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mechanical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7
1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14-2422,共9页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 To make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analysis more effective for complex machinery of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MOMD),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ERSM)was propos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Firstly,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ERSM and DCERSM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strengths of DCERSM were proved theoretically.Secondly,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DCERSM was established based up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function(ERSF).Finally,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of an aeroeng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to verify its advanta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CERSM can not only reshap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complex turbo machinery,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speed,save the computational time and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keeping the accuracy.Thus,the DCERSM is verified to b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the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DAR)analysis of complex machinery.Moreover,this method offers an useful insight for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the dynamic reliability of complex 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machinery dynamic assembly reliability (DAR)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 (BTRRC)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DCERSM) multi-object multidiscipline (MO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based on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海峰 白广忱 +1 位作者 高阳 鲍天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693-4701,共9页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 The fatigue life of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presents great dispersion due to the randomness of the basic variables,such as applied load,working temperature,geometrical dimension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In order to ameliorate reliability analysis efficiency without loss of reliability,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DCRSM) was proposed,and its basic theor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Considering the failure dependency among the failure modes,the distributed response surface was construct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mode and the relevant random variables.Then,the failure mod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andom variables of system response to obtain th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based on structure failure criterion.Finally,the given turbine disc structure was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DCRSM,Monte Carlo method(MCM) and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for DCRSM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MCM than RSM,while DCRSM needs far less computing time than MCM and RSM under the same simulation conditions.Thus,DCRSM is demonstrated to be a feasible and valid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aeroengine turbine disc fatigue life with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and has great potential value for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with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alysis multiple random variables multi-component and multi-failure mode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量均匀分配的八角形布水器蓄热性能及优化研究
3
作者 贾春强 范文斌 +2 位作者 孙斌 李乃昶 刘鑫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8,共11页
布水器作为斜温层蓄热水罐中的重要部件,其参数对蓄热罐的蓄热性能——斜温层厚度及其形成时间,具有重要影响。以某八角形布水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流量分配不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MESim的解决方案。在实现布水器流量均匀分配的基础上,采... 布水器作为斜温层蓄热水罐中的重要部件,其参数对蓄热罐的蓄热性能——斜温层厚度及其形成时间,具有重要影响。以某八角形布水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流量分配不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MESim的解决方案。在实现布水器流量均匀分配的基础上,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布水器半径、支管管径、分配管管径以及入口流速等参数对蓄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二阶响应面模型结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当减小布水器半径,增大支管管径、分配管管径和入口流速,有助于减小斜温层厚度和缩短形成时间;优化后的布水器使斜温层厚度及其形成时间分别较初始值减小了3.49 m(77.2%)和488.2 s(75.4%),有效地提升了蓄热罐的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形布水器 蓄热性能 流量均匀分配 响应面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全时段不确定性优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远升 徐真理 +5 位作者 李海锋 王钢 徐展鹏 张思捷 程康 李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200-9212,I0007,共14页
配电网故障恢复是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消除故障恢复过程中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的风险,该文计及全时段不确定性影响,基于随机响应面法构建配电网故障恢复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随机优化模型;为准确评估储能系统的运行... 配电网故障恢复是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消除故障恢复过程中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对电网运行的风险,该文计及全时段不确定性影响,基于随机响应面法构建配电网故障恢复的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随机优化模型;为准确评估储能系统的运行风险,对各时段储能荷电状态的随机性进行概率等价处理,并基于Hermite混沌多项式的特征系数构建配电网安全运行的机会约束凸函数,确保解的全局唯一性;为降低优化模型的复杂度,在保证随机过程拟合精度的前提下,提出简化的随机潮流约束,以减少二阶锥松弛约束的使用。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发现,所提随机优化模型能准确描述随机响应的概率特征,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机会约束下,可最大化减少停电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故障恢复 随机优化 随机响应面法 混沌多项式 机会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齿轮箱飞溅润滑性能数值模拟与型腔结构参数优化
5
作者 车江宁 李思卿 +2 位作者 郭小锋 朱博 张伟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以高铁齿轮箱齿轮啮合处平均压力和输出端集油盒处润滑油平均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通过流体仿真软件ANSYS CFX,采用浸入实体法,建立了高铁齿轮箱斜齿轮飞溅润滑的CFD数值仿真模型。运用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研究得出了径向距离、轴向距... 以高铁齿轮箱齿轮啮合处平均压力和输出端集油盒处润滑油平均体积分数为评价指标,通过流体仿真软件ANSYS CFX,采用浸入实体法,建立了高铁齿轮箱斜齿轮飞溅润滑的CFD数值仿真模型。运用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研究得出了径向距离、轴向距离、导油筋宽度对集油盒处润滑油平均体积分数和齿轮啮合处平均压力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参数为径向距离22.92 mm、轴向距离50 mm、导油筋宽度14.02 mm时,集油盒处润滑油平均体积分数为0.547,齿轮啮合处平均压力为32.452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流场分布 浸入实体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磁阀能量分布和动态响应耦合关系仿真
6
作者 赵建辉 陈文菲 +1 位作者 杨贵春 陈敬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8-1405,共8页
为研究高速电磁阀内部的能量分布及能量参数与动态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高速电磁阀性能进行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高速电磁阀动态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D最优实验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构建以能量参数为... 为研究高速电磁阀内部的能量分布及能量参数与动态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高速电磁阀性能进行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高速电磁阀动态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D最优实验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构建以能量参数为因素的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响应面预测模型;最后,使用元效应分析法开展了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显著能量参数及参数交互作用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参数中涡流能量E_(1)是影响高速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T_(o)的较敏感参数,T_(o)随着E_(1)的增加相应地增加了约25%,涡流能量分别与阻尼能量(E_(3))和焦耳能量(E_(4))之间的交互是影响T_(o)的高敏感参数,同时涡流能量与焦耳能量之间的交互也是影响关闭响应时间T_(c)的高敏感参数;交互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会随取值范围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 能量分布 动态响应 响应面法 显著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细粒煤复合式干法分选特性研究
7
作者 陈存强 顾雷雨 +6 位作者 周延明 汪义龙 冯来宏 曹睿 高利晶 刘海涛 唐海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194,共8页
为研究潮湿细粒煤复合式干法分选效率,对潮湿细粒煤进行了振动强度和气速的单因素试验,结合RSM-BBD预测模型获得了最优参数;并探索了不同水分的原煤在不同分选时间内的分选效果,同时分析了气流对潮湿细粒煤分选过程的影响,并评价了分选... 为研究潮湿细粒煤复合式干法分选效率,对潮湿细粒煤进行了振动强度和气速的单因素试验,结合RSM-BBD预测模型获得了最优参数;并探索了不同水分的原煤在不同分选时间内的分选效果,同时分析了气流对潮湿细粒煤分选过程的影响,并评价了分选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分选时长的增加,分选效果明显提高,最大灰分离析度可达12.05。试验煤样在气速为0.78 m/s,振动频率为25 Hz,振幅为3 mm时达到最佳分选效果,此时可能偏差E=0.135 g/cm^(3),且在此条件下分选产品有很好的脱水效果,复合式干法分选可实现潮湿煤炭的提质。该研究可以对细粒煤炭的干法分选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细粒煤 复合干选 灰分离析度 分配曲线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尾分布的永久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
8
作者 王国清 张权 +2 位作者 何兆益 秦禄生 邱文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建立基于实测参数变异范围的永久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等效原则和逆变换法建立参数“有界”性的双侧截尾分布随机数抽样方法;然后选取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面层、基层和路基结构的验算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并开发多... 为建立基于实测参数变异范围的永久路面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等效原则和逆变换法建立参数“有界”性的双侧截尾分布随机数抽样方法;然后选取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面层、基层和路基结构的验算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并开发多指标可靠度计算程序,将分析结果与理论分布随机变量可靠度程序对比;最后结合实测参数变异性水平,使用建立的可靠度分析方法评估京德高速永久路面结构的工后可靠度。结果表明:截尾分布更符合工程参数的真实分布,计算的可靠度更准确;中等交通荷载等级下,京德高速的路面结构可靠度为95.2%~98.7%;在累计当量轴次失效点后,永久路面结构面层、基层和路基的可靠度值均随轴次的增大而减小,且荷载越大,可靠度值下降速率越快,可靠度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可靠度 半刚性基层 截断正态分布 Monte Carlo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Weibull分布的不锈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钟楚珩 范祖伟 +1 位作者 周金枝 施佳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1,共12页
【目的】在我国严寒地区,冻融损伤会使再生混凝土(RAC)结构提前达到耐久性极限甚至导致构件失效,为了延长再生混凝土(RAC)结构在严寒地区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AC)、天然混凝土(NC)、普通钢纤维再生混凝土(PFRAC)和不锈钢... 【目的】在我国严寒地区,冻融损伤会使再生混凝土(RAC)结构提前达到耐久性极限甚至导致构件失效,为了延长再生混凝土(RAC)结构在严寒地区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AC)、天然混凝土(NC)、普通钢纤维再生混凝土(PFRAC)和不锈钢纤维再生混凝土(SFRAC)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经过冻融循环后,测得RAC、NC、PFRAC、SFRAC的质量损失及相对动弹性模量,分析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损伤机理及劣化规律。以相对动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基于响应面模型(RSM)和Weibull分布建立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研究冻融循环次数、PF和SF的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SF的掺入能有效延缓RAC质量的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降低。冻融循环150次时,掺量为2%的SFRAC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下降3.01%和19.57%。SFRAC与RAC相比,质量损失率降低了0.4%,相对动弹性模量提高了14.17%。【结论】Weibull分布和响应面模型(RSM)的预测结果 基本一致,但RSM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要低于Weibull分布的预测值。两种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4以上,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可为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在寒冷地区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不锈钢纤维 相对动弹性模量 冻融循环 WEIBULL分布 响应曲面(RSM) 力学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应变场强法的轮盘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志英 谷裕 +1 位作者 周平 王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3-439,共7页
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航空发动机轮盘的疲劳可靠性分析,考虑缺口区域应力应变分布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试验确定材料场径,采用应力应变场强法对轮盘进行确定性疲劳寿命分析。考虑场强因子及各参数的随机性,利用分布式协同响应面... 为了更精确地进行航空发动机轮盘的疲劳可靠性分析,考虑缺口区域应力应变分布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试验确定材料场径,采用应力应变场强法对轮盘进行确定性疲劳寿命分析。考虑场强因子及各参数的随机性,利用分布式协同响应面建立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并建立基于应力应变场强法的轮盘疲劳可靠性分析流程。结果显示:99.90%可靠度下的轮盘疲劳寿命为9595循环,相比确定性安全寿命6557循环,轮盘具有一定的寿命裕度。而应力应变场强法与传统方法理论分析结果相比,传统方法分析结果偏小,趋于保守。验证了基于应力应变场强法进行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应变场强法 轮盘疲劳寿命 分布式协同响应面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世达 孙永辉 +2 位作者 赵景涛 卫志农 孙国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0-38,共9页
考虑分布式电源(DG)的无功主动调控能力,计及状态变量的机会约束,建立主动配电网随机无功优化模型。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对随机因素进行建模,进一步借助随机响应面法,研究适应于多种概率模型的概率潮流计算方法,用以判断状态变量是否... 考虑分布式电源(DG)的无功主动调控能力,计及状态变量的机会约束,建立主动配电网随机无功优化模型。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对随机因素进行建模,进一步借助随机响应面法,研究适应于多种概率模型的概率潮流计算方法,用以判断状态变量是否满足机会约束,并利用Nataf变换处理随机变量的相关性。结合基于粒子群的无功优化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基于修改过的IEEE 33节点和美国PG&E 69节点配电系统测试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算例表明所提概率潮流计算方法所得累积分布函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设计不同的场景,进一步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适应不同DG无功控制策略、可发现确定性优化方案的概率越界风险并调整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无功优化 机会约束规划 随机响应面法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无功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解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LSSRLI-1和SHAKE2000的对比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瑞山 袁晓铭 李程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7,共11页
地震过程中震动传播的局部场地效应通常用一维的场地反应分析方法来考虑,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线性、等效线性化和非线性三类,其中国内外分别以LSSRLI-1和SHAKE2000为代表的等效线性化程序使用最为广泛。LSSRLI-1是我国地震安全评价程序,提... 地震过程中震动传播的局部场地效应通常用一维的场地反应分析方法来考虑,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线性、等效线性化和非线性三类,其中国内外分别以LSSRLI-1和SHAKE2000为代表的等效线性化程序使用最为广泛。LSSRLI-1是我国地震安全评价程序,提出已有20多年,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是否可以改进有待研究。本文以经典波动理论为基础编制了相应的土层反应分析线性计算程序,并与LSSRLI-1和SHAKE2000就硬和软两种场地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和土体剪应变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考虑了不同输入波以及不同震动强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也讨论了土体剪应变计算偏差对地表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和软场地上SHAKE2000计算出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和土体剪应变分布均符合较好;硬和软场地上传递函数计算中LSSRLI-1、SHAKE2000和精确解三者一致;硬场地上LSSRLI-1计算所得土体剪应变分布同SHAKE2000和精确解相比偏差很小且对反应谱的影响可以忽略;某些情况下,软场地上LSSRLI-1计算出的土体剪应变分布同SHAKE2000和精确解相比明显偏大,该偏差会导致地表响应显著偏小,说明LSSRLI-1用于软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其剪应变求解方法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分析 等效线性化 精确解 地表反应谱 土体剪应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边坡稳定二阶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傅方煜 郑小瑶 +1 位作者 吕庆 朱益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60-3466,共7页
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边坡稳定二阶可靠度分析的实用算法。选择U空间中的随机变量,通过空间变换和相关矩阵分解,计算试验点的功能函数;通过迭代算法构造响应面、以确保通过最小的计算量获得最优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FORM/SORM计算。以... 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边坡稳定二阶可靠度分析的实用算法。选择U空间中的随机变量,通过空间变换和相关矩阵分解,计算试验点的功能函数;通过迭代算法构造响应面、以确保通过最小的计算量获得最优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FORM/SORM计算。以一岩石边坡的平面滑动问题为例,通过与蒙特卡洛模拟、FORM及随机响应面法的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分析了参数的相关性及试验点取值范围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讨论了可靠度分析结果中参数敏感性和物理属性问题。该方法可为实际边坡问题的可靠度分析提供参考,并可以用来进行基于可靠度分析的加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可靠度分析 响应面法 二阶可靠度方法 相关非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压风险感知的交直流配电网优化调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堃 刘之涵 +2 位作者 付明 窦晓波 张晓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5-54,共10页
为有效适应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和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带来的电压安全问题,提出一种计及交直流配电网电压风险感知的优化调度方案,该调度方案包含日前和日内两阶段。日前决策调度以经济性为目标制定运行计划。日内风险调度考虑分布式光... 为有效适应交直流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和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带来的电压安全问题,提出一种计及交直流配电网电压风险感知的优化调度方案,该调度方案包含日前和日内两阶段。日前决策调度以经济性为目标制定运行计划。日内风险调度考虑分布式光伏和负荷超短期波动特性。基于超短期预测概率信息,使用结合Nataf变换的随机响应面法进行概率潮流计算,并根据概率潮流结果建立电压风险感知体系。日内以配电网电压安全运行风险最小为目标,调整日前调度方案中部分灵活迅速调控设备的运行计划。最后,通过交直流配电网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对调度计划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配电网 优化调度 电压风险感知 概率潮流 随机响应面法 混合整数二阶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燕峰 刘佳 闫纪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7,共9页
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而地理位置相近的风电场间的风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建立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利用Nataf变换建立考虑风速相关性的风电场群模型,运用随机响应面法(SRSM),以风速作为输入,... 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而地理位置相近的风电场间的风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建立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利用Nataf变换建立考虑风速相关性的风电场群模型,运用随机响应面法(SRSM),以风速作为输入,系统特征值、阻尼比、频率作为输出,分析了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同时应用基于线性无关原则的概率配点选取法,合理选择有效配点,提高了SRSM的计算效率。在10机39节点系统中将SRSM与蒙特卡罗法比较,结果显示SRSM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计算时间远远少于蒙特卡罗法的计算时间,能够实现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快速评估。在是否考虑风速相关性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风速相关性时系统小扰动分析结果的波动更小,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更明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相关性 Nataf变换 随机响应面法 小扰动稳定性 概率配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基函数随机响应面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常福 任伟新 刘旭政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47,56,共7页
针对随机响应面法对非正态分布响应与标准正态分布输入之间的复杂非线性隐函数拟合不够理想的问题,基于径向基函数在杂散数据拟合方面的优异性能,提出使用径向基函数替换Hermite多项式来解决复杂非线性隐函数拟合问题。以若干个非线性... 针对随机响应面法对非正态分布响应与标准正态分布输入之间的复杂非线性隐函数拟合不够理想的问题,基于径向基函数在杂散数据拟合方面的优异性能,提出使用径向基函数替换Hermite多项式来解决复杂非线性隐函数拟合问题。以若干个非线性解析函数和钢管混凝土肋拱极限承载力不确定性问题作为算例,验证该方法对非正态分布响应拟合的精确性和对工程问题的适用性。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径向基函数随机响应面法对高度非线性的响应与输入隐函数拟合较好;在多参数钢管混凝土拱极限承载力不确定性问题中,精度较高,且比Hermite多项式样本点数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响应面法 径向基函数 非正态分布响应 极限承载力 钢管混凝土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设备时变可靠度评价及故障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子昕 王少琦 +1 位作者 安维中 别海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351-4356,共6页
针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随时间或载荷作用次数等寿命指标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在传统可靠性模型基础上构造了一种考虑设备运行影响因素的可靠度评价方法,可处理化工设备的运行工况、载荷、应力和强度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可靠性计算问题。该方... 针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随时间或载荷作用次数等寿命指标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在传统可靠性模型基础上构造了一种考虑设备运行影响因素的可靠度评价方法,可处理化工设备的运行工况、载荷、应力和强度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可靠性计算问题。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威布尔分布可靠性模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评价,计算设备的可靠性参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择影响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的主要因素,然后应用响应面法,在基于威布尔分布的失效速率模型中引入设备运行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变量故障失效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设备进行时变可靠度评价,并对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预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化工设备,对其进行时变可靠度评价和设备故障时间预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可靠度 威布尔分布 灰色关联分析 响应面法 预测 模型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应力和变形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斌 白广忱 +1 位作者 童晓晨 李晓颖 《航空发动机》 2014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的变形以及控制的合理性,提出了1种高效、高精度的概率分析方法,即极值响应面法(ERSM,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在分析中考虑了典型载荷(如热载荷和离心载荷)的动态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的变形以及控制的合理性,提出了1种高效、高精度的概率分析方法,即极值响应面法(ERSM,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在分析中考虑了典型载荷(如热载荷和离心载荷)的动态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等因素,合理地选取输入变量且考虑了参数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通过确定性分析得到叶盘结构的总变形和应力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找到其变形最大点作为概率分析的输入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概率分析,不仅获得了其可靠度、拟合样本、样本直方图、极值响应面和累计概率分布函数并且对其应力分布和总变形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了叶盘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给出了应力与总变形的相关性。最后,将ERSM与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和Monte Carlo(MC)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ERSM在航空发动机叶盘结构分析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盘 结构应力 极值响应面法 概率分析 有限元模型 航空发动机 灵敏度 累计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层状半空间的动力响应及其在动力基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松南 郭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文利用矩阵传递法,求出了粘弹性层状半空间在表面竖向谐和激振下的表层位移场的积分表达式;并提出了一种在动力基础中的基底反力分布和基底位移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粘弹性 层状半空间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骨架膜结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延民 黄瑞 +1 位作者 赵树森 王景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为了实现骨架膜结构的优化设计,基于ANSYS平台考虑了膜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采用双向流固弱耦合的方法对某低矮类膜建筑在不同风向角下的定常风场特性与其围护骨架膜结构的风致结构受力进行了研究,并... 为了实现骨架膜结构的优化设计,基于ANSYS平台考虑了膜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采用双向流固弱耦合的方法对某低矮类膜建筑在不同风向角下的定常风场特性与其围护骨架膜结构的风致结构受力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采用响应面法对骨架膜结构中各杆件的截面尺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仿真所得建筑表面风压分布与同类模型风压实测数据、风洞试验数据以及国家相应规范吻合较好;不同风向角下骨架膜结构的受力状态不同,其中90°风向为该结构的最不利工况;采用响应面法得到了该骨架膜结构中各杆件的截面尺寸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关系,并将该结构整体质量降低了1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膜结构 湍流模型 流固耦合 结构优化 风场分析 风压分布 有限元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