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平衡法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布样方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建宇 岳彦利 +3 位作者 宋海荣 叶思菁 赵龙 朱德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74-280,共7页
县域监测样点布局是反映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基础,样本点布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耕地质量监测的结果和精度。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平衡法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布样方法,对影响耕地质量监测成本和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选取样本点距离道... 县域监测样点布局是反映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基础,样本点布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耕地质量监测的结果和精度。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平衡法的县域耕地质量监测布样方法,对影响耕地质量监测成本和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选取样本点距离道路远近、样本点所在位置坡度高低和自然质量各等别样本容量3个方面综合生成包含概率栅格图层,图层中的像元值指总体单元中一个单元相对于其他单元被抽中的相对概率,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平衡算法对包含概率栅格层进行空间改造,抽样选取监测样点,以平均Kriging预测标准差和监测样本点距县级主要道路的平均距离作为优化评价准则,将该方法与传统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江西省吉安县为例,全县布设78个监测样点,结果表明,当样点数量相同时,该方法相较传统布样方法在抽样精度和抽样成本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能有效地监测耕地质量变化,满足县域耕地质量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监测 抽样 空间平衡法 耕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梅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伴随着 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而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自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以来的 1999-2 0 0 1年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其中用播面单产和复种...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伴随着 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而加剧的人地矛盾已经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自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以来的 1999-2 0 0 1年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其中用播面单产和复种指数来度量耕地质量 ,得出了我国总体耕地质量下降的结论 ,指出仅仅从数量上来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保证不了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面积变化 质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耕地占补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志刚 梁栋栋 李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2,378,共6页
建设占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的模式是被占用耕地得到补偿的一种有效方式,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因变量的多元化分析方法对此模式在宁波市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模拟了建设用地、耕地和后备资源时空演变的关系,预测了2011年以及未来... 建设占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的模式是被占用耕地得到补偿的一种有效方式,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因变量的多元化分析方法对此模式在宁波市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模拟了建设用地、耕地和后备资源时空演变的关系,预测了2011年以及未来10a即2021年建设占用耕地和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趋势,发现2021年以后建设用地扩展在南部多丘陵地区有增多的趋势,占用耕地数量相对减少,但后备资源到2021年已无地可补,最后通过分析预测结果,提出了参考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模型 时空模拟 耕地占补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童陆亿 胡守庚 杨剩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6,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原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综合质量进行重估,同时提出基于重估结果的耕地质量等别快速更新方法。研究结果:(1)重估结果与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相符,能够较好反映整治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变化;(2)经土地整治后研究区19.6%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有所提升,25.66%的原有耕地受整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及工程措施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出现等别下降的情况,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整体偏低;(3)小规模、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耕地经营模式已成为制约区域耕地综合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研究可为类似区域土地质量重估提供参考借鉴,为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重估 综合评价 耕地质量 等别更新 占补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