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文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63-66,共4页
<Abstuact>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LT) is frequently discussed and debated.It is believed by many linguists and teachers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tosolvesomeoftheteachingandlearningpr... <Abstuact>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LT) is frequently discussed and debated.It is believed by many linguists and teachers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tosolvesomeoftheteachingandlearningproblems.Thispapergivesacomprehensiveaccountoftheapproach.Itpresentstheadvantag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intheteachingofEnglishlanguageandhowtoapplyitbymeansofclassroomactivities.ItsuggeststhatEnglishteachersshouldconductfurtherresearchtoremedytheshortcomingsinEnglish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VE approach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sk-Based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2
作者 王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2-84,共3页
During recent years,some notions about task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ajor part of analysis in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teachers are being more interested in the use of taskbased approach both in foreign ... During recent years,some notions about task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ajor part of analysis in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teachers are being more interested in the use of taskbased approach both in foreign and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The main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and discuss some major principle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indicates how teachers can apply them in their curricul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K TASK-BASED approach LANGUAGE t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gnitive Approach's Application in the Count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3
作者 欧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423-425,共3页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count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justify the feasibility of Cognitive Approach’s application to the count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count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justify the feasibility of Cognitive Approach’s application to the country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discusses its operation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approach COUNTRY Educatio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
作者 刘磊 苗龙 +1 位作者 满家祥 郭华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192,共4页
为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受不直观、对前沿技术不了解、对课程与产业关联性不清楚等问题,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一机械工程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理实融合、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三维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在... 为解决学生对理论知识感受不直观、对前沿技术不了解、对课程与产业关联性不清楚等问题,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一机械工程学科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理实融合、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三维协同教学模式。通过在理论教学中融入企业产品开发设计案例,构建探究式理实融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科研项目资源,驱动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发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融合式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OBE理念在“食品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申婷婷 翟晓东 +4 位作者 黄晓玮 张柔佳 李志华 石吉勇 邹小波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133-135,139,共4页
食品无损检测是保证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于食品行业质量监督、新型装备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背景下高校食品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明确的... 食品无损检测是保证食品品质与安全检测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于食品行业质量监督、新型装备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背景下高校食品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明确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持续评估和反馈,促使学生通过课程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取得实质性积累。基于此,提出将OBE理念应用于“食品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具体涉及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实施和改进,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 OBE理念 新工科背景 教学改革 食品品质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影响、风险挑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裴榕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在数智化科技纵深推进的当下,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渗透到了教育活动的每个角落,塑造了全新的知识创生与衍化机制,带来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教育理念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耦合发展,智能化人... 在数智化科技纵深推进的当下,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渗透到了教育活动的每个角落,塑造了全新的知识创生与衍化机制,带来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使教育理念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耦合发展,智能化人机协同成为新常态,教育方式日趋社会化、自主化和多样化。然而,巨大的变革需要我们关注教育技术与伦理的关系表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传统教学、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方面的内在张力使得教育目标的实现备受掣肘。因此,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伦理风险消解的途径,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推动构建应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力”,促进真正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进而对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 风险挑战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调StarCoder2大模型的“编译原理”课程实验系统
7
作者 张友衡 熊莹 +2 位作者 周放 劳金赞 刘茂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针对“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经验不足、编程难度大等问题,采用渐进式教学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微调StarCoder2大模型的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将课程实验任务进行拆分,渐进阶梯式分阶段教授,并利用大模... 针对“编译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经验不足、编程难度大等问题,采用渐进式教学方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微调StarCoder2大模型的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将课程实验任务进行拆分,渐进阶梯式分阶段教授,并利用大模型的语言生成和文本识别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编译原理的复杂概念,提升他们编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该实验系统有利于推动“编译原理”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也值得在其他课程进行实践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系统 编译原理课程 微调 StarCoder2大模型 渐进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生命取向的教学反思与重构
8
作者 龙庆 吴支奎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4,共6页
数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触发教育领域发生深层次变革,重塑了教育形态。然而,数智技术在为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教育主体带来诸多挑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基于生命立场检视当下,数智时代教学存在技术理性的僭越、... 数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触发教育领域发生深层次变革,重塑了教育形态。然而,数智技术在为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教育主体带来诸多挑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基于生命立场检视当下,数智时代教学存在技术理性的僭越、情感理性的缺位、学习者自主性的消弭等遮蔽主体生命的风险。究其根本在于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技术工具价值至上理念的偏颇以及数智技术依赖的裹挟。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递,更是围绕具有主体情感和完整个性的人发生的活动。立足“具体”的生命个体,数智时代教学应着眼于教学生命价值实现,加强主体关怀,重视人文教育,增强主体生命体验和师生交往情感联结,打造具有温度的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教学变革 生命立场 人文教育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驱动的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探索
9
作者 李玖详 梅振东 官明俊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该文以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故障解决能力,以“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估”为教学过程展开教学,形成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模... 该文以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故障解决能力,以“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估”为教学过程展开教学,形成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机械维护能力与故障排除能力,切实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法 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课程改革 教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蒸腾作用”跨学科教学设计
10
作者 郭启祥 李亦欣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39,共4页
本节课以夏令营取水任务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传感器,融合物理、化学、地理、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水分散失的部位、机制和意义三个递进的子项目,帮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地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发展... 本节课以夏令营取水任务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传感器,融合物理、化学、地理、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水分散失的部位、机制和意义三个递进的子项目,帮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地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蒸腾作用 问题导向 初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忭 李凤鸣 胡艺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28,共9页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 为促进高等教育中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训练与课程教学整合模式是有效途径。当前基于课程的本科生科研体验(CUREs)教学模式虽在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激发学生研究动机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将支持高效反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引入人机协作研究过程中,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科研体验,推动科研项目化学习。通过对ChatGPT支持的CUREs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发现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他们的科研知识水平、科研技能水平和科研情感水平。尽管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易用性,但其实际效果的发挥仍需人类智慧的参与。未来需要持续升级和优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确保技术应用高效且符合伦理标准;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教学模式,并通过长周期、跨场域实践检验其应用效果;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互补协作,真正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生科研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科研能力 CUREs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框架建构与实施进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诚胤 李沁遥 周刘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101,共8页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改革教研的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以实现教育生态与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展。该文在阐明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数字化发展受到政策支持、技术与需求驱动而具备实施价值,同时探讨了数字化在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构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应用框架。一是目标指向:从经验到循证的实证取向;二是内容体系:以育人为导向的知识构建;三是教研方法:数字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四是成效评估:精准测评的实施与应用。循此,进一步提出数字化赋能区域教研的实施进路:教研理念创新;教研队伍建设;教研路径优化;教研机制建设,为区域教研数字化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发展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教研 数字化发展 框架建构 实施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学法概念辨析——兼与《体育学法论》作者商榷
13
作者 李王杰 芦金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3,共7页
文章通过对《体育学法论》的分析,明确体育学法概念。《体育学法论》把“体育学法”等同于“体育学习方法”,甚至是体育课堂上学生个别的行为表现,与书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初衷相悖,由于体育学习方法界限具象且狭窄,造成《体育学法论... 文章通过对《体育学法论》的分析,明确体育学法概念。《体育学法论》把“体育学法”等同于“体育学习方法”,甚至是体育课堂上学生个别的行为表现,与书中教学生“学会学习”初衷相悖,由于体育学习方法界限具象且狭窄,造成《体育学法论》研究内卷化,教法和学法互为因果,真正的体育学法概念被遮蔽。把体育学法定义为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规律与法则,可以区别体育学法与体育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能力等相关概念。文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依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要求,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教学重心从项目教学转移到学法教学,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提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法 体育学习方法 教法 概念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空间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误区与进路——兼论空间与技术赋能的差异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玉慧 余城青 +1 位作者 王培均 沈书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6,共8页
学习空间如何有效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当前空间赋能陷入了场所论、资源论和工具论误区。该文首先梳理了三种误区的具体表征及其不良后果;其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追溯相关研究发现诱发赋能误区的核... 学习空间如何有效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当前空间赋能陷入了场所论、资源论和工具论误区。该文首先梳理了三种误区的具体表征及其不良后果;其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追溯相关研究发现诱发赋能误区的核心原因在于,赋能主体及其主体责任不清,并指出相较“技术赋能”的要素赋能观,“空间赋能”的系统赋能观更有助于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最后,主要采用逻辑思辨法,以学习空间的双重属性和“五维学习设计”为学理构建了空间赋能教学的底层逻辑与实践逻辑,进而聚焦学习场所、学习资源、教学展屏、基础设施、通路式工具、展示区工具六大赋能施力点和场景、标效、内容、互动、过程、决策六大受力点,构建了促进空间走出赋能教学数字化转型误区的实践进路。以期本文能够为教师有效应用学习空间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学习空间 课堂教学 赋能误区 赋能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科书的乡土文化呈现及教学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超 王盼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2-57,共6页
教科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文化基因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所在。乡土文化进入教科书,旨在以文化传承增进学生文化认同,以乡约教化启蒙学生生存智慧,以“位育”... 教科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文化基因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所在。乡土文化进入教科书,旨在以文化传承增进学生文化认同,以乡约教化启蒙学生生存智慧,以“位育”思想厚植学生乡土情怀。乡土文化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主要表现为以文本叙事描述有机循环的生命力量、以空间插图展现天人合一的价值信念以及以地方话语呈现伦理本位的社会形态。要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的育人价值,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育人目标,提升文化理解力;立足学生本位,解读跨时空图文;挖掘本土资源,创设真实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乡土文化呈现 教学实现 文本叙事 空间插图 地方话语 育人目标 学生本位 本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类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1+3+1”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16
作者 吕红明 刘冰雪 +4 位作者 郑雨微 温鑫 刘洋 沈冰蕾 贺显晶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6期50-54,共5页
分子生物学是为农学、植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及草业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属于农业学科中的最前沿领域。在新农科背景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阐述了黑龙江八一... 分子生物学是为农学、植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及草业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属于农业学科中的最前沿领域。在新农科背景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阐述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1+3+1”教学模式,即包括“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现实”3种途径,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重塑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为培养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专业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新农科 “1+3+1”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笑笑 李君 +2 位作者 滕战伟 郑立 邓红雨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新农科宏伟蓝图的关键环节。牛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建设是农林高校推进新农科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实现新农科宏伟蓝图的关键环节。牛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发挥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牛生产学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从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建设思政资源库、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和课程思政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牛生产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做好课程育人工作和新农科背景下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牛生产学 课程思政 建设途径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背景下“食品原料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博儒 汪浪红 +3 位作者 许飞跃 李坚 王瑞 黄燕燕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2期134-136,共3页
在大食物观背景下,为适应食品行业科学发展新阶段,探索“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针对目前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通过更新前沿研究内容、多元化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实践性和教学过程性评... 在大食物观背景下,为适应食品行业科学发展新阶段,探索“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针对目前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通过更新前沿研究内容、多元化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实践性和教学过程性评价等措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一批符合当代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品原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9
作者 张兆延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内容不够鲜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职业要求与时代发展不够紧密等问题构建起的一种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三贴近”为前提...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贴近、四融入、五结合”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内容不够鲜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职业要求与时代发展不够紧密等问题构建起的一种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三贴近”为前提,把好教学“方向盘”;以“四融入”为模块,融通课堂“主渠道”;以“五结合”为原则,种好思政“责任田”。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有效推动了思政课教学创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了思政课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新模式 三贴近 四融入 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参与式教学方法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杨振平 王海滨 +2 位作者 盛卫坚 孙莉 强根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关键因素,设计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型,阐述了参与... 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参与式教学法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及关键因素,设计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模型,阐述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案例。应用参与式实验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实验过程由"单一的模仿"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教"转向"导",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分析、大胆质疑的品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