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基质渗透性的裂隙岩体REV变化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扬扬 钱家忠 +1 位作者 马雷 骆乾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1,共6页
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的存在是使用等效连续方法的前提。文章基于三峡工程收集的裂隙几何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20次随机模拟,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数值模型对裂隙岩体进行数值建模,从... 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的存在是使用等效连续方法的前提。文章基于三峡工程收集的裂隙几何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20次随机模拟,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数值模型对裂隙岩体进行数值建模,从生成的裂隙岩体几何模型中提取不同尺寸的计算域(边长为6~70 m,每次间隔4 m),在不考虑基质渗透性和考虑基质渗透性情况下,计算不同尺寸的裂隙岩体渗透率大小,探究渗透率REV随裂隙隙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基质渗透性时,REV与裂隙隙宽无关;考虑基质渗透性时,REV随裂隙隙宽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考虑基质渗透性且裂隙隙宽很小时,裂隙网络更倾向为均质介质,REV很小,裂隙隙宽越大,流场非均质性越强,REV也随裂隙隙宽增大而增大。该研究拓展了裂隙岩体的等效性范围,为考虑基质渗透性时的裂隙岩体渗流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裂隙基质系统 尺度效应 表征单元体(rev)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ing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size of in-situ expansive soils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through field test 被引量:5
2
作者 CHENWei LI Guo-wei +3 位作者 HOU Yu-zhou WU Jian-tao YUAN Jun-ping Andrew Cudzo AMENUVO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246-3259,共14页
Cracks resulting from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of expansive soils create discontinuities and anisotropy in the soil.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defined by the continuous-media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 to... Cracks resulting from cyclic wetting and drying of expansive soils create discontinuities and anisotropy in the soil.The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defined by the continuous-media theory cannot be applied to cracked expansive soils that are considered discontinuous media.In this study,direct shear tests of three different scales(30 cm^(2),900 cm^(2),1963 cm^(2))and crack imag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subjected to drying-wetting cycles in-situ.The REV size of expansive soi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rack intensity factor(CIF)and soil cohe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cohes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e area,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cracks further exacerbated the size effect of sample on cohesion of the soil.As shrinkage cracks developed,the REV size of the soil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plateaued after 3−5 cycles.Under the same drying-wetting cycle conditions,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soil cohesion(REV-C)is 1.75 to 2.97 times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CIF(REV-CIF).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rinkage cracks,the average CIF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V size determined using different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s,with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greater than 0.9.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V-C based on crack image analysis is proposed,and the REV-C of expansive soil in the study area under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 drying-wetting cycles expansive soil crack intensity factor(CIF) COHESION crac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V的钻井液固相颗粒对热储传热性能影响分析
3
作者 杜佳华 王志国 +3 位作者 董芋双 何刘 曹静 张艳艳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探明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地热储层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将地热储层划分为侵入区和原始区,基于表征单元体(REV)思想,进行储层参数描述和表征。提出孔隙型热储侵入区的内、外介质REV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和串-并联、并-串联宏观导热系数计算模... 为探明钻井液固相颗粒侵入地热储层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将地热储层划分为侵入区和原始区,基于表征单元体(REV)思想,进行储层参数描述和表征。提出孔隙型热储侵入区的内、外介质REV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和串-并联、并-串联宏观导热系数计算模型。针对砂岩热储进行数值计算,分别从孔隙率、含水率和含杂率动态变化角度探讨对热储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含水率、含杂率不变,该文所建4种模型导热系数均随孔隙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当孔隙率、含杂率不变,4种模型导热系数均与含水率呈正相关的上升趋势;当孔隙率、含水率不变,4种模型导热系数随含杂率变化的趋势与含水率变化时的趋势基本相似;当孔隙率、含水率以及传热温差不变,两种宏观导热系数计算模型下,通过单位岩体表面的热量均随含杂率的增大而增大,增幅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导热系数 孔隙率 表征单元体 钻井液固相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岩土细观REV确定及导热模拟
4
作者 谢传希 迟平 +2 位作者 肖荣 褚召祥 李晓昭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7,共12页
岩土宏观热力学特性受其细观组分和孔隙/颗粒结构影响。基于已有文献开展分析研究,提出一种确定岩土孔隙率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的分形近似判据:d_(0)≈5λ_(max),即岩土孔隙率REV为立方体单元,其边长约为... 岩土宏观热力学特性受其细观组分和孔隙/颗粒结构影响。基于已有文献开展分析研究,提出一种确定岩土孔隙率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的分形近似判据:d_(0)≈5λ_(max),即岩土孔隙率REV为立方体单元,其边长约为研究区内部最大孔隙直径的5倍。基于此,选择砂岩和泡沫混凝土2种不同孔隙率水平的岩土介质进行CT扫描,对孔隙/颗粒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和表征分析,并以三维重构数字结构为几何模型开展稳态导热有限元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岩土孔隙率REV与热导率参数约束下的热导率REV大小基本一致;②相对于砂岩这种天然岩土介质的复杂孔隙结构,泡沫混凝土作为人工岩土材料,其孔隙结构高斯正态分布规律性相对明显;③固流组分热导率数量级的差异性以及岩土孔隙/颗粒结构的复杂性对温度场分布有明显影响,热流发生汇聚、发散和变向,从而引起宏观热导率的变化,增加了该参数研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表征单元体 孔隙率 热导率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莉丽 张辛 +3 位作者 王云 王吉亮 王允 于青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5,共6页
裂隙岩体渗流问题一直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前沿课题之一,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是裂隙岩体渗流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主要方法,此方法的重点在于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即典型单元体(REV)的确定。本文采用作者自行开发的离散元软件FractureToKarst,... 裂隙岩体渗流问题一直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前沿课题之一,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是裂隙岩体渗流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主要方法,此方法的重点在于裂隙岩体渗流模型即典型单元体(REV)的确定。本文采用作者自行开发的离散元软件FractureToKarst,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协会对岩石的分类,讨论了非常低延展性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REV)的存在性及大小,并给出确定其存在性的一般方法。通过研究可知,非常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的条件就是裂隙平均间距在0.2m以下,即极密间距、很密间距和密间距裂隙岩体存在REV。裂隙平均间距大于0.2 m,即中等间距、宽间距、很宽间距和极宽间距裂隙岩体不存在R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流 典型单元体(rev)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V尺度多孔介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潇丹 雍玉梅 +4 位作者 李文军 赵元生 李媛媛 杨巧文 杨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8-1712,共15页
综述了多孔介质表征体元尺度(REV)格子Boltzmann模型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多孔介质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部分反弹模型和阻力模型两类,分析归纳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由于阻力模型中渗流的广义格子Boltzmann方程(GLBE)的作用力是基于GUO等的作用... 综述了多孔介质表征体元尺度(REV)格子Boltzmann模型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多孔介质处理方式主要分为部分反弹模型和阻力模型两类,分析归纳了各类模型的优缺点。由于阻力模型中渗流的广义格子Boltzmann方程(GLBE)的作用力是基于GUO等的作用力模型,可以准确得到宏观方程,不存在离散误差,且模型的平衡分布函数和作用力项中都包含反应介质特性的孔隙率,因而应用最为广泛。本文还重点介绍了REV尺度多孔介质LBE模型在流动、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及相变等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认为REV尺度多孔介质内的三传一反数学模型中需要加入孔隙尺度因素,在更大工程尺度上应该考虑过程参数的各向异性,展望了REV尺度多孔介质LBE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表征体元尺度 格子BOLTZMANN方法 流动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REV尺度数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狄圣杰 汪明元 +1 位作者 邓南沙 宋庆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7,共5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宏观二元介质不连续岩土体,不同的块体分布情况及不同的试件尺度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等效强度特性。基于随机集合体构造(RA S)方法构建了土石混合体的随机模型,编制程序实现了随机模型的输出和数值模型的生成。... 土石混合体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宏观二元介质不连续岩土体,不同的块体分布情况及不同的试件尺度导致其具有不同的等效强度特性。基于随机集合体构造(RA S)方法构建了土石混合体的随机模型,编制程序实现了随机模型的输出和数值模型的生成。以西南某大型堆积体滑坡中的典型土石混合体为例,考虑含石量和不同粒径分布规律,建立多组不同尺寸随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试验,得到了强度表征单元体积(REV)尺度,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等效强度参数,并分析了土石混合体受力性能和渐进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存在REV尺度,案例所得的REV尺度为1.0 m×1.0 m,不同尺度数值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别,基于REV尺度的力学参数才符合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随机模型 表征单元体积(rev) 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丽 王云 +2 位作者 张辛 王允 于青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3-749,共7页
采用自行开发的离散元软件FractureToKarst,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协会对岩石的分类,讨论了低延展性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REV)的存在性及大小,并给出确定其存在性的一般方法。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的条件为裂隙平均间距在... 采用自行开发的离散元软件FractureToKarst,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协会对岩石的分类,讨论了低延展性裂隙岩体典型单元体(REV)的存在性及大小,并给出确定其存在性的一般方法。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低延展性裂隙岩体REV存在的条件为裂隙平均间距在0.6 m以下,即极密间距、很密间距、密间距和中等间距裂隙岩体存在REV;裂隙平均间距大于0.6 m,即宽间距、很宽间距和极宽间距裂隙岩体不存在R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流 典型单元体(rev)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油藏模型网格粗化中REV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祁大晟 平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1-343,共3页
Lasseter等(1986)提出油藏模型网格粗化(Reservoir Upscaling)应当在表征体元(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简称REV)级进行。REV指一种特定的体积元,在这种体积元测取的物性参数将在一定的比例尺范围内保持不变。REV理论一直是一... Lasseter等(1986)提出油藏模型网格粗化(Reservoir Upscaling)应当在表征体元(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简称REV)级进行。REV指一种特定的体积元,在这种体积元测取的物性参数将在一定的比例尺范围内保持不变。REV理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因为其定义不十分清晰,且没有说明如何在真实油藏中获取之。因此,甚至有人怀疑在真实油藏中,是否真的存在REV。基于REV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表征体元网格,(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 Grid,简称REVG)。该网格体系在给定的比例尺范围内可最佳地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从物理意义上讲,在REVG系统中,每个网格内的物性差异最小,而网格间的物性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模型网格粗化 rev(表征体元) revG(表征体元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延展性统计分布离散性对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露 谢娟 于青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表征单元体(REV)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对岩体进行研究的前提,REV可以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进行研究,裂隙大小及其统计分布是影响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General Block软件,建立更一般化实际... 表征单元体(REV)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对岩体进行研究的前提,REV可以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进行研究,裂隙大小及其统计分布是影响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General Block软件,建立更一般化实际化的模型,研究裂隙延展性统计分布的离散程度对岩体块体化程度REV的影响。分析时选取了最常用的裂隙延展性统计分布形式:正态分布。由于所建立的岩体结构模型是随机的,需要对每个随机裂隙模型进行多次实现。为节省计算量,当研究范围比较小时,对每种结构的每个研究范围进行9次随机实现。当研究范围足够大,达到REV大小的时候进行100次随机实现。为确定离散程度对表征单元体的影响,本文针对5个不同标准差进行了模拟分析(共建立了1 005个裂隙模型,分别进行了块体识别并计算其块体化程度B)。结果表明,裂隙延展性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如果其平均值一定,岩体的块体化程度随着统计分布离散程度的增加略有上升,裂隙岩体的REV值基本上由裂隙延展性统计平均值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单元体 裂隙延展性 离散程度 块体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岩体表征单元体积REV——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的一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41
11
作者 周创兵 於三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本文论述了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提出了与岩体弹性参数相应的表征单元体REV的力学描述,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推导了估算裂隙岩体REV 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大小是岩体力学性质尺寸效应的客观反映。本研究成... 本文论述了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提出了与岩体弹性参数相应的表征单元体REV的力学描述,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推导了估算裂隙岩体REV 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大小是岩体力学性质尺寸效应的客观反映。本研究成果为合理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力学性质 尺寸效应 表征单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规则柱状节理岩体几何特征模拟方法与应用
12
作者 裴书锋 李浩然 +3 位作者 张建聪 江权 樊义林 谭尧升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4-1162,共9页
非规则柱状节理玄武岩在白鹤滩水电站大面积分布,精细描述其几何特征并研究代表性单元体尺度是进行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柱体端面多边形边长、边数等几何特征的柱状节理岩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Voronoi图形中多... 非规则柱状节理玄武岩在白鹤滩水电站大面积分布,精细描述其几何特征并研究代表性单元体尺度是进行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柱体端面多边形边长、边数等几何特征的柱状节理岩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Voronoi图形中多边形中心点位置的微扰动,结合短边消除算法,不断对Voronoi多边形进行动态更新,直至多边形最大对角线长度规则度和六边形指数与现场统计结果一致,实现柱状节理岩体端面几何特征的精确模拟。白鹤滩水电站柱状节理岩体端面以四边形、五边形为主,边长主要分布在7~30 cm,呈近似正态分布,其规则度约为0.85,六边形指数约为1.422。应用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白鹤滩水电站不同尺寸的柱状节理岩体模型,模型中规则度和六边形指数与现场统计结果一致。通过不同尺寸下柱状节理岩体模型的单轴压缩试验模拟,得到其弹性模量的表征单元体尺度为3 m×3 m。最后分析了规则度对柱状节理岩体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随着规则度的增加,柱状节理岩体弹性模量的离散性减弱,且平均值逐渐增大,越规则的柱状节理岩体各向异性越弱,工程稳定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柱状节理岩体 规则度指标 Voronoi网络 表征单元体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V尺度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页岩气藏渗流规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东宇 李勇明 +3 位作者 赵金洲 江有适 陈曦宇 许文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页岩储层一般天然微裂缝发育,基质孔隙结构复杂,使得页岩气渗流过程呈现出多尺度多场耦合的特征。为了研究页岩气藏复杂的渗流规律,重构了天然微裂缝发育的页岩储层多孔介质模型,并围绕页岩气多重运移机制对广义格子Boltzmann模型进行... 页岩储层一般天然微裂缝发育,基质孔隙结构复杂,使得页岩气渗流过程呈现出多尺度多场耦合的特征。为了研究页岩气藏复杂的渗流规律,重构了天然微裂缝发育的页岩储层多孔介质模型,并围绕页岩气多重运移机制对广义格子Boltzmann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适用于模拟页岩气渗流特征的表征单元体(REV)尺度格子Boltzmann模型(LB模型),并基于天然微裂缝物性特征以及气体滑脱、吸附/解吸、表面扩散效应等渗流特征对该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页岩储层天然微裂缝较发育时,微裂缝为气体在基质中流动的主要通道;其中裂缝密度是影响储层表观渗透率的主要参数,裂缝密度增大3~4倍,储层表观渗透率可增大10倍以上,而裂缝长度以及裂缝开度的影响程度均次之;努森数(Kn)是影响页岩气渗流的主要参数,随着Kn增大,克氏效应愈显著,特别当Kn>0.1时,多孔介质表观渗透率增幅显著增大;页岩储层多孔介质表观渗透率会随着吸附气量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当储层压力较低时,该现象更为显著;气体表面扩散效应对页岩气渗流过程的影响程度大,同等条件下考虑气体表面扩散效应的储层表观渗透率较忽略该效应可提升2~5倍,但提升作用受制于储层吸附气量的多少。该研究成果为页岩气微观渗流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页岩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藏 多孔介质 微裂缝 格子BOLTZMANN方法 表征单元体尺度 渗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新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光付 李阳 +2 位作者 王锐 周银邦 贾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8-1179,共12页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 为了推动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分析研究了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进展,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全球CCUS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球大型CCUS项目数量达到392个,比2022年增加了一倍,已初步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条件。CO_(2)封存与利用研究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①CO_(2)地质封存体表征和建模采用表征体元(REV)技术,将微观尺度的属性应用于宏观尺度的地质模型,用应变张量数据进行封存体动态表征和监测。综合应用地球化学成像、微地震、地温以及大气监测技术方法进行封存体泄漏监测。建立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模拟技术,模拟封存体内不同CO_(2)羽流迁移情景和封存潜力。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CCUS。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和耦合地质力学的CO_(2)封存风险快速评估代理模型。用机器学习预测或评估剩余油区CO_(2)提高采收率和封存效率。③CO_(2)驱油新技术及应用新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CO_(2)驱与低矿化度水驱交替注入、CO_(2)微纳米气泡驱油、CO_(2)加增黏剂驱油和CO_(2)泡沫驱油等技术,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CO_(2)驱油领域从中-低渗透砂岩油藏、致密砂岩油藏拓展到残余油带、页岩油藏及天然气藏。CCUS也面临长期封存安全性、经济性、技术不确定性等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开展多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CO_(2)地质封存与利用新技术,保障CO_(2)长期封存安全性,提高商业运营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性评价 表征体元(rev) 微纳米气泡 残余油带(ROZ) 地质封存体 CO_(2)驱油 CO_(2)捕集与封存(CCS) CO_(2)捕集、利用与 封存(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等效裂隙网络模型
15
作者 闯喜宏 樊鑫成 秦慧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为降低传统连续介质渗流模型的网格依赖性并提升数值计算稳定性,基于连续介质渗流模型,通过引入表征单元体将均匀多孔介质水平和竖直孔隙概化为正交裂隙网络,建立了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等效裂隙网络模型。推导了等效裂隙网络模型的渗流... 为降低传统连续介质渗流模型的网格依赖性并提升数值计算稳定性,基于连续介质渗流模型,通过引入表征单元体将均匀多孔介质水平和竖直孔隙概化为正交裂隙网络,建立了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等效裂隙网络模型。推导了等效裂隙网络模型的渗流速度、连续性方程及边界条件的等效形式,将二维渗流问题转化为一维等效裂隙网络渗流问题。结合连续型罚Heaviside函数,将湿区渗流流速扩展至整个研究区域,给出了等效裂隙网络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求解格式。通过与均质矩形坝和梯形坝其他数值解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等效裂隙网络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土质斜心墙坝稳定渗流分析,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黏土心墙防渗体与上下游坝壳堆石区的自由面分布规律,揭示了黏土心墙防渗体的阻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裂隙网络模型 自由面 稳定渗流 表征单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维数的土体裂隙表征单元体估算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媛 冯迪 +1 位作者 陈尚星 吴昊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74-2780,共7页
由于干湿循环、剪切或其它作用,自然界土壤表面发育着大量裂隙。裂隙相互连接形成网络,裂隙网络是一个随机无序的系统,常规统计方法描述裂隙的分布特征存在很大的难度。网状土体裂隙一般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分维数来进行描述。用数码相... 由于干湿循环、剪切或其它作用,自然界土壤表面发育着大量裂隙。裂隙相互连接形成网络,裂隙网络是一个随机无序的系统,常规统计方法描述裂隙的分布特征存在很大的难度。网状土体裂隙一般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分维数来进行描述。用数码相机拍摄土体表面的裂隙,将其转换成灰度图像,并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摄影法测定土体裂隙分维数的方法,得到了土体裂隙的分维数。根据表征单元体的物理意义,建立了基于分维数估算表征单元体的方法,并对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分维数随裂隙密度,裂隙宽度和次一级裂隙发育程度的增大而增大;表征单元体与裂隙的密度均匀性和隙宽均匀性相关,基于分维数估算表征单元体的方法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土 分形 摄影法 分维数 表征单元体(r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造黏土微观结构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仁民 刘松玉 +1 位作者 方磊 杜延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97-1901,共5页
针对黏土微观结构复杂、构造困难的问题,采用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造黏土微观结构.介绍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造黏土微观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详细的生成步骤,联合应用Matlab和AutoCADVBA编制相应的程序,讨论构造的黏土微观结构对地下... 针对黏土微观结构复杂、构造困难的问题,采用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造黏土微观结构.介绍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构造黏土微观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详细的生成步骤,联合应用Matlab和AutoCADVBA编制相应的程序,讨论构造的黏土微观结构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程序生成的微观结构可以直接导入有限元程序,便于采用数值分析软件研究微观结构相关问题.构造的黏土颗粒大小分布、形状各异,孔隙结构微小,迂回曲折,与真实的黏土微观结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微观结构 表征体元(rev) 随机生长四参数生成法 MATLAB AUTOCAD V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尺寸确定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8
作者 朱万成 张敏思 +2 位作者 张洪训 郭孝庆 关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从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力学意义出发,在通过对某物理试验结果进行模拟以验证RFPA程序模拟节理岩体强度及破裂模式具有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RFPA数值模拟确定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蒙特卡洛法生成二维节理裂隙网... 从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力学意义出发,在通过对某物理试验结果进行模拟以验证RFPA程序模拟节理岩体强度及破裂模式具有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RFPA数值模拟确定节理岩体表征单元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蒙特卡洛法生成二维节理裂隙网格,实现节理裂隙的表征,将其导入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中,分析节理岩体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并据此确定了节理岩体的表征单元体尺寸。最后,针对某采场围岩节理面统计参数,分析讨论节理岩体的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节理岩体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参数,并得出其表征单元体的尺度为6 m×6 m,这为后续的岩石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表征单元体 尺寸效应 物理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博尔兹曼方法表征体元尺度土体细观渗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申林方 王志良 李邵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689-694,共6页
为了研究土体的细观渗流特性,假设土体是完全饱和且在渗流过程中水分的流动始终处于层流状态。考虑宏观统计参数(孔隙率、渗透率及有效黏滞系数等)的影响,基于表征体元(REV)尺度的格子博尔兹曼(Boltzmann)方法,建立了压力作用下土体细... 为了研究土体的细观渗流特性,假设土体是完全饱和且在渗流过程中水分的流动始终处于层流状态。考虑宏观统计参数(孔隙率、渗透率及有效黏滞系数等)的影响,基于表征体元(REV)尺度的格子博尔兹曼(Boltzmann)方法,建立了压力作用下土体细观渗流的数值模型。采用D2Q9模型考虑水分流动的离散速度分布,宏观边界条件为左右侧面为不透水边界(0)x yu=u=,上下边界设置不同的密度来控制压力边界,在微观边界条件上采用非平衡态外推格式。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将计算区域内的多孔介质材料设置成流体(孔隙率φ=1.0,渗透率K=∞),验证了经典的Poiseuille流。此外,结合算例分别讨论了土体在压力作用下孔隙率、渗透率及渗透压力等影响因素与渗流速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该数值方法与Darcy定律得到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因此,基于REV尺度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土体的渗流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土体渗流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博尔兹曼(Boltzmann)方法 表征体元(rev)尺度 多孔介质 渗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表征单元体与岩体力学参数 被引量:62
20
作者 周创兵 陈益峰 姜清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35-1142,共8页
在岩体多场耦合分析中,许多采用岩体表征单元体(REV)讨论岩体的渗透特性。事实上,岩体REV是岩石力学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它是选取岩体力学模型以及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的基础。从REV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岩体REV的力学意义;根据岩石及岩体... 在岩体多场耦合分析中,许多采用岩体表征单元体(REV)讨论岩体的渗透特性。事实上,岩体REV是岩石力学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它是选取岩体力学模型以及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的基础。从REV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岩体REV的力学意义;根据岩石及岩体的结构和地质特征,定义了岩石力学中常见的6个尺度,并分析了REV与其它尺度的关系;归纳总结并提出了岩体REV的3种确定方法:能量叠加法,地质统计法,数值模拟法;讨论了岩体REV与岩体力学模型及岩体力学参数取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岩体力学参数的"5S"相关性和岩体力学参数场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表征单元体 多场耦合 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