采用改进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湘江底泥存在主要由重金属Cd、Pb、C... 本研究于湘江共采集了29个典型重金属污染断面底泥样品,测定了底泥中重金属Cd、Pb、Cr、Cu、Mn和Zn的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并采用改进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湘江底泥存在主要由重金属Cd、Pb、Cr、Cu、Mn和Zn构成的复合污染,其含量范围依次为2.83—29.15 mg·kg-1、8—1784 mg·kg-1、10.00—4884.28 mg·kg-1、9—674 mg·kg-1、744.83—16246.22 mg·kg-1和61.50—3771.11 mg·kg-1;参考土壤环境质量Ⅲ级标准的断面超标率依次为100%、10.34%、6.90%、3.54%、100%和24.14%;有效态百分含量范围依次为25.04%—66.63%、8.75%—50.00%、1.14%—35.08%、3.70%—39.00%、1.99%—65.79%和7.48%—47.96%;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次是Pb和M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贡献率(MRI)依次为90.37%、4.17%、3.03%,干流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于支流的生态风险,达到极强危害水平的采样断面占72.41%,主要集中于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和郴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 底泥 重金属 风险评价代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6
8
作者 董丽华 李亚男 +2 位作者 常素云 杨幼安 刘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2-1117,共6页
在对各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价准则(RAC)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按照RAC准则,Cd的有效态质量分数大于50%,对环境构成非常高的风险;Ni次之,超过30%,对环... 在对各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价准则(RAC)和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按照RAC准则,Cd的有效态质量分数大于50%,对环境构成非常高的风险;Ni次之,超过30%,对环境构成了高风险;Zn对环境构成中等程度的风险;Pb和Cu对环境的危害均处于低风险状态.采用SQG-Q法,其SQG系数为7.4,远远大于1,表明该区域呈现出非常高的潜在不利生物毒性效应.应用PEL/TEL准则对单一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进行判断,表明这几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很大,不利生物效应将频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风险评价准则 可利用性 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设备政府安监职能转变风险预警及控制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新浩 罗云 +1 位作者 何义 徐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为辨识特种设备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导致的法律调整、职责转移、行业发展等诸多风险,实现风险的预警及控制,基于工作安全分析法(JSA)、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和最低合理可行准则(ALARP)等风险管理技术,制定出一套针对这一问题... 为辨识特种设备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导致的法律调整、职责转移、行业发展等诸多风险,实现风险的预警及控制,基于工作安全分析法(JSA)、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和最低合理可行准则(ALARP)等风险管理技术,制定出一套针对这一问题的风险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式。以取消锅炉改造单位许可为例,详细分析、说明风险预警及控制决策过程。结果表明:只需采取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便可将锅炉改造单位许可下放至省、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安全监管 职能转变 风险预警 控制决策 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 工作安全分析法(JSA) 风险评价指数法(r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东艳 庞少鹏 +2 位作者 徐心远 李艳利 王长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2-729,共8页
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焦作市中马村矿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Zn,Cr,Pb,Ni,Cu,Cd)的形态分布,并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Zn,Cr,Pb,Ni,Cu和C... 采用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焦作市中马村矿煤矸石山周围农田土壤中6种重金属(Zn,Cr,Pb,Ni,Cu,Cd)的形态分布,并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风险评估编码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Zn,Cr,Pb,Ni,Cu和Cd的总量平均值分别为81.43,48.58,33.59,29.31,24.32,0.48 mg·kg^-1,随着距煤矸石山距离的增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减小的趋势;Cd的可交换态含量所占比例最高,均值为36.54%,其次为Ni(11.39%)和Zn(4.10%),风险评估判定Cd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及风险程度,Ni生物有效性及风险程度处于低到中等;以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计算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134~360,67~266,表明该区域土壤具有低至中等潜在危害;矸石山为该区域Pb,Cu,Ni,Cr累积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 形态分布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尾矿坝风险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敏 王海亮 丁慧哲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140-143,共4页
利用鱼刺图分析了小型尾矿库存在的风险,并结合某地区随机抽取的20个小型尾矿坝的相关数据,通过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分析了此地区小型尾矿坝的风险,确定了该地区小型尾矿库的风险等级。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尾矿坝 鱼刺图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中铅化学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瑞瑞 陈华清 李杜康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47-51,共5页
针对曾爆发儿童血铅事件的南安市庄内村土壤中的铅含量及化学形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其土壤中的铅进行化学形态分析,并采用ICP-MS对土壤中各形态铅含量及总铅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测定结果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 针对曾爆发儿童血铅事件的南安市庄内村土壤中的铅含量及化学形态,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其土壤中的铅进行化学形态分析,并采用ICP-MS对土壤中各形态铅含量及总铅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根据测定结果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中铅的环境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铅为轻度-偏中度水平,环境风险水平不高;基于RAC法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铅平均风险水平为中等风险;基于RSP法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铅平均风险水平为重度风险;RAC法、RSP法评价结果均呈现出表层土壤风险程度略高于母质层;3种评价方法中RSP法较适宜对小区域土壤中铅的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铅化学形态 rac RSP法 地累积指数法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被引量:18
13
作者 罗浪 刘明学 +6 位作者 董发勤 向莎 张格格 宗美荣 杨刚 张倩 张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污染负荷指数法(PLI)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rac)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土壤中Cd形态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爱民 岳延滨 +2 位作者 王永平 韩世玉 邢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为探明贵州辣椒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Cd进入土壤后的形态分布特征及辣椒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辣椒土壤中Cd形态分布与土壤Cd添加浓度有一定的关联。当外源Cd浓度为0mg/kg时,苗期、花期土壤中Cd形态... 为探明贵州辣椒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Cd进入土壤后的形态分布特征及辣椒土壤中Cd的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辣椒土壤中Cd形态分布与土壤Cd添加浓度有一定的关联。当外源Cd浓度为0mg/kg时,苗期、花期土壤中Cd形态分布表现为残渣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果期中残渣态>可氧化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当Cd浓度为0.5mg/kg和1.0mg/kg时,辣椒生育期内土壤中Cd为残渣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浓度为2.5mg/kg时,酸溶态>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Cd浓度为5.0mg/kg时,酸溶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2)辣椒不同生育期土壤中Cd污染风险程度为外源Cd浓度0mg/kg时风险低,0.5mg/kg时风险中度,1.0mg/kg时(苗期土壤中Cd对生态危害接近高风险的边缘)与2.5mg/kg时为高度风险,5.0mg/kg时达到极高度风险水平。结论,贵州辣椒土壤中Cd污染的生态风险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CD 形态分布 风险评估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华从伶 陈忘名 张连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2-146,共5页
当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该项工作的风险包括产品风险、队伍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分析方法,结合风险分析原... 当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该项工作的风险包括产品风险、队伍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分析方法,结合风险分析原理和危险评估指数,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可科学判定工作风险大小。对连云港口岸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进行了评估,纵向比较了连云港地区近3年来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的量化值,通过举例表明该模型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危险评估指数 进出口食品安全 监管工作风险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运企业风险评估的实施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志忠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60,共5页
航运业历来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随着航运科技和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全球航运安全形势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尤其自1998年7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公布了以ISO9002为基准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以来,航运业的安全管理进入了国际... 航运业历来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随着航运科技和安全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全球航运安全形势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尤其自1998年7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公布了以ISO9002为基准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以来,航运业的安全管理进入了国际标准化时代。为进一步完善航运业的标准化管理,国际海事组织在85届海安会上通过了MSC.237(85)决议批准了ISMCODE的修正案,并要求航运企业自2010年7月1日起针对安全和防止污染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为保证航运企业能够正确进行安全活动的风险评估,以满足该修正案的要求,应用风险决策法系统分析了航运企业进行船舶、人员和环境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各个要素。提出一套合理、实用和系统的航运企业风险评估方法,并对风险评估实施过程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阐述。对进一步提高船舶安全操作水平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企业 ISM规则 风险评估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土壤中外源Cd生物可利用性风险评价
17
作者 张爱民 王永平 +1 位作者 付文婷 邢丹 《辣椒杂志》 2015年第4期21-24,37,共5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Cd进入土壤后的生物可利用含量及风险程度。结果表明:① CaCl2提取剂对辣椒土壤中Cd具有一定的提取能力,其提取率达11%以上;污染土壤的提取量(0.197-2.137 mg/kg)和提取率(32%-44%)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对辣椒...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Cd进入土壤后的生物可利用含量及风险程度。结果表明:① CaCl2提取剂对辣椒土壤中Cd具有一定的提取能力,其提取率达11%以上;污染土壤的提取量(0.197-2.137 mg/kg)和提取率(32%-44%)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对辣椒的供给能力相对较高。②辣椒不同生育期土壤中Cd污染风险程度评定的结果为:T0中度风险,T1、T2、T3和T4均为高度风险。整体来说,污染土壤中Cd的可利用性生态风险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CD 风险评估编码 可利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区燃煤型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61
18
作者 范明毅 杨皓 +4 位作者 黄先飞 曹人升 张泽东 胡继伟 秦樊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5-2436,共12页
为了揭示毕节金沙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Hg、As、Cd、Cr、Cu、Pb和Zn)污染状况,在电厂周围采集了32个土壤表层样品,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并以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改性灰色聚类法及风险评估编码法(RAC)进行生态... 为了揭示毕节金沙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Hg、As、Cd、Cr、Cu、Pb和Zn)污染状况,在电厂周围采集了32个土壤表层样品,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并以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改性灰色聚类法及风险评估编码法(RAC)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除了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低于贵州省土壤平均背景值外,其余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大于该背景值.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Cd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具有很强的环境危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g与As、Cd表现为极显著相关,而Zn与其余重金属元素相关性都较弱.生态风险评价得出7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Cd>Hg>As>Cu>Pb>Zn>C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29.72,处于中等生态风险.通过改性灰色聚类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表明电厂西面污染明显高于东面,且Hg和Cd为主要污染物;由风险评估编码法得出元素Cd有效态占18.17%,对环境构成中等风险等级,元素Cr和Zn对环境的危害处于低风险状态,元素Hg、Pb、As和Cu处于无风险状态.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金沙电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应特别重视Hg和Cd这两种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改性灰色聚类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3
19
作者 张塞 于扬 +3 位作者 王登红 王伟 张洪果 岑况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6-738,共13页
稀土矿的露天开采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存在以Cd、Pb为主的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常见环境质量评价以主要污染因子(如重金属总量)作为衡量污染程度的指标,仅能反映重金属的富集程度... 稀土矿的露天开采易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土壤存在以Cd、Pb为主的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常见环境质量评价以主要污染因子(如重金属总量)作为衡量污染程度的指标,仅能反映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为查明赣南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的赋存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本文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土壤重金属各形态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及RAC风险评价法对赣南稀土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65.5%。②土壤样品中Cd、Pb含量平均值分别是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72倍和2.14倍;流域内位于矿山下游河流沿岸农田土壤Cd的平均值、尾矿库附近农田Pb的平均值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2.33倍和3.06倍,22.7%样品的Cd或Pb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其中可交换态所占比例仅次于残渣态,分别占总量的47.1%和13.5%。③地累积指数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Pb累积程度及生态风险水平较高,Co、Ni、Cu、Zn较低;RAC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d生态风险较高,Co、Zn、Pb生态风险中等,Cu、Ni生态风险低。④针对矿区农田土壤的三种评价方法各有侧重,其评价结果异中有同,均表明研究区土壤Cd具有较高的污染程度和迁移活性,生态风险较高。本研究结果将为识别稀土矿周边农田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重金属形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rac风险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对比——以江汉平原典型场区为例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江军 刘波 +4 位作者 蔡烈刚 王国强 殷科 陈海波 李智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4-172,共9页
以江汉平原典型场区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As、Hg的总量和赋存形态特征,选用修正单项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四种评价方法开展了土壤重金属的... 以江汉平原典型场区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As、Hg的总量和赋存形态特征,选用修正单项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四种评价方法开展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风险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总量的两种方法对比,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优于修正单项污染指数法。(2)基于形态的两种方法对比,RAC法的评价结果比RSP法更为合理。(3)基于总量和形态方法对比,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RAC法各有其优缺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能直观反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信息和环境危害性,而RAC法则可以利用形态来阐明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特性和生态活性。因此,在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时,综合考虑重金属种类、累积程度、生物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等参数指标,才能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江汉平原典型场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Pb、As污染程度较低,对周边环境无影响;重金属元素Hg累积程度不高,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威胁;重金属元素Cd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对周边环境影响大,亟需采取相应措施减轻Cd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正单项污染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风险评估编码法 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