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盱眙大云山一号墓出土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子初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62,共18页
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汉墓(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了一套仿玉玻璃编磬,为中国音乐及科技考古上的空前大发现。编磬为古代中国特有的高铅钡硅酸盐玻璃质地,由22件以上的单体磬块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长69厘米,重11.3千克。汉初出现如... 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汉墓(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了一套仿玉玻璃编磬,为中国音乐及科技考古上的空前大发现。编磬为古代中国特有的高铅钡硅酸盐玻璃质地,由22件以上的单体磬块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长69厘米,重11.3千克。汉初出现如此巨幅的玻璃精品,为当时世界所仅见,更是古文献推崇备至的"玉磬"之最早、最完美的标本。全面复原这套编磬,对于研究编磬的乐器性质及音律、汉初宫廷礼制和社会乐音生活、古代玻璃制造工艺乃至中国科技史,均有重大意义。文章较为详细地记述了这套编磬的复原实验和研究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考古 乐器 刘非墓 仿玉玻璃编磬 复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确立选题的几个问题——音乐论文写作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际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3-87,共5页
确立选题是指在选择了课题之后和进行研究之前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其中包括选题的论证、确定论文标题、制定研究计划三个方面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论文 写作 选题论证 研究计划 音乐教育学 音乐编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方草原乐器、器乐研究规划的若干设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宋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对北方草原民族的乐器进行分类梳理,提出研究课题,避免忽略遗漏,是科研规划必须顾及的。巡视以往的乐器研究成果,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北方草原音乐文化圈内乐器研究的总体规划,以便今后陆续推出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北方草原民族 乐器研究 器乐研究 总体规划 草原民族 科研规划 北方 器乐 研究成果 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木卡姆研究回顾与总结
4
作者 孙会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51-59,共9页
国内音乐学界对伊犁木卡姆的研究关注相对较少,系统性不足。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现状,认为对伊犁木卡姆研究的相关田野工作等方面开展的不够深入,有关文献也有待于挖掘、整理与考证。对于音乐本体与乐器的研究多以描述性为主,在此基础上笔... 国内音乐学界对伊犁木卡姆的研究关注相对较少,系统性不足。本文通过梳理研究现状,认为对伊犁木卡姆研究的相关田野工作等方面开展的不够深入,有关文献也有待于挖掘、整理与考证。对于音乐本体与乐器的研究多以描述性为主,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伊犁木卡姆的研究在注重音乐文化生态与背景考察的同时,不但要注重不同地域木卡姆之间的跨区域比较、注重历史上不同民族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更要重视音乐史料的收集与音乐形态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木卡姆 传承 本体研究 艺人 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器乐理论研究的新视界——评苏雅《个体·传统与新视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
5
作者 乌兰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蒙古四胡演奏家苏雅的专著《个体·传统与新视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以下简称《个体·传统与新视界》)。苏雅通过十几年的四胡演奏,熟悉了大量的科尔沁民歌、说书调和器乐曲,在此基础上...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蒙古四胡演奏家苏雅的专著《个体·传统与新视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以下简称《个体·传统与新视界》)。苏雅通过十几年的四胡演奏,熟悉了大量的科尔沁民歌、说书调和器乐曲,在此基础上,作者采取口述史、田野调查、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等不同研究方法对此书进行撰写。《个体·传统与新视界》一书,由绪论和六个章节构成。分别阐释了现代科尔沁地区的社会变迁、民间音乐的传承流布、四胡文化的历史渊源、乌云龙的个人历史、演奏、创作、教学活动,以及独特的四胡套路等,多有独到见解和闪光点。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篇幅均衡,语言流畅。对于一个少数民族青年学子来讲,实属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器乐理论 研究 四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晚期江南十番与南北戏曲曲艺环流考论
6
作者 裴雪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京宫廷等演出场域形成南北环流。在戏曲曲艺生态共同体的视角下,对江南及宫廷等南北十番演出情况的考述,深入探考南北曲艺环流下的地方曲艺发展形态,重新审视清代戏曲曲艺生态场域及历史进程,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晚期 江南 十番 南北 戏曲曲艺 环流 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领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文珺 吴泽彬 +2 位作者 张丽佳 何杰 刘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8-513,共6页
信息领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旨在面向信息领域的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突出科学目标引导,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支持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新工具,探索自... 信息领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旨在面向信息领域的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突出科学目标引导,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支持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新手段和新工具,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学科研究领域,提升我国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本文对2012—2021年信息领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受理与资助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为新时期信息科学领域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领域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受理与资助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筝琴板的振动特性初探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嵇建书 裴永超 +2 位作者 罗敏 卢晓杰 郑梅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0,共7页
木质乐器的好坏与木质板材的振动特性有着密切关系。以古筝为例,对琴板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板的弯曲和扭转振动理论,得出琴板扭转和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值;通过自由振动试验和弯曲与扭转振动模态试验,得到琴板的自... 木质乐器的好坏与木质板材的振动特性有着密切关系。以古筝为例,对琴板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分析了板的弯曲和扭转振动理论,得出琴板扭转和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值;通过自由振动试验和弯曲与扭转振动模态试验,得到琴板的自由振动时域图和频谱图及其弯曲振型和扭转振型图;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古筝琴板振动特性试验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为古筝琴板及其他乐器木质板材的筛选与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乐器 古筝琴板 振动特性 声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证”的启示——内蒙古民族器乐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3
9
作者 莫尔吉胡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在“内蒙古民族器乐艺术研讨会”上对论文《火不思寻证》写作过程、以及在研究古代音乐文明中所遵循的研究路线、原则与方法的说明。这就是在研究中遵循民族融合过程中宗教信仰的皈依对原来文化艺术乃至审美情趣的变异或衰变有着决定性... 在“内蒙古民族器乐艺术研讨会”上对论文《火不思寻证》写作过程、以及在研究古代音乐文明中所遵循的研究路线、原则与方法的说明。这就是在研究中遵循民族融合过程中宗教信仰的皈依对原来文化艺术乃至审美情趣的变异或衰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识别古文明遗存的方法则要从田野考察中归纳,并去伪存真,在横向与纵向类比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不思的寻证》 内蒙古民族器乐 研究路线 田野考察 艺术研讨会 民族器乐 内蒙古 原则与方法 写作过程 古代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技术的乐器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坚 《建筑电气》 2019年第8期71-74,共4页
结合某知名交响乐团的乐器管理现状,阐述基于RFID技术构建乐器管理及类似资产管理平台的设计和研究,主要围绕RFID技术选型、软硬件架构及后台管理平台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RFID 阅读器 电子标签 乐器管理系统 网络架构 管理平台 系统功能 设计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朗兹·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漫游”概念——以钢琴曲集“旅行岁月”为例
11
作者 朱晓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5-140,共6页
从浪漫主义艺术和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意义出发,本文解释了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本质。所用研究方法,是基于音乐学、文学、哲学和艺术文化的综合研究,旨在解释钢琴创作中音乐和非音乐因素的深层联系。其目的在于... 从浪漫主义艺术和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意义出发,本文解释了李斯特钢琴作品中“漫游”概念的本质。所用研究方法,是基于音乐学、文学、哲学和艺术文化的综合研究,旨在解释钢琴创作中音乐和非音乐因素的深层联系。其目的在于确定“漫游”概念在李斯特《旅行岁月》的形象和结构中的作用、意义和表现手法,以及扩展器乐演奏中非音乐因素作用的概念。钢琴音乐直观表达的形象,再现了作曲家本人游历不同国家和诸多名胜的经历。他在寻找创作方法、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及音乐艺术在生活和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创作探索。精神在宇宙与个体、活跃的思想与沉睡的梦想中漫游。就像歌德在他的“旅行岁月”中一样,李斯特所展示出来的与其说是差异,不如说是文化精神在各个层面上的辩证统一,即:科学、艺术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作品 浪漫主义 “漫游”概念 “精神的漂泊” 艺术的互动与综合 概念化器乐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蒙古乐曲”音乐之学理思考
12
作者 周.特古斯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7-61,共5页
"蒙古乐曲"集中体现了元代以来蒙古族宫廷的部分歌曲和器乐曲,是用工尺谱形式来记载的乐谱文献。而从音乐文献研究法、音乐经验法以及音乐风格的把握等方面对于蒙古族古老文本音乐再现的问题值得思考。
关键词 “蒙古乐曲” 蒙古族传统音乐 文献研究法 音乐经验法 器乐化尝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