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王维的赠答诗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宫臻祥
刘曙初
-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
文摘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
关键词
赠答诗
王维
交际
审美
-
Keywords
social response poems
Wang Wei
social intercours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交游对杜诗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占召
-
机构
东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门第
才学之争与唐代文学"
编号:09YJC751011
-
文摘
天宝后期至乾元年间,杜甫和许多思想上推崇儒学,创作上以古体诗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诗人交往,如和他共游慈恩寺且相互唱和的储光羲、薛据、高适、岑参,还有《箧中集》诗人张彪、孟云卿、王季友,可能还有《箧中集》的编选者元结以及苏源明、郑虔等。杜甫和他们进行过诗歌创作的讨论,杜诗中留下了学习他们的痕迹。杜甫此时一改前期的创作风格,用大量的古体诗反映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杜诗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受到这些诗人创作风气的影响。
-
关键词
杜甫
交游
杜诗
-
Keywords
Du Fu
social intercourse
Du' s poem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天全六番稿》考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柳森
-
机构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19年第8期105-112,共8页
-
文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天全六番稿》,是清康熙间四川天全六番招讨司经历张韬撰写的一部游记诗集,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深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底层边吏张韬,生活于施行土司制度的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天全边土,其所面对的制度、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文化冲击,即为《天全六番稿》的成书背景。此书有利于订正学界关于张韬生平的误判,并可首次揭示其在川期间的交游情况。同时,由书中诗句可知,泸定桥在正式定名之前曾用名"安乐桥",并可进一步揭示天全地区的史地民俗情况。此外,对于陈光贻先生在《中国方志学史》中将此书视为中国古代诗体方志代表作的错误,本文亦予以纠正。
-
关键词
张韬
《天全六番稿》
生平
交游
文献性质
-
Keywords
Zhang Tao
poems in Tianquan Liufan
the Author’s Life Story
social intercourse
Nature of Literature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宋代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的形成
- 4
-
-
作者
邱美琼
闵晓莲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江西省委党校图书馆
-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36-41,共6页
-
基金
2006年度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代洪州分宁黄氏家族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WX42)
-
文摘
一个文学家族的形成,往往需要有文化积累、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文学传承意识等方面的合力推动。对于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来说,文化积累使黄氏家族文学的形成成为可能;群体的文学活动使黄氏家族文学得以形成,其中,家族成员间的唱酬交往形成家族合力,与家族成员外诗人的唱酬交往使家族文学向外扩散;而文学的传承意识,又使黄氏家族文学薪火相传。
-
关键词
分宁黄氏
文学家族
文化积累
唱酬交往
传承意识
-
Keywords
Huang Family in Fenning
literary clan
cultural accumulation
response with poems in social intercourse
consciousness of inheritanc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