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凸优化模型张量补全的RIP条件
1
作者 王川龙 钟林江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限制等距条件在稀疏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稀疏性的保证.在压缩感知和矩阵补全中,基于l_(1),L_(*)以及l_(1)−l_(2)和L_(*)−LF优化模型的限制等距条件已经获得较丰富的成果.本文将推广到张量上,基于Tucker秩和L_(*)−LF优化模型,研究... 限制等距条件在稀疏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稀疏性的保证.在压缩感知和矩阵补全中,基于l_(1),L_(*)以及l_(1)−l_(2)和L_(*)−LF优化模型的限制等距条件已经获得较丰富的成果.本文将推广到张量上,基于Tucker秩和L_(*)−LF优化模型,研究低秩张量X恢复的限制等距性质(RIP),给出限制等距性常数δ_(2r_(n))的一个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_(*)-∥X∥_(F)最小化 限制等距性 低秩张量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混沌映射的复合型部分随机测量矩阵构造算法
2
作者 陈兴兰 鲁进 张亚楠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72,共15页
测量矩阵的构造是影响压缩感知技术重构性能的重要环节。针对随机性测量矩阵高存储成本以及确定性矩阵较难满足约束等距性(Restricted isometric property,RIP)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映射构造测量矩阵的改进方法,将随机高斯矩... 测量矩阵的构造是影响压缩感知技术重构性能的重要环节。针对随机性测量矩阵高存储成本以及确定性矩阵较难满足约束等距性(Restricted isometric property,RIP)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映射构造测量矩阵的改进方法,将随机高斯矩阵、确定性矩阵和混沌序列相结合,充分利用随机高斯矩阵少量测量数和混沌映射较低相关性的优势。同时,分析了混沌序列的相空间特性、测量矩阵的RIP特性、以及构造优化测量矩阵的计算复杂度。最后,仿真实验对比了随机高斯矩阵、托普利兹矩阵和现有的复合型矩阵。结果表明,在一维随机信号的相对误差、成功重构概率及信噪比的指标上,所提优化测量矩阵均优于其他3种矩阵;在二维图像的重构时间复杂度、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平均结构相似性指数的指标上,所提优化测量矩阵也均有一定的提升,表现出更好的重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混沌映射 约束等距性 测量矩阵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加速的多路径匹配追踪重建算法
3
作者 逯彦 廖桂生 王小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0,共12页
在压缩感知重建算法中,多路径匹配追踪算法能够通过搜索多个路径提升获得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但产生的大量冗余路径会造成严重的性能损耗。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加速的多路径匹配追踪重建算法。首先,该算法在路径分解时,通... 在压缩感知重建算法中,多路径匹配追踪算法能够通过搜索多个路径提升获得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但产生的大量冗余路径会造成严重的性能损耗。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加速的多路径匹配追踪重建算法。首先,该算法在路径分解时,通过设置阈值门限控制生成的子枝点数量,优化了原算法平均分配路径数的策略,使相干性强的父枝点可以遍历更多的子枝点,限制相干性小的原子被分配到新的路径中;其次,利用首个路径产生的重建残差,设计了新的修剪准则对候选路径进行二次筛选,进一步减少冗余路径的生成,降低了计算支出;最后,在理论上推导了所提算法在理想状态下准确重建信号的有限等距性条件,给出了所提算法在有噪条件下准确重建信号的信噪比界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维和二维信号的重建实验中,所提算法在保证较高的重建精度的前提下,与多路径匹配追踪算法相比,有效提升了重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多路径匹配追踪 相干性 有限等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中测量矩阵构造综述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强 张培林 +2 位作者 王怀光 杨望灿 陈彦龙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6,共9页
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构造方式多样并不断发展,为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掌握测量矩阵发展动态,对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构造进行系统介绍。首先,针对传统信号采集理论存在的信息冗余问题,阐述了压缩感知理论在信号采集过程中资源利用率高、存储空间... 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构造方式多样并不断发展,为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掌握测量矩阵发展动态,对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构造进行系统介绍。首先,针对传统信号采集理论存在的信息冗余问题,阐述了压缩感知理论在信号采集过程中资源利用率高、存储空间小的优势;其次,以压缩感知理论框架为基础,从测量矩阵构造原则、测量矩阵产生方法、测量矩阵结构设计、测量矩阵优化方法四个方面,对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构造进行分析,讨论了测量矩阵构造过程中不同原则、结构、方法的优势;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测量矩阵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信号重构 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随机矩阵有限等距性质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波 刘郁林 王开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4,共6页
稀疏随机矩阵由于具有存储容量小、编码和重构复杂度低、易于更新等优良特性而适用于分布式应用。为确保稀疏随机矩阵可作为压缩感知观测矩阵,该文证明了稀疏随机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RIP)。首先,证明了测量矩阵满足有限等距性质等价于... 稀疏随机矩阵由于具有存储容量小、编码和重构复杂度低、易于更新等优良特性而适用于分布式应用。为确保稀疏随机矩阵可作为压缩感知观测矩阵,该文证明了稀疏随机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RIP)。首先,证明了测量矩阵满足有限等距性质等价于其子矩阵的格拉姆矩阵特征值分布于1附近;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当测量值个数满足特定条件时,稀疏随机矩阵以接近于1的概率满足有限等距性质。仿真实验表明,稀疏随机矩阵在保证稀疏信号精确重建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测量和重建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随机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测量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中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算法综述 被引量:64
6
作者 王强 李佳 沈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1-2050,共10页
测量矩阵在压缩感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性能会影响原始信号的压缩与重构.现有的测量矩阵多数为随机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存储量大、效率低等缺点,且在硬件上难以实现,故构造确定性测量矩阵对压缩感知理论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量矩阵在压缩感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性能会影响原始信号的压缩与重构.现有的测量矩阵多数为随机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存储量大、效率低等缺点,且在硬件上难以实现,故构造确定性测量矩阵对压缩感知理论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方面的研究,着重对目前已有的构造算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类,最后根据多种指标综合评述了各种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确定性测量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信号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及光学理论的图像信息加密 被引量:5
7
作者 卢佩 刘效勇 +2 位作者 卢熙 田敏 曹海宾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2-208,共7页
针对信息加密系统中信息安全性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光学图像信息加密方法.在发送端,自然图像经稀疏表示、随机投影实现图像信息加密;然后将降维后的观测值通过4F双随机相位编码光学系统进行二次加密并将其融入宿主图像... 针对信息加密系统中信息安全性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光学图像信息加密方法.在发送端,自然图像经稀疏表示、随机投影实现图像信息加密;然后将降维后的观测值通过4F双随机相位编码光学系统进行二次加密并将其融入宿主图像,实现信息加密及隐藏.在接收端,图像信息经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解码,通过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原始图像信息重构.该系统能有效降低数据传输量、减小随机相位板大小.且收发方只需按照规则生成密钥而不需传输密钥,保证了密钥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解密恢复图像质量理想,峰值信噪比为30.899 1dB,且系统能较好地抵抗裁剪、噪音污染、高通滤波、旋转等攻击,鲁棒性强,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双随机相位编码 正交匹配追踪 约束等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传感综述 被引量:206
8
作者 李树涛 魏丹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9-1377,共9页
在传统采样过程中,为了避免信号失真,采样频率不得低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然而对于数字图像、视频的获取,依照香农(Shannon)定理会导致海量采样数据,大大增加了存储和传输的代价.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压缩传感理论为数据采集技术带来了革... 在传统采样过程中,为了避免信号失真,采样频率不得低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然而对于数字图像、视频的获取,依照香农(Shannon)定理会导致海量采样数据,大大增加了存储和传输的代价.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压缩传感理论为数据采集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压缩传感采用非自适应线性投影来保持信号的原始结构,能通过数值最优化问题准确重构原始信号.压缩传感以远低于奈奎斯特频率进行采样,在压缩成像系统、模拟/信息转换、生物传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压缩传感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应用,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传感 稀疏表示 信号重构 约束等距性 压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复合混沌映射的压缩感知测量矩阵构造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伟 景博 +2 位作者 张航 黄以锋 李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77-2183,共7页
针对常用随机测量矩阵存在硬件实现困难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混沌映射的压缩感知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方法.首先基于Logistic映射和Tent映射构造随机性和初值敏感性更强的复合混沌映射,然后将复合混沌迭代序列经大间隔采样后进行线性... 针对常用随机测量矩阵存在硬件实现困难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混沌映射的压缩感知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方法.首先基于Logistic映射和Tent映射构造随机性和初值敏感性更强的复合混沌映射,然后将复合混沌迭代序列经大间隔采样后进行线性变换得到的结果作为拟构造测量矩阵中的元素,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矩阵元素具有非常低的相关性.同时理论证明了所构造复合混沌测量矩阵能以高概率满足压缩感知约束等距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构造复合混沌测量矩阵的性能优于Toeplitz测量矩阵及Logistic映射测量矩阵,与高斯随机测量矩阵的性能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混沌映射 约束等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的压缩感知信号采集方案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天荆 郑宝玉 杨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3-581,共9页
压缩感知中常选择随机矩阵作为测量矩阵来进行随机线性投影采样,但过多自由元素使得随机矩阵硬件实现、存储和计算困难,因此设计易于硬件实现的测量矩阵是将压缩感知推向实用化的关键。根据信号通过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的差分方程,提出... 压缩感知中常选择随机矩阵作为测量矩阵来进行随机线性投影采样,但过多自由元素使得随机矩阵硬件实现、存储和计算困难,因此设计易于硬件实现的测量矩阵是将压缩感知推向实用化的关键。根据信号通过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的差分方程,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滤波的压缩感知信号采集方案,实现了信号在托普利兹测量矩阵下有用信息的高效获取。仿真实验说明托普利兹测量矩阵比随机矩阵更易实现信号采样和重构,并具有硬件实现简单、存储量小、计算复杂度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托普利兹矩阵 有限等距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约束等距的块稀疏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鹏 王成 孟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5,共7页
为提高块稀疏信号重构算法性能,利用测量矩阵块相干特性对块稀疏约束等距常数进行估计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将联合子空间的分块思想引入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CoSaMP)算法,提出了基于约束等距的块稀... 为提高块稀疏信号重构算法性能,利用测量矩阵块相干特性对块稀疏约束等距常数进行估计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将联合子空间的分块思想引入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 sampling matching pursuit,CoSaMP)算法,提出了基于约束等距的块稀疏压缩采样匹配追踪(block CoSaMP,BCoSaMP)算法,以子矩阵为单位更新重构支撑集,放宽了约束等距条件。在高斯随机测量矩阵条件下,证明分块尺寸越大、最优相干块更新数量在适当范围内越少,重构误差收敛性越好且信号临界稀疏比越大。最后,利用某型预警雷达多批次回波信号进行重构仿真,验证了本文算法比目前其他块稀疏重构算法具有更高的重构成功率、更优的误差稳定性和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稀疏 压缩感知 约束等距特性 块相干 匹配追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贪婪自适应压缩感知重构 被引量:15
12
作者 甘伟 许录平 +1 位作者 张华 苏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7,79,共9页
为了优化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的性能,提出一种压缩采样修正匹配追踪贪婪自适应算法.该算法采用了具有理论保证的模糊阈值预选方案以避免预选时使用信号的先验信息,设置了初次裁剪门限以减少不必要的迭代,改进了裁剪方式以尽可能地提高... 为了优化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算法的性能,提出一种压缩采样修正匹配追踪贪婪自适应算法.该算法采用了具有理论保证的模糊阈值预选方案以避免预选时使用信号的先验信息,设置了初次裁剪门限以减少不必要的迭代,改进了裁剪方式以尽可能地提高重构精度,同时避免了裁剪阶段使用先验信息,最终实现了可压缩信号的自适应重构.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稀疏条件下实现了精确重构,该算法与原算法相比运算速度提高了2倍,所需观测值个数少1%,并且在稀疏度较高的情况下,该算法对噪声的抗干扰能力也优于原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压缩采样匹配追踪 模糊阈值 约束等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定位算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一兵 黄辉 +1 位作者 叶方 孙志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6-1521,共6页
为了使观测字典满足约束等距性条件,保证算法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定位算法。新算法首先将感知区域网格化,把定位问题转化为压缩感知问题,然后利用奇异值分解原理对观测字典进行分解,得到的新的观测字典有效地... 为了使观测字典满足约束等距性条件,保证算法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压缩感知定位算法。新算法首先将感知区域网格化,把定位问题转化为压缩感知问题,然后利用奇异值分解原理对观测字典进行分解,得到的新的观测字典有效地满足了约束等距性条件,且对观测值的预处理过程不影响原信号的稀疏性,从而有效地保证算法的重建性能,提升定位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Orth的稀疏目标定位算法,基于SVD的压缩感知定位算法的定位性能更优,抗噪性、适应性更强,且算法复杂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位 压缩感知 约束等距性条件 稀疏性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lekamp-Justesen码的压缩感知确定性测量矩阵的构造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树涛 刘璐 刘鑫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3-769,共7页
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是近期压缩感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该文基于Berlekamp-Justesen(B-J)码,构造了两类确定性测量矩阵。首先,给出一类相关性渐近最优的稀疏测量矩阵,从而保证其具有较好的限定等距性(RIP)。接着,构造一类确定性复... 确定性测量矩阵构造是近期压缩感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该文基于Berlekamp-Justesen(B-J)码,构造了两类确定性测量矩阵。首先,给出一类相关性渐近最优的稀疏测量矩阵,从而保证其具有较好的限定等距性(RIP)。接着,构造一类确定性复测量矩阵,这类矩阵可以通过删除部分行列使其大小灵活变化。第1类矩阵具有很高的稀疏性,第2类则是基于循环矩阵,因此它们的存储开销较小,编码和重构复杂度也相对较低。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类矩阵常常有优于或相当于现有的随机和确定性测量矩阵的重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Berlekamp-Justesen码 渐近最优 复测量矩阵 限定等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Toeplitz测量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开 刘郁林 和继威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2-1514,共3页
Toeplitz测量矩阵的卷积特性使压缩感知理论在线性时不变系统辨识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号频率较高的场合往往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欠采样,以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降低系统对采样频率的要求,这导致测量模型中的测量矩阵变为由Toeplitz矩... Toeplitz测量矩阵的卷积特性使压缩感知理论在线性时不变系统辨识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信号频率较高的场合往往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欠采样,以利用压缩感知理论降低系统对采样频率的要求,这导致测量模型中的测量矩阵变为由Toeplitz矩阵中等间隔抽取若干行组成的子矩阵(准Toeplitz矩阵)。为此讨论了准Toeplitz矩阵作为测量矩阵的可行性。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准Toeplitz矩阵的有限等距性质,在仿真中比较了使用准Toeplitz矩阵与其他测量矩阵的重构效果。结果表明,准Toeplitz满足有限等距性质,使用准Toeplitz矩阵的重构效果与其他测量矩阵相近,可以作为压缩感知测量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测量矩阵 准Toeplitz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理论中的广义不相关性准则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军华 黄知涛 +1 位作者 周一宇 王丰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5-679,共5页
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 Sensing,CS)是对信号压缩的同时进行感知的新理论,而如何分析观测矩阵(Sensing Matrix)的稳定性是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研究方向。不相关性(Incoherence)准则是分析观测矩阵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准则,该准... 压缩感知理论(Compressed Sensing,CS)是对信号压缩的同时进行感知的新理论,而如何分析观测矩阵(Sensing Matrix)的稳定性是压缩感知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研究方向。不相关性(Incoherence)准则是分析观测矩阵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准则,该准则的研究需要假设观测矩阵行向量是一组标准正交基的子集,这大大限制了不相关性准则的应用。本文针对这一局限性,提出了广义不相关性准则,即仅要求观测矩阵行向量是一组普通基的子集。首先推广了相关度定义,称为广义相关度;然后提出了广义不相关性准则,即推导并证明了压缩观测值(Compressive Measure)个数与广义相关度之间的满足某一关系式时,信号能够完全重构;最后把不相关性准则应用到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和随机±1构成的Rademacher矩阵的稳定性分析。数值仿真表明高斯随机观测矩阵和随机±1构成的Rademacher矩阵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压缩采样 不相关性 有限等距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 被引量:18
17
作者 樊博 杨晓梅 胡学姝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0-483,共4页
压缩感知(CS)利用图像稀疏表示的先验知识,从少量的观测值中重建出原始图像。将CS理论应用于单幅图像超分辨率(SR),提出一种基于两步迭代收缩算法和全变分(TV)稀疏表示的图像重建方法。该方法无需任何训练集,仅需单幅低分辨率实现图像... 压缩感知(CS)利用图像稀疏表示的先验知识,从少量的观测值中重建出原始图像。将CS理论应用于单幅图像超分辨率(SR),提出一种基于两步迭代收缩算法和全变分(TV)稀疏表示的图像重建方法。该方法无需任何训练集,仅需单幅低分辨率实现图像重建。算法在测量矩阵里加入下采样低通滤波器以使SR问题满足应用CS理论的有限等距性质;采用TV正则化函数,利用两步迭代法引入TV去噪算子,可以更好地重建图像边缘。实验结果证明,与已有的超分辨率方法相比,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提方法重建图像视觉效果更好,在峰值信噪比(PSNR)的评价指标上有显著的提高(4~6 dB),且实验证实滤波器的引入决定算法的重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 压缩感知 全变分 两步迭代 有限等距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混沌感知矩阵及其在成像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骏 张璘 袁江南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9-1074,共6页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成像雷达的新算法,在成像目标分布满足稀疏性前提下,利用发射的随机混沌序列(SCS)形成卷积矩阵,然后通过随机行抽取构造随机感知矩阵(SCSM)。给出了完整的算法实现框架,从理论上证明了SCS的随机性和统... 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成像雷达的新算法,在成像目标分布满足稀疏性前提下,利用发射的随机混沌序列(SCS)形成卷积矩阵,然后通过随机行抽取构造随机感知矩阵(SCSM)。给出了完整的算法实现框架,从理论上证明了SCS的随机性和统计独立性以及SCSM的有限等距性(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RIP)。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影响算法性能的主要因素。与匹配滤波法相比,所提算法重构误差小,输出旁瓣低。SCSM与其他随机矩阵具有相同的性能,然而,SCSM容易在硬件上实现,且更适用于要求保密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压缩感知 感知矩阵 随机混沌 有限等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多径信道估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明阳 柏鹏 +3 位作者 王徐华 卢虎 苏兮 林晋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91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多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训练序列设计了一种简化的Toeplitz结构观测矩阵,证明了观测矩阵满足限制等距特性,可以作为压缩感知的观测矩阵。根据此矩阵的近似正交性特点对正则化迭代硬阈值算法进行简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稀疏多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训练序列设计了一种简化的Toeplitz结构观测矩阵,证明了观测矩阵满足限制等距特性,可以作为压缩感知的观测矩阵。根据此矩阵的近似正交性特点对正则化迭代硬阈值算法进行简化,并引入精英策略提出一种归档正则化迭代硬阈值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估计方法相对于迭代最小二乘法具有更优的性能,且提出的归档正则化迭代硬阈值算法兼具收敛速度快和稳定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多径信道估计 压缩感知 限制等距特性 归档正则化迭代硬阈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普利兹矩阵在压缩多径信道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晶明 王殊 董燕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885,共7页
可靠的无线通信需要准确地知道下层信道的信息,因此需要进行信道估计。而许多真实信道表现为仅有一些相对较少的非零信道系数的稀疏多径信道。对于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传统方法例如最小二乘法,没有利用稀疏信道本身的低维度特性,所需训... 可靠的无线通信需要准确地知道下层信道的信息,因此需要进行信道估计。而许多真实信道表现为仅有一些相对较少的非零信道系数的稀疏多径信道。对于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传统方法例如最小二乘法,没有利用稀疏信道本身的低维度特性,所需训练序列的长度较长,因此估计代价较大。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稀疏先验信息,能较大地缩短所需训练序列的长度,获得较好的估计效果。该文结合压缩感知观测矩阵的特点,证明了当训练序列的长度不长于信道冲激响应的长度,且托普利兹观测矩阵的行数小于列数时,观测矩阵仍然满足有限等距性质;明确提出了稀疏多径信道估计中所使用的观测矩阵的构造条件。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优化了的托普利兹观测矩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估计 稀疏多径信道 压缩感知 观测矩阵 托普利兹矩阵 有限等距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