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TFSI)_(2)-Mediat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for Electrolyte Engineering Toward Stable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1
作者 Zhenjie Liu Murong Xi +6 位作者 Rui Sheng Yudai Huang Juan Ding Zhouliang Tan Jiapei Li Wenjun Zhang Yonggang Wang 《Nano-Micro Letters》 2025年第5期479-491,共13页
Practical Zn metal batteries have been hindered by several challenges,including Zn dendrite growth,undesirable side reactions,and unstabl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These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more serious in ... Practical Zn metal batteries have been hindered by several challenges,including Zn dendrite growth,undesirable side reactions,and unstabl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These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more serious in low-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Herein,we design a Zn salt-mediated electrolyte with in situ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the small molecule organic solvent.The Zn(TFSI)_(2)salt catalyzes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1,3-dioxolane(DOL)),generating oxidation-resistant and non-combustible long-chain polymer(poly(1,3-dioxolane)(pDOL)).The pDOL reduces the active H_(2)O molecules in electrolyte and assists in forming stable organic–inorganic gradient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with rich organic constituents,ZnO and ZnF_(2).The introduction of pDOL endows the electrolyte with several advantages:excellent Zn dendrite inhibition,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widened electrochemical window(2.6 V),and enhanced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freezing point=-34.9°C).Zn plating/stripping in pDOL-enhanced electrolyte lasts for 4200 cycles at 99.02%Coulomb efficiency and maintains a lifetime of 8200 h.Moreover,Zn metal anodes deliver stable cycling for 2500 h with a high Zn utilization of 60%.A Zn//VO_(2)pouch cell assembled with lean electrolyte(electrolyte/capacity(E/C=41 mL(Ah)^(-1))also demonstrates a capacity retention ratio of 92%after 600 cycles.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practical Zn metal batteries enabled by the Zn(TFSI)2-mediated electrolyt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yte engineering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Lewis acid catalyst Zn metal bat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yclable polymer functionalization via end-group modification and block/random copolymeriz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Yihuan Liu Jiaqi Wu +5 位作者 Huan Liang Zhao Jin Lianzhu Sheng Xin Hu Ning Zhu Kai Guo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578-584,共7页
Recyclable polymers offer a great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plastics.Herein,functionalization of recyclable polymers,poly((R)-3,4-trans six-membered ring-fused GBL)(P((R)-M)),were reported via... Recyclable polymers offer a great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plastics.Herein,functionalization of recyclable polymers,poly((R)-3,4-trans six-membered ring-fused GBL)(P((R)-M)),were reported via end-group modifications and block/random copolymerizations.Di-n-butylmagnesium was selected to catalyz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ROP)of(R)-M in the presence of a series of functional alcohols as the initiators.Block/random copolymerizations of(R)-M andε-caprolactone(ε-CL),L-lactide(L-LA)and trimethylene carbonate(TMC)were performed to control the onset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T_(d)),melting temperature(T_(m))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These functionalized recyclable polymers would find broad applications as the sustainable pla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yclable polymers End-group modification COpolymeriza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锡催化L-丙交酯与乙交酯本体开环共聚
3
作者 郑文 张建纲 +4 位作者 张跃胜 刘雄 包建娜 张先明 陈文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1,共13页
为探究金属催化剂辛酸亚锡(Sn(Oct)_(2))与次水杨酸铋(BiSS)对L-丙交酯(L-LA)与乙交酯(GA)本体开环聚合(ROP)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含量的Sn(Oct)_(2)或BiSS合成一系列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 为探究金属催化剂辛酸亚锡(Sn(Oct)_(2))与次水杨酸铋(BiSS)对L-丙交酯(L-LA)与乙交酯(GA)本体开环聚合(ROP)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使用不同含量的Sn(Oct)_(2)或BiSS合成一系列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借助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聚合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iSS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催化剂,在ROP制备PLGA共聚物中获得了与Sn(Oct)_(2)类似的结果,其催化性能可与Sn(Oct)_(2)相媲美。BiSS催化制备的PLGA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例如,1000×10^(-6)Bi催化制备的PLGA73在氮气氛围下的T_(5)%和T_(90)%分别为269.6℃和379.2℃,相较于Sn(Oct)_(2)分别升高了36℃和82.7℃。由BiSS催化制备的PLGA链段具有更高的随机性和更短的L-LA序列长度。BiSS可以替代商业使用的Sn(Oct)_(2)用于生产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低毒性P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丙交酯 乙交酯 金属催化剂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汪朝阳 赵海军 +2 位作者 侯晓娜 罗玉芬 宋秀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65,共4页
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 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合成 直接熔融聚合 丙交酯开环聚合 固相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丙交酯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耀明 麦杭珍 +1 位作者 陈军武 高茜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3-58,共6页
以丙交酯为原料,在辛酸亚锡催化下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得了聚左旋丙交酯(PLLA).应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以丙交酯为原料,在辛酸亚锡催化下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得了聚左旋丙交酯(PLLA).应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并详细论述了丙交酯的纯度、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PLLA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性 聚丙交脂 开环聚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强 杨青芳 姚军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乳酸直接缩聚和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直接合成时的反应条...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医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乳酸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乳酸直接缩聚和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直接合成时的反应条件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催化剂对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影响,介绍了聚乳酸聚合的一种高效方法——反应挤出法,并展望了聚乳酸合成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合成工艺 反应挤出法 丙交酯 开环聚合工艺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科 王鹏 +1 位作者 李文科 舒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8,共3页
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辛酸亚锡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SiC作辅助加热介质,微波功率为... 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辛酸亚锡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SiC作辅助加热介质,微波功率为450W,反应18min)合成了分子量为2.5×104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微波辐射技术 合成方法 热量 丙交酯 高分子材料 P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丙交酯的制备及在二甲苯溶液中的开环聚合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南 姜文芳 +1 位作者 赵京波 杨万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6,共4页
将乳酸在催化剂存在下脱水环化合成了D,L-丙交酯(D,L-L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脱水温度及稀释剂等对D,L-LA产率的影响,纯D,L-LA的产率最高可达37.3%。将D,L-LA以二甲苯为溶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PDLLA。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 将乳酸在催化剂存在下脱水环化合成了D,L-丙交酯(D,L-L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脱水温度及稀释剂等对D,L-LA产率的影响,纯D,L-LA的产率最高可达37.3%。将D,L-LA以二甲苯为溶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经开环聚合得PDLLA。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为:单体浓度4.62mol/L,n(SnOct2)/n(D,L-LA)=1∶400,聚合温度为120℃,聚合时间为8h。利用最优条件,可制得Mv为76,000的PDLLA。通过同核去偶1H-NMR谱对PDLLA的序列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丙交酯单体为外消旋型,不含内消旋型丙交酯(meso-LA);且在聚合过程中无消旋化及酯交换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D L-丙交酯 开环聚合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6-二叔丁基-4-个甲基苯氧基)钐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 被引量:5
9
作者 姚英明 沈琪 扈晶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2-64,共3页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by(ArO)2Sm (THF)4 (ArO = 2, 6-ditertbutyl(4-methylphenoxo-) as catalyst for the first time.The catalyst contentrati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D,L-lactid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by(ArO)2Sm (THF)4 (ArO = 2, 6-ditertbutyl(4-methylphenoxo-) as catalyst for the first time.The catalyst contentrati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solvent showed a marked effect onthe polymerization.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decrease with increase of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decrease of catalyst concentration. The initi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nd-group analysis of oligomer by IR. The active species are sup-posed to be a samarium enolate form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rO)2Sm(THF)4 with lact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交酯 聚合 催化剂 丙交酯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交酯的合成与聚合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久进 王远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1,19,共3页
丙交酯是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中间体,采用新型La Ti复合氧化物催化乳酸合成丙交酯,粗丙交酯经乙酸乙酯纯化后,差热分析仪测得其熔点为126 4℃,纯化后的丙交酯在一定条件下,经辛酸亚锡引发,开环聚合成聚乳酸,并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仪对... 丙交酯是由乳酸合成聚乳酸的中间体,采用新型La Ti复合氧化物催化乳酸合成丙交酯,粗丙交酯经乙酸乙酯纯化后,差热分析仪测得其熔点为126 4℃,纯化后的丙交酯在一定条件下,经辛酸亚锡引发,开环聚合成聚乳酸,并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仪对聚乳酸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合成 差热分析仪 聚合 复合氧化物 聚乳酸 乙酸乙酯 辛酸亚锡 红外光谱 中间体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微波辐射法合成聚D,L-乳酸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1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连续发射微波的改装微波炉为反应器,在Sn(Oct)2催化剂用量0.56%(以DLLA单体质量计)、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10min的条件下,合成的PDLL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2kg/mol,收率为81.8%。改装的微波炉可连续发射微波,体系升温迅速,温升过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聚D L-乳酸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玉东 张孝彦 +3 位作者 刘晓琼 付鹏 刘民英 赵清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自制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 以自制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下,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mPEO-b-PLA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别为5 250,14 070,23 360和44 300,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45,1.47,1.53和1.59.对目标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表征,分子量与设计结果吻合,聚合是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聚丙交酯 嵌段共聚物 活性阴离子聚合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2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李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Sn(Oct)2用量为丙交酯单体用量的0.56%(质量分数),在功率为90 W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10 m in,可获得粘均分子量(Mη)为15.92×104的聚乳酸(PDLLA).与家用微波炉相比,采用连续微波炉反应器,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产率的聚乳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聚乳酸 环境友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的性能、合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7
14
作者 史铁钧 董智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3-16,共4页
本文对聚乳酸的性能、合成方法及在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接骨材料、手术缝合线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了综述 。
关键词 聚乳酸 生物降解性材料 药物释放体系 丙交酯 开环聚合 挤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制备环状和线形嵌段共聚酯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娟 杜凡凡 +3 位作者 冯锐 胡倩 介素云 李伯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以空气稳定的含苯并咪唑基吡啶醇配体的氯化锌配合物为催化剂,与甲基锂相结合,在有无苄醇引发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L-丙交酯(L-LA)的均聚反应以及L-丙交酯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反应.L-丙交酯的均聚反应与ε-己内酯的均聚反应相似,具... 以空气稳定的含苯并咪唑基吡啶醇配体的氯化锌配合物为催化剂,与甲基锂相结合,在有无苄醇引发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L-丙交酯(L-LA)的均聚反应以及L-丙交酯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反应.L-丙交酯的均聚反应与ε-己内酯的均聚反应相似,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聚合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体系中有无苄醇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得到以线形和环状聚丙交酯(PLA)为主的聚合产物;而加入苄醇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在L-丙交酯和ε-己内酯均聚反应的基础上,对2种单体的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顺序加料法,调节ε-CL/L-LA的起始投料比,在有无苄醇存在下,分别制备了一系列不同ε-CL/L-LA比例的线形和环状嵌段共聚物,对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开环聚合 L-丙交酯 Ε-己内酯 环状和线形共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春深 杨绍娟 王远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392-11394,共3页
介绍了聚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几种合成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原理,并对聚乳酸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直接聚合 丙交酯开环聚合 反应挤出聚合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接枝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志锋 于晓琳 赵耀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1-1104,共4页
以二醋酸纤维素为接枝骨架,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通过L-丙交酯的开环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丙交酯接枝共聚物(CDA-g-PLA),并采用GPC、FTIR、1H-NM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 以二醋酸纤维素为接枝骨架,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通过L-丙交酯的开环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二醋酸纤维素和聚丙交酯接枝共聚物(CDA-g-PLA),并采用GPC、FTIR、1H-NM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原料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C%)、接枝率(G%)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50℃,单体丙交酯与二醋酸纤维素质量比为4:1,反应时间30m in,催化剂辛酸亚锡与二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时,产物的接枝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 L-丙交酯 开环聚合 接枝聚合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乙酰丙酮盐催化聚合ε-己内酯和丙交酯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建飞 沈之茎 孙俊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9-61,共3页
稀土乙酰丙酮盐催化聚合ε-己内酯和丙交酯刘建飞,沈之茎,孙俊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杭州310027)关键词ε-己内酯,丙交酯,稀土乙酰丙酮盐,开环聚合聚己内酯和聚丙交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 稀土乙酰丙酮盐催化聚合ε-己内酯和丙交酯刘建飞,沈之茎,孙俊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杭州310027)关键词ε-己内酯,丙交酯,稀土乙酰丙酮盐,开环聚合聚己内酯和聚丙交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用途,因而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催化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己内酯 丙交酯 稀土乙酰丙酮盐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中左旋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贤爵 李进 +1 位作者 邵惠丽 胡学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6-731,共6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用超临界CO2作溶剂,实现了左旋丙交酯的开环聚合,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CO2纯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状态下聚...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用超临界CO2作溶剂,实现了左旋丙交酯的开环聚合,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单体浓度、聚合时间、聚合温度、CO2纯度和压力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状态下聚合温度、催化剂用量和CO2纯度是影响聚合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超临界状态下的丙交酯开环聚合与本体丙交酯开环聚合相似,聚合过程符合配位插入聚合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左旋丙交酯 开环聚合 聚乳酸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引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汝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0,共3页
介绍了聚乳酸的主要特点、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重点阐述了丙交酯开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催化机理,以及乳酸直接缩聚的合成工艺;讨论了各合成方法的优势特点,提出了合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聚乳酸 丙交酯 开环聚合 直接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