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剂盒分化法与烟酰胺分化法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RPE细胞分化效果的比较
1
作者 唐沁雪 张帆 +1 位作者 李娟 刘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1-420,共10页
目的比较Nuwacell®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试剂盒分化法和基于烟酰胺(NIC)的定向分化法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向RPE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取第16~18代CYP4V2基因突变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外周血来源hiPSC系和未携带视网膜疾病... 目的比较Nuwacell®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试剂盒分化法和基于烟酰胺(NIC)的定向分化法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向RPE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取第16~18代CYP4V2基因突变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外周血来源hiPSC系和未携带视网膜疾病相关突变的hiPSC系,培养4 d,分别使用试剂盒分化法和NIC定向分化法诱导获得Nuwacell-RPE和NIC-RPE细胞。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诱导3、4、5周形成色素细胞或色素灶的面积比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色素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PE细胞成熟标志物的表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极性结构;将诱导的RPE细胞与猪感光细胞外节共培养48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吞噬视紫红质(RHO)标记的感光细胞外节数量;检测跨上皮电阻值以评估细胞屏障功能。结果Nuwacell试剂盒法在分化3周形成色素细胞,分化5周时色素细胞面积比例为(54.513±5.795)%;NIC定向分化法在分化4周形成色素灶,分化5周时色素灶面积比例为(26.037±8.489)%,2种方法分化5周时色素区域面积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诱导的RPE细胞在连续培养30 d后均形成紧密排列的六边形结构,色素度分别为(40.060±4.076)和(57.292±2.588)pg/ce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应的hiPSC系相比,2种方法诱导的RPE细胞成熟标志基因RPE65、BEST1、CRALBP均表达升高。NIC-RPE吞噬RHO阳性外节数量显著高于Nuwacell-R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43);Transwell小室培养4周,NIC-RPE跨上皮电阻高于Nuwacell-RP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传至第4代后,Nuwacell-RPE部分丧失原细胞特征,包括色素缺失、形态不规则及RPE标志物表达缺失,NIC-RPE仍维持原形态特征。结论试剂盒分化法的分化效率、RPE细胞得率较NIC定向分化法更高,细胞成熟度、吞噬和屏障功能不如NIC定向分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分化效率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RPE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景清荷 孔虹雨(综述) 赵晨(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世界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功能退化。RPE细胞功能损害是导致临床相关AMD变化的分子途径中的早期及关键事件。程序性死亡(PCD)在...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全世界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功能退化。RPE细胞功能损害是导致临床相关AMD变化的分子途径中的早期及关键事件。程序性死亡(PCD)在应激反应、体内平衡调节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种研究发现,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以及铁死亡均可能参与RPE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进而促进AMD的发生和发展。各种死亡通路间可能存在交互或协同作用。本文就RPE细胞凋亡、焦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及其相关机制在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AM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程序性细胞死亡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中核因子-κB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安建斌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12,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 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拮抗剂 和抑制剂细胞因子/代谢 炎症/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抑制剂对缺氧诱导的RPE细胞SD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业青 张晓梅 +1 位作者 穆华 王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AAG)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AAG)对缺氧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第3代RPE细胞分为缺氧对照组、DMSO对照组和17-AAG预处理组。其中17-AAG预处理组根据浓度不同又分为6组:0.01μmol.L-1、0.10μmol.L-1、0.50μmol.L-1、1.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利用氯化钴建立体外RPE细胞的化学缺氧模型,不同浓度的HSP90抑制剂17-AAG预处理RPE细胞1h后给予12h缺氧处理,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SDF-1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缺氧对照组、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7-AAG预处理组SDF-1mRNA与内参β-actinmRNA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89±0.04、0.93±0.07、0.62±0.06、0.52±0.06、0.43±0.06、0.28±0.04、0.21±0.04、0.17±0.03;SDF-1蛋白与内参β-actin蛋白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76±0.04、0.80±0.06、0.65±0.04、0.34±0.03、0.20±0.02、0.16±0.02、0.07±0.02、0.05±0.01。与缺氧对照组比较,DMSO对照组SD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不同浓度17-AAG预处理组SD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HSP90的特异抑制剂17-AAG能有效抑制缺氧条件下RPE细胞SDF-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视网膜色素上皮 缺氧 热休克蛋白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素对高糖诱导的人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帅捷 洪瑾 袁志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RPE细胞,分别以Gen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的药物浓度作用高糖(33mmol.L-1)...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人RPE细胞,分别以Gen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的药物浓度作用高糖(33mmol.L-1)培养的RPE细胞48h,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高糖组细胞活力(0.308±0.02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24±0.014)(P<0.01);高糖+Gen组细胞活力较高糖组升高(P<0.05),且随Gen浓度增大,细胞活力增加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被阻滞于S期和G2期;与高糖组比较,Gen可减轻高糖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内ROS的产生明显增多;Gen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高糖组RPE细胞内ROS的产生。与正常对照组(31.04±0.02)比较,高糖组SOD活性(12.32±0.02)显著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Gen组SOD活性随Gen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均P<0.05)。结论Gen可保护和修复高糖诱导的人RPE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增强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金雀异黄素 高糖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对RPE细胞bcl-2/Fas mRNA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宏 丁相奇 +3 位作者 顾东霞 张海龙 杨小云 靖鹏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TGF-β1作用下的人RPE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TGF-β1作用下的人RPE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处理过的PRE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显示,随着TGF-β1浓度的增高,人RPE细胞中bcl-2mRNA表达降低,Fas mRNA的表达逐渐增高;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TGF-β1浓度的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高。结论TGF-β可上调RPE细胞表面Fas基因的表达,从而激活Caspase-3的活性而诱导RPE细胞凋亡,Caspase-3在RPE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Western-Blot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人RPE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雅娟 辛华 +1 位作者 张文松 王丹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滞剂5-硝基-2-(3苯丙氨基)苯甲酸(NPPB)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PPB对ARPE-19细胞增生的影响;利用血清饥饿法对A...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滞剂5-硝基-2-(3苯丙氨基)苯甲酸(NPPB)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RPE细胞株,ARPE-19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PPB对ARPE-19细胞增生的影响;利用血清饥饿法对ARPE-19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加以确定;进行核仁染色,观察NPPB对ARPE-19细胞周期进行中核仁变化的影响。结果NPP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了ARPE-19细胞的增生;核仁染色显示了ARPE-19细胞核仁数量和形态随着细胞周期进行而发生变化,NPPB使ARPE-19细胞核仁萎缩,抑制核仁形成,使细胞处于静息状态。结论氯离子通道阻滞剂NPPB能够抑制静止期的ARPE-19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从而抑制ARPE-19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生 核仁 氯离子通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人RPE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田艳明 惠延年 宋宗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RPE细胞接种于24孔板,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脂多糖(Li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和地塞米... 目的观察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RPE细胞接种于24孔板,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脂多糖(Li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和地塞米松及LPS作用组,做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对照组NF-κB在培养RPE细胞胞浆中表达,LPS刺激后转入胞核表达,地塞米松作用后,再以LPS刺激,RPE细胞核及细胞浆内NF-κB的表达减弱,胞核中表达水平减弱明显,且减弱的程度与地塞米松浓度有关。结论LPS能够激活RPE细胞的NF-κB使其向核内转入,一定浓度的地塞米松对RPE细胞的NF-κB表达及向胞核转入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NF-ΚB 地塞米松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蓝光人工晶状体对猪RPE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楼定华 朱丽丽 +1 位作者 童剑萍 任培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究滤蓝光人工晶状体对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猪RPE细胞,3~5代用于实验,设滤蓝光人工晶状体组,普通晶状体组,直接暴露组和非暴露组。4组均在光照强度为(50000±10000)lux的蓝光照射2h后进行彗星... 目的研究滤蓝光人工晶状体对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猪RPE细胞,3~5代用于实验,设滤蓝光人工晶状体组,普通晶状体组,直接暴露组和非暴露组。4组均在光照强度为(50000±10000)lux的蓝光照射2h后进行彗星实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拖尾细胞的尾长,尾相,以评价RPE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直接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比较平均尾长(MTL)、平均尾相(M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晶状体组细胞损伤小于直接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蓝光人工晶状体组与直接暴露组相比较MTL和M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蓝光人工晶状体组与普通人工晶状体组比较MTL和M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蓝光可以造成猪RPE的DNA明显损伤,滤蓝光人工晶状体对猪RPE细胞的蓝光损伤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普通人工晶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蓝光人工晶状体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蓝光 DNA损伤 彗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和蚀刻多孔聚酯膜上生长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李筠萍 唐罗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及常规Transwell小室(对照组)。在第2,4,8 h和第1,4,8天分别评估3组细胞的贴壁和增殖情况。对比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两种替代物的表面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PE细胞ZO-1的表达。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EPN和EPP植入21天龄(P21)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的生物学反应。结果:接种8h(密度为4×105/cm2)后,EPN组,EPP组和对照组RPE细胞贴壁生长数量分别为1.23×105/cm2,1.70×105/cm2和1.64×105/cm2,其中EPN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EPP组及对照组(P<0.05);以2.5×105/cm2的密度接种后第1天,EPN组细胞密度明显低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但在接种后第8天,EPN组细胞数量显著多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EPN和EPP均支持RPE单细胞层形成,前者纤维排列类似Bruch’s膜内胶原层;与对照组比,EPN和EPP组RPE细胞均呈现较强的ZO-1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表型;EPP和EPN植入视网膜下间隙后出现纤维包裹和光感受器层破坏、丢失,但在移植物附近未见明显毒性或排斥等其他异常反应。结论:EPN和EPP均支持人胚胎RPE细胞生长,二者植入P21 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后存在大体生物相容性。EPN的纤维排列与Bruch’s膜内胶原层相近,可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Bruch’s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Bruch's膜 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 蚀刻多孔聚酯膜 RCS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大鼠RPE细胞间的线粒体转运及对RPE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冲林 邹婷 +2 位作者 黎其友 徐海伟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 目的研究小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C17.2细胞系与从RCS大鼠变性视网膜中原代分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的线粒体交换方式及其对RPE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RCS大鼠RPE细胞并进行培养和鉴定。分别用线粒体特异性标记物Mitotracker-red和Mitotracker-green标记RPE细胞和小鼠NSCs细胞的线粒体,将两种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之间隧道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TNT)的形成及线粒体转运方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与NSCs共培养后RPE细胞的反应性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来源于RCS大鼠视网膜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状态良好,RPE65及Bestrophin蛋白阳性率细胞均大于95%。与NSCs共培养24 h后,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TNT的形成,NSCs中的线粒体向RPE细胞方向单向运动,接受NSCs转运的线粒体后,RPE细胞的ROS水平降低(P<0.01);RPE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增加(P<0.05);RPE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 NSCs可通过与相邻的变性RPE细胞之间形成TNT并向其转运线粒体而改善变性RPE细胞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 线粒体 隧道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冻后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释放促RPE增殖的可溶性物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梅 刘熙朴 +2 位作者 周琦 陶峦 李维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2-465,共4页
本文以^3H-胸苷掺入量作为细胞增殖指标,证实了被胝浊冷冻的牛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释放促进RPE3细胞自身增殖的可溶性物质,其分子量大于10 000。这一结果对探讨眼科冷冻治疗中涉及RPE的治疗效应和并发症提... 本文以^3H-胸苷掺入量作为细胞增殖指标,证实了被胝浊冷冻的牛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释放促进RPE3细胞自身增殖的可溶性物质,其分子量大于10 000。这一结果对探讨眼科冷冻治疗中涉及RPE的治疗效应和并发症提供了某睦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感染法对RP患者人体细胞向iPS细胞和iPS—RPE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媛媛 蒋超 +3 位作者 陈雪 丁思加 徐敏 赵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3-798,共6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是目前人类尝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主要手段。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将成为移植细胞的一个重要来源,人胚胎干细胞(hESCs)可以无限期地自我更新和分化,是RPE细胞移植的重要供体来源。此...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是目前人类尝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主要手段。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将成为移植细胞的一个重要来源,人胚胎干细胞(hESCs)可以无限期地自我更新和分化,是RPE细胞移植的重要供体来源。此外,iPS-RPE细胞为患者自身细胞成为治疗源组织提供了个性化治疗平台。目的评估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4、Sox2、c—Myc和K归4种基因导入RP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后诱导入iPSCs的可行性,并建立将正常人iPSCs诱导分化为RPE细胞的方法。方法分别采集基因突变点为SNRNP200p.S1087L的RP患者及无SNRNP200p.S1087L突变受试者的大腿皮肤组织块约2cm-3cm。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纯化得到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研究,分别采用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技术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采用含OCT4、SOX2、C—MYC和KLF44种cDNA的质粒病毒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并用hESCs条件培养液诱导iPSCs,采用细胞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P)染色、干细胞表面多潜能标志物表达对所得到的iPSCs和iPS—RPE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细胞在SCID小鼠的体内种植考察iPSCs的成瘤性。采用诱导分化拟胚体(EB)法将不含SNRNP200p.S1087L突变的iPSCs诱导分化为RPE细胞,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用皮肤组织块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和多角形,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间排列紧密,细胞形态和大小趋于一致,细胞中特异性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经逆病毒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培养后第5~7天可见小的细胞聚集,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培养后20d出现类似hESCs集落形态的iPSCs克隆;培养后25~30d细胞中的标志物SSEA3、SSEA4、TRA—1-60、TRA-1-81及Nanog均呈阳性表达,培养后12周形成的iPSCs克隆中AP染色阳性,接种到SCID小鼠体内后形成畸胎瘤。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分化后30d时iPS—RPE细胞中RPE细胞特异性标志物RPE65、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卵磷脂视黄醇酰基转移酶(LRAT)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4、Sox2、c-Myc和Kif44种基因转入SNRNP200p.S1087L突变的RP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可以获得iPSCs,建立的iPSCs有ESCs的形态和多能分化的特征。采用同样的转染技术可在无SNRNP200p.S1087L突变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建立体外高分化、高效能的iPS-RPE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学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细胞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RPE细胞表达整合素α_5的调节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震 曾水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整合素α5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人RPE细胞原代、传代培养,RT-PCR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血清组、PD98059组和对照组整合素α5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中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整合素α5表达的调节机制。方法人RPE细胞原代、传代培养,RT-PCR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血清组、PD98059组和对照组整合素α5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人RPE细胞中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组能促进整合素α5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PD98059(20μmol/L)组可抑制此促进作用;流式细胞仅显示培养24h后3组整合素α5荧光强度分别为1.94±0.22,4.56±0.25,2.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0min后血清组ERK1/2磷酸化激活水平最高,PD98059组抑制ERK1/2的磷酸化激活,对照组ERK1/2的磷酸化激活作用很弱。结论10%小牛血清能促进人RPE细胞表达整合素α5,ERK1/2的磷酸化激活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5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PD98059 磷酸化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视网膜前膜组织及培养的人RPE细胞上C5a受体的表达
15
作者 王云鹏 惠延年 +1 位作者 王雨生 王海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1-222,231,共3页
目的 :检测手术中取出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 (PVR )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前膜 (ERM )组织及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中的C5a受体 (C5aR)的表达及分布 ,阐明C5a受体在发生PVR的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手术取出ERM组织 ,常规... 目的 :检测手术中取出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 (PVR )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前膜 (ERM )组织及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中的C5a受体 (C5aR)的表达及分布 ,阐明C5a受体在发生PVR的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手术取出ERM组织 ,常规制备石腊切片。另取新鲜人眼球 ,常规分离、培养人RPE细胞。以小鼠抗人C5aR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 ,对PVR患者的ERM组织及培养的人RPE细胞做细胞免疫化学ABC染色 ,检测C5aR的表达。结果 :PVR患者的ERM组织及培养的人RPE细胞上均有C5aR的表达。结论 :C5a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 ,与RPE细胞上的C5aR结合后 ,可能介导PVR的发生 ,即PVR的发生可能与C5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R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补体 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RPE细胞的线粒体交换及其对RPE细胞增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孙荣莎 徐海伟 阴正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4-429,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通过与损害靶细胞进行线粒体交换的方式修复受损细胞.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是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为病理基础的眼病,干细胞是否能够通过上述机制进行治疗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能否通... 背景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通过与损害靶细胞进行线粒体交换的方式修复受损细胞.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是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为病理基础的眼病,干细胞是否能够通过上述机制进行治疗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能否通过线粒体交换机制改善RPE细胞的增生和能量代谢功能.方法 分离Long-Evans大鼠的视网膜进行RPE细胞的培养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RPE细胞中RPE65和Bestrophin蛋白的表达.小鼠NSCs C17.2细胞系和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C17.2细胞(GFP-C17.2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分别采用线粒体特异性染色剂Mitotracker-green和Mitotracker-red标记RPE细胞和NSCs线粒体.将RPE细胞与小鼠NSCs进行共培养,用麦胚凝集素(WGA)标记隧道纳米管(TNT),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的RPE细胞与小鼠NSCs间TNT中线粒体交换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E细胞与NSCs共培养前后的细胞周期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共培养前后RPE细胞中ATP、ADP和AMP的质量分数. 结果 培养的第3代RPE细胞生长良好,RPE65和Bestrophin表达阳性细胞均>85%.NSCs和RPE细胞中线粒体对Mitotracker-red标记的阳性率均>95%.2种细胞共培养后24 h可见RPE细胞与NSCs间形成的膜性TNT结构,WGA染色呈蓝色荧光.随着时间的推移,NSCs中呈红色荧光的线粒体通过TNT进入呈绿色荧光的RPE细胞中.接受TNT线粒体后,处于G1期的RPE细胞比例较未进行线粒体交换的RPE细胞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增加了5%和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0.189).HPLC检测结果显示,与NSCs共培养后,RPE细胞中ATP、ADP和AMP质量分数分别为(8.77 ±3.68)、(2.76±0.92)和(1.07±0.65) μg/mg,较共培养前的(11.29±2.29)、(3.12±0.95)和(1.59±1.22) μg/mg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0、0.668、0.553).结论 NSCs通过建立的TNT能将线粒体单向传递给共培养的RPE细胞,线粒体交换可能是NSCs改善RPE细胞增生和代谢能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眼色素上皮/细胞学 视网膜变性/治疗 细胞培养 共培养技术 线粒体/代谢 隧道纳米管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晓旭 苏荣健 刘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ARPE-19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7×10~3个细胞,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青蒿素,筛选对细胞增殖有效的最佳...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ARPE-19细胞接种于96孔板,每孔7×10~3个细胞,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青蒿素,筛选对细胞增殖有效的最佳药物浓度。将APRE-19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过氧化氢组:加入100μmol·L^(-1)过氧化氢作用细胞24 h;青蒿素组:加入青蒿素30μmol·L^(-1),作用细胞24 h;青蒿素预保护组:加入30μmol·L^(-1)青蒿素预保护细胞24 h后加入100μmol·L^(-1)过氧化氢作用24 h。利用MTT法筛选青蒿素对ARPE-19细胞作用的最佳药物浓度;通过Hoechst33342染色及线粒体膜电位观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阳性细胞数; 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发现,30μmol·L^(-1)的青蒿素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强(均为P <0. 01)。青蒿素预保护组与过氧化氢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升高,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线粒体膜电位染色显示,青蒿素预保护组与过氧化氢组相比绿色染色减少,红色染色增多,说明青蒿素预保护组凋亡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组ARPE-19细胞中SOD含量显著增加(P <0. 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青蒿素预保护组细胞内SOD含量明显增高(P <0. 05),说明青蒿素能增加细胞内抗氧化物质,减少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素组ROS阳性细胞减少(P <0. 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青蒿素预保护组ROS阳性细胞亦明显减少(P <0. 05),说明青蒿素可减少过氧化氢诱导的活性氧物质积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青蒿素能促进ARPE-19细胞内AKT的磷酸化,过氧化氢组ARPE-19细胞内Caspase-3、PARP、Keap1相对表达升高,Bcl-2、Nrf2、HO-1降低;青蒿素预保护组ARPE-19细胞内Caspase-3、PARP、Keap1相对表达降低,Bcl-2、Nrf2、HO-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青蒿素通过调节Nrf2/keap1信号通路来减小过氧化氢诱导的ARPE-19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老年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黄酸通过CYLD/NF-κB信号通路抑制高糖环境下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晶 庞东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37-941,共5页
目的基于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核因子κB(CYLD/NF-κB)通路,研究藤黄酸(GA)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高糖诱导,实验分为NC组(含5.5 mmol·L^(-1)葡萄糖),HG组(含3... 目的基于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核因子κB(CYLD/NF-κB)通路,研究藤黄酸(GA)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高糖诱导,实验分为NC组(含5.5 mmol·L^(-1)葡萄糖),HG组(含30 mmol·L^(-1)葡萄糖),HG+不同剂量GA组(2μmol·L^(-1)、4μmol·L^(-1)、8μmol·L^(-1) GA分别预处理RPE细胞1 h,加30 mmol·L^(-1)葡萄糖)。CCK-8检测各组RPE细胞增殖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PE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CYLD)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PE细胞中α-SMA、CYLD、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RPE细胞出现明显增殖,RPE细胞中α-SMA、p-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CYLD蛋白表达减少(均为P<0.01);与HG组相比,HG+不同剂量GA组RPE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RPE细胞中α-SMA、p-NF-κB蛋白表达均减少,CYLD表达均增加(均为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A可抑制高糖环境下RPE细胞EMT,其抑制作用与上调CYLD,抑制NF-κB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上皮-间充质转化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去泛素化酶圆柱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共培养时观察Müller细胞对RPE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梅 王彬杰 +4 位作者 王巍 王小丹 付小玻 马洪梅 张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8,共4页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Mtiller细胞在维持视网膜的正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二者的相互作用有关。目的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共培养兔Mtiller细胞与RPE细胞,观察缺氧条件下Moller细胞对RPE细胞增生和迁移... 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Mtiller细胞在维持视网膜的正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与二者的相互作用有关。目的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共培养兔Mtiller细胞与RPE细胞,观察缺氧条件下Moller细胞对RPE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别培养原代兔Mtiller细胞和RPE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2种细胞。取第3代培养良好的细胞进行试验。应用CoCl2培养细胞以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每组又分为对照组(RPE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组(MOiler细胞与RPE细胞共同培养)。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Mtiller细胞和RPE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各组分别培养3、6、24、48h,利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培养存活的RPE细胞进行计数,检测常氧及缺氧条件下Miiller细胞对RPE细胞增生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RPE细胞符合RPE细胞的特征,90%以上呈现CK.18阳性反应。培养的Miiller细胞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染色呈阳性反应。与常氧培养条件比较,缺氧条件下单独培养的RPE细胞增生数量增加,细胞迁移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条件下与MUller细胞共培养的RPE细胞增生数量和迁移数量明显增加,与常氧组和单细胞培养情况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条件下,与RPE细胞单细胞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氧可以促进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Mtiller细胞可以加重缺氧引起的RPE细胞的增生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缺氧 细胞增生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陈进 周少博 +3 位作者 胡卫群 葛坚 江儒章 陈凌燕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在体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时血药浓度(1.0μg/ mL)相当的光敏剂verteporfin共同孵育,根...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在体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时血药浓度(1.0μg/ mL)相当的光敏剂verteporfin共同孵育,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每种细胞分成7组,即0 min组、5 min组、15 min组、30 min组、60 min组、120min组和对照组,孵育至上述时间后,分别用光敏剂最大吸收波长的光照(689nm、功率密度为600 mW/cm2的二极管激光),能量密度为2.4 J/cm2,用MTT法检测24 h后各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所有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述,数值为3次独立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资料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PDT后24 h,RPE细胞在0 min组、5 min组、15 min组、30min组、60min组和120 min组的细胞平均存活率分别为:0.94±0.07、0.68±0.13、0.68±0.11、0.65±0.12、0.49±0.11和0.21±0.11,细胞的存活率随与光敏剂孵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组的细胞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00),SNK-q检验,5 min组、15 min组、30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与0 min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血管内皮细胞在上述各时间组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2±0.05、0.78±0.08、0.71±0.11、0.69±0.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色素上皮 血管内皮 细胞活力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