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尤昭玲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证经验
1
作者 范美林 游卉 +1 位作者 谈珍瑜 张紫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疾病。尤昭玲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本质在于“离经之血”阻滞胞脉胞络,具有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痛经进行性加剧的特点,符合络病“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的病机特点,属于络病,核心病机在于瘀血阻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尤昭玲教授提出从寒热、从心肝肾、从痰瘀、从气虚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灵活运用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益气活血等治法,使气畅络通,脏腑和谐,临床获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络病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症 尤昭玲 名医经验 通络法 辨证论治 瘀血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宝金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临证经验
2
作者 尚璐 郑广达 +3 位作者 任娟霞 孟令涵 李东滔 鲍艳举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35,共4页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 疼痛是癌病患者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具有顽固、持续、进行性加重等特点,西医缓解疼痛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会有一部分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利用中医药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文论述了花宝金教授把脾胃虚弱,脏腑组织失荣引起的“正虚”当作是癌痛发生的内在根本,气滞、瘀血、痰湿互结产生的“癌毒”当作发病的直接因素,临床治疗癌性疼痛时,扶正兼祛邪,在温补脾胃扶助正气的同时加以行气通瘀,化痰散结,标本兼治,结合现在药理研究选药,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在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健脾益气 行气通瘀 化痰通络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婷 徐菁 +3 位作者 吴治民 陈广山 张润田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通络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文中对络脉的形象、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络脉病变机制,包括皮肤与络脉的关系、银屑病与络病的共同病理因素、久病入络的疾病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络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进行具体探讨和介绍,总结概括为驱除病邪、引药达所、维护气血3种治疗目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理论指导基础。以期为研究银屑病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完善用药结构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络脉 络病理论 久病入络 通法 祛邪通络 银屑病 气血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小儿慢性荨麻疹的辨治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肖庆 丁樱 +5 位作者 徐闪闪 郭婷 丁乐乐 白惠文 刘佳佳 邢亚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95-2799,共5页
慢性荨麻疹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皮肤病之一,属于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演变及预后和络病学说密不可分。现从络病学说角度总结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基本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搏于肌腠,营卫失和,络脉受... 慢性荨麻疹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皮肤病之一,属于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演变及预后和络病学说密不可分。现从络病学说角度总结小儿慢性荨麻疹的基本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搏于肌腠,营卫失和,络脉受损而发。初期治疗方法应以祛邪通络为主,以祛除风邪为要,同时可结合运用散寒、清热、解毒、除湿等法以疏经通络,祛内邪,通达络脉;结合心部于表理论,注重调理心;恢复期应以扶正养络为要,以固本扶正、祛邪兼顾。无论在早期或后期治疗过程常贯穿活血化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络病学说 通经活络 心部于表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许长敏 刘宏伟 +4 位作者 周媛 张小健 张媛 柳淑青 刘晶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益脑化痰法 痰瘀阻络证 针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 咽部肌肉电刺激 疗效 吞咽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中药化瘀通络作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峰 范翔宇 +3 位作者 郑仿 谢江平 赵书晓 伍松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38-2240,共3页
许多疾病具有微循环缺血缺氧、炎症因子浸润、组织增生的特点,这可以被看作"瘀血阻络"的微观表征,在治疗上常运用以桂枝茯苓丸为代表的化瘀通络的名方,如盆腔炎、子宫肌瘤[1]的治疗。国内外多认为其药理作用与降低血液黏度、... 许多疾病具有微循环缺血缺氧、炎症因子浸润、组织增生的特点,这可以被看作"瘀血阻络"的微观表征,在治疗上常运用以桂枝茯苓丸为代表的化瘀通络的名方,如盆腔炎、子宫肌瘤[1]的治疗。国内外多认为其药理作用与降低血液黏度、全血高切比黏度及凝血因子浓度等血流变学指标有关[2],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化瘀通络作用的研究也逐渐进入分子水平,学者们发现缺氧是VEGF最强的刺激因子,VEGF是缺氧活化的HIF-1的下游靶基因之一[3],因而发现中药化瘀通络的作用与其对VEGF的调控有相关性,这为临床运用化瘀通络法治疗具有VEGF表达失调特点的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化瘀通络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化瘀通络法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袁斌 孙轶秋 +6 位作者 任现志 袁雪晶 李辉 孔飞 袁增辉 步伟全 叶琛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9-1672,共4页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通络法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从“风痰瘀络”论治的思考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悦 常立萍 +2 位作者 齐锋 李双娣 崔英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50-751,共2页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往中医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多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西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得中医面临严峻的挑战。既往中医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多从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肾精亏虚、气血不足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通过对近年来900余篇文献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中以痰瘀阻络证候最为多见,因此痰瘀阻络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而风痰瘀络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针对这一发病机制,创立熄风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必将取得较好的疗效,对其诊治思路的探讨研究必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风痰瘀络 熄风化痰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述略 被引量:11
9
作者 冷锦红 张春华 于世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2004-2006,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显著疗效,笔者从虫类药、藤类药和辛味药3个方面介绍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本病的特点。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 活血化瘀通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中药不同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对肾小球P-cadhe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霍贝贝 白璐 +3 位作者 张肖 陈志强 郭倩 徐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58-1562,共5页
为观察化瘀通络中药不同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cadherin表达的影响,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化瘀通络组、厄贝沙坦组、化瘀组和通络组,灌胃干预16周。检测大鼠的体重、肾重... 为观察化瘀通络中药不同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P-cadherin表达的影响,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化瘀通络组、厄贝沙坦组、化瘀组和通络组,灌胃干预16周。检测大鼠的体重、肾重、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P-cadherin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组大鼠的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体重增加、P-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提示化瘀通络中药可能通过上调P-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化瘀通络 P-cadWm 裂孔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痿从络论治 被引量:41
11
作者 李海松 韩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络脉的发病与ED的发生密切相关,络脉瘀阻是ED的关键病机,但在临床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阳痿的病因病机、络病与阳痿的关系、血瘀与络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介绍了现代医学对阳痿从瘀论治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在阳痿络... 络脉的发病与ED的发生密切相关,络脉瘀阻是ED的关键病机,但在临床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阳痿的病因病机、络病与阳痿的关系、血瘀与络脉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介绍了现代医学对阳痿从瘀论治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在阳痿络病理论指导下,不同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ED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痿 络脉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逐瘀法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长英 周莉 +3 位作者 董兴鲁 刘博文 于姚 张根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34-136,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出气虚血瘀为脑小血管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阐述益气活血逐瘀法为脑小血管病病情波动期的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出气虚血瘀为脑小血管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阐述益气活血逐瘀法为脑小血管病病情波动期的主要治法,认为根据疾病特点及其病因病机进行动态管理能及时截断病情进展,减少脑内病灶的产生,防止神经功能受损。益气扶正与活血逐瘀并举,标本兼顾,为脑小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逐瘀 络病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雷忠义先生“痰瘀”理论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旭锐 李翠娟 +2 位作者 文颖娟 卫培峰 张军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815-818,共4页
国医大师雷忠义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痰瘀致病”理论,并将此理论广泛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作者有幸作为弟子跟师学习,总结雷老“痰瘀”理论治疗胸痹经验,与同道分享。
关键词 雷忠义 痰瘀互结 气虚水停 胸痹 化痰宣痹 活血化瘀 理论探析 临证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虚络瘀理论探究肺间质纤维化的凝血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凌云 吕晓东 高嘉营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392-394,共3页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 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近些年的研究证实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细胞外基质重塑、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血液凝血机制、局部炎性反应浸润、肺泡上皮损伤等方面学说均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体内凝血机制角度探究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中,凝血-纤溶机制的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并提出“肺虚络瘀”的中医现代辨证论治理念,治疗上以“补虚通络”为治则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虚络瘀 凝血机制 纤溶机制失衡 肺间质纤维化 辨证论治 活血益气 养阴通络 补肺虚通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湿热疫毒”诊治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及体会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勇 谢颖桢 +2 位作者 王芳 金佳欣 韩璐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 目的总结自拟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效果,分析从“湿热疫毒”诊治及防治病情进展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2月3日至18日在北京市回民医院连续住院的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全程服用自拟协定方治疗。疗程6~14 d。通过体温、症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LY)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改变评价疗效。结果研究显示该病传染性强、以发热、咽干、咽痛、咳嗽、乏力及肌肉酸痛、纳差、腹泻、舌红、黄腻苔为主要临床表现,属湿热疫毒、侵袭肺胃。24例患者中,15例发热患者平均热程(从开始发热到体温正常的时间)(6.23±3.67)d。呼吸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23例患者治疗前后复测血常规,入院时降低的WBC、NE及LY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50岁以上患者入院时NLR>3.13的5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3例经过治疗后,NLR降至2.90以下。22例入院胸部CT检查符合肺炎改变者,治疗后21例复测胸部CT。结果显示,6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明显吸收,11例患者CT显示炎性反应部分吸收,3例患者CT无明显变化,CT好转率80.95%。2例CT有加重者均为60岁以上,NLR>3.13,出现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1例转院,1例及时应用祛湿排痈化瘀药物显著好转,NLR下降至2.90,SpO2上升至95%以上,胸部CT显示大部分病灶范围缩小。由普通转重型1例占4.2%。结论依据“湿热疫毒”拟中药协定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效果显著。对素有络脉瘀阻或存在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建议重视早期化瘀通络,有湿热蕴毒、闭肺趋势者,建议清利排痰消壅、解毒逐瘀通络防治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湿热疫毒 化瘀通络 排痰解毒 SPO2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气解毒学说论治玄府络脉并病之肺结节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娟 刘瑞 花宝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2631-2634,共4页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 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但目前仍缺乏对于恶性结节的早期干预措施,中医药将其纳入“治未病”理念中“既病防变”范畴,多从痰瘀互结于肺认识其发生发展,但对于其发于细微,单发多发不定等方面仍缺乏论述。现从气机升降失调导致的玄府络脉并病入手,探讨肺结节的主要病机,并基于花宝金教授的调气解毒学说提出调气扶正、开玄通络、逐痰祛瘀以解细微之邪的论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调气解毒 玄府 络脉 气机升降 痰瘀互结 学术思想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络病理论探讨补肺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效应原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嘉祥 吕晓东 +6 位作者 庞立健 彭博 臧凝子 郑炜东 蒋世伟 刘创 荆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89,共4页
基于肺络病理论,即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络病之肺络病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结合肺络病中医药防治发展的核心内涵,从"久病入络""久病成瘀"及"久病必虚"的病理病变特征,探讨"补肺通络"法治疗特发... 基于肺络病理论,即以络病理论为基础,以络病之肺络病的病因病机为出发点,结合肺络病中医药防治发展的核心内涵,从"久病入络""久病成瘀"及"久病必虚"的病理病变特征,探讨"补肺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原理,并对此法在IPF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丰富从肺络病论治IPF的科学内涵,为构建肺络病之证治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寻找新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络病 络虚邪瘀 补肺通络 特发性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晓琴运用化瘀通络法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高彪 周云云 +4 位作者 李雨薇 任翠翠 马为梅 杨婧 雷晓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98-2500,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通络驻景丸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通络驻景丸 化瘀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闫华 王淑丽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志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涤痰通络方治疗,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B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3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mRS积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BV、CBF明显升高(P<0.05),MTT、TTP明显降低(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FAP、NSE、MBP及S100B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涤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脑内微循环,修复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涤痰通络 痰瘀阻络证 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志华 聂课朝 +5 位作者 潘静琳 刘鹏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 李培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48-1151,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阴治疗原则,随证用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慢性萎缩性胃炎 透邪外出 补益脾胃 祛瘀通络 清热养阴 @刘凤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