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的在役桥梁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陆海珠 沈刚 +2 位作者 杜元 程勋煜 丁幼亮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研究桥梁服役期间的运行状态,统计分析了江苏省烈士河大桥2018年的动态称重数据和位移响应数据,分别建立车辆荷载与车致位移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采用马尔可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和贝叶斯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 为研究桥梁服役期间的运行状态,统计分析了江苏省烈士河大桥2018年的动态称重数据和位移响应数据,分别建立车辆荷载与车致位移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采用马尔可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和贝叶斯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提出以映射模型斜率作为桥梁状态评估指标,结合建立的模拟不同损伤程度的大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研究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概率分析发现大桥车辆荷载和对应的车致位移存在模糊映射关系;基于实测数据建立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其斜率能够稳定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基于有限元的无损和损伤状态车辆荷载-位移响应动态数字映射模型进一步验证了斜率可动态反映桥梁的力学性能变化,清晰表征桥梁结构的损伤程度;采用双样本Z检验方法可识别斜率评估指标的异常分布,进而对桥梁损伤和异常运行状态进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健康监测 车辆荷载 位移响应 数字建模 损伤预警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DM的SAR自聚焦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刚 彭应宁 夏香根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9-352,共4页
反射率偏移法(RDM)是合成孔径雷达(SAR)自聚焦的经典算法,当场景对比度较低时,RDM自聚焦效果变差。该文提出了一种RDM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普勒调频率与距离的函数关系,自适应地修正低对比度区域对多普勒调频率估计的影响,保证良好... 反射率偏移法(RDM)是合成孔径雷达(SAR)自聚焦的经典算法,当场景对比度较低时,RDM自聚焦效果变差。该文提出了一种RDM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普勒调频率与距离的函数关系,自适应地修正低对比度区域对多普勒调频率估计的影响,保证良好的自聚焦效果。实际SAR数据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自聚焦 反射率偏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DM的动目标检测成像工程实现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何映霞 朱敏慧 +2 位作者 王岩飞 张冰尘 何思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38-1440,共3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RDM算法的动目标检测成像的工程实现方案的原理图,通过对该算法的计算量的估计,证实了该算法用于LSAR实时动目标检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 rdm 实时动目标检测成像 数据处理速率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研究
4
作者 王涛 孔涛 +2 位作者 孟丽岩 潘蕊 潘雨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 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计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层和多层结构,采用所提出的屈服点确定方法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时,结构延性能力能够满足延性设计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在8度大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更接近2%的设计目标,降低了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第一刚度设计值,设计的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支撑结构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屈服点 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局部差异沉降下顶管法电缆隧道力学损伤分析
5
作者 朱晶晶 王小龙 +2 位作者 李欣睿 伍浩良 覃小纲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9-287,共9页
以软土地层局部差异沉降对顶管法承插式电缆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提出位移-响应法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与梁-弹簧有限元模型对比验证其有效性。考虑差异沉降剪切带穿过隧道接头(奇型)和跨中(偶型)2种分布模式,通过参数敏感性分... 以软土地层局部差异沉降对顶管法承插式电缆隧道结构响应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提出位移-响应法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与梁-弹簧有限元模型对比验证其有效性。考虑差异沉降剪切带穿过隧道接头(奇型)和跨中(偶型)2种分布模式,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获取差异沉降量、下沉及抬升土阻力对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偶型分布下的隧道纵向弯矩及接头剪力明显大于奇型分布下的。随着差异沉降量的增大,隧道内力呈线性增长趋势,主要破坏模式为接头剪切破坏,而非隧道纵向弯曲破坏。下沉地层破坏模式主要影响偶型分布下的内力计算结果,而抬升地层破坏模式则主要影响奇型分布下的内力计算结果。本研究可为软土地区电缆隧道的变形损伤评估及运维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电缆隧道 变形损伤 局部差异沉降 接头剪切破坏 位移-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险车对92m跨度复合材料桁架桥动态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泽阳 刘阳 +2 位作者 杨俊锋 吴必涛 赵启林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为研究大跨径桁架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急抢修桥梁成桥后的动力性能,基于导梁推送施工92 m跨度的FRP桁架桥模型,编制FRP桁架桥的车桥耦合算法,研究抢险车辆的车速、质量及路面不平顺对FRP桁架桥的跨中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和关键... 为研究大跨径桁架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急抢修桥梁成桥后的动力性能,基于导梁推送施工92 m跨度的FRP桁架桥模型,编制FRP桁架桥的车桥耦合算法,研究抢险车辆的车速、质量及路面不平顺对FRP桁架桥的跨中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和关键杆件轴向应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越不平顺,车辆对桥梁结构的冲击作用越大,且路面等级对竖向位移的影响大于对关键杆件轴向应力的影响;车速为20~50 km/h时,车速变化对冲击系数影响较小,但车速超过50 km/h时,车速的影响逐渐增大;车辆质量对桥梁各项指标动力响应的峰值曲线呈线性增大趋势.当车辆质量为2.80×10^(4)kg,车速30 km/h时,最大跨中竖向位移为167 mm,未超过抢修桥梁位移限值(L/120),表明该桥梁的设计可以满足抢险的通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桁架桥 车桥耦合 位移接触法 动态响应 路面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液化流滑区盾构隧道纵向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孝雄 庄海洋 +2 位作者 王伟 赵凯 陈国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183,共8页
为了明确场地液化流滑区越江跨海盾构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宽河谷微倾斜可液化场地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土层的位移时程作为输入地层震动状态,并基于广义反应位移法,建立了4.8 km精细化梁-弹簧盾构隧道模型,研究了场地液化流滑对盾构隧... 为了明确场地液化流滑区越江跨海盾构隧道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宽河谷微倾斜可液化场地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土层的位移时程作为输入地层震动状态,并基于广义反应位移法,建立了4.8 km精细化梁-弹簧盾构隧道模型,研究了场地液化流滑对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和相邻管环纵向张开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地的液化流滑将导致盾构隧道产生极大的环间纵向张开量、截面拉力和压力突变,充分说明了场地流滑对隧道结构地震安全的危害性;盾构隧道损害严重位置处均位于液化土层的滑动面;沿轴线的弯矩变化曲线与加速度放大系数曲线和河谷地形具有一致性,且曲线在液化区呈现出明显的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广义反应位移法 液化流滑 环间张开量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有限元方法和位移振型函数的薄板动载荷识别方法
8
作者 李可路 肖龙飞 +2 位作者 刘明月 寇雨丰 魏汉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4-290,共7页
动载荷识别对于结构设计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工程实践中容易获得的应变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方法和位移振型函数的薄板动载荷识别方法,能够同时识别动载荷空间分布和时间历程。首先,逆有限元方法可以利用离散应变数... 动载荷识别对于结构设计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工程实践中容易获得的应变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方法和位移振型函数的薄板动载荷识别方法,能够同时识别动载荷空间分布和时间历程。首先,逆有限元方法可以利用离散应变数据重建离散位移场。然后,采用位移振型函数拟合得到连续位移场,将拟合良好的振型函数代入薄板微分控制方程中确定识别载荷。最后,通过薄板集中载荷和全局分布载荷识别的两个数值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对于薄板动载荷的识别是有效且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荷识别 应变响应 薄板 逆有限元方法 位移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法的余弦激励分数阶振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9
作者 师玮 郭蓉 +3 位作者 解加全 张彦杰 王涛 黄庆学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3-641,共19页
提出了一种求解余弦激励下分数阶振子系统位移响应的解析和数值算法。其中解析方法是用平均法来求出系统的稳态响应解和瞬态响应解,总位移响应解即为稳态解和瞬态解的总和。提出一种数值方法,利用Grunwald-Letnikov分数阶导数的定义将... 提出了一种求解余弦激励下分数阶振子系统位移响应的解析和数值算法。其中解析方法是用平均法来求出系统的稳态响应解和瞬态响应解,总位移响应解即为稳态解和瞬态解的总和。提出一种数值方法,利用Grunwald-Letnikov分数阶导数的定义将系统中的分数阶微分项进行离散化处理,降低了原系统阶数。在一般的周期激励下,系统的近似响应解可以采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和线性系统叠加原理得到。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分数阶阶次、线性阻尼系数和分数阶导数系数对系统稳态响应振幅和总位移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法 分数阶振子系统 Grunwald-Letnikov分数阶导数 位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董正方 王君杰 姚毅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9-85,共7页
分析评价了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应用于深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设计的差异。采用平面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方法,提出了深埋结构的土体弹簧的解析解法,可以应用于反应位移法。设定某地质条件下的深埋典型盾构隧道结构为基准模型,用反应... 分析评价了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应用于深埋盾构隧道结构抗震设计的差异。采用平面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方法,提出了深埋结构的土体弹簧的解析解法,可以应用于反应位移法。设定某地质条件下的深埋典型盾构隧道结构为基准模型,用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动力时程法计算基准模型的结构刚度变化时的结构内力和变形,评价前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反应加速度法的结果一般比反应位移法更接近动力时程法;反应位移法的结果一般是偏于安全的;反应加速度法不适用于结构刚度较小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深埋结构 抗震设计 反应位移法 反应加速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位移法对比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晶波 王东洋 +1 位作者 谭辉 宝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4-111,132,共9页
针对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采用了纵向反应位移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种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时隧道等... 针对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采用了纵向反应位移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动作用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种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时隧道等长线型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方法。以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方法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完成了出平面剪切波斜入射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并与动力时程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规范方法计算模型中离散的地基弹簧无法反映地基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内力(主要是剪力)计算出现较大的误差;假定沿隧道纵向土层位移分布为正弦波式的规范方法由于正弦波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内力计算结果与动力时程结果相差过大;而以自由场位移时程作为等效地震作用的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最大弯矩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但最大剪力与动力时程方法相差较大,同时这一方法需完成所有时间步的静力计算才能获得结构最不利地震反应,影响了计算效率。而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可以有效模拟地震作用下地基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简便的判断结构最不利地震反应时刻,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较高的计算效率,能够反映地震波作用下非一致地震动输入对隧道纵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构 纵向地震反应 反应位移法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 非一致地震动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层位移差的地下结构抗震反应位移法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董正方 王君杰 +1 位作者 王文彪 姚毅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2,47,共6页
采用平面弹性理论复变函数方法,推导具有小孔无限介质在无限远处受剪应力的水平位移,得出有小孔与无小孔的位移关系,应用在基于土层位移差的反应位移法土层位移求解。为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设某地质条件下典型圆形盾构隧道与矩形地下车... 采用平面弹性理论复变函数方法,推导具有小孔无限介质在无限远处受剪应力的水平位移,得出有小孔与无小孔的位移关系,应用在基于土层位移差的反应位移法土层位移求解。为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设某地质条件下典型圆形盾构隧道与矩形地下车站为基准模型,用不同方法求解土层位移,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土体刚度变化的结构内力。结果表明,基于土层位移差的反应位移法适用于埋深较大的地下结构,不适用硬土情况;对地基弹簧刚度求解精度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位移法 地下结构 土层位移 复变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新星 陈鸿 陈正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2-327,共6页
通过分析各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简化方法的特点,认为其中的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比较适合不同埋深、不同土层条件下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针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考虑匀质土层和不同土层条件两种情况,均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 通过分析各种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简化方法的特点,认为其中的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比较适合不同埋深、不同土层条件下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针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考虑匀质土层和不同土层条件两种情况,均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结果,作用于相应的计算模型并进行抗震计算,分析比较结构顶底板的水平位移和内力结果误差以及随结构埋深的变化趋势,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匀质土层,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相对误差小;在上海地区的土层条件下,反应加速度法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比反应位移法较稳定。综合多方面因素,推荐反应加速度法作为地下车站结构的首选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抗震设计 反应位移法 反应加速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轴式掘进机横向和纵向随机振动响应的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晓豁 何洋 +1 位作者 李婷 杨婷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0-585,共6页
为分析纵轴式掘进机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其随机激励作用下横向和纵向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国产某型掘进机为例,针对截割头所受随机激励产生的随机振动,运用虚拟激励法导出了掘进机横向和纵向振动响应的数学模... 为分析纵轴式掘进机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其随机激励作用下横向和纵向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国产某型掘进机为例,针对截割头所受随机激励产生的随机振动,运用虚拟激励法导出了掘进机横向和纵向振动响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汇编语言赋值求解,获得了该掘进机系统的固有频率和3阶振型以及在随机激励作用下截割头、悬臂和机体的位移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固有频率集中在低频7 Hz内,第2阶固有频率对掘进机振动影响较大。在外随机激励作用下,截割头和悬臂的横向位移响应幅值略小于纵向,机体的纵向位移响应幅值明显大于横向。为验证结论的可靠性,利用ADAMS对掘进机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理论值、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较接近,证实该方法研究掘进机的随机振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轴式掘进机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位移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位移法中弹簧系数求解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宾佳 景立平 +2 位作者 崔杰 邹炎 李永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531,共7页
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时,关键是确定土体的弹簧系数,弹簧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在现有的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系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施力方式共设计了6种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弹簧系数的方法,并对这6种计算方法... 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时,关键是确定土体的弹簧系数,弹簧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在现有的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系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施力方式共设计了6种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弹簧系数的方法,并对这6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整体和整体同时求解径向和切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危险;单独和单独同时求解水平和垂直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最好;整体和整体同时求解水平和垂直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反应位移法 静力有限元 弹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8
16
作者 许成顺 许紫刚 +1 位作者 杜修力 李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80,共16页
地下结构抗震是当今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迄今,国内外学者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提出了解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和简化分析方法等多种理论。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包括地震系数法、自由场... 地下结构抗震是当今地震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迄今,国内外学者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提出了解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和简化分析方法等多种理论。本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包括地震系数法、自由场变形法、柔度系数法、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针对各分析方法的计算模型、关键参数、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采用这些方法计算了日本阪神地震中损毁的大开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并与严格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可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系数法 自由场变形法 柔度系数法 反应位移法 反应加速度法 PUSHOVER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精度随结构埋深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正方 蔡宝占 +2 位作者 姚毅超 李凤丽 朱红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6-220,244,共6页
从理论方程上,看不出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的精度会随地下结构埋深而变化,因此为确定其精度,设定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埋深的城市轨道交通箱型地下结构为基准模型。使用反应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和时间历程法计... 从理论方程上,看不出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的精度会随地下结构埋深而变化,因此为确定其精度,设定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埋深的城市轨道交通箱型地下结构为基准模型。使用反应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和时间历程法计算基准模型的结构内力,评价前三种方法随埋深变化的精度。结果表明:前三种方法的精度会受到场地类型、土层厚度和结构埋深的影响;若以时间历程法为基准,反应位移法的精度要低于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反应位移法的精度受埋深影响较小,反应位移法在埋深较小时精度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加速度法 反应位移法 地下结构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层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文沛 陶连金 +2 位作者 张波 边金 李文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1-1235,共5页
介绍薄层单元分析法结合容积法求解半无限空间层状地层中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及轴向的地层阻抗函数过程,并将地层阻抗函数运用到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中,综合考虑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运动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反... 介绍薄层单元分析法结合容积法求解半无限空间层状地层中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及轴向的地层阻抗函数过程,并将地层阻抗函数运用到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中,综合考虑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运动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精度.在北京地区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一般反应位移法及基于薄层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的计算分析,并将其内力及变形值与一般反应位移法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的试验结果符合良好,验证了这种基于薄层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位移法 薄层单元分析法 地层阻抗函数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改进的反应位移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亮 杨晓慧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60-1364,共5页
反应位移法中地基弹簧刚度系数难以准确确定,且不同地基弹簧之间互不相关,难以准确地反映土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土体与结构四周接触面的荷载分布存在误差。通过改进地基弹簧刚度系数的求解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反应位移法,即在有... 反应位移法中地基弹簧刚度系数难以准确确定,且不同地基弹簧之间互不相关,难以准确地反映土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土体与结构四周接触面的荷载分布存在误差。通过改进地基弹簧刚度系数的求解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反应位移法,即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加载方式,采用在结构四周同时加载单位力的方式求解地基弹簧刚度系数。与现有的反应位移法的对比表明,改进的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合理,且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 反应位移法 地基弹簧 刚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结构多点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7
20
作者 罗超 楼梦麟 桂国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分析比较了直接求解法、位移输入法、相对运动法和大质量法4种不同多点地震动输入下大跨度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方法.以一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算例计算和结果比较,数值结果表明,直接求解法、位移输入法和相对运动法3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较高,... 分析比较了直接求解法、位移输入法、相对运动法和大质量法4种不同多点地震动输入下大跨度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方法.以一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算例计算和结果比较,数值结果表明,直接求解法、位移输入法和相对运动法3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建议采用.大质量法计算结构加速度反应精度较高,但是位移和内力反应会出现严重的失真现象.位移失真原因主要是由程序中数值积分引起的,且大质量法并不能保证计算中的地震位移输入和实际的位移激励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震激励 直接求解法 位移输入法 相对运动法 大质量法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