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水沙统一调度的多目标协同/胁迫控制
1
作者 金文婷 牛姿童 +2 位作者 白涛 石静涛 路梦瑶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4,共11页
为量化黄河上游水沙统一调度的多目标协同/胁迫关系,构建了以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为主体的黄河上游多目标协同/胁迫调控模型,对1996年7月至2022年6月的径流序列进行了调控。结果表明:长系列调度中多目标胁迫度的多年平均值为0.36,总... 为量化黄河上游水沙统一调度的多目标协同/胁迫关系,构建了以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为主体的黄河上游多目标协同/胁迫调控模型,对1996年7月至2022年6月的径流序列进行了调控。结果表明:长系列调度中多目标胁迫度的多年平均值为0.36,总体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受水库群调蓄作用影响,丰、平、枯典型年多目标协同/胁迫关系年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汛期处于初级协调,防凌期由勉强协调转变为濒临胁迫,非汛期由勉强协调回到初级协调;连续枯水年组前期由于梯级水库大量补水和汛期及时蓄水,多目标协同/胁迫关系与典型年基本一致,但后期由于来水特枯加之水库水位较低,多目标胁迫度大幅提高,防凌期达到严重胁迫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水沙统一调度 多目标协同 多目标胁迫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能力研究
2
作者 万占伟 李保国 李荣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下游滩区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小浪底水库处于拦沙后期,水库的防洪库容较设计防洪库容大,有条件利用富余的库容进行防洪保滩运用。研究表明,在确保小浪底大坝防洪安全前提下,前汛期水库防洪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8.8 m,后汛期水库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9.5 m。综合洪水输沙能力、滩区淹没影响以及河道平滩流量变化等因素,选取下游保滩流量为4 500~5 000 m^(3)/s,经不同组合洪水调节计算,前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保证5~10 a一遇上大洪水下游不漫滩,后汛期可保证5 a一遇洪水下游不漫滩。按照2000年以来黄河实测来沙水平,数学模型预估小浪底水库能够维持现状保滩标准的时间为10 a左右。鉴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滞后,建议深化细化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运用方案,明确水库保滩运用时机、水位和调度方式,为中下游洪水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后汛期 保滩上限水位 保滩标准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河段滞沙能力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张武欣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47,共9页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口以上河段可作为泥沙天然反调节“库”概念,结合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采用水力计算方法,计算了花园口以上河段的河槽排洪能力及不同河槽规模条件下河槽允许滞沙量,提出了反调“库”滞沙能力,可为小浪底水库排沙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对维持小浪底水库有效库容、弥补后续清水河床沙源不足、改善黄河下游河槽冲淤不均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河槽动态库容 滞沙能力 泥沙反调节库 水沙调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百年径流系列连续枯水段识别和用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尚文绣 王煜 +1 位作者 郑小康 李晓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42,共7页
连续枯水给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黄河干流兰州断面和花园口断面1920—2019水文年系列,通过距平法和标准化径流指数识别了百年系列连续枯水段,分析了枯水段的用水特征。结果显示:两断面均经历了1922—1932水文年和1990... 连续枯水给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采用黄河干流兰州断面和花园口断面1920—2019水文年系列,通过距平法和标准化径流指数识别了百年系列连续枯水段,分析了枯水段的用水特征。结果显示:两断面均经历了1922—1932水文年和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均表现出连续枯水段和极端枯水年叠加的特征;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显著减少了入海水量;在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初期,枯水对黄河流域及供水区用水量影响不明显,但在后期用水总量及农业用水量均大幅度减少;1990—2002水文年连续枯水段后期遭遇短期极端枯水对用水造成重大影响;龙羊峡水库在连续枯水段发挥了多年调节作用,支撑了流域供水安全。但是龙羊峡水库年际补水能力有限,未来在国家水网建设背景下,应通过建设古贤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提升应对连续枯水的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枯水段 极端枯水 用水特征 入海水量 多年调节水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与水沙调控指标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翠霞 朱呈浩 +2 位作者 赵翔 高兴 罗秋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6,共11页
为科学指导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实践,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对水沙调控指标进行优化。选取2011—2022年黄河下游实测121场不同含沙量级水沙过程,分析黄河下游水沙特点及其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以黄河下游不淤积以... 为科学指导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实践,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对水沙调控指标进行优化。选取2011—2022年黄河下游实测121场不同含沙量级水沙过程,分析黄河下游水沙特点及其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以黄河下游不淤积以及主槽过流能力不降低为总体目标提出水沙调控指标。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具有两极分化的调控作用,高含沙量水流(平均含沙量S av>10 kg/m^(3))的沙量全年占比为94%,清水水流(S av<1 kg/m^(3))的水量全年占比为85%。②高含沙量水流的淤积效率与平均含沙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③清水水流的冲刷效率与平均流量呈正相关对数关系。④对于高含沙量水流,丰水年调控水量为80亿m^(3),平均流量为2000~4600 m^(3)/s,平均含沙量为50 kg/m^(3);平水年调控水量为10亿m^(3),平均流量为2000~4600 m^(3)/s,平均含沙量为150 kg/m^(3);枯水年水库不排沙。对于清水水流,需要避免下泄平均流量在800~1800 m^(3)/s范围内的水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规律 水沙调控 水沙过程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调水调沙“丰调枯蓄”运用方式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翠霞 朱呈浩 +1 位作者 高兴 罗秋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调水调沙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黄河水沙情势以及水库和河道边界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现状调水调沙运用方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的需求。基于黄河水沙特性以及多年调度经验,提出“丰调枯蓄”的调水调沙思想... 调水调沙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黄河水沙情势以及水库和河道边界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现状调水调沙运用方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沙调控多目标协同的需求。基于黄河水沙特性以及多年调度经验,提出“丰调枯蓄”的调水调沙思想和运用方式,即根据来水条件变化灵活地调整当年调水调沙策略,丰水年多开展调水调沙以使水库多排沙、河道多输沙,平水年适当开展调水调沙以满足多目标需求,枯水年不开展调水调沙以蓄水兴利。数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现状运用方式,“丰调枯蓄”运用方式可实现调水调沙的年际调度,使小浪底水库排沙、供水、生态、发电效益得到全面提升,计算期50 a水库累计淤积量减少5.78亿m^(3),不满足下游供水的年均时间少1.1 d,出库含沙量大于80 kg/m^(3)的年均时间少0.9 d,年均发电量增加1.2亿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丰调枯蓄 运用方式 黄河下游河道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情势下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策略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呈浩 刘强中 +1 位作者 陈翠霞 刘俊秀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48,共5页
在当前黄河来沙量减少、小浪底水库累计淤积量增多以及下游河道冲刷效率下降的背景下,调水调沙初期制定的尽可能多塑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的策略需要调整,有必要对新情势下黄河调水调沙策略进行创新。根据不同需求,拟定维持现状、长期保... 在当前黄河来沙量减少、小浪底水库累计淤积量增多以及下游河道冲刷效率下降的背景下,调水调沙初期制定的尽可能多塑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的策略需要调整,有必要对新情势下黄河调水调沙策略进行创新。根据不同需求,拟定维持现状、长期保持水库拦沙库容、最大化利用水资源、根据水沙丰枯变化灵活运用4种调水调沙策略,并制定相应的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采用2000年以来实测水沙系列循环3次作为计算条件,通过一维水沙动力学模型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模糊优选评价模型从减淤、兴利、生态3个方面计算并评价了不同策略下小浪底水库综合利用效益,结果表明:根据水沙丰枯变化灵活运用的策略最优,与维持现状策略相比,水库淤积量减少11%,发电量增加2%,不满足下游供水天数减少5%,出库含沙量大于80 kg/m3天数减少65%,减淤、兴利、生态效益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新情势 调水调沙策略 水库运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年来黄河下游逐日水沙过程变化及其对干流建库的响应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作升 李国刚 +2 位作者 王厚杰 胡邦琦 程义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8,共10页
以55年来(1950—2004年)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为依据,将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分为5个阶段,分别与4个黄河干流水库的开始运作时间对应,分析和对比了花园口和利津两站5阶段逐日水沙记录和图谱特征和变化。结果显示黄河下游... 以55年来(1950—2004年)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为依据,将黄河下游水沙变化分为5个阶段,分别与4个黄河干流水库的开始运作时间对应,分析和对比了花园口和利津两站5阶段逐日水沙记录和图谱特征和变化。结果显示黄河下游逐日水沙特征在干流水库的运作下发生显著的阶段性改变,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是洪峰和沙峰消失,传统汛期与非汛期季节划分趋于模糊,调水调沙短期内的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2/3以上,下游由淤积变为冲刷、可能产生泥沙异重流的天数大幅度减少。下游河道有显著的削峰、滞洪和淤沙作用,花园口/利津站3—6月逐日水沙量差距分阶段快速加大,最大可达20倍,表明下游耗水增加并集中在春灌时段,是入海水量减少的主因之一。目前,水库联合调水调沙期间是河口异重流发育的最佳时段。55年来黄河下游逐日水沙过程的变化表明,黄河逐日水沙特征发生了受控于人类活动的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日水沙 水沙谱 水库调蓄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水温结构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 被引量:38
9
作者 宋策 周孝德 辛向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1-428,共8页
多年调节水库由于年际运行过程的差异引起水库水温结构变化,探明其规律及对下游河道水温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库蓄水后的1988~2008年运行过程及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运行方式与水温结构变化关系,探... 多年调节水库由于年际运行过程的差异引起水库水温结构变化,探明其规律及对下游河道水温响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龙羊峡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库蓄水后的1988~2008年运行过程及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运行方式与水温结构变化关系,探讨了水库不同运用过程对下游河道水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水温结构演变及其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程度与水库运用过程密切相关。12~3月,水温结构为弱分层或等温分布,较高水位的蓄热增温效应明显,下游河道水温与水库水位变化具有同相位关系;5~10月,水温结构为分层分布,水位是决定分层形态变化最主要因素,下游河道水温与水库水位变化具有反相位关系,同时,水位与河道水温在不同的出入库水量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11月和4月,水温结构近乎为等温状态,也是水温结构变化的转折点。研究成果为分析大型水库在不同运行条件下水温结构及下游河道水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龙羊峡水库 水温 温度分层 下游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引黄灌溉固碳效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董林林 杨浩 +3 位作者 于东升 张海东 刘杨 史学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2-930,共9页
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实地调查、采样与分析,研究5种类型土壤在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对引黄灌溉耕作固碳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溉耕作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因土壤类型的... 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实地调查、采样与分析,研究5种类型土壤在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对引黄灌溉耕作固碳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溉耕作引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5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灌淤土>潮土>新积土>风沙土>淡灰钙土;与同类型未灌溉耕作的土壤比较,灌溉耕作使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同的灌溉耕作时间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幅排列次序为:风沙土>潮土>灌淤土>淡灰钙土>新积土。宁夏引黄灌区的土壤固碳效应因土壤类型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溉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侯素珍 王平 楚卫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2,共7页
利用黄河上游的实测资料,以头道拐断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径流泥沙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洪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上游水沙变化特点,突变点为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时间。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天然径流量的减少和耗水量的增加是... 利用黄河上游的实测资料,以头道拐断面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径流泥沙的年际变化、年内分配、洪水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上游水沙变化特点,突变点为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时间。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天然径流量的减少和耗水量的增加是造成上游水量减少的直接原因,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节使天然的年内径流量重新分配,水库的削峰作用和调节流量过程,造成了水库下游洪峰流量的大幅度减小和流量过程的均匀化,从而对河道输沙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正确认识水沙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上游宁蒙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泥沙 水库调蓄 耗水量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水资源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晓媚 万力 +1 位作者 薛忠歧 张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2-637,共6页
植被状况的变化是反映区域性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年植被指数的变化则反映了植被生态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定量遥感技术及斜率法,以全球植被指数MODIS NDVI数据作为数据源,对宁夏地区2000—2004年期间的植被指数变化幅... 植被状况的变化是反映区域性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年植被指数的变化则反映了植被生态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定量遥感技术及斜率法,以全球植被指数MODIS NDVI数据作为数据源,对宁夏地区2000—2004年期间的植被指数变化幅度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00年开始,宁夏部分地区的植被指数呈现下降趋势,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对贺兰山、六盘山地区植被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做了定量研究,并对红寺堡及银川平原等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植被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贺兰山、六盘山的植被主要受降雨量的控制,而红寺堡地区的植被退化是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应用导致土壤盐渍化的结果,银川平原的植被则与引用黄河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NDVI 斜率法 地下水 引用黄河水量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及运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万占伟 罗秋实 +1 位作者 闫朝晖 梁艳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量充足的条件下,调控流量在保障下游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取大值;根据当前小浪底水库所处的运用阶段和水沙调控运用的要求,提出小浪底水库调控目标应转向水库适度拦调泥沙,尽可能长期维持黄河下游4 000m3/s左右中水河槽,调水调沙运用应综合考虑小浪底库区淤积和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变化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调水调沙运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模式 调控指标 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萌萌 高宝玉 +4 位作者 曹百川 王栋 张贵州 魏绍山 胡欣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8,共7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混凝过程中形成絮体的Zeta电位的变化分析了2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好于2种单独成分的复配使用;复合比例对PFC-PDMDAAC和PAC-PDMDAAC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影响较大,Fe(Al)/PDMDAAC质量比为4:1,投药量为4mg/L时混凝效果最好;与无机混凝剂相比,复合混凝剂的最佳pH值范围较广,可在5.0~8.0的pH值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2种混凝剂相比,PAC-PDMDA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较好,而PFC-PDMDA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夏季引黄水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群水温累积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周孝德 宋策 唐旺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的水温累积影响规律,可为制定水库联合运行水温调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群为例,基于水库与河道水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水库的水温影响特征;在不同水库联合运行期,结合水... 研究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的水温累积影响规律,可为制定水库联合运行水温调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梯级水库群为例,基于水库与河道水温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水库的水温影响特征;在不同水库联合运行期,结合水库运行条件与河道水温特征值的定量分析,辨别了各水库对水温累积影响贡献的差异,并探讨梯级水库水温累积效应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龙羊峡水库对水温的累积影响起主导作用并呈现了较大的波动性,李家峡水库为协同效应,公伯峡水库及其它小水库为削弱效应;多水库联合运行时,区间水库的兴建并未引起水温累积影响的明显增大,与李家峡水库单独运行期相比,在梯级末端水温累积协同效应依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梯级水库 水温 累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秀芝 刘琦 曲少军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从黄河下游引水引沙特点入手,分析了非汛期不同河段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探讨了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影响机理,初步给出了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影响的定量值。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引水引沙 河道冲淤 冲淤调整 影响分析 Lower yellow river erosion and deposition water and sediment 影响机理 非汛期 定量值 特点 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全河水沙调控的可行性与模式探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2 位作者 张翎 曲少军 马怀宝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51,共6页
过去几十年黄河水沙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状工程条件下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群联合运用进行全河水沙调控的可行性与调控模式鲜有系统探讨。在全面分析多年平均条件下,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 过去几十年黄河水沙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状工程条件下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群联合运用进行全河水沙调控的可行性与调控模式鲜有系统探讨。在全面分析多年平均条件下,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可调水量和区间来水量、引水量的基础上,论证了现状工程条件下开展全河水沙调控的可行性,提出了全河水沙调控常规与非常规调度两种模式,并对比分析了各自效果。结果表明:全河水沙调控常规与非常规两种调度模式下小浪底排沙量分别为1.451亿t和1.913亿t,下游河道淤积量分别为0.113亿t和0.221亿t;无论采取何种水沙调控模式,小浪底水库均能在腾库迎洪的同时实现有效的库区冲刷,同时对下游河道淤积影响较小。在加强水库精细化调度和严格的区间引水管理前提下,现状工程条件下的全河水沙调控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河水沙调控 可调水量 调控模式 水库群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大中型水库水面蒸发对水资源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景环 崔庆 +1 位作者 徐建华 周雪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1-394,共4页
黄河流域干支流已陆续修建了许多水库,水库的修建淹没了部分陆地面积,使陆地蒸发变成水面蒸发,因而加大了河川径流量损失。据估算,黄河流域大中型水库新增水面蒸发损失约7.7×108m3。
关键词 大中型水库 水面蒸发 水量损失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共聚气浮处理引黄水库水效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伟建 张克峰 +2 位作者 张茜雯 王永磊 李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针对引黄水库水低温低浊的水体特征,自主研发了分级共聚气浮工艺,将溶气水分级回流,强化净水过程中气浮粘附机理中的共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低浊期,分级共聚气浮对浊度、CODMn、UV254、DOC、SUVA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2%、43... 针对引黄水库水低温低浊的水体特征,自主研发了分级共聚气浮工艺,将溶气水分级回流,强化净水过程中气浮粘附机理中的共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低浊期,分级共聚气浮对浊度、CODMn、UV254、DOC、SUVA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2%、43.2%、48.5%、38.2%、20.5%和77.3%,对大于2μm颗粒物的去除率为93.6%,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10^3的有机物去除率可达85%,对相对分子质量为3×10^3-10×10^3有机物的去除率为30.6%。实验过程中,分级共聚气浮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CHCl3、CHCl Br2、CHCl2Br、CHBr3的去除率分别为22.9%、21.9%、16.0%及18.2%。通过对反应过程不同阶段进行显微观测,确定分级共聚气浮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主要有微气泡与絮体颗粒的碰撞粘附作用、微气泡与絮体颗粒的共聚作用及泡絮体-微气泡-颗粒物之间的网捕、包卷和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共聚 气浮 引黄水库水 低温低浊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羊峡水库蓄水对水温的净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隋欣 杨志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4-157,共4页
分析水库蓄水对水温的影响对于研究水库气候效应,探讨水库建设对水生生物和下游农作物灌溉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计算分层型水库对水温净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龙羊峡水库和下游河道实测水温和气温成果,在深入分析了龙羊峡水... 分析水库蓄水对水温的影响对于研究水库气候效应,探讨水库建设对水生生物和下游农作物灌溉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计算分层型水库对水温净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龙羊峡水库和下游河道实测水温和气温成果,在深入分析了龙羊峡水库水温类型和水温铅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该模型计算了龙羊峡水库蓄水对坝前和下游河道水温的净影响。与传统的差值法相比,该模型引入了基于气温与水温相关关系的修正因子,扣除了自然因素引起的水温背景值的变化,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水库 蓄水量 水温 净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