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LR4、IFITM3水平与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7/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赵申 钱丹 王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IFITM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平衡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108例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设为RSV感染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40)、重度组(n=23);另择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5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RSV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Tregs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Th17/Tregs平衡的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RSV感染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Th17细胞计数及Th17/Tregs比值更高,Tregs细胞计数更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与Th17/Tregs比值呈正相关(P<0.05);轻度组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s比值低于中、重度组(P<0.001),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01);以上外周血指标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505、0.51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评估病情程度的AUC、敏感度分别为0.927、91.30%,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存在Th17/Tregs比值失衡的情况;检测外周血IFITM3、TLR4 mRNA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Th17/Tregs比值平衡及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Toll样受体4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苏州儿童RSV流行动态及其他病原混合阳性情况分析
2
作者 徐雪娜 李娇阳 +3 位作者 陈苏清 张义祝 蒋吴君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6,共9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情况,为完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前、中、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情况,为完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6岁ARTIs患儿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分别比较COVID-19流行第一年(2020年,阶段Ⅰ)、第二和第三年(2021—2022年,阶段Ⅱ)、COVID-19流行后(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阶段Ⅲ)与疫情前期的RSV流行以及其他病原体混合阳性特征。结果研究纳入83356例ARTIs患儿,RSV阳性病例为11277例(13.5%),单一RSV阳性5605例(6.7%),RSV混合阳性5672例(6.8%)。RSV阳性患儿中,细菌、其他病毒病原体、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39.5%,13.6%和5.7%。与预测阳性率相比,2020年和2022年RSV检测阳性率有所下降,而2021年、2023年和2024年RSV检测阳性率有所上升。单一RSV阳性组与RSV混合阳性组之间年龄、流行时期和季节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阶段Ⅲ期,RSV与其他病原混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RS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V阳性患儿的甲/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COVID-19大流行对RSV流行及其他病原混合阳性的诊治产生不利影响,COVID-19流行后应长期监测RSV混合其他病原阳性的复发及感染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混合阳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经典名方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茹 王晓雪 +7 位作者 杜海涛 祁婉莹 王仪 丁晓彦 周倩 刘善新 龚彦胜 王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3,I0006-I0009,共9页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E-MS)研究达原饮对模型小鼠的干预及肺组织代谢物的影响,以...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 UHPLC-QE-MS)研究达原饮对模型小鼠的干预及肺组织代谢物的影响,以探究达原饮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寒湿刺激加RSV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综合小鼠活动状态、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结合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初步评价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治疗效果。利用UHPLC-QE-MS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达原饮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代谢物,以正交偏最小二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模式识别,以P<0.05且VIP值>1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达原饮可以显著改善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并降低肺组织中IL-6、IL-1β的含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达原饮调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共有35个,主要涉及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从代谢组学角度分析了达原饮治疗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为达原饮抗病毒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原饮 呼吸道合胞病毒 代谢组学 寒湿郁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g^(-/-)大鼠支持人RSV在体内的长期感染
4
作者 熊芮 吴勇 +8 位作者 杨艳伟 屈哲 刘甦苏 王誉雅 马丽颖 付瑞 彭宜红 梁春南 范昌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 目的为了克服已有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动物模型的局限性,如半受纳性和感染持续时间短,本文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L2rg基因敲除(IL2rg^(-/-))的大鼠模型。方法用hRSV滴鼻感染该动物模型,观察感染期(0~35 d)的临床表征、体重及体温变化;记录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11、20、35天)鼻腔、气管、肺等呼吸道脏器的病毒总拷贝数;在观察终点(滴鼻感染后第35天)对感染动物的靶器官进行病理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滴鼻感染后第4、20、35天)外周血T、B、NK、NKT细胞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1)通过鼻内接种hRSV后,纯合的IL2rg基因敲除大鼠的呼吸道内能保持较高的病毒载量,鼻腔中病毒的平均峰值滴度能快速升至1×10^(10 )copies/g,至第5周时,病毒依然能维持复制,病毒载量亦可达到1×10^(7)copies/g。(2)但其鼻、气管和肺组织,无明显病变。(3)感染hRSV的IL2rg^(-/-)大鼠外周血B细胞含量有上升。(4)IL-6和MCP-1两种细胞因子都在感染前期上升,在观察终点回落。结论本研究基于TALEN技术建立了IL2rg^(-/-)大鼠模型,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支持hRSV高水平复制和并长期感染,为抗病毒药物筛选、抗hRSV抗体体内效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rg-/-大鼠 TALEN基因编辑技术 NK细胞缺陷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在RSV感染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5
作者 陶双 董善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探究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经RSV感染后观测细胞中IL-12表达的释放规律。采用滴鼻法建立RSV感... 为探究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经RSV感染后观测细胞中IL-12表达的释放规律。采用滴鼻法建立RSV感染模型,观察IL-12 P40基因敲除[IL-12 P40(-/-)]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肺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al,STAT4)及气道重塑标记物表达的变化。感染3、12、24 h,感染组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2 P40(-/-)小鼠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IL-5、IL-13、气道炎症病理评分、ColⅠ、FN-1和α-SMA表达水平高于野生型,巨噬细胞数、IL-12、IFN-γ和p-STAT4/STAT4水平低于野生型(P<0.05)。RSV感染诱导AECⅡ细胞和野生型小鼠IL-12水平下调,IL-12缺乏可加重RSV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可能与抑制STAT4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白细胞介素12 气道炎症 转录激活因子4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疗策略
6
作者 巨春蓉 郝创利 +1 位作者 薛武军 何建行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病毒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功能较弱,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感染不同,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需要临床医师高度... 病毒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功能较弱,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感染不同,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需要临床医师高度关注。因此,本文针对该类人群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特殊性管理,就移植受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感染后早期诊断及干预、重症预警、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供临床同行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实体器官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病毒治疗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巨细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家君 冯净净 +2 位作者 施天昀 陈鸿军 揭志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研究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3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BS组、RSV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组和OVA/RSV组,每组6只。首先应用OVA或PBS激发并... 目的研究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3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BS组、RSV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组和OVA/RSV组,每组6只。首先应用OVA或PBS激发并致敏小鼠,再感染RSV致哮喘急性发作。麻醉后处死小鼠。ELISA法测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肺组织IL-33蛋白水平;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测BALF细胞总数及各细胞分类计数;取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real-time PCR测T辅助细胞2型(T helper 2,Th2)细胞因子、IL-33等mRNA表达。结果 OVA组与PBS组相比,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P<0.05)。OVA/RSV组中BALF细胞总数较OVA组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加。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OVA/RSV组小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以上表明RSV感染OVA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小鼠模型成功建立。real-time PCR显示:与OVA组相比,OVA/RSV组IL-13以及IL-3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IL-5和ST2表达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与OVA组相比,OVA/RSV组肺组织中IL-33浓度增高更加显著(P<0.05),BALF中IL-33浓度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可能通过启动Th2型免疫反应在RSV感染诱导哮喘急性发作小鼠模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哮喘 急性发作 IL-33 S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免疫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琳 黄达枢 +1 位作者 陈小芳 李昌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为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比较26例IVIG治疗组和3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 为评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机理,比较26例IVIG治疗组和3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IVIG治疗组喘憋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4.0天±1.1天比5.2天±1.4天,5.4天±1.5天比6.5天±1.8天,P分别<0.001和<0.05),而住院天数则无显著差异(9.0天±2.2天比10.3天±3.1天,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VIG治疗后3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降低.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RSV毛支的发病过程。IVIG治疗有较确切的临床疗效,但单剂(0.25g/kg)对血清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因子 儿童 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佳曦 汪受传 +1 位作者 徐建亚 徐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体外转录,并在转录过程中应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同位素检测RSV的mRNA全长转录本,从而... 目的研究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NA聚合酶转录活性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分离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进行体外转录,并在转录过程中应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同位素检测RSV的mRNA全长转录本,从而观察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及其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细胞组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组放射性核苷酸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白藜芦醇组转录掺入的放射性核苷酸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而各含药血清组差异不显著。结论金欣口服液有效单体白藜芦醇对RSV的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金欣口服液抗RSV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欣口服液 白藜芦醇 呼吸道合胞病毒 RNA聚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治法对RSV诱导的肺炎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TLR-4/NF-кB信号通路调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雪峰 王思源 +3 位作者 岳志军 南春红 吴振起 平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85-38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3种治法代表方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引起肺炎的小鼠血清IL-6、IL-8及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制。方法:将Wiste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银翘散组、玉屏... 目的:探讨3种治法代表方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引起肺炎的小鼠血清IL-6、IL-8及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细胞核转录因子(NF-кB)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制。方法:将Wiste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银屏散组。于感染前3 d,玉屏风散组、银屏散组连续给予玉屏风散(7.5 g·kg·d-1)3 d;除正常组以外,50μL 10 LD50病毒液滴鼻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小鼠RSV肺炎模型。感染2 h后,银翘散组、银屏散组继续给予银翘散治疗(10 g·kg·d-1),连续给药3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IL-8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肺组织TLR4、NF-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SV感染诱导小鼠肺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上调,增加NF-кB的活化(P<0.05),使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P<0.05)。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双表法组测得IL-6、IL-8含量以及TLR4、NF-κB P65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双表法组减弱尤为突出(P<0.05)。结论:3种治法对于治疗RSV肺炎均有显著疗效,尤其以双表法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IL-6、IL-8分泌及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3种治法 病毒性肺炎 ELISA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03
11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RSV攻击后各组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RSV攻击后各组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以CPE法计算药物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以CPE法及MTT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治疗指数TI,比较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3.972g/L。预防给药方式、细胞外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均有抗RSV作用,其抗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428、1.160、1.189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9.28、3.42和3.34,热毒宁对RSV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热毒宁对RSV有直接灭活作用,对RSV侵入Hep-2细胞有阻断作用,对RSV在Hep-2细胞内增殖有抑制作用,相同浓度下,以预防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中草药 细胞病变效应 MTT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对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TSLP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蓝丹 檀卫平 +3 位作者 陈环 吴葆菁 麦贤弟 黄花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毒力鉴定。建立并鉴定RSV感染NHBE的体外细胞模型。第一部分实验分RSV感染组和正常... 【目的】探讨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影响。【方法】用Hep-2细胞扩增病毒,并进行毒力鉴定。建立并鉴定RSV感染NHBE的体外细胞模型。第一部分实验分RSV感染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感染组以不同滴度分为1000、500、100、50、10TCID505个组,感染12h、48h、72h、96h、120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TSLP水平。第二部分实验将热毒宁以不同给药方式干预RSV感染NHBE,分为预防方式给药组、直接灭活病毒组、治疗方式给药组,并设正常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组,给药12h、24h、48h、72h,ELISA法检测各组TSLP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鉴定细胞模型建立成功。1.RSV对NHBE分泌TSLP的影响:相同感染时间内(12h、24h、48h、72h、96h、120h),随着感染滴度增加,各感染组TSLP分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同感染滴度内,随着感染时间增加(24h、48h、72h、96h、120h),各感染组TSLP分泌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12h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2.热毒宁对RSV感染NHBE分泌TSLP的影响:在12h、24h、48h、72h给药时间内,热毒宁、利巴韦林的不同(预防、直接灭活、治疗)给药方式组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均下调TSLP水平(P<0.05),以预防给药方式明显。【结论】RSV能诱导NHBE分泌TSLP,热毒宁可抑制RSV引起的TSLP分泌增加,以预防方式给药明显,热毒宁可能在病毒感染的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 热毒宁 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3基因多态性与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及哮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晓艳 鲍一笑 +1 位作者 吕婕 张廷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IL-13基因Arg110Gln多态性在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发生和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哮喘患儿和正常儿童各96例,RSV感染后喘息婴幼儿112例,取其颊黏膜细胞,提取DNA,用实时PCR法对IL-13Arg110Gln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IL-13Arg110Gl... 目的探讨IL-13基因Arg110Gln多态性在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发生和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哮喘患儿和正常儿童各96例,RSV感染后喘息婴幼儿112例,取其颊黏膜细胞,提取DNA,用实时PCR法对IL-13Arg110Gln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IL-13Arg110Gln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的A等位基因和A/A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2%和47.4%,46.9%和29.2%,P<0.01)。IL-13Arg110Gln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RSV感染后喘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Arg110Gln位点G→A变异与RSV感染后婴幼儿喘息发生和哮喘发病相关,两者在该位点上可能存在相似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3 基因多态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干扰素(IFN)信号通路STAT蛋白核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揭志军 冯净净 +2 位作者 宋志刚 张悦 郭雪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h后,分别用100IU/mL的IFN-β刺激30min或0.64pmol/L的IFN-γ刺激45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信号通路 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tag不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瑞红 王卫华 +3 位作者 房桂珍 龚伟 梅兴国 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His-tag是否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His和pET-DsbA-His中,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His-G1F/M2和DsbA-His-G1F/M2,将后者用... 目的:观察His-tag是否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His和pET-DsbA-His中,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His-G1F/M2和DsbA-His-G1F/M2,将后者用凝血酶消化,再经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G1F/M2,将His-G1F/M2和G1F/M2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MTT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结果:两种蛋白在BALB/c小鼠中诱导的RSV特异性抗体和CTL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is-tag不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HIS-TAG 重组蛋白G1F/M2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晓云 郭承吉 +1 位作者 蔡栩栩 赵玉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25,共2页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 6 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 44 .6 0 % (2 9/ 6 5 ) ,0~ 6个月婴...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 6 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 44 .6 0 % (2 9/ 6 5 ) ,0~ 6个月婴幼儿感染率最高 ,为 74.0 7% (2 0 / 2 7) ,并有明显的喘息倾向。以上结果表明RSV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 ,沈阳地区仍有流行。为防止和控制RSV的流行及为RSV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周慧萍 丰达星 +4 位作者 甄兴刚 郭永豪 王文慧 唐玉婷 徐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1-655,共5页
目的:分析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679例5岁及以下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 目的:分析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4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679例5岁及以下ALRTI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性PCR检测RSV,将患儿分为RSV阳性组与RSV阴性组、RSV-A型组与RSV-B型组。分析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S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79例中RSV阳性211例(31.1%),其中RSV-A型阳性126例(59.7%),RSV-B型阳性83例(39.3%),二者均阳性2例。2022-2023年RSV-A型(95.4%)主导流行,2023-2024年RSV-B型(77.5%)主导流行。RSV阳性ALRTI患儿的常见症状为咳嗽(99.5%)、喘息(78.7%)、发热(69.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冬春季(OR=3.732,95%CI:2.426~5.741)、6~<12月龄(OR=1.604,95%CI:1.055~2.438)是RS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2022-2024年郑州市5岁及以下ALRTI住院患儿RSV检出率为31.1%,咳嗽、发热和喘息是最常见症状,冬春季RSV感染风险增大,6~<12月龄儿童更容易感染R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细胞TLR4及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建亚 彭璐璐 +3 位作者 汪受传 戴启刚 单进军 徐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开肺化痰清热止咳中药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Hep-2细胞TLR4及该通路下游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血行药物成分溶液,作用于RSV感染的Hep-2细胞,通过RT-qPCR、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及ELISA... 目的研究开肺化痰清热止咳中药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Hep-2细胞TLR4及该通路下游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血行药物成分溶液,作用于RSV感染的Hep-2细胞,通过RT-qPCR、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及ELISA法,分别观察分析细胞TLR4mRNA、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药物作用机制。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金欣口服液作用于RSV感染的Hep-2细胞后,TLR4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NF-α表达显著降低,细胞病变程度减轻。结论金欣口服液含药血清可以通过下调TLR4和TNF-α表达水平减轻感染RSV后Hep-2细胞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金欣口服液 Toll样受体4(TLR4)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 CTL表位与G蛋白片段的融合表达对G蛋白片段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瑞红 梅兴国 +1 位作者 龚伟 亓晓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层析纯化。取上述蛋白,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定期采集血清和脾细胞,用MTT法测定CTL杀伤活性,ELISA测定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2a抗体滴度,空斑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结果:经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融合蛋白;DsbA-G1F/M2诱导了显著的RSV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而无CTL表位的DsbA-G1则不能诱导产生CTL反应;DsbA-G1F/M2和DsbA-G1均刺激产生了强烈的IgG抗体应答,但DsbA-G1所产生的IgG亚类仅为IgG1,而DsbA-G1F/M2同时诱导了高滴度的IgG1和IgG2a,显著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二者均诱导了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但与DsbA-G1相比,DsbA-G1F/M2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减弱。结论:CTL表位F/M2与G蛋白片段G1的融合表达产物DsbA-G1F/M2,能够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CTL的激活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使得免疫应答更平衡,有利于改善该候选疫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重组蛋白DsbA-G1F/M2 CTL表位 IGG1 IGG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IL-27对RSV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晨涛 魏林 曾瑞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和Al(OH)3为免疫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0天杀死小鼠,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的变化;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小鼠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G1F/M2+Al(OH)3+IL-23和G1F/M2+Al(OH)3+IL-27可诱导高效价的IgG、IgG1、IgG2a抗体,且显著高于这三种佐剂单独使用诱导的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G1F/M2+IL-23和G1F/M2+Al(OH)3+IL-23刺激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的IL-23或IL-27对G1F/M2诱导的脾细胞杀伤活性没有增强作用,而Al(OH)3+IL-23和Al(OH)3+IL-27佐剂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的IL-23、IL-27或Al(OH)3组。结论:这些结果表明:IL-23或IL-27质粒与传统铝盐佐剂Al(OH)3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RSV重组疫苗G1F/M2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 IL-2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G1F/M2 AL(OH)3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