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著作权侵权规则的守正与创新——立法论与解释论的二元视角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孔祥俊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2,共17页
网络著作权侵权规则是以“避风港”为标志,由通知删除、间接侵权、网络服务被动中立以及过错归责的“具体知情”“红旗标准”等构成的独特规则体系。环环相扣的具体规则和判断标准构造了各方利益折中妥协的公约数,承载了独有的网络著作... 网络著作权侵权规则是以“避风港”为标志,由通知删除、间接侵权、网络服务被动中立以及过错归责的“具体知情”“红旗标准”等构成的独特规则体系。环环相扣的具体规则和判断标准构造了各方利益折中妥协的公约数,承载了独有的网络著作权利益格局,最终实现著作权有限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适当免责以及社会公众信息获取自由的利益平衡。随着巨型互联网平台的勃兴、算法和过滤等技术的发达以及AI生成等新型网络平台的出现,国内外均有废改“避风港”规则的理论讨论和实践变化,但总体上均未动摇现有的立法框架和利益格局。司法裁判要遵循立法与司法的边界,强化利益平衡思维,不宜以拥抱创新和加强保护为名,进行僭越司法权的恣意创新。凡属于体现法律界限并分配责任和风险的刚性侵权规则,都不是基于技术能力而酌情裁量的事项,不能通过采用“概括知情”、强化实施过滤和主动治理义务等方式,轻率改变法定的侵权治理范式和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传播权 避风港制度 间接侵权责任 事先审查过滤义务 网络著作权治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及整体性保护
2
作者 陆东芳 郑雅如 +1 位作者 韩天腾 陈顺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2,共9页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 【目的】构建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并进行整体性保护,旨在促进生态环境与海洋文化耦合协调,推动生态与海洋文化景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接度评价、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K-means聚类算法、Linkage Mapper联动路径工具、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构建研究区的生态和海洋文化网络空间格局,并耦合形成复合型景观网络;构建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生态与文化功能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在泉州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中,廊道共62条,总长1524.55 km。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型景观网络中1条廊道生态与文化功能处于严重失调,16条处于中度失调,32条处于基本协调,11条处于中度协调,2条处于优质协调。【结论】结合泉州市国土规划,构建了及优化生态与海洋文化复合型景观网络。在复合型景观网络的优化上,重点修复了沿海地区及中心城区网络生态失调问题,将原先以文化功能为主导的网络转变为兼具生态—文化双功能的网络体系,为支撑泉州生态和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景观网络 海洋文化 耦合协调模型 文化景观信息传播模型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异构耦合网络中竞争性舆情信息传播研究
3
作者 申彦 许严妍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3-2131,共9页
针对舆情信息在跨平台交互过程中相互竞争的问题,提出在耦合网络下分析竞争性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在SEIR模型基础上引入观点动力学,加入正、负面信息传播者,基于小世界网络和有向无标度网络搭建符合当下社交特征的耦合网络环境,构建多元... 针对舆情信息在跨平台交互过程中相互竞争的问题,提出在耦合网络下分析竞争性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在SEIR模型基础上引入观点动力学,加入正、负面信息传播者,基于小世界网络和有向无标度网络搭建符合当下社交特征的耦合网络环境,构建多元异构耦合网络中竞争性舆情信息传播模型SEPNCR。在耦合社交网络中仿真分析了单双平台、信息内容、个体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引导和政府干预措施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很好地刻画了竞争性舆情信息在耦合网络中的传播过程;与单网络相比,耦合网络中的交互行为显著增强了舆情传播规模和速度,有效提升信息多样化程度,缓解了信息同质化;信息情感色彩和敏感度直接影响舆情信息竞争态势;媒体引导促进了舆情传播,政府把握干预时机对控制舆情传播有显著影响。研究为网络舆情演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舆情引导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多主体仿真 耦合网络 SE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案例数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组态路径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晓宁 张孟伟 +2 位作者 杨蕴琦 黄青 袁静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12,共14页
[目的/意义]运用组态思维厘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路径,有助于政府把握舆论走向,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过程]首先,借鉴信息生态理论识别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路径的6种要素(事件类型、社会环境、政府、网民、网络媒体... [目的/意义]运用组态思维厘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路径,有助于政府把握舆论走向,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过程]首先,借鉴信息生态理论识别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路径的6种要素(事件类型、社会环境、政府、网民、网络媒体和意见领袖),选取40件突发事件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在时间序列上分阶段收集数据;其次,通过多阶段fsQCA分析,探究要素及其组合作用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原理;最后,应用PSM方法评估不同组态路径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提升的影响。[结果/结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路径受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事件类型与社会环境是舆情起始因素,网民与事件类型是爆发因素,政府是平息因素;高/非高热度网络舆情传播路径在起始期、爆发期与衰退期共形成10种舆情类型,且不同组态类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传播路径 信息生态 fsQCA P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辟谣信息在微博平台中的传播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冠 王艺洁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6,173,共8页
[研究目的]为提升网络谣言治理水平,探究辟谣信息在媒体间的传播结构及影响辟谣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做好辟谣工作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辟谣信息的整体传播结构和特征进行探讨,对影响... [研究目的]为提升网络谣言治理水平,探究辟谣信息在媒体间的传播结构及影响辟谣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相关部门做好辟谣工作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辟谣信息的整体传播结构和特征进行探讨,对影响不同节点结构性位置差异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辟谣信息传播网络的整体密度较低,只有部分节点处于核心位置担任意见领袖角色;粉丝基础、发博总数、视频累计播放量共同影响辟谣信息传播主体的入度数以及获得的转评赞总数,关注数对出度数的影响最显著,为政府优化谣言治理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谣言传播 辟谣信息 传播结构 传播效果 微博平台 社会网络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R的Device-to-Device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霄宏 钱凯 鲍亚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在加快移动社交网络发展的同时,也给底层通信网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缓解底层通信网络的负担,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应用开始采用Device-to-Device技术传播信息。本文以Device-to-Device移动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 智能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在加快移动社交网络发展的同时,也给底层通信网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缓解底层通信网络的负担,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应用开始采用Device-to-Device技术传播信息。本文以Device-to-Device移动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该网络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的特点,然后在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此网络特点的信息传播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真实Device-to-Device环境中的信息传播过程。结果表明,Device-to-Device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与基于Internet的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Device-to-Device移动社交网络存在较大的传播时延,信息在该网络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传播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社交网络 Device-to-Device通讯 传染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间信任与流动人口创业
7
作者 郭萌萌 雷文杰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9,共15页
支持流动人口创业既是稳就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主要抓手之一。利用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00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信任环境调查数据,探讨地区间信任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 支持流动人口创业既是稳就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主要抓手之一。利用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00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信任环境调查数据,探讨地区间信任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地省份对乡籍地省份的信任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创业概率。机制分析表明,地区间信任主要通过增强社会认同、扩展社会网络、推动信息传播等方式促进流动人口创业。异质性讨论发现,地区间信任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电子政务及数字经济发展更好、集体主义文化和包容性更强的地区作用更大,即对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均表现为补充作用。据此提出重视非正式制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多措并举提升城市包容性,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团体作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信任 流动人口创业 稳就业 非正式制度 社会网络 社会认同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AT的多特征融合谣言检测模型MFLAN
8
作者 马满福 陈嘉豪 +1 位作者 李勇 张聪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89,共9页
传统的图神经网络(GNN)模型缺乏对节点之间复杂关系的建模能力,且对大规模图的处理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从大规模图中提取代表性的子图,由此导致训练和推理的精确率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图注意力网络(GAT)的多特征融合谣言检测模... 传统的图神经网络(GNN)模型缺乏对节点之间复杂关系的建模能力,且对大规模图的处理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从大规模图中提取代表性的子图,由此导致训练和推理的精确率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图注意力网络(GAT)的多特征融合谣言检测模型MFLAN。首先,MFLAN通过加入带有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方法,为每个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原始特征进行加权求和操作,获得融合后的特征向量;其次,加入正值位置编码,使模型可以获取位置信息表示;然后,引入可学习的参数矩阵,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自动地学习和优化参数值;最后,对注意力分数进行稀疏化,将大规模图中部分不重要节点的注意力置为0,以此实现MFLAN模型。实验结果表明,MFLAN模型在Ma-Weibo和Weibo23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7.71%和97.10%,相较于Dir-GNN模型分别提升1.07%和1.12%,与其他谣言检测模型相比,MFLAN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检测 新浪微博 信息传播 特征融合 图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数字作品交易行为的“发行属性”与适用规则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玉烨 关春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NFT数字作品交易方兴未艾,但侵权问题频现,亟需合理的规制路径。NFT技术促进数字作品交易客体特定化并产生准物权变动的效果,使NFT数字作品区别于一般数字作品与传统作品,为发行权扩张提供了技术性支撑。但发行权的扩张尚面临诸多困境,... NFT数字作品交易方兴未艾,但侵权问题频现,亟需合理的规制路径。NFT技术促进数字作品交易客体特定化并产生准物权变动的效果,使NFT数字作品区别于一般数字作品与传统作品,为发行权扩张提供了技术性支撑。但发行权的扩张尚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有形载体”要件的阻碍、“所有权转移要件”标准不明、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在数字环境中存在重叠等。基于此,应当厘清数字环境中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细化NFT数字作品交易领域的发行权适用标准,完成从“有形载体”到“作品与载体相对应”的转变,明确“出售”及“所有权转移”的认定;以“转让+删除”技术及征收版权转售费作为辅助手段,完成发行权在NFT数字作品交易中的嬗变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数字作品 发行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有形载体 所有权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数字艺术品版权法律问题的厘清 被引量:2
10
作者 喻玲 邵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6,共7页
NFT数字艺术品具有唯一性,是有数字资产价值的艺术品。相较于一般艺术品,它具有准物权属性和版权属性,其交易是数字资产权属交易和版权许可使用的复合行为。NFT数字艺术品交易分为铸造发布和链上交易两个阶段。铸造是版权法意义上的复... NFT数字艺术品具有唯一性,是有数字资产价值的艺术品。相较于一般艺术品,它具有准物权属性和版权属性,其交易是数字资产权属交易和版权许可使用的复合行为。NFT数字艺术品交易分为铸造发布和链上交易两个阶段。铸造是版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上链发布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后续链上交易不属于复制行为,而是准发行行为,其转售行为适用权利穷竭原则。由于载体的无形性,NFT数字艺术品持有人无法享有展览权。同时,基于智能合约中蕴含的版权许可,持有人享有非交互式传播的权利。对NFT数字艺术品非交互式传播的保护,可以考虑通过将其纳入广播权控制范围或者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其他权利”等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数字艺术品 发行权 展览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信息传播犯罪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童云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9,共14页
网络暴力作为一种“社交网络恐怖主义”,已严重污染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刑法领域对网络暴力的规制,存在着网络话语替代规范话语、无形暴力等价有形暴力的趋势,这一趋势有自相矛盾和泛化因果关系的问题。从认识论、传播学和实践论等视角... 网络暴力作为一种“社交网络恐怖主义”,已严重污染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刑法领域对网络暴力的规制,存在着网络话语替代规范话语、无形暴力等价有形暴力的趋势,这一趋势有自相矛盾和泛化因果关系的问题。从认识论、传播学和实践论等视角,甄别网络暴力的(人身)攻击性不法信息肆意传播的本质,可为网络话语寻找规范依据。基于此,可以验证专设“网络暴力罪”的治理模式并不妥当。在既有刑法体系下,应当塑造网络暴力的信息传播犯罪规制模式,分别从网络暴力的信息制作者、信息传播者和传播辅助者等视角,贯彻网络暴力信息传播犯罪规制模式的实施方案。对于网络暴力行为的入罪标准,不宜坚守纯粹形式化的传播次数标准,应当坚守形式与实质并存的法益侵害程度标准,并以实质的“可控性”标准作为划定法益侵害程度的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信息传播 象征性立法 传播类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绝版作品数字化传播的规范进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惠彬 何易平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三面向公司著作权纠纷案让馆藏绝版作品的数字化传播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为保护著作权并调和社会公共利益,避免破坏正常市场运作机制,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馆藏绝版作品数字化传播的合理使用制度。从实... 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三面向公司著作权纠纷案让馆藏绝版作品的数字化传播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为保护著作权并调和社会公共利益,避免破坏正常市场运作机制,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馆藏绝版作品数字化传播的合理使用制度。从实施情况看,条例对适格客体条件与传播范围的限制过于严苛,存在违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性要求和违背利益平衡原则等问题。借鉴新修订《日本著作权法》中的相关条款,建议我国对于馆藏绝版作品的数字化传播规范宜采取如下改革措施:一是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建立覆盖馆内、馆际、馆外的传播体系,并设置匹配的补偿机制;二是优化客体适用条件,建立“绝版作品”的动态认定机制;三是探索建立以国家图书馆为枢纽的绝版作品数字化传播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版作品 信息网络传播权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社交媒体舆情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婧媛 毕达天 +2 位作者 杨阳 王璐 张雪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0,共15页
[目的/意义]结合超网络理论识别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对相关部门监管网络舆情、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工作选取特定的网络舆情事件,利用跨社交媒体同一用户算法识别出参与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的信息... [目的/意义]结合超网络理论识别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对相关部门监管网络舆情、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实践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工作选取特定的网络舆情事件,利用跨社交媒体同一用户算法识别出参与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的信息用户。以超网络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中的各子网进行建模,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主题挖掘、情感分析等方法,挖掘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的跨社交媒体舆情关键节点识别方法,能够从不同视角识别与解读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从而更好地描述跨社交媒体舆情的传播过程与特点,为跨社交媒体舆情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网络 跨社交媒体 网络舆情 关键节点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服务提供者版权侵权责任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开鑫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9,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发了网络版权领域新的侵权纠纷类型与平台责任关注。在版权直接侵权层面,AIGC服务提供者并不必然构成演绎权侵权,但发生“模型记忆”时受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在版权间接侵权层面,AIGC服务提供者版权替代责任的认...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引发了网络版权领域新的侵权纠纷类型与平台责任关注。在版权直接侵权层面,AIGC服务提供者并不必然构成演绎权侵权,但发生“模型记忆”时受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在版权间接侵权层面,AIGC服务提供者版权替代责任的认定依赖于用户直接侵权的成立。内容呈现模式的封闭性决定了AIGC版权侵权判定的特殊性,但内容输出量级的放大效应客观增加了社会整体的版权侵权风险。为此,需要聚焦AIGC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的具体情形,设定科学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版权保护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版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演绎权 直接侵权 间接侵权 注意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权利用尽原则——兼评我国NFT数字作品侵权第一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桂德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0,共12页
目前我国实务中以NFT技术为代表的著作权保护之技术措施的运用已逐步兴起,其中产生的问题也颇受关注。例如,关于在技术措施保障下传统著作发行权权利用尽原则在数字网络环境中适用问题的讨论。当前我国围绕数字权利用尽原则的既有研究,... 目前我国实务中以NFT技术为代表的著作权保护之技术措施的运用已逐步兴起,其中产生的问题也颇受关注。例如,关于在技术措施保障下传统著作发行权权利用尽原则在数字网络环境中适用问题的讨论。当前我国围绕数字权利用尽原则的既有研究,无论是在规范解释还是在法律适用层面均存有争议与不足;因此有必要以近年实务中审判的所谓“我国NFT数字作品侵权第一案之‘胖虎打疫苗’案”为契机对其进行澄清和完善。经案例分析后认为,在NFT技术背景下数字权利用尽原则具有适用的可能性与正当性。进而基于我国现行法与司法实际,在相关规范本身完善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可通过颁布相应司法解释与发布指导性案例的方式,保障该原则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稳定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T 权利用尽原则 发行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 胖虎打疫苗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浪微博的大规模信息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易成岐 鲍媛媛 +1 位作者 薛一波 姜京池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3年第6期551-561,共11页
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们的社交方式、大众的生活理念,社会网络也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以中国著名社交网站"新浪微博"的大规模数据为依托,研究了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问题,... 以Web2.0为代表的社会媒体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们的社交方式、大众的生活理念,社会网络也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以中国著名社交网站"新浪微博"的大规模数据为依托,研究了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问题,揭示了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机制,提出了几种信息传播模型,尝试剖析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规律。这些研究成果既可以应用于信息传播预测、传播态势感知、个性化信息推荐、广告精准投放等多个领域,也可以用于发现不良用户和信息,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传播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信息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5
17
作者 罗璇 郭讲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8,共5页
运用现代传媒理论 ,分析了互联网在体育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 ,互联网在历次重大体育信息传播中承担重要角色 ;网络面临“受众危机”。同时提出了体育信息传播的“网络危机”理论及对策 :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介的协调融合。
关键词 体育 互联网 信息传播 “网络危机”理论 “受众危机” 传统媒介 网络传媒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赵丹 王晰巍 +1 位作者 韩洁平 杨文聪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133,105,共8页
[目的/意义]解构区块链舆情传播网络结构,剖析舆情传播特征和规律,有助于应用区块链技术突破网络舆情管理瓶颈,重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生态。[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和区块链理论,提出区块链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概念模型。在此基础... [目的/意义]解构区块链舆情传播网络结构,剖析舆情传播特征和规律,有助于应用区块链技术突破网络舆情管理瓶颈,重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生态。[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和区块链理论,提出区块链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爬虫方式获取steemit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Gephi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进而针对数据结果展开讨论。[结果/结论]区块链舆情传播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用户具有多重信息人特征。虽然区块链舆情传播效率有所降低,但虚假舆情传播得以遏制,优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凸显,生态良好的舆论环境被重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区块链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的新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以反腐倡廉话题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晰巍 赵丹 +1 位作者 张长亮 相甍甍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10,102,共9页
[目的/意义]研究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对相关部门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和保障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新浪微博"... [目的/意义]研究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方法,对相关部门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和保障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新浪微博"反腐倡廉"热点话题为例,采用编程方式接入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获取数据,使用Gephi等社会网络工具进行可视化,最终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揭示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演进过程和传播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29
20
作者 龚瑞昆 马亮 +2 位作者 赵延军 杨萍萍 陈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9-84,88,共7页
针对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多样性和故障信息的不确定性、数据量大及无规律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量子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将多个电力变压器故障参数信息引入到各子量子神经网络进行局部融合诊断,再将各局部诊断信息引入决策融合... 针对电力变压器故障的多样性和故障信息的不确定性、数据量大及无规律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量子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将多个电力变压器故障参数信息引入到各子量子神经网络进行局部融合诊断,再将各局部诊断信息引入决策融合网络进行全局融合,最终诊断出5种电力变压器故障并给出可信度评价。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量子神经网络信息融合方法有效,诊断结果可靠,能将不确定性的数据合理地分配到各类故障模式中,故障正判率达到97.78%,远高于BP神经网络信息融合及改良IEC三比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神经网络 信息融合 变压器 故障诊断 正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