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搅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秋月 张廷安 +1 位作者 曹晓畅 蒋孝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状态接近活塞流,平均停留时间随流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反应器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转速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器 停留时间分布 方差 活塞流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R反应器在不同HRT下的流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耿亚鸽 张浩勤 +1 位作者 陈昊 刘金盾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92-94,107,共4页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新型高效、极具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设备,水力特性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用NaCl作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试验,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法对ABR反应器的流态进行表征,测试研究了ABR反应器在几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新型高效、极具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设备,水力特性是影响其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用NaCl作示踪剂进行示踪脉冲响应试验,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法对ABR反应器的流态进行表征,测试研究了ABR反应器在几种HRT下的RTD曲线和水力特性参数,分析了HRT对其水力死区容积分数、串级模型数的影响.结果表明,ABR反应器的HRT在1~9h变化时,其死区容积分数小于0.30,在0.068~0.299之间.随着HRT的增大,死区容积分数减小,串级模型数增大,反应器内返混程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水力特性 停留时间分布 脉冲刺激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流大方坯中间包流场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华 罗荣华 +1 位作者 倪红卫 李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6-491,共6页
针对某钢厂五流大方坯中间包3流铸坯探伤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中间包钢液的流场。结果表明,该钢厂现使用的中间包结构不合理,近流有短路流出现,且各流差异较大,不利于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和提高各流间钢液... 针对某钢厂五流大方坯中间包3流铸坯探伤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结构中间包钢液的流场。结果表明,该钢厂现使用的中间包结构不合理,近流有短路流出现,且各流差异较大,不利于去除钢液中的夹杂物和提高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采用大冲击区,挡墙中墙不开孔、侧墙开4个孔,设置2个坝的中间包结构最佳;中间包结构优化后,消除了近流的短路流,中间包钢液平均停留时间达652.9 s,各流示踪剂浓度的标准差仅为0.011 9,死区体积分数也仅为21.96%,既有利于夹杂物上浮去除,也保证了各流间钢液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数值模拟 流场 rtd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胀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中的流动和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飞 王玉军 +1 位作者 骆广生 戴猷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72,共7页
溶胀是中空纤维膜萃取工业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拍摄电镜照片,观察了溶胀前后中空纤维膜表面形态、孔隙率、膜孔径、膜孔道弯曲状况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溶胀会使中空纤维膜孔隙率减小,膜孔径变小,弯曲因子增... 溶胀是中空纤维膜萃取工业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拍摄电镜照片,观察了溶胀前后中空纤维膜表面形态、孔隙率、膜孔径、膜孔道弯曲状况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溶胀会使中空纤维膜孔隙率减小,膜孔径变小,弯曲因子增大。通过测量发现,溶胀后膜长度增加,而膜的内外径、膜厚基本不变。本文还研究了溶胀时间对中空纤维膜器中的流动及传质效果的影响,通过测量聚丙烯和聚砜中空纤维膜器管程和壳程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表明,对于装填密度较高的膜器,溶胀时间对壳程和管程中的流动状况的影响可以忽略。此外, 本文以正辛醇-苯胺-水为实验体系,在中空纤维膜器中进行了循环逆流传质实验。实验证明,由于溶胀使纤维膜阻增加,膜器的传质性能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器 传质性能 溶胀 中空纤维膜 rtd曲线 流动性能 膜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俊锋 宋新山 +3 位作者 严登明 王宇晖 王刚 翟鹏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79,共5页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是随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水动力过程决定了废水(包括其中的污染物)和介质表面的接触程度及反应时间,并由此影响到水质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其优化设计、运...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是随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水动力过程决定了废水(包括其中的污染物)和介质表面的接触程度及反应时间,并由此影响到水质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其优化设计、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目前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研究的相关方法,包括:盐分示踪获得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RTD)曲线的方法、染料示踪获得水流运移图像的方法,由RTD曲线进行水力效率评价的方法,以及水动力过程模拟的数学方法等。并对人工湿地水动力学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动力 示踪法 rtd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膜式分子蒸发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5
6
作者 许松林 王玲 郭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以水及质量分数分别为50%、70%的丙三醇-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脉冲示踪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料速率、转子转速及物料黏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停... 以水及质量分数分别为50%、70%的丙三醇-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脉冲示踪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料速率、转子转速及物料黏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停留时间随着进料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进料速率增大时,分子蒸发器上的液膜混合程度也随之增强;随着转子转速增大,停留时间先增大,当达到一定转速后,停留时间反而减小;停留时间随物料黏度的增大而增大,液膜轴向返混程度也随之增强.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采用2种不同的组合流动模型对刮膜式分子蒸馏过程进行描述,经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可知,模型2(2个N级全混流串联模型进行并联,其中一个区域中每个全混流模型分别与一个平推流区域进行交换)在实验条件下较为适用,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膜式分子蒸馏 脉冲示踪法 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装填方式对C_3馏分催化蒸馏选择加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步良 程振民 +4 位作者 穆斌 沈建国 贾金明 张濂 袁渭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7-771,共5页
为考察催化剂在催化蒸馏塔中的装填结构对反应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RTD)和反应研究。试验表明,催化剂散装时的液固传质系数是规整装填的3倍;散装时液体流动接近平推流,规整装填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可用11个全混釜串联来描述... 为考察催化剂在催化蒸馏塔中的装填结构对反应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RTD)和反应研究。试验表明,催化剂散装时的液固传质系数是规整装填的3倍;散装时液体流动接近平推流,规整装填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可用11个全混釜串联来描述。碳三馏分的催化蒸馏选择性加氢研究表明,为使MAPD脱除至15μg.g-1以下,催化剂散装结构的反应效果优于规整装填,其原因在于后者的液固接触效率低于前者并存在一定程度的液相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蒸馏 停留时间分布 丙炔 丙二烯 选择性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桨型下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聪 吴可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61,共8页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等因素对无因次方差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对有气体产生的体系在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中多级混合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级混合模型基本适用于对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的描述,可用于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当其他条件相同,随着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的增大,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的无因次方差逐渐增大。对于强放热反应,推荐使用四斜叶桨或推进桨,可以较好地增强釜内物料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搅拌釜 螺旋盘管 停留时间分布 含能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挤压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学伟 魏益民 王章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32-437,共6页
食品挤压过程中发生的有利或不利反应决定产品的最终品质。物料在挤压机内同时受热和剪切,经历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这些给挤压导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挤压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描述及其简化处理,... 食品挤压过程中发生的有利或不利反应决定产品的最终品质。物料在挤压机内同时受热和剪切,经历一个非等温过程,且停留时间出现分布,这些给挤压导致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挤压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描述及其简化处理,随后综述了挤压过程中的淀粉转化/糊化和降解、蛋白质聚合、营养素及毒素损失、理化特性变化、酶抑制剂失活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挤压 动力学 非等热 rtd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两流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的对称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洪 毕乾 +1 位作者 罗智恒 赵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89-1592,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水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流方案下非对称两流中间包内流体流动行为,并将优化方案进行了工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组合方法计算各流的死区时,出现负死区现象,因此采用平均停留时间作为评价参数;原方案中... 采用数值模拟和水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控流方案下非对称两流中间包内流体流动行为,并将优化方案进行了工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组合方法计算各流的死区时,出现负死区现象,因此采用平均停留时间作为评价参数;原方案中靠近长水口侧出口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94 s,水口两流之间的平均停留时间之差为97 s,两流之间钢液温度差为5℃.利用非对称长方形湍流控制器可以实现钢液在湍流控制器出口处流量的非对称分布.采用非对称长方形湍流控制器和多孔挡墙后,近长水口侧出口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11 s,水口两流之间的平均停留时间之差为34 s,两流之间钢液温度差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中间包 准对称化 非对称湍流控制器 rtd曲线 平均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交联反应挤出流动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军忠 崔跃飞 +1 位作者 景振华 刘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2-1226,共5页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型,获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物理意义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复合交联 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脉冲法停留时间分布实验误差的途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善秋 李宽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分析了用脉冲法注入示踪剂时示踪剂的分布、时间与应答信号的测量,以及模型参数的回归等方面的种种误差。推荐在被测系统进口的上游适当距离处输入脉冲信号,在系统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测点上用微机采集应答信号,然后用非线性回归确定... 本文分析了用脉冲法注入示踪剂时示踪剂的分布、时间与应答信号的测量,以及模型参数的回归等方面的种种误差。推荐在被测系统进口的上游适当距离处输入脉冲信号,在系统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测点上用微机采集应答信号,然后用非线性回归确定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脉冲示踪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相硝化反应器的放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日忠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9-92,共4页
以聚苯乙烯和水为介质,在五个几何相似的模拟硝化反应器中,对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规律及该系统的放大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固液相硝化反应器的最佳中试规模为0.040m3,给出了相应的经验式。
关键词 硝化反应器 放大 停留时间分布 固-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搅拌管式反应器中的流动特性
14
作者 赵秋月 张廷安 +1 位作者 曹晓畅 蒋孝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8-240,共3页
以NaC l溶液为示踪剂,采用脉冲示踪法考察了搅拌转速、流量及液位对带机械搅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的影响.用Pec let操作准数表征轴向扩散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搅拌装置后,反应器内的流动型态仍接近活塞流;随流量的... 以NaC l溶液为示踪剂,采用脉冲示踪法考察了搅拌转速、流量及液位对带机械搅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的影响.用Pec let操作准数表征轴向扩散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搅拌装置后,反应器内的流动型态仍接近活塞流;随流量的减小和液位的升高,流体流动愈向活塞流靠近,即减小流量或者升高水位有利于减小返混;当搅拌转速超过100 r/m in时,搅拌转速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器 停留时间分布 活塞流 轴向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床提升管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及扩散特性
15
作者 聂向锋 龙文宇 +1 位作者 卢春喜 时铭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7,142,共6页
在直径80 mm、高度8 000 mm的液固循环床提升管中,采用脉冲磷光示踪技术对颗粒停留时间和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对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和扩散特性的影响,并对液固循环床提升管和气固循环床提升管中颗粒停留时... 在直径80 mm、高度8 000 mm的液固循环床提升管中,采用脉冲磷光示踪技术对颗粒停留时间和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对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和扩散特性的影响,并对液固循环床提升管和气固循环床提升管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液固循环床提升管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为一尖而窄且对称无拖尾的单峰分布,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相对均匀,颗粒扩散相对较小,液固流动接近于平推流;颗粒轴向扩散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增大,而颗粒径向扩散从中心到边壁较为均匀;颗粒轴向Pec let数随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循环流化床 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颗粒扩散特性 表观液速 颗粒循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水力停留时间和氮素分层滞留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雯 张名瑶 +3 位作者 钟泳林 高绣纺 吕明权 吴胜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77-2286,共10页
为揭示池塘不同深度的水力滞留能力和氮素养分吸收滞留特征,在重庆市北碚区碑湾流域筛选一池塘作为试验塘,于冬季开展野外脉冲示踪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方法,对水力滞留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利用基于养分螺旋原理的TA... 为揭示池塘不同深度的水力滞留能力和氮素养分吸收滞留特征,在重庆市北碚区碑湾流域筛选一池塘作为试验塘,于冬季开展野外脉冲示踪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方法,对水力滞留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利用基于养分螺旋原理的TASCC方法,开展硝态氮滞留能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底层的营养盐浓度要高于上层,且底层的营养盐滞留能力强于上层,进入池塘的大部分氮素随水流从底层缓慢流经并聚积在塘底,少部分从上层快速流走,便于后续氮素去除;(2)池塘充分混匀后各层的NO_(3)^(-)-N背景浓度吸收速率的变化范围为2.50~9.13μg·m^(-2)·s^(-1),NO_(3)^(-)-N背景浓度吸收速度的变化范围为0.12~0.40m·s^(-1),池塘的整个上覆水都对氮素进行吸收转化,滞留在底层的氮素在上覆水-沉积物间不断交换,进行硝化反硝化等作用,减少农业非点源氮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水力滞留 氮养分滞留 停留时间分布(rtd) TASCC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反循环制盐蒸发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17
作者 崔怀明 黄卫星 +1 位作者 余华瑞 石炎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出了不同液位、不同流量下强制反循环斜进料蒸发器内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结果;运用组合模型,分析了蒸发器内流体的流动特点,得到了模型参数。
关键词 蒸发器 停留时间分布 制盐 强制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循环蒸发器内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测试分析
18
作者 黄卫星 余华瑞 石炎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分析强制循环蒸发器内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测试中示踪剂循环对响应曲线的影响,建立了循环条件下所测定的循环响应曲线Cr(t)与蒸发器和循环管内流体停留时间密度函数E1(t)、E2(t)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以此处理循环条件下直接... 分析强制循环蒸发器内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测试中示踪剂循环对响应曲线的影响,建立了循环条件下所测定的循环响应曲线Cr(t)与蒸发器和循环管内流体停留时间密度函数E1(t)、E2(t)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以此处理循环条件下直接引入示踪剂的实验测试数据,获得了满意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循环 蒸发器 流体 停留时间分布 制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钨矿串联式酸浸槽内流场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忠阳 曹国祥 +1 位作者 李江涛 赵中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88-2398,共11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在使用框式搅拌桨条件下磷硫混酸浸出白钨矿串联方型搅拌槽内的固体颗粒流动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分析,探究进口流速、溢流板高度、相邻溢流板间距对串联搅拌浸出槽的串联分区效果的影响规律。以5槽串...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在使用框式搅拌桨条件下磷硫混酸浸出白钨矿串联方型搅拌槽内的固体颗粒流动行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及分析,探究进口流速、溢流板高度、相邻溢流板间距对串联搅拌浸出槽的串联分区效果的影响规律。以5槽串联的浸出槽(单槽尺寸为200 mm×200 mm×310 mm)为例,进行了槽内流场特性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溢流板串联过后的连续搅拌酸浸槽内会因为在相邻的溢流板之间得不到有效搅拌作用而发生堆积现象;随着溢流板高度的增高、溢流板间距的减小,白钨矿连续酸浸槽内串联效果逐渐变好。实验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量为400 mL/min、溢流板高度为190 mm、溢流板间距为6 mm时,计算得到的虚拟槽数N接近实际串联的槽数5,无因次化方差为0.2108,多槽联接的串联效果良好。本研究为硫磷混酸连续浸出白钨矿浸出槽的工业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槽 流动行为 计算流体力学(CFD) 停留时间分布(rtd) 非理想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曲线形隔板的双区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20
作者 范立明 许秀成 《郑州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文采用脉冲一一响应技术测定了具有曲线形隔板的单槽双区反应器(Double-region Reactor with Curvic Baffle-platep,简称DRCB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并依据四种数学模型对该反应器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学分析.同时还对该反应器使... 本文采用脉冲一一响应技术测定了具有曲线形隔板的单槽双区反应器(Double-region Reactor with Curvic Baffle-platep,简称DRCB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并依据四种数学模型对该反应器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学分析.同时还对该反应器使用二叶平桨的搅拌功率及混合时间进行了测定,并和普通档板槽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为该反应器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双区反应器 隔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