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刊出论文简评
1
作者 蔡祖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刊出的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重点评述了发表在土壤环境、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领域的论文。结合自身对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现状的认识,笔者认为:(1)我们应该重视不同监测体系获取的农业环境质量...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年刊出的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重点评述了发表在土壤环境、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领域的论文。结合自身对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现状的认识,笔者认为:(1)我们应该重视不同监测体系获取的农业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融合,提高其利用率;(2)充分利用现有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项目等积累的数据,完善农业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标准;(3)加强对土壤农膜残留和环境多种农药残留长期效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 面源污染 农产品安全 农膜残留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明凯 刘洋 +5 位作者 娜祖 李崇霄 周涛 代立兰 熊友才 曹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42,共9页
为探讨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和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收集了甘肃省地膜残留定点监测站20个地县的400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地膜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地膜残... 为探讨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和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收集了甘肃省地膜残留定点监测站20个地县的400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地膜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量在2.80~146.5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40.29 kg·hm^(-2),残留地膜的平均碎片质量为11.44~79.61 mg·片^(-1),平均值为41.62 mg·片^(-1)。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较多且作用机制复杂,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种植地块面积、距村庄距离、灌溉条件、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地膜厚度、回收方式等变量仅可解释地膜残留量37.10%的变化原因,其中地块面积、距村庄距离、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回收方式会对地膜残留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灌溉条件、地膜厚度对地膜残留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地膜残留量高、碎片化程度低的地区,应当加强地膜回收监管力度;对于残留量和碎片化程度高的地区,应当寻求更加有效的地膜回收手段或地膜替代产品。目前的农田地膜回收机制虽然有效改善了地膜残留状况,但还需要研发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到末端治理的集成创新技术,最终达到大幅度削减地膜残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残留因素 残膜碎片化 残留特征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地膜回收机械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温浩军 陈学庚 +1 位作者 陈浩 缑海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1277,共7页
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覆膜年数和覆膜面积的不断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渐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覆膜年数和覆膜面积的不断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渐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对现阶段国内残膜回收技术及装备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苗期、秋后和播前收膜相关产品的特点,并对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残膜机械化回收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地膜 回收机械 残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及污染强度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慧军 刘勤 +4 位作者 周明冬 武红旗 刘晓伟 夏雪梅 何文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6-665,共10页
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 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类指标,对2021年地膜残留污染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影响因素下地膜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权重系数分别为0.200、0.315、0.265、0.220。优化聚类指标后的K-means聚类分析将新疆地区地膜污染数据分为四类,地膜残留量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地膜平均残留量依次为63、100、110、135 kg·hm^(-2),聚类分析的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且受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影响。依据聚类结果的地膜残留量划分出低污染、中污染、高污染三个强度等级,不同级别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总体污染强度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状态,应重视高污染等级的点位和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快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进程,进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新疆地区 污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霍尚 王敏 +5 位作者 卢勇涛 营雨琨 王吉亮 薛理 何玉泽 秦朝民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覆膜年限和面积不断增加,残留地膜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目前,机械回收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技术手段。对现有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专利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申请时间、申请地区、专利权人类型...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覆膜年限和面积不断增加,残留地膜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目前,机械回收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技术手段。对现有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专利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申请时间、申请地区、专利权人类型和技术特征等方面阐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发展趋势。从机械化角度分析残膜回收技术专利失效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申请主体的专利失效现象进行剖析,更好地理解专利失效背后的原因。结合现有专利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污染 残膜机械化回收 专利分析 残膜回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复合生物降解地膜的制备及玉米田间应用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波 杨振兴 +2 位作者 何文清 张茂林 刘家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0,共11页
[目的]使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聚烯烃地膜已成为治理农业白色污染的一项重要技术。主流材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在制备生物降解地膜时表现出优异的成膜性能,但其水蒸气阻隔性较差,导致降解时间短,限制了其在农用地膜方... [目的]使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传统聚烯烃地膜已成为治理农业白色污染的一项重要技术。主流材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在制备生物降解地膜时表现出优异的成膜性能,但其水蒸气阻隔性较差,导致降解时间短,限制了其在农用地膜方面的应用。因此,需要进行改性研究以解决PBAT生物降解地膜在拉伸强度、水蒸气阻隔性能和降解期等方面的不足。[方法]本研究将PA6(尼龙6)与PBAT相结合,使用高分子共混法制备PBAT/PA6改性生物降解地膜。该方法制备的生物降解地膜有效地将PBAT与PA6融合在一起,电子显微镜测试表明,混合地膜的表面和横截面均无明显缺陷。于2023年春玉米生长季,在北京顺义地区农田设置不同覆膜处理(PBAT地膜覆盖,PBAT/PA6-10地膜覆盖,PE地膜覆盖,不覆膜处理即CK)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土壤温度、地膜田间降解情况、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与纯PBAT生物降解地膜相比,本研究所开发的生物降解地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约2.7倍,水蒸气阻隔性能提高了79.44%,功能期延长了30 d。玉米作物田间试验表明,改性生物降解地膜更适合农业生产,因其可提高隔热性和保湿性,使玉米产量较纯PBAT地膜提高7.03%,接近传统聚乙烯地膜产量。[结论]将PA6与PBAT材料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生物降解地膜PBAT/PA6。PA6的加入与PBAT反应形成酰胺键使其整体结构具有稳定性,所制备复合生物降解地膜表面和截面形貌良好,内部无明显孔洞,较PBAT地膜表面更光滑,同时在力学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上较纯PBAT地膜有显著提升,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复合生物降解地膜PBAT/PA6具有优秀的耐降解性能,延长了覆盖时间,并较纯PBAT地膜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T/PA6生物降解地膜 水蒸气阻隔性能 机械性能 绿色可持续发展 “白色”塑料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田地膜残留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被引量:4
7
作者 代良羽 高维常 +3 位作者 杨松花 刘俊聪 陈竹 刘涛泽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大量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点,分析了2001—2021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变化特... 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大量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同时也对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调查点,分析了2001—2021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的变化特征,2019—2022年省调查点地膜的残留现状及回收情况,并提出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建设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强化监测评价,完善地膜残留监测网络等防治对策,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农田地膜的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残留污染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地膜残留 地膜污染 污染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及残膜污染防控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伟 李明军 +3 位作者 赵恒章 孙冬霞 李树兵 韩小伟 《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残膜污染危害,但现阶段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应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故残膜污染防控不可回避。残膜污染防控技术措施主要有地膜减量化应用、降解膜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和残...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残膜污染危害,但现阶段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应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故残膜污染防控不可回避。残膜污染防控技术措施主要有地膜减量化应用、降解膜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和残膜回收3种。阐述了我国农用地膜发展应用概况、覆膜种植积极作用、残膜污染危害及残膜污染防控技术措施,展望残膜污染防控技术,以期为残膜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膜污染 防控措施 残膜回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记军 唐继荣 +2 位作者 李崇霄 何红琴 黄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7,共12页
甘肃是全国地膜用量、覆盖面积较大和覆盖时间较长的省份,地膜覆盖种植产生的残留地膜是影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在甘肃全省主要覆膜农田布设960个监测样地,结合样品采集与农户调查方式,对0~30 cm耕层土壤地膜残留... 甘肃是全国地膜用量、覆盖面积较大和覆盖时间较长的省份,地膜覆盖种植产生的残留地膜是影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在甘肃全省主要覆膜农田布设960个监测样地,结合样品采集与农户调查方式,对0~30 cm耕层土壤地膜残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评估农田地膜残留现状,为防控治理提供工作参考。结果表明:960个样地耕层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地膜残留量为0.02~204.75 kg·hm^(-2),地膜残留量中位数为12.96 kg·hm^(-2)。地膜残留量处于清洁阈值(<75 kg·hm^(-2))、轻度污染阈值(75~120 kg·hm^(-2))、中度污染阈值(120~270 kg·hm^(-2))、重度污染阈值(>270 kg·hm^(-2))的样地占比分别为97.6%、1.8%、0.6%、0,轻度、中度污染阈值样地大多位于河西灌溉农业区,而所有县域、市域、区域农田地膜残留量全部小于75 kg·hm^(-2)。地膜残留量受覆膜年限、种植作物类型、种植户类型、回收方式等因素影响:覆膜年限11~20 a、>20 a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6~10 a(P<0.05),呈现出年限越长残留量越大的趋势;制种作物地块地膜残留量最大、设施蔬菜地块地膜残留量最小,前者达到后者的7倍左右,制种作物、经济作物、玉米、马铃薯、露地蔬菜、中药材地块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设施蔬菜(P<0.05);合作社地块的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一般农户(P<0.05),约为一般农户的1.5倍;农田残膜通过人工捡拾、人工捡拾+机械回收、机械回收3种方式进行离田回收,并以人工捡拾为主,但是人工+机械回收的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人工回收(P<0.0001);相对而言,种植作物类型是造成研究区地膜残留量空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残膜由农户回收整理后通过商贩到田现场收购、网点组织统一回收或农户自行以旧换新3种方式转运到加工企业进行再生加工后全部得到资源化利用。调查表明,甘肃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总体上处于较轻水平,呈现出少数样地污染、面上整体清洁的特征。建议以减量、回收、替代并重思路为导向进一步做好地膜残留防控工作。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甘肃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政策和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农田土壤 农业面源污染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地膜使用信息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徐靖 孙池涛 +3 位作者 王鹏 尹航 米庆华 柳平增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2-307,共6页
开展农田地膜信息监测对科学使用地膜和治理农田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山东省农田地膜使用监测管理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等手段,提出基于Springboot+Mysql+Mybatis为系统架构的山东省地膜监测系统研究模式,监测系统的... 开展农田地膜信息监测对科学使用地膜和治理农田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山东省农田地膜使用监测管理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等手段,提出基于Springboot+Mysql+Mybatis为系统架构的山东省地膜监测系统研究模式,监测系统的功能涵盖地膜使用监测网络的全部内容,包括地膜生产企业、地膜生产使用、回收与残留等全产业链关键业务数据报表的接收、上报、数据审核校验。同时实现数据综合分析,上报情况的统计,生产企业、监测点、审核单位和质量控制单位的基础信息管理,依托地膜使用监测上报数据,利用R语言对残留量与各类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方差分析,进一步精准农田地膜残留量预测模型设计。以2021年山东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信息为依据,试运行系统,覆盖全省16地市122县,可实现地膜全产业链监测与信息共享,为地膜科学使用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功能设计 数据分析 数据上报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膜的应用趋势及残膜污染防控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俊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86-88,共3页
地膜的广泛应用,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农膜残留污染的问题日益突显,及时开展残膜污染防控工作十分迫切和必要。介绍了我国地膜发展趋势,分析了地膜回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膜 残膜污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 被引量:471
12
作者 严昌荣 梅旭荣 +1 位作者 何文清 郑盛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9-272,共4页
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已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 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已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通过对中国有关地膜残留研究文献的综述,对农用地膜的应用现状、残留地膜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残留地膜的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膜 残留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被引量:392
13
作者 严昌荣 刘恩科 +3 位作者 舒帆 刘勤 刘爽 何文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5-102,共8页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技术 残留污染特点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 被引量:264
14
作者 何文清 严昌荣 +3 位作者 赵彩霞 常蕊芹 刘勤 刘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3-538,共6页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面积1000多万hm2,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面积1000多万hm2,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农田残留地膜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在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用地膜应用、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地膜污染的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膜污染 防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61
15
作者 赵岩 陈学庚 +3 位作者 温浩军 郑炫 牛琪 康建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共14页
地膜覆盖栽培在农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我国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超过2 000万hm^2,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覆膜年数和覆膜面积的不断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步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 地膜覆盖栽培在农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我国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超过2 000万hm^2,为作物增产增收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覆膜年数和覆膜面积的不断增加,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步增多,残膜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残膜回收技术及装备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播前、苗期和秋后收膜的代表机型及其优缺点,最后概述了国外关于农膜回收和治理的政策法规,简述了国家和部分省区的残膜污染治理政策,对目前本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残膜污染治理技术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污染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式残膜回收机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旋峰 石鑫 +2 位作者 郭兆峰 王春耀 王学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31,共6页
针对"11SM-1.5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核心工作参数匹配不合理,机具在作业时,常常由于使用者操作方式与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残膜回收的总体拾膜性能,进而降低残膜拾净率。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是一种以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为核心部件的... 针对"11SM-1.5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核心工作参数匹配不合理,机具在作业时,常常由于使用者操作方式与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残膜回收的总体拾膜性能,进而降低残膜拾净率。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是一种以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为核心部件的典型残膜回收机具,该研究根据滚筒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的挑膜齿尖运动轨迹特点,确定影响机具性能的主要因子为挑膜装置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和挑膜齿入土深度,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参数配比对残膜拾净率的影响,得出各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综合考虑挑膜装置各项指标,选择最优的水平组合,获取机具的最佳工作参数匹配,即:挑膜装置转速45 r/min、机具工作速度4 km/h和挑膜齿入土深度35 mm时,残膜拾净率为88.2%,达到残膜回收机设计标准,比目前成熟的秸秆还田联合式残膜回收机的官方测定捡拾率高6.2个百分点,为机具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进而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塑料薄膜 试验 残膜回收 挑膜装置 残膜拾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典型农区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特点研究 被引量:127
17
作者 马辉 梅旭荣 +2 位作者 严昌荣 何文清 李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0-573,共4页
以华北典型农区-河北省邯郸市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覆膜年限棉田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揭示棉田土壤中残膜数量、形态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邯郸地区棉田地膜平均残留量在59.1~103.4kg·hm-2之间。土壤中残膜含量与... 以华北典型农区-河北省邯郸市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覆膜年限棉田地膜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揭示棉田土壤中残膜数量、形态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邯郸地区棉田地膜平均残留量在59.1~103.4kg·hm-2之间。土壤中残膜含量与覆膜年限有关,覆膜年限越久,残留量越高。连续覆膜2a、5a和10a的棉田中地膜残留量分别为59.1、75.3和103.4kg·hm-2,且土壤中的残膜数量分别为393万片·hm-2、544万片·hm-2和965万片·hm-2。残留地膜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3个土层(0~10cm、10~20cm、20~30cm)中的残膜数量依次约占总量的75%、20%和5%。研究结果还显示覆膜时间越长,深层土壤残膜量越高。小块膜明显多于大块膜,3种不同面积大小(<4cm2、4-25cm2、>25cm2)的残膜片数分别约占总量的65%、30%和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棉田 地膜残留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棉区地膜应用及污染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81
18
作者 何文清 严昌荣 +4 位作者 刘爽 常蕊芹 王序俭 曹肆林 刘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8-1622,共5页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以黄河流域棉区(河北邯郸)和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兵团)典型覆膜棉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式,对地膜的应用、回收及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两个棉区地膜投入量差异很大,河北邯郸地区地膜投入量为33.0kg·hm-2,农田覆膜比例为46.4%,而新疆地区地膜投入量为61.4kg·hm-2,农田覆膜比例高达84.8%。两个棉区地膜回收率基本相当,但由于投入量不同,新疆地区棉田土壤残膜量远大于邯郸地区,河北邯郸地区棉田0~30cm土层残膜量平均为80.5kg·hm-2,而新疆地区则达到208.5kg·hm-2,是邯郸地区的2.59倍。残膜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20cm的耕层中,从各层次残膜分布比重来看,新疆棉田土壤残膜污染程度更深。农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性,特别是在新疆地区,但在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还存在技术制约,影响了残膜的回收和污染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棉区 地膜应用回收 残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5
19
作者 毕继业 王秀芬 朱道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综合考虑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正面效应和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构建了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型,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在使用地膜覆盖技术36a后,残膜所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率将大于... 综合考虑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正面效应和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的负面影响,构建了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模型,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在使用地膜覆盖技术36a后,残膜所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率将大于由地膜覆盖技术引起的农作物增产率,残膜对农作物产量的负效应再持续16a则可以抵消由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使农作物增加的全部产量。由此可见,从长远来看,在现有残膜回收技术条件下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是不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地膜残留 农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49
20
作者 高亚军 李云 +6 位作者 李生秀 强秦 曹卫贤 刘文国 张建昌 党占平 刘金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01-2910,共10页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2a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旱地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小麦2a后0~200 cm土壤剖面中残留硝态氮58.6~283.9kg/hm2,数量可观,短期内在渭北旱塬深厚的土壤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威胁,但夏季休闲期间容易下迁至作物无法吸收的土壤深度.与常规无覆盖模式相比,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显著提高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0~200 cm的硝态氮残留,这与地膜覆盖导致有机氮矿化增加有关;秸秆覆盖对作物氮素吸收和硝态氮残留均没有明显影响.施氮量低于120kg/hm2时,各种栽培模式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的分布差异较小,只有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处理在土壤表层有少量硝态氮累积;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无覆盖和秸秆覆盖土壤60~120 cm深度都有明显累积峰,地膜覆盖和垄沟种植土壤残留硝态氮则在60 cm以上土层累积较多.小麦种植密度也影响了各种栽培模式土壤硝态氮及其分布特点.垄沟种植条件下,从土壤表层到200 cm的深层,垄上土壤残留硝态氮均显著高于沟内土壤;上层差异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差异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这种差异显著增大;随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则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吸氮量和土壤中残留硝态氮量均显著提高;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占施氮量的0.3%~44.6%.垄沟种植模式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最多,地膜覆盖处理次之,垄沟种植处理垄上土壤增加量远远高于沟内土壤.施氮量提高1倍,增加的残留硝态氮量平均提高了3倍多.提高小麦种植密度,施氮增加的残留硝态氮平均减小13.2 kg/hm2.由于种植密度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因此硝态氮残留有降低的趋势.其中,秸秆覆盖模式80~140 cm土层降低显著;地膜覆盖条件下高密与低密残留硝态氮的差异主要在深层;垄沟模式中,低密度种植硝态氮残留量在整个土壤剖面都高于高密度处理;而无覆盖条件下,残留硝态氮则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垄沟种植 秸秆覆盖 施氮量 小麦种植密度 残留硝态氮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