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丘里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志军 林震 +3 位作者 苟湘 杨卫娟 周俊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通过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文丘里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丘里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与文丘里管结构尺寸的关系,为设计和应用新型的浓淡煤粉燃烧器提供理论依据。该浓淡煤粉燃烧器将在防止燃烧器区域结渣,降低氮氧化... 通过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文丘里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丘里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与文丘里管结构尺寸的关系,为设计和应用新型的浓淡煤粉燃烧器提供理论依据。该浓淡煤粉燃烧器将在防止燃烧器区域结渣,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和改善劣质煤着火特性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浓淡燃烧器 文丘里管 气固两相流 分离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毕明树 张丛 周一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2-616,共5页
采用Fluent 6.3软件,对1台400 t/h四角切圆燃煤锅炉内的煤粉浓淡、空气分级及两者联用等3种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煤粉浓淡比对炉内NOx和煤烟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工况相比,仅采用煤粉浓淡燃烧时,NOx的生成量降低12.6%,... 采用Fluent 6.3软件,对1台400 t/h四角切圆燃煤锅炉内的煤粉浓淡、空气分级及两者联用等3种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煤粉浓淡比对炉内NOx和煤烟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工况相比,仅采用煤粉浓淡燃烧时,NOx的生成量降低12.6%,但煤烟生成量会增加.当联合使用煤粉浓淡与空气分级燃烧时,随着煤粉浓淡比的增大,NOx生成量逐渐减少,当浓淡比值大于5时,NOx生成量的降低幅度趋于平缓;煤烟生成量随着煤粉浓淡比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当煤粉浓淡比为3~5时,煤烟生成量最少.在两者联用条件下,NOx生成量的降幅可达27.6%,同时煤烟生成量也有所下降,这对锅炉的优化改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四角切圆燃烧 煤粉浓淡比 空气分级燃烧 NOX排放量 煤烟排放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江荣 刘建忠 +3 位作者 周志军 姚强 曹欣玉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将湍流重整化群 ε方程与 Zhang Jian提出的新代数应力模型结合 ,用于模拟煤粉浓淡燃烧器喷口强旋转流场。通过对 7个工况流场的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得出燃烧器喷口流场随参数变化的规律 。
关键词 煤粉浓淡燃烧器 强旋流 重振化群 代数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0t/h燃贫煤锅炉NO_x排放及稳燃特性的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果志明 秦明 +4 位作者 李争起 成庆刚 庄国忠 张寅 孙绍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8,共5页
为降低一台670t/h燃用贫煤锅炉NO_x排放并提高锅炉稳燃性能,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对4层一次风进行了改造。通过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和锅炉的燃烧调整,使锅炉NO_x排放量较改前降低了37.9%。研究了不同配风方式、给粉方式及入炉... 为降低一台670t/h燃用贫煤锅炉NO_x排放并提高锅炉稳燃性能,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对4层一次风进行了改造。通过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和锅炉的燃烧调整,使锅炉NO_x排放量较改前降低了37.9%。研究了不同配风方式、给粉方式及入炉总风量变化对NO_x排放量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影响,对燃用贫煤的锅炉的运行和改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煤锅炉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浓度煤粉浓淡燃烧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夏振海 张新育 +1 位作者 樊建人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4-217,共4页
采用包括脉动频谱随机轨道模型等气固多相流模型 ,对新型撞击式可调浓度煤粉浓淡燃烧器内部的气固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来流速度、撞击块高度、隔板位置等因素对气相速度场、隔板两侧配风均匀性、颗粒浓度、浓淡分离比的影响 ,... 采用包括脉动频谱随机轨道模型等气固多相流模型 ,对新型撞击式可调浓度煤粉浓淡燃烧器内部的气固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来流速度、撞击块高度、隔板位置等因素对气相速度场、隔板两侧配风均匀性、颗粒浓度、浓淡分离比的影响 ,并和仪器模化实验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和实验吻合较好。通过分析浓淡分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机理 ,得到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燃烧器 煤粉浓度 数值模拟 气固多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煤粉浓度燃烧技术在670t/h贫煤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翔 刘建忠 +5 位作者 周俊虎 曹欣玉 叶重阳 尉敬辉 马林强 马淮军 《动力工程》 EI CSCD 1999年第5期346-352,共7页
河南省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 号炉是配200MW 机组的670t/h 燃煤粉四角切圆燃烧锅炉,1998 年3 月应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器对原第二、第三层直流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连续运行... 河南省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 号炉是配200MW 机组的670t/h 燃煤粉四角切圆燃烧锅炉,1998 年3 月应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器对原第二、第三层直流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连续运行至今的实践表明:在45% ~50% 负荷下调峰,可不投助燃油稳定燃烧。在同样工况下,改后的飞灰可燃物含量在高负荷(200MW)和低负荷(100MW)时分别从1.83% 和1.32% 下降到1.12%和1.17% 。取得良好节油经济效益。图6 表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煤锅炉 浓淡煤粉 燃烧器 改造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喷口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江荣 周志军 +1 位作者 刘建忠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8-1931,共4页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最后对浓淡分离燃烧器煤粉混合特性作了数值模拟 ,指出了煤粉浓淡混合的区域。图 1 0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旋流燃烧器 气固两相 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煤粉燃烧器低NO_x排放技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金平 吕俊复 +1 位作者 张海 岳光溪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30,共8页
详细分析了煤粉燃烧的特点及其燃烧产物NOx的生成机理,从实用性与高效性上,对各种目前研究与应用的控制旋流煤粉燃烧NOx排放的技术,如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空气分级、再燃和尾部烟气脱硝等进行了介绍,联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低NOX排放 空气分级 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300MW机组锅炉NO_x排放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童家麟 赵振宁 +1 位作者 叶学民 朱宪然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7,68,共8页
对某亚临界300MW机组锅炉的NOx排放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过量空气系数、燃尽风率、浓淡侧煤粉浓度比、一次风速对炉内温度场和NOx排放量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减小,NOx排放减少;燃尽风率增大,NOx排放量降低;一次风... 对某亚临界300MW机组锅炉的NOx排放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过量空气系数、燃尽风率、浓淡侧煤粉浓度比、一次风速对炉内温度场和NOx排放量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减小,NOx排放减少;燃尽风率增大,NOx排放量降低;一次风喷口浓淡侧煤粉浓度比增大,NOx排放量下降;一次风速加大,NOx排放量增加。按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调整后,锅炉的NOx排放量由471mg/m3下降为226.79mg/m3,降低幅度达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量空气系数 燃尽风率 浓淡侧煤粉浓度比 一次风速 数值模拟 NOX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在410t/h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镇宇 赵翔 +5 位作者 杨卫娟 曹欣玉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王家学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4-1228,共5页
焦作丹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号煤粉炉是 4 1 0 t/h四角喷燃高压煤粉锅炉。 1 999年 5月应用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对中、下层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 ,低负荷锅炉效率从 89.92 %提高到91 .1 5% ;在 4 0 %~ 50 %负荷下... 焦作丹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号煤粉炉是 4 1 0 t/h四角喷燃高压煤粉锅炉。 1 999年 5月应用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对中、下层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 ,低负荷锅炉效率从 89.92 %提高到91 .1 5% ;在 4 0 %~ 50 %负荷下不投助燃油能稳定燃烧 ;煤种适应性较广泛 ,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所提高。图 6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浓淡煤粉 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型燃烧器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定华 吕俊复 +2 位作者 张海 岳光溪 徐秀清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煤粉稳燃燃烧器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稳燃机理:通过组织煤粉气流的浓淡分离及浓(小)股煤粉气流的急拐弯,让气粉分离;煤粉射入高温回流区,在这里滞止增浓,升温着火,形成小火焰,并点燃一次风煤粉火焰... 在煤粉稳燃燃烧器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稳燃机理:通过组织煤粉气流的浓淡分离及浓(小)股煤粉气流的急拐弯,让气粉分离;煤粉射入高温回流区,在这里滞止增浓,升温着火,形成小火焰,并点燃一次风煤粉火焰,即小火点大火的机理.以此为指导,成功地开发了富集型燃烧器及多重富集型燃烧器,并在100~200MW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还介绍了在合山电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煤粉燃烧器 浓淡燃烧 稳燃 点火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头和百叶窗浓缩器联合作用时浓淡风比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群益 姜文龙 +1 位作者 葛健 秦裕琨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6,共4页
进行了单独使用浓缩器、弯头及弯头和浓缩器联合作用时浓淡风比的试验研究。单独使用浓缩器时,随着叶片级数增加,浓淡风比值(RQ)增加;当叶片级数相同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的影响较小。单独使用弯头时,RQ随气流转弯角度增加而增大;随弯头... 进行了单独使用浓缩器、弯头及弯头和浓缩器联合作用时浓淡风比的试验研究。单独使用浓缩器时,随着叶片级数增加,浓淡风比值(RQ)增加;当叶片级数相同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的影响较小。单独使用弯头时,RQ随气流转弯角度增加而增大;随弯头后续管段长度增加而减小。弯头和浓缩器联合作用时的RQ与弯头方向有关,当弯头和浓缩器对煤粉气流的分离作用一致时,RQ小于弯头单独作用和浓缩器单独作用时的浓淡风比值之和;当两者对煤粉气流的分离作用相反时,RQ大于弯头单独作用和浓缩器单独作用时的浓淡风比值之差;此时,叶片布置形式对RQ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煤粉燃烧器 百叶窗浓缩器 弯头 浓淡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的PDPA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志强 李荣先 +4 位作者 崔龙铉 周力行 李文健 陈泽荣 张恩仲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技术,即利用在一次风管中加装浓缩煤粉构件实行煤粉浓淡分离的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使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对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和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出...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技术,即利用在一次风管中加装浓缩煤粉构件实行煤粉浓淡分离的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使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对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和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燃烧器几何结构下的气固两相流场和颗粒浓度场,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双调风 旋流 PDPA 气固 两相流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四角燃烧低NO_x排放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金平 吕俊复 +1 位作者 刘青 岳光溪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31,共7页
详细分析了煤粉燃烧的特点及其燃烧产物NOx的生成机理,从实用性与高效性上,对各种目前研究与应用的控制切圆煤粉燃烧锅炉的低NOx排放技术,如低NOx直流煤粉燃烧器、空气分级、再燃和尾部烟气脱硝等进行了介绍,联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比... 详细分析了煤粉燃烧的特点及其燃烧产物NOx的生成机理,从实用性与高效性上,对各种目前研究与应用的控制切圆煤粉燃烧锅炉的低NOx排放技术,如低NOx直流煤粉燃烧器、空气分级、再燃和尾部烟气脱硝等进行了介绍,联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低NOX排放 空气分级 浓淡直流燃烧器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亚青 李娜 +2 位作者 周屈兰 田明泉 沈吉兆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8-681,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的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了煤粉浓缩器结构参数对煤粉浓淡比的影响,由正交设计获得了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的最优组合结构.结果表明:与由经验设计得到的结构相比,优化结构煤粉浓... 采用正交试验的原理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进行了试验和模拟,研究了煤粉浓缩器结构参数对煤粉浓淡比的影响,由正交设计获得了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的最优组合结构.结果表明:与由经验设计得到的结构相比,优化结构煤粉浓缩器的浓淡分离效果有所提高,为采用试验方法对惯性煤粉浓缩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惯性煤粉浓缩器 结构优化 正交试验 浓淡比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