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燃式热风炉低氮燃烧技术及应用
1
作者 刘成伟 王贤 +2 位作者 唐耀 孔博文 洪建邦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共5页
热风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NO_(x))为热力型,当拱顶温度超过1420℃时,NO_(x)大量生成。基于浓淡燃烧技术开发的高风温低氮燃烧顶燃式热风炉,其燃烧器设置两层空气煤气交错喷口,其中上层是35%的煤气和15%空气混合燃烧,下层是15%的... 热风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NO_(x))为热力型,当拱顶温度超过1420℃时,NO_(x)大量生成。基于浓淡燃烧技术开发的高风温低氮燃烧顶燃式热风炉,其燃烧器设置两层空气煤气交错喷口,其中上层是35%的煤气和15%空气混合燃烧,下层是15%的煤气和35%的空气混合燃烧,利用燃气的浓淡燃烧,避免出现局部高温,从而减少烟气中NO_(x)的生成量。并且,煤气与空气混合更加均匀、燃烧效率更高,在相同空气煤气条件下,可送出更高的风温。某钢厂2000m级高炉热风炉单烧高炉煤气,年平均风温≥1240℃,废气中NO_(x)排放浓度长期≤25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燃式热风炉 燃烧器 交错喷口 浓淡燃烧 氮氧化物 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预混钝体燃烧器火焰形态及燃烧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2
作者 卢锋 孔雨晗 +3 位作者 王博涵 王偲臣 胡宏斌 刘富强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156,共13页
微混燃烧是先进低排放技术的重要燃烧组织方式之一,但目前氢燃料微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较少。因此,本文以微混钝体“四喷嘴单元”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60%掺氢燃烧。采用频域分析、相空间重构,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本征正交分... 微混燃烧是先进低排放技术的重要燃烧组织方式之一,但目前氢燃料微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的实验数据较少。因此,本文以微混钝体“四喷嘴单元”燃烧器为研究对象,实现了60%掺氢燃烧。采用频域分析、相空间重构,粒子图像测速(PIV)与本征正交分解(POD)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火焰形态与燃烧不稳定情况。结果表明,当量比0.35~0.45时,火焰从处于贫熄火的瘦长状态过渡到倒“V”型,一阶模态占主导,压力脉动幅值小于260 Pa。当量比0.5~0.6时,火焰随着当量比增大而纵向拓展成不稳定的“H”型结构,火焰CH*发光呈现“生长,抬升,消散”的周期性演变,轴向脉动加强,压力脉动幅值达到800 Pa以上。当量比进一步增大到0.65,下游火焰轮廓闭合成倒“U”型,压力脉动主频达到323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燃烧器 微尺度贫预混燃烧 燃烧不稳定性 多火焰耦合 热声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轮机安全性的循环流化床机组耦合新型MEA碳捕集系统调峰性能评估
3
作者 付旭晨 辛力坚 +3 位作者 段元强 段伦博 魏超 陈晓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1-758,共8页
循环流化床(CFB)机组与胺法(MEA)碳捕集系统的热量耦合点在原机组的汽轮机侧,汽轮机安全性直接影响耦合后碳捕集系统的整体调峰性能。基于Aspen Plus构建了传统MEA碳捕集系统,研究了提升CO_(2)吸收率的优化措施。通过优化分析贫液负荷... 循环流化床(CFB)机组与胺法(MEA)碳捕集系统的热量耦合点在原机组的汽轮机侧,汽轮机安全性直接影响耦合后碳捕集系统的整体调峰性能。基于Aspen Plus构建了传统MEA碳捕集系统,研究了提升CO_(2)吸收率的优化措施。通过优化分析贫液负荷、级间冷却、富液分流等对再生能耗的影响,得到综合改进吸收剂、吸收侧和再生侧的新型MEA碳捕集系统。结果表明,新型系统的能耗比传统系统降低36.3%。分析了CFB机组耦合新型碳捕集MEA系统后对汽轮机最小出力的影响,并进行耦合贫富液储能MEA系统的CFB机组调峰性能研究,发现该系统可有效进行调峰,在平缓工况下调峰系数可达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MEA系统 再生能耗 贫富液储能 调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R制氢工艺中温变换气脱碳改进工艺模拟及参数优化
4
作者 盛钲钦 张引弟 +3 位作者 张海鹏 鲁宇涛 徐刘伟 何卫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11,共13页
提出“富液回流-贫液余热利用”脱碳改进工艺,以降低甲烷蒸汽重整转化制氢(SMR)工艺中脱除中温变换气中CO_(2)的能耗。以哌嗪活化的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质量分数为35%甲基二乙醇胺(MDEA)、3.5%哌嗪(PZ)和61.5%H_(2)O)作为吸收剂,利用化... 提出“富液回流-贫液余热利用”脱碳改进工艺,以降低甲烷蒸汽重整转化制氢(SMR)工艺中脱除中温变换气中CO_(2)的能耗。以哌嗪活化的甲基二乙醇胺水溶液(质量分数为35%甲基二乙醇胺(MDEA)、3.5%哌嗪(PZ)和61.5%H_(2)O)作为吸收剂,利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富液回流比、富液回流温度、半贫液侧抽流量和贫液流量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优选出各关键工艺参数较合适的取值;使用数学统计分析软件对各个关键参数和系统等量功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并基于序贯二次规划算法(SQP)对贫液流量和富液回流温度2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富液回流-贫液余热利用”改进工艺等量功28162.87 kW,与传统醇胺脱碳工艺等量功106702.39 kW相比降低了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制氢 中温变换气脱碳 流程模拟 富胺液循环 半贫液加热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室研究进展
5
作者 陆景贺 马宏宇 郭舒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5,共17页
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是支撑先进绿色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加深对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了解,梳理了富油-淬熄-贫燃(RQL)燃烧室、贫油部分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和贫油直接喷射(LDI)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三者... 低排放燃烧室技术是支撑先进绿色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加深对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了解,梳理了富油-淬熄-贫燃(RQL)燃烧室、贫油部分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和贫油直接喷射(LDI)燃烧室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三者的排放水平。RQL燃烧室和LPP燃烧室均已应用于民航发动机中,二者的NO_(X)排放均可达到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环保委员会第8版标准(CAEP/8)规定值的94%左右。LDI燃烧室的NO_(X)排放可以达到CAEP/6规定值的12%,其在更高压比时的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受限于复杂的燃油供给系统和极高的燃油热防护需求,目前尚未应用于发动机产品中。基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需求,展望了各类燃烧室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为中国低排放燃烧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低排放 富油燃烧 贫油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浓淡燃烧室内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燃烧过程的NO_(x)排放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屈海俊 苟小龙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为了掌握燃气轮机两级浓淡燃烧室内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火焰的NO_(x)排放特性和影响NO_(x)生成的动力学机制,对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反应流数值模拟并开展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氢比为35%、压力为0.5 ... 为了掌握燃气轮机两级浓淡燃烧室内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火焰的NO_(x)排放特性和影响NO_(x)生成的动力学机制,对氨-氢-空气预混旋流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反应流数值模拟并开展了燃烧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氢比为35%、压力为0.5 MPa且当量比为1.20的绝热燃烧工况下,NO_(x)排放可降至54×10^(-6)(15%O_(2)).H+O_(2)(+M)=HO_(2)(+M)是燃烧压力影响氨-氢燃料燃烧过程中NO_(x)排放的关键反应.燃烧压力的升高会促进NO与HO_(2)反应并转化为NO_(2).对于氨-氢混合燃料而言,过高的掺氢比(60%~80%)会导致NO_(x)排放显著升高,而根据壁面热损失程度的不同,适当的掺氢比(35%~55%)则有利于实现较低的NO_(x)排放(54×10^(-6)~86×10^(-6)(15%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氢燃料 两级浓淡燃烧 旋流火焰 化学动力学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熄高度和空气分配比例对RQL燃烧室燃烧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惠蕾 刘爱虢 +2 位作者 吴小取 张云杰 曾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3,共12页
基于富油/淬熄/贫油(RQL)技术原理,设计一种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在保持燃烧室进口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不同淬熄结构高度及空气流量分配比例对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熄结构高度和空气分配比例是影... 基于富油/淬熄/贫油(RQL)技术原理,设计一种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在保持燃烧室进口参数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不同淬熄结构高度及空气流量分配比例对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及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熄结构高度和空气分配比例是影响燃烧室燃烧性能的重要参数,随着淬熄结构高度的降低,燃烧室出口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量增加;随着富油区主燃孔与淬熄空气质量流量的空气分配比例降低,燃烧室出口NO_(x)的排放量先降低后增加,存在一个最佳的空气分配比例使NO_(x)排放量最低;热力型NO_(x)的生成量与温度高于1900 K的区域大小和最高燃气温度存在直接关系.基于此设计的燃烧室在所研究的工况下,最低NO_(x)排放量可低于35 mg/m^(3),达到了低污染燃烧室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淬熄/贫油燃烧室 淬熄结构 空气分配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志军 林震 +3 位作者 苟湘 杨卫娟 周俊虎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通过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文丘里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丘里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与文丘里管结构尺寸的关系,为设计和应用新型的浓淡煤粉燃烧器提供理论依据。该浓淡煤粉燃烧器将在防止燃烧器区域结渣,降低氮氧化... 通过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文丘里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丘里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与文丘里管结构尺寸的关系,为设计和应用新型的浓淡煤粉燃烧器提供理论依据。该浓淡煤粉燃烧器将在防止燃烧器区域结渣,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和改善劣质煤着火特性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浓淡燃烧器 文丘里管 气固两相流 分离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江荣 刘建忠 +3 位作者 周志军 姚强 曹欣玉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将湍流重整化群 ε方程与 Zhang Jian提出的新代数应力模型结合 ,用于模拟煤粉浓淡燃烧器喷口强旋转流场。通过对 7个工况流场的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得出燃烧器喷口流场随参数变化的规律 。
关键词 煤粉浓淡燃烧器 强旋流 重振化群 代数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着火稳燃的简化模型及其在旋流回流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建忠 姚强 +1 位作者 曹欣玉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2-36,共5页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型,求解得到燃烧器稳定着火燃烧的特征参数及燃烧器结构、运行参数变化对着火的影响,获得使煤粉稳燃的最小回流区长度及主流煤粉浓度,并结合工业性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淡燃烧 旋流燃烧器 旋流回流区 燃烧器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浓淡旋流燃烧器喷口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江荣 周志军 +1 位作者 刘建忠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8-1931,共4页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 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 RNG-ASM和 FCFSRT模型对煤粉旋流浓淡燃烧器的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了合理的颗粒速度场和浓度场 ;比较和计算了浓缩和未浓缩的颗粒场特性 ,说明了浓淡分离燃烧器的浓淡燃烧的机理 ;最后对浓淡分离燃烧器煤粉混合特性作了数值模拟 ,指出了煤粉浓淡混合的区域。图 1 0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旋流燃烧器 气固两相 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0t/h燃贫煤锅炉NO_x排放及稳燃特性的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果志明 秦明 +4 位作者 李争起 成庆刚 庄国忠 张寅 孙绍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8,共5页
为降低一台670t/h燃用贫煤锅炉NO_x排放并提高锅炉稳燃性能,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对4层一次风进行了改造。通过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和锅炉的燃烧调整,使锅炉NO_x排放量较改前降低了37.9%。研究了不同配风方式、给粉方式及入炉... 为降低一台670t/h燃用贫煤锅炉NO_x排放并提高锅炉稳燃性能,采用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技术对4层一次风进行了改造。通过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和锅炉的燃烧调整,使锅炉NO_x排放量较改前降低了37.9%。研究了不同配风方式、给粉方式及入炉总风量变化对NO_x排放量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影响,对燃用贫煤的锅炉的运行和改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煤锅炉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浓度燃烧器波形稳燃体出口流场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玲红 池作和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2-54,58,共4页
提出在燃烧器出口加装稳燃体和中心风的设想,依靠中心风的大小控制高温烟气热回流量来实现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稳燃。研究结果表明,稳燃体和中心风均明显改善了喷口外各段的中心回流区,并使得喷口外速度分布变化平缓,但过量的中心风可破坏... 提出在燃烧器出口加装稳燃体和中心风的设想,依靠中心风的大小控制高温烟气热回流量来实现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稳燃。研究结果表明,稳燃体和中心风均明显改善了喷口外各段的中心回流区,并使得喷口外速度分布变化平缓,但过量的中心风可破坏回流区。优化采用稳燃体及中心风率(小于4%)将使可调浓淡燃烧器真正实现高效燃烧、低负荷稳燃和低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浓淡燃烧器 NOx 中心风 波形稳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煤粉燃烧器低NO_x排放技术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金平 吕俊复 +1 位作者 张海 岳光溪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30,共8页
详细分析了煤粉燃烧的特点及其燃烧产物NOx的生成机理,从实用性与高效性上,对各种目前研究与应用的控制旋流煤粉燃烧NOx排放的技术,如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空气分级、再燃和尾部烟气脱硝等进行了介绍,联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低NOX排放 空气分级 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淡燃烧器两相流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俊虎 赵玉晓 +3 位作者 刘建忠 曹欣玉 周志军 岑可法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43-2645,共3页
针对浓淡燃烧器两相流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采用冷态模化试验进行研究,全面了解它们的特性,以便改进燃烧器的性能。研究表明:浓淡分离装置的撞击挡块高度、挡块与隔板的距离都可以作为煤粉浓度调节的手段;挡块高度和气流速度对阻力损... 针对浓淡燃烧器两相流的分离特性和阻力特性,采用冷态模化试验进行研究,全面了解它们的特性,以便改进燃烧器的性能。研究表明:浓淡分离装置的撞击挡块高度、挡块与隔板的距离都可以作为煤粉浓度调节的手段;挡块高度和气流速度对阻力损失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淡燃烧器 两相流 分离特性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浓度煤粉浓淡燃烧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夏振海 张新育 +1 位作者 樊建人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4-217,共4页
采用包括脉动频谱随机轨道模型等气固多相流模型 ,对新型撞击式可调浓度煤粉浓淡燃烧器内部的气固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来流速度、撞击块高度、隔板位置等因素对气相速度场、隔板两侧配风均匀性、颗粒浓度、浓淡分离比的影响 ,... 采用包括脉动频谱随机轨道模型等气固多相流模型 ,对新型撞击式可调浓度煤粉浓淡燃烧器内部的气固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来流速度、撞击块高度、隔板位置等因素对气相速度场、隔板两侧配风均匀性、颗粒浓度、浓淡分离比的影响 ,并和仪器模化实验进行对比 ,计算结果和实验吻合较好。通过分析浓淡分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机理 ,得到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燃烧器 煤粉浓度 数值模拟 气固多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煤粉浓度燃烧技术在670t/h贫煤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翔 刘建忠 +5 位作者 周俊虎 曹欣玉 叶重阳 尉敬辉 马林强 马淮军 《动力工程》 EI CSCD 1999年第5期346-352,共7页
河南省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 号炉是配200MW 机组的670t/h 燃煤粉四角切圆燃烧锅炉,1998 年3 月应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器对原第二、第三层直流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连续运行... 河南省鹤壁万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 号炉是配200MW 机组的670t/h 燃煤粉四角切圆燃烧锅炉,1998 年3 月应用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器对原第二、第三层直流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连续运行至今的实践表明:在45% ~50% 负荷下调峰,可不投助燃油稳定燃烧。在同样工况下,改后的飞灰可燃物含量在高负荷(200MW)和低负荷(100MW)时分别从1.83% 和1.32% 下降到1.12%和1.17% 。取得良好节油经济效益。图6 表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煤锅炉 浓淡煤粉 燃烧器 改造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在410t/h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镇宇 赵翔 +5 位作者 杨卫娟 曹欣玉 周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王家学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24-1228,共5页
焦作丹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号煤粉炉是 4 1 0 t/h四角喷燃高压煤粉锅炉。 1 999年 5月应用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对中、下层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 ,低负荷锅炉效率从 89.92 %提高到91 .1 5% ;在 4 0 %~ 50 %负荷下... 焦作丹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号煤粉炉是 4 1 0 t/h四角喷燃高压煤粉锅炉。 1 999年 5月应用双稳可调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对中、下层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 ,低负荷锅炉效率从 89.92 %提高到91 .1 5% ;在 4 0 %~ 50 %负荷下不投助燃油能稳定燃烧 ;煤种适应性较广泛 ,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有所提高。图 6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浓淡煤粉 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集型燃烧器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定华 吕俊复 +2 位作者 张海 岳光溪 徐秀清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煤粉稳燃燃烧器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稳燃机理:通过组织煤粉气流的浓淡分离及浓(小)股煤粉气流的急拐弯,让气粉分离;煤粉射入高温回流区,在这里滞止增浓,升温着火,形成小火焰,并点燃一次风煤粉火焰... 在煤粉稳燃燃烧器的研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粉燃烧器的着火稳燃机理:通过组织煤粉气流的浓淡分离及浓(小)股煤粉气流的急拐弯,让气粉分离;煤粉射入高温回流区,在这里滞止增浓,升温着火,形成小火焰,并点燃一次风煤粉火焰,即小火点大火的机理.以此为指导,成功地开发了富集型燃烧器及多重富集型燃烧器,并在100~200MW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还介绍了在合山电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煤粉燃烧器 浓淡燃烧 稳燃 点火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管和文丘里管组合结构燃烧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茉 康张阳 郭春笋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3-628,共6页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弯管和文丘里管组合结构燃烧器的浓淡分离特性,分析了煤粉颗粒直径和煤粉密度变化对燃烧器出口浓淡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管和文丘里管组合结构的燃烧器既可以实现浓淡分离,又可以达到煤粉浓侧气流不贴壁和...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弯管和文丘里管组合结构燃烧器的浓淡分离特性,分析了煤粉颗粒直径和煤粉密度变化对燃烧器出口浓淡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管和文丘里管组合结构的燃烧器既可以实现浓淡分离,又可以达到煤粉浓侧气流不贴壁和中间给粉的效果;当煤粉颗粒直径为10μm时,浓淡分离效果不明显;当颗粒直径为50μm时,分离效果较好,并且浓度核心的最大煤粉浓度随着St的增大而增大;当颗粒直径为100μm时,随着St的增大,出现了多个浓度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文丘里管 浓淡分离 气固两相流 数值分析 DES模型 离散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