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4年云南主要稻区病毒病调查及RSV的分子变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水英 谭冠林 +7 位作者 任国敏 李梅蓉 李月月 兰平秀 桂富荣 王海宁 朱书生 李凡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545,共11页
于2013-2014连续两年对云南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为害云南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其中,条纹叶枯病是当前为害云南水稻最严重的病毒病,部分田块... 于2013-2014连续两年对云南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为害云南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其中,条纹叶枯病是当前为害云南水稻最严重的病毒病,部分田块最高发病率可达15.0%;其次是水稻矮缩病,调查田块最高发病率达10.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发病率达5.3%;水稻齿叶矮缩病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且发病率都不高。对云南当前发生较普遍的RSV不同分离物RNA3基因间隔区(IR3)及RNA4基因间隔区(IR4)开展了分子变异分析。根据不同RSV分离物IR3、IR4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所分析的RSV分离物均可被划分为两个组,部分云南分离物和云南以外的中国、日本、韩国分离物聚在Ⅰ组,其余绝大多数云南分离物单独聚在Ⅱ组。不同RSV分离物的IR3和IR4长度差异较大,按每10个核苷酸的长度差异进行划分,均可划分为A、B、C三种不同的类型。部分RSV云南分离物IR3、IR4中有17-21nt的序列与其水稻、小麦和大麦等寄主的部分序列相同,这可能是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与寄主植物发生了重组。云南RSV分离物的IR3、IR4分子变异较大,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毒病 水稻条纹病毒 基因间隔区 分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高带毒(RSV)群体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硕 孙丽娟 +3 位作者 李醒 熊如意 徐秋芳 周益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4-1328,共5页
为了研究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互作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灰飞虱高带毒群体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实验室筛选的灰飞虱高带毒群体为材料,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并连... 为了研究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与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互作机制,本研究构建了灰飞虱高带毒群体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实验室筛选的灰飞虱高带毒群体为材料,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并连接三框型接头,层析柱分级纯化。采用同源重组反应制备三框型cDNA入门文库,再通过同源重组将入门文库转移到Gateway兼容载体pGADT7-DEST上,构建获得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检测结果表明:文库库容量为3.68×107cfu,扩增文库滴度为2.62×1010cfu/mL;文库重组率大于95%,cDNA插入片段平均长度>1kb,达到了标准cDNA文库的要求。灰飞虱高带毒群体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为开展昆虫介体与水稻条纹病毒互作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同源重组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编码的4种蛋白在“AcMNPV-sf9昆虫细胞”体系中的重组表达
3
作者 林董 何柳 +3 位作者 谢荔岩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4个基因NS2、NS3、CP和SP,并将它们克隆至pMD-18-T载体上.得到的重组质粒pMD-18-T-NS2、pMD-18-T-NS3、pMD-18-T-CP和pMD-18-T-SP经XbaⅠ/HindⅢ双酶切,分...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4个基因NS2、NS3、CP和SP,并将它们克隆至pMD-18-T载体上.得到的重组质粒pMD-18-T-NS2、pMD-18-T-NS3、pMD-18-T-CP和pMD-18-T-SP经XbaⅠ/HindⅢ双酶切,分别与经相同方法酶切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转移载体pFastBacHTb相连接,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astBacHTb-X(pFastBacHTb-NS2、pFastBacHTb-NS3、pFastBacHTb-CP和pFastBacHTb-SP).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准确地插入到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pFastBacHTb-X通过转化包含有穿梭载体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DH10Bac,得到重组穿梭质粒rb-X(rb-NS2、rb-NS3、rb-CP和rb-SP).rb-X侵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sf9)24-72 h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可见光200倍视野下观察到细胞增大、培养液和细胞内出现颗粒状物质、部分细胞破裂甚至裂解等一系列与正常sf9细胞形态有明显区别的现象.rb-X侵染细胞72h后,从细胞提取蛋白,电泳分析得到4个条带,大小分别为28.2、29.2、40.2和25.2 ku,与预测的4种融合蛋白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分析分别得到4条单一条带,证明了RSV NS2、NS3、CP和SP基因在"AcMNPV-sf9昆虫细胞"真核表达体系中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草地贪夜蛾细胞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和HiPV在灰飞虱中传播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4
作者 周燕茹 李林颖 +2 位作者 李俊敏 孙丽英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8-1772,共5页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重要水稻病毒,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Himetobi P病毒(Hi PV)是广泛存在于灰飞虱体内的一类昆虫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灰飞虱感染Hi PV后无明显的致病...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重要水稻病毒,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Himetobi P病毒(Hi PV)是广泛存在于灰飞虱体内的一类昆虫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灰飞虱感染Hi PV后无明显的致病表现。对Hi PV不同分离物及Cripavirus属多个病毒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Hi PV不同分离物之间相似度非常高,但和同属其他病毒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均存在明显差异。对两种病毒在水稻中的复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SV可在水稻中复制,Hi PV可在水稻中稳定存在一段时间(7 d),但无法在水稻中复制。进一步的试验表明,灰飞虱的分泌物中存在Hi PV,但无法检测到R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Himetobi P病毒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位点 被引量:32
5
作者 丁秀兰 江玲 +3 位作者 张迎信 孙黛珍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41-1046,共6页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inbredlines,BIL)群体(BC1F10),采用苗期强迫饲毒和田间重病区自然接种的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两亲本及98个BILs对条纹叶枯病的抗...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inbredlines,BIL)群体(BC1F10),采用苗期强迫饲毒和田间重病区自然接种的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两亲本及98个BILs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利用QTLCartographer软件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了QTL检测分析。苗期强迫饲毒鉴定,检测到2个水稻抗条纹叶枯病QTL,分别位于第7、第11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2.77和8.58,贡献率分别为8.96和31.79%。田间自然接种在第11染色体上也检测到抗条纹叶枯病QTL,贡献率达22.49%。表明第11染色体上存在一个稳定表达的主效抗条纹叶枯病QTL,该主效抗性QTL及其相应标记,可望在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水稻条纹叶枯病 重组自交系群体 抗性基因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叶枯病毒NS2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魏太云 林含新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0-605,共6页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来自我国 9个省份的水稻条叶枯病毒(RSV) 80个田间分离物的NS2基因遗传结构特征 .SSCP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RSVNS2基因遗传结构符合准种 (quasispecies)结构特征 .部分分离物的序列分析结...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来自我国 9个省份的水稻条叶枯病毒(RSV) 80个田间分离物的NS2基因遗传结构特征 .SSCP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RSVNS2基因遗传结构符合准种 (quasispecies)结构特征 .部分分离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RSV上述分离物和已报道的日本 2个分离物可以归入 2个组 :云南的部分分离物划分为 1个组 ;其它分离物及日本T、O的 2个分离物为另 1组 .组与组之间 ,NS2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 94 %~ 95 % ,氨基酸同源性为 95 %~ 97% .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RSV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在种群间可能发生了基因漂移 (geneflow)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叶枯病毒 NS2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7
7
作者 林含新 林奇田 +3 位作者 魏太云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53-458,共6页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 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 ( RSV)的抗性 ,其中 2 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 .结果表明 ,除福建外 ,其他 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 ,这可能是这 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 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 ( RSV)的抗性 ,其中 2 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 .结果表明 ,除福建外 ,其他 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 ,这可能是这 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鉴定了 12个品种对 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 ,其中有 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 ,但抗性较低 .研究了 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99.19% ;而 6个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的相关系数也达 82 .50 % .结果认为 ,许多水稻品种的抗虫性与其抗病性是紧密相关的 ,但有一些品种则不然 .籼稻品种一般较粳稻品种更具抗虫性 .这些结果说明许多品种的抗 RSV基因和抗灰飞虱基因可能是连锁的 .鉴定发现 ,IR36兼具高抗虫性和高抗病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灰飞虱 抗性鉴定 抗逆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传递水稻条纹病毒研究初报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海建 程兆榜 +4 位作者 王跃 魏邦庆 任春梅 周益军 范永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494,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纹病毒 灰飞虱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才林 张亚东 +2 位作者 朱镇 赵凌 陈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0-533,共4页
利用日本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稻品种,与江苏高产品种杂交,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导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在充分发病的自然条件下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 利用日本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稻品种,与江苏高产品种杂交,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导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在充分发病的自然条件下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只要具有一定的选择压,很容易选择到抗性好的株系。关东194是一个优良的条纹叶枯病抗源亲本,在粳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和品质改良中值得加以利用。通过连续3年的定向选择,已经获得一批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良品种(系)。其中"宁4009"已于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为"南粳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40
10
作者 谢联辉 魏太云 +2 位作者 林含新 吴祖建 林奇英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在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转录、表达策略及其分类地位、病毒分子变异和病害控制策略以及进化上的亲缘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条纹叶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周益军 李硕 +2 位作者 程兆榜 周彤 范永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7-1015,共9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该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功能、...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该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条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复制、表达调控、分子变异、病毒与介体互作、抗病育种、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淮优粳1号和盐粳5号对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彤 程兆榜 +5 位作者 周益军 熊如意 刘海建 黄建丽 徐小兰 吴扣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条纹叶枯病 抗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条纹病毒7个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化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含新 魏太云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对我国水稻条纹病毒 (Rice stripe virus,RSV) 7个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RSV各分离物之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 ,据此可分为 3组 ,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 .第 1组致病性最强 ,包括北京双桥(SQ)、... 对我国水稻条纹病毒 (Rice stripe virus,RSV) 7个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RSV各分离物之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 ,据此可分为 3组 ,但组内分离物之间致病性又有所不同 .第 1组致病性最强 ,包括北京双桥(SQ)、辽宁盘锦 (PJ)分离物 ,其中 PJ所致病害发病率最高 ,而 SQ所致病害症状最严重 ;第 2组包括云南的宜良 (YL)、保山(BS)分离物、上海嘉定 (JD)、福建龙岩 (LY)分离物 ,致病性次强 ,其中 YL、BS分离物较 JD、LY强 ;第 3组为山东济宁 (JN)分离物 ,致病性最弱 .但各分离物之间的病害特异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物 致病性 水稻 条纹病毒 化学特性 条纹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NA3的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龙亚芹 王万东 +2 位作者 李凡 杨文娟 陈海如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0-574,共5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SV)分子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对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和昆明市宜良县2个分离物的RNA3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RNA3YWS和RNA3YYL全长序列,2个分离物的RNA3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489和2490 b...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云南水稻条纹病毒(RSV)分子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采用RT-PCR技术,对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和昆明市宜良县2个分离物的RNA3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RNA3YWS和RNA3YYL全长序列,2个分离物的RNA3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489和2490 bp。并将获得的序列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RNA3全长序列进行比较,并对22条RNA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WS和YYL与YBS、YA、FYi等分离物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与云南以外的中国分离物和日本T和M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表明RSV在自然界中的分子变异与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不同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探讨了22条RNA3的分组情况,YWS和YYL同属于第一组,即云南组;同时对RNA3 2个编码基因及IR3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综合分析了云南RSV不同分离物RNA3的分子变异。推测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能是造成云南RSV复杂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RNA3 分子变异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9
15
作者 孙炳剑 袁虹霞 +1 位作者 邢小萍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1,共3页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QTL分析(英文) 被引量:15
16
作者 孙黛珍 江玲 +5 位作者 刘世家 张迎信 黄培鸿 程遐年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5-810,共6页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 水稻品种Kasalath高抗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为剖析不同抗性类型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分析了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结果在第11染色体S2260~G257标记区间检测到1个与条纹病毒抗性相关的QTL(qSTV11),LOD值为9.2,贡献率为35.79%;在第3染色体R1618~C595和R2170~C1135标记区间各检测到1个与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QTL(qSBPH3-a,qSBPH3-b),LOD值和贡献率分别为3.12和2.96,11.69%和11.36%,表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由不同基因所控制,而且两者之间不相关.此外,还分别检测到两对与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相关的上位性QTL,暗示水稻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受主效和上位性QTL的共同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SSR标记BJ11-8与qSTV11紧密连锁,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介体灰飞虱 回交重组自交系 QTL分析 上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爱知106抗条纹叶枯病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涛 朱镇 +7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林静 张所兵 张巧凤 赵庆勇 许凌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爱知106分别与感病品种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及武粳15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重病区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研究爱知106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爱知106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抗... 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爱知106分别与感病品种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及武粳15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重病区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研究爱知106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爱知106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遗传,不同F1显性程度的差异可能与感病亲本的遗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携带水稻条纹病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乐文静 史文琦 +1 位作者 季英华 周益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使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和PCR法分别对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体内广泛存在Wolbachia感染,但是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体内携带RSV的... 使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和PCR法分别对灰飞虱体内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灰飞虱体内广泛存在Wolbachia感染,但是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体内携带RSV的特点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二者在经卵传播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暗示了RSV和Wolbachia在灰飞虱体内虽然都可以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但是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或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间没有明显影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WOLBACHIA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BSA法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高效应抗性位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云辉 张所兵 +2 位作者 林静 汪迎节 方先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 通过前期对江苏水稻地方品种抗条纹叶枯病资源的筛选获得的一份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旱稻,配制其与条纹叶枯病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杂交组合,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为表型值,对141个F2单株的F2:3株系进行了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对抗/感DNA池分析发现第11染色体SSR标记RM209、RM21与条纹叶枯病抗性有明显的连锁关系。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3.2)在第11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条纹叶枯病抗性相关QTL,位于SSR标记RM209和RM21之间,LOD值为13.25,可解释表型变异38.39%,加性效应为负值,表明该数量性状基因座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自抗病亲本旱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群体分离分析法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RT-PCR分析和快速检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杰 王军 +2 位作者 周彤 陈志德 仲维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2,共6页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对引物,提取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江苏南京的分离物的4个基因部分编码片段与已登录的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共发现7个碱基的突变。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个单碱基突变都是同义突变,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他寄主进行早期病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RT-PCR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