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1
作者 刘卫东 许攀熊 +3 位作者 张学伟 霍涛 蒙圣荣 覃智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7,共9页
目的 研究预制柱纵筋间距放大后装配整体式T型节点和十字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5个足尺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比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位移延性等,研究了节点类型、柱纵筋间距和轴压... 目的 研究预制柱纵筋间距放大后装配整体式T型节点和十字型节点的抗震性能,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5个足尺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通过对比各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位移延性等,研究了节点类型、柱纵筋间距和轴压比对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 装配式节点均发生梁端弯曲破坏,预制柱和节点核心区未见明显破坏,破坏主要是预制梁端底部纵筋屈服和梁端底部混凝土压碎脱落;楼板加强了叠合梁的抗负弯矩能力,叠合梁上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交界面出现明显的水平剪切裂缝;柱纵筋间距放大后,与对比试件相比,T型节点的承载力提高了9.2%,十字型节点的承载力提高了1.3%。结论 柱纵筋间距放大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与对比试件相差不大,柱纵筋间距放大对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十字型节点和T型节点位移延性系数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混凝土节点 抗震性能 足尺试件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层抽柱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比较分析
2
作者 田丰 解恒燕 郑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由于所涉及的荷载和房屋层数最少、对原框架的影响最小,因此顶层抽柱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抽柱改造工程中较常见。针对目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如何使抽柱后结构承受增加的荷载,而对于抽柱后框架整体抗震性能关注和研究不多的现状,文中以... 由于所涉及的荷载和房屋层数最少、对原框架的影响最小,因此顶层抽柱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抽柱改造工程中较常见。针对目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关注如何使抽柱后结构承受增加的荷载,而对于抽柱后框架整体抗震性能关注和研究不多的现状,文中以某一顶层抽柱教学楼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单榀未抽柱的原框架模型、顶层抽柱后形成的增大原梁截面框架模型和预应力梁框架模型,对三框架模型进行模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三框架模型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变化规律。对三框架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抽柱的原框架相比,增大原梁截面框架和预应力梁框架水平承载力降低,延性也稍降低。原框架初始刚度最大,加载后期三框架刚度退化速率相近,但原框架刚度稍大。在耗能方面,预应力梁框架后期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最大,表明抽柱后预应力梁框架耗能能力优越。框架顶层抽柱后结构的抗震性能总体降低,增大原梁截面框架和预应力梁框架的抗震性能表现各有优劣,但预应力梁框架整体表现相对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框架 增大原梁截面框架 预应力梁框架 模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柳炳康 黄慎江 +2 位作者 宋满荣 王洪林 陈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地震反应、刚度退化、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加载至层间位移角为1/107,试件刚度... 本文通过对一榀两层两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研究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地震反应、刚度退化、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拟动力试验表明: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加载至层间位移角为1/107,试件刚度出现退化,结构呈现塑性性质;拟静力试验表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符合"强柱弱梁"的要求。框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为丰满,框架破坏时极限位移角可达1/29,实测位移延性系数在4.0左右,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和较强的变形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框架 拟动力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 刚度退化 位移延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谢启芳 杜彬 +2 位作者 李双 向伟 郑培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5-170,210,共7页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损节点和1个模拟榫头虫蛀的残损节点。榫头真菌腐朽和榫头虫蛀分别采用在榫头表面钻一定深度的孔和在榫头钻通孔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残损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残损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节点的破坏形态类似,主要表现为榫头和卯口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榫头沿枋纵向部分拔出,枋柱整体完好,但残损节点的榫头拔出更早、拔出量更大,模拟虫蛀节点有榫角被挤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也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但滞回环饱满度较差;残损节点的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均明显低于完好节点,但耗能能力基本不变化;当两种不同残损类型的残损程度相近时,人工模拟真菌腐朽节点的转动弯矩更高、转动刚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燕尾榫节点 残损 人工模拟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结构功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鹏程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高大峰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结合充分的文献资料和实物研究,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古代木构建筑中斗的构造、结构功能及其发展演化,并依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规定方法建造了斗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概要的阐明了斗的受力机理及抗震性能。
关键词 斗Gong 木作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受力机理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章红梅 吕西林 +1 位作者 鲁亮 曹文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边缘约束情况是影响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三片边缘约束情况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并对试验...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边缘约束情况是影响剪力墙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边缘约束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三片边缘约束情况不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刚度退化、抗震耗能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边缘约束能够扩大塑性破坏区域,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改善其抗震耗能性能。研究进一步发现,边缘纵筋配筋率在提高试件的水平承载力,改善其抗震耗能性能和刚度退化程度方面影响显著,而边缘配箍率对抗震性能的贡献在本次试验分析中表现得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试验 边缘约束 滞回曲线 刚度退化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20
7
作者 鞠彦忠 王德弘 白俊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116,共6页
为了考察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类构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18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钢纤维体积含量4个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为了考察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类构件的抗震性能,开展了18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轴压比、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钢纤维体积含量4个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承载力及延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但其延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试件柱的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系数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配箍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荷载达到峰值后阶段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的下降段变得较为平缓;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改善了试件柱的破坏进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件柱的延性及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柱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滞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外肋环板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苗纪奎 陈志华 +1 位作者 姜忻良 李黎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90,共6页
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为研究外肋环板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十字型足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然后根据实测的滞回曲线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肋环板节点构造措施简单合理,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空钢管试件和填充混凝土试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有利于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外肋环板节点 低周反复循环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局部增强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于晔 魏红一 袁万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2-107,共6页
为分析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混凝土增强区域长度以及配箍率等因素对钢纤维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考虑以上三个设计参量的八个桥墩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桥墩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 为分析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混凝土增强区域长度以及配箍率等因素对钢纤维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考虑以上三个设计参量的八个桥墩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并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桥墩试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率为1.0%的桥墩试件较其他体积率的试件承载力更大,滞回曲线相对更加饱满,延性性能更好;钢纤维可以代替部分箍筋作用,在较低配箍率下保持良好的抗震能力;在桥墩潜在塑性铰区域局部合理地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达到与桥墩整体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相近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最后提出了简化计算公式用以估算在单柱式桥墩中局部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合理长度,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桥墩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薛建阳 鲍雨泽 +1 位作者 任瑞 王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共8页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结构 再生混凝土 框架中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隔板贯通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8
11
作者 姜忻良 苗纪奎 陈志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并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隔...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并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隔板贯通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钢梁翼缘与隔板的连接构造对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影响较大,倒角放坡型节点比侧板加强型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隔板的厚度、浇筑孔径和钢管的宽厚比对梁端破坏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但在试件中浇筑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节点刚度,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改善隔板贯通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管混凝土柱 隔板贯通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红媛 房贞政 林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 本文通过两榀按不同预应力度配置无粘结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强柱弱梁"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其包括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无粘结筋应力变化、位移延性、耗能能力等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 部分预应力 扁梁框架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透榫木构架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文 陆伟东 刘伟庆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6,共6页
榫卯节点在地震中极易损坏,加固榫卯节点成为加固木结构建筑的关键。通过对3榀按照《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制作的透榫木构架,分别采用3种不同碳纤维(CFRP)布加固方案加固的构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未加固构架和3种不同加... 榫卯节点在地震中极易损坏,加固榫卯节点成为加固木结构建筑的关键。通过对3榀按照《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制作的透榫木构架,分别采用3种不同碳纤维(CFRP)布加固方案加固的构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未加固构架和3种不同加固构架的破坏模式、拔榫量、P-Δ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通过试验研究表明:经CFRP布加固后,3种不同加固构架的CFRP布破坏程度不一样;拔榫值在加载后期较未加固构架明显减小;加固构架的承载力与刚度提高,其中双层分离式CFRP布加固提高的最多;节点的耗能能力稍有降低。3种CFRP布加固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双层分离式加固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构架 透榫节点 CFRP布 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消能减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曙光 刘伟庆 蓝宗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2,共5页
为了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根据结构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消能减震框架 ,并综合利用不同的消能原理设计了 2种新型消能器 ,进行了 4榀消能减震框架和 3榀普通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对比研究了各类框架结构... 为了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根据结构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消能减震框架 ,并综合利用不同的消能原理设计了 2种新型消能器 ,进行了 4榀消能减震框架和 3榀普通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对比研究了各类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滞回特性 .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消能减震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较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消能器 框架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摩擦耗能器的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云 刘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0-48,共9页
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摩擦耗能器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其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并进行了带有不同摩擦片和不带摩擦片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耗能器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摩擦耗能支撑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极好的耗能能力,摩... 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摩擦耗能器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了其工作性能和耗能性能,并进行了带有不同摩擦片和不带摩擦片的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耗能器性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摩擦耗能支撑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极好的耗能能力,摩擦片的类型与性能对摩擦耗能支撑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对两种摩擦耗能器提出改进方案,设计了“双摩擦耗能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装置 耗能支撑 支撑框架 摩擦耗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轴压比下新型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 被引量:23
16
作者 薛伟辰 褚明晓 +1 位作者 刘亚男 胡翔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2-460,共9页
本文研究的新型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指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单排螺栓连接、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采用双排套筒灌浆连接的螺栓-套筒混合连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开展了高轴压比(0.5)下6片剪力墙足尺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件分为两组,第一组... 本文研究的新型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指竖向分布钢筋采用单排螺栓连接、边缘构件竖向钢筋采用双排套筒灌浆连接的螺栓-套筒混合连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开展了高轴压比(0.5)下6片剪力墙足尺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件分为两组,第一组为两端设置边缘构件的剪力墙,包括1片全套筒灌浆连接的全预制剪力墙PW1、2片混合连接预制剪力墙(包括1片全预制剪力墙PW2和1片一端带现浇边缘构件的预制剪力墙PW3)及其现浇对比剪力墙RW1;第二组为两端和中间均设置边缘构件的剪力墙,包括1片中间带现浇边缘构件、两端带预制边缘构件的混合连接预制剪力墙PW4及其现浇对比剪力墙RW2。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剪力墙均发生弯曲破坏;相比之下,预制剪力墙的滞回曲线更饱满,耗能能力明显好于相应的现浇剪力墙;预制剪力墙的承载力与相应的现浇剪力墙接近,第一组试件PW1~PW3的承载力分别比现浇试件RW1高8.3%、6.0%和5.2%,第二组试件PW4比现浇试件RW2低12.5%;第一组试件PW1~PW3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2.99、2.71和3.23,第二组试件PW4的位移延性系数达到4.20,均高于相应的现浇试件(RW1为2.54、RW2为2.24)。综上可知,混合连接预制剪力墙与全套筒灌浆连接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相近,且总体上好于相应的现浇剪力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螺栓-套筒混合连接 高轴压比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承载力 延性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L形柱—混凝土梁节点的受力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宗平 王妮 +1 位作者 薛建阳 胡秀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SRC)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设计了4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揭示了其受力破坏机理;获取了节点受力全过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荷载—应变滞回曲线,分析了其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能力。结果表明:反...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SRC)L形柱—混凝土梁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设计了4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揭示了其受力破坏机理;获取了节点受力全过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荷载—应变滞回曲线,分析了其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能力。结果表明:反复荷载作用下SRC异形柱框架角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滞回环饱满、对称,其抗震承载能力高,综合抗震指标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角节点的。研究可为SRC异形柱框架角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异形柱 角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加固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炳政 朱春明 +1 位作者 郑昊 李向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以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原型,按1∶2的缩尺比例设计了2榀钢筋混凝土框架。对其中1榀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对另1榀采取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进行低周反复试验。试验主要研究了原型框架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滞回特性以... 以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原型,按1∶2的缩尺比例设计了2榀钢筋混凝土框架。对其中1榀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对另1榀采取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进行低周反复试验。试验主要研究了原型框架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滞回特性以及位移延性等,并采用Seismostruct 5.03程序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有了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混凝土框架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桁架连梁-联肢剪力墙耗能机理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倩 邓志恒 +1 位作者 黄莹 胡岳峰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4,共9页
对设置全钢桁架连梁和设置钢筋混凝土、钢桁架混合连梁的双层联肢剪力墙平面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地震波作用下剪力墙的时程响应,以及其破坏机理、承载力、滞回延性性能、耗能机理、刚度及强度退化机... 对设置全钢桁架连梁和设置钢筋混凝土、钢桁架混合连梁的双层联肢剪力墙平面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地震波作用下剪力墙的时程响应,以及其破坏机理、承载力、滞回延性性能、耗能机理、刚度及强度退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全部设置钢桁架连梁的剪力墙的刚度分布合理,耗能机理及刚度强度退化机理符合联肢剪力墙抗震设计的要求。大震时,在保证较高耗能能力的同时能够维持较高的承载力和刚度,持续约束墙肢,抗震性能优于混凝土连梁联肢剪力墙体系,是一种较理想的连梁设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连梁 联肢剪力墙 抗震性能 拟动力试验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耗能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闫维明 张博 +1 位作者 周乾 郭元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5,共7页
为探究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抗震加固的有效方法,分别采用马口铁和CFRP加固榫卯节点,研究了节点加固前后构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模型,通过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了构架加固前后的力-侧移曲线,并对比分析了相... 为探究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抗震加固的有效方法,分别采用马口铁和CFRP加固榫卯节点,研究了节点加固前后构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木结构空间模型,通过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了构架加固前后的力-侧移曲线,并对比分析了相应的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刚度退化、变形能力等抗震指标。结果表明:马口铁和CFRP均可提高构架的刚度和承载力,且加固后的构架仍有很好的变形性能,但是耗能能力则不如加固前;另一方面,CFRP加固榫卯节点的效果优于马口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榫卯节点 CFRP 马口铁 抗震加固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