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鹰嘴豆干旱适应能力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方向文 李凤民 +1 位作者 张海娜 蒋志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37-2443,共7页
对1年生豆科作物鹰嘴豆Rupali品种和Almaz品种以及多年生植物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对逐渐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类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鹰嘴豆叶相对含水量随叶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 对1年生豆科作物鹰嘴豆Rupali品种和Almaz品种以及多年生植物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对逐渐干旱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类植物的干旱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鹰嘴豆叶相对含水量随叶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叶相对含水量在叶水势分别下降到-2.4MPa、-2.5MPa和-1.5 MPa之前没有下降,之后随水势的下降线性下降。树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这种叶相对含水量下降的滞后性表明该类植物叶具有较硬而弹性较差的细胞壁,使得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叶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鹰嘴豆叶具有的最低水势为-4.5MPa,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4%,锦鸡儿植物叶具有的最低水势可达-6.7MPa,对应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说明锦鸡儿植物比鹰嘴豆具有更好的干旱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取决于锦鸡儿植物体内大量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锦鸡儿 柠条锦鸡儿 小叶锦鸡儿 鹰嘴豆 干旱适应 叶水势 叶相对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薰衣草属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淑燕 毛培春 +2 位作者 田小霞 孟林 张德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158,共7页
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盆土体积含水量,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0、10、20、30 d和40 d后4种薰衣草属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个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 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装置控制盆土体积含水量,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0、10、20、30 d和40 d后4种薰衣草属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个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开展研究,旨在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4种薰衣草的RWC均呈下降趋势,且轻度干旱胁迫的RWC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P<0.05),其中,干旱发生至重度胁迫时,普罗旺斯薰衣草的RWC最高,为56.56%,孟士德薰衣草仅为39.02%;而MDA和SSC则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其中,胁迫至40 d时,普罗旺斯薰衣草的MDA较0 d(CK)各处理水平增加幅度达118.67%,而其SS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薰衣草。4种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均于胁迫至20 d时达到最高值,且轻度干旱胁迫下的SOD和CAT活性高于中度和重度胁迫,其中,孟士德薰衣草的SOD和CAT活性最低。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得出,4种薰衣草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狭叶薰衣草>普罗旺斯薰衣草>蝴蝶薰衣草>孟士德薰衣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抗旱性 叶片相对含水量 丙二醛 可溶性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小麦染色体代换系旗叶相对含水量和离体失水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白志英 李存东 孙红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旗叶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1A,2D和3D代换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3A,3B,4B,5B,6B,1D...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旗叶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1A,2D和3D代换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3A,3B,4B,5B,6B,1D,2D和4D代换系叶片离体失水速率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国春。由此表明,Synthetic 6x的1A,2D和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干旱胁迫下调控相对含水量的基因,Synthetic 6x的3A,3B,4B,5B,6B,1D,2D和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干旱胁迫下调控离体失水速率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代换系 干旱胁迫 相对含水量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关联分析的冬小麦叶片含水量高光谱估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金秀良 徐新刚 +5 位作者 王纪华 李鑫川 王妍 谭昌伟 朱新开 郭文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03-3106,共4页
尝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GRA)分析典型的水分植被指数(WVI)和水分含量(LWC)间的关联度,然后选择对冬小麦叶片水含量敏感的指数,比较SRM-PLS(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方法和PLS方法估算LWC的精度。首先,对冬小麦WVI与LWC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尝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GRA)分析典型的水分植被指数(WVI)和水分含量(LWC)间的关联度,然后选择对冬小麦叶片水含量敏感的指数,比较SRM-PLS(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方法和PLS方法估算LWC的精度。首先,对冬小麦WVI与LWC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冬小麦LWC敏感的WVI;其次,利用筛选出的敏感WVI,分别用PLS-SRM方法和PLS两种方式估算冬小麦LWC;然后对两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最高决定系数(R2)和最小均方根误差(RMSE)的LWC估算模型来估算冬小麦LWC。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用PLS和PLS-SRM方法估算LWC,R2和RMSE分别为0.605和0.575,4.75%和7.35%。研究表明:先使用GRA对WVI和LWC进行关联度分析,再用PLS或PLS-SRM方法可以提高冬小麦的LWC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含水量 灰色关联分析 逐步回归法 偏最小二乘法 冬小麦 水分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蚕豆(Vicia faba L.)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鲍思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67-70,共4页
两个蚕豆品种经水分胁迫 ,蚕豆叶片的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 ( RWC)降低 ,水分饱和亏缺 ( WSD)明显增大 ,主要是自由水含量减少而致 .香珠豆的气孔调节能力强 ,RWC、自由水下降幅度小 ,保水能力强 ,抗旱性强 .
关键词 蚕豆 水分胁迫 叶片相对含水量 蒸腾速率 气孔扩散阻力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 水分饱和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旱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迎春 张超英 +1 位作者 庞启华 任茂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621-62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四川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和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率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穗数和穗... 本文研究了四川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水势、相对含水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和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率降低,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导致产量下降。干旱胁迫下小麦的耐旱性在不同生育时期有差异,说明小麦的耐旱性与阶段发育有密切关系,这给选育耐旱性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叶片水势 相对含水率 游离脯氨酸含量 产量构成因素 阶段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高山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现存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川 杨万勤 +4 位作者 张慧玲 王滨 岳楷 彭艳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09-1514,共6页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 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的特征直接关系到流域源头水质环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等物质的输出格局。为了解岷江上游水源源头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非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于2013年8月高山森林溪流水量最大的季节,在研究区域海拔3 600 m典型高山森林范围内,沿主河道两岸调查每条森林溪流的非木质残体储量,共找到18条森林溪流汇入主河道,根据实地采样的可操作性和典型性,选择其中12条溪流详细调查非木质残体储量,每条森林溪流从尽头到源头每隔10 m设置一个长度为1 m,溪流实际宽度的样方(源头作为最后一个样方)。将样方内所有非木质残体全部采集,低温保存,迅速带回实验室,分别按照树皮、树叶和直径小于1 cm树枝分离,65℃烘干至恒重,测定各组分现存量。然后,将样品粉碎过筛,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凋落物有机碳含量,以不同组分现存量与其碳含量计算各组分的碳储量。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657.25 kg和262.96 kg,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为439.70 g·m-2和175.92g·m-2;(2)各溪流中直径小于1 cm树枝占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的69.76%和73.41%,其次为树叶,树皮比例最小且不足10%;(3)尽管溪流长度、面积和流量与非木质残体各组分单位面积现存量和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显著影响溪流非木质残体总现存量和总碳储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比例;(4)相对于树皮,凋落树叶现存量和碳储量所占比例在流量较小溪流中相对较大。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高山森林流域水环境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非木质残体 现存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