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房子与大地:《霍华德庄园》中“家”的重构
1
作者 南佳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目前学界关于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的研究多聚焦在社会、政治层面,而较少关注其中“霍华德庄园”表意的物人关系。20世纪初,伦敦城市化进程加快,租房成为主流的住房消费模式,人与房子之间的紧密关系受到挑战。小说通过刻画威尔科克斯家... 目前学界关于福斯特《霍华德庄园》的研究多聚焦在社会、政治层面,而较少关注其中“霍华德庄园”表意的物人关系。20世纪初,伦敦城市化进程加快,租房成为主流的住房消费模式,人与房子之间的紧密关系受到挑战。小说通过刻画威尔科克斯家族、伦纳德和施莱格尔姐妹与房子不同的连接关系,描绘了三组人物各自对“家”的认知和情感关系,展现出英国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家园想象的复杂性及当时的家园焦虑问题。福斯特认为,人与房子的融合有助于形成空间感,摆脱流动感,回归大地之家。霍华德庄园不仅是“家”的具象表征,还是福斯特新物质主义式“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作家对英国现代社会中物人关系的前瞻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华德庄园》 家园焦虑 空间感 流动感 物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论视域中的“赋、比、兴” 被引量:34
2
作者 叶嘉莹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象与情志关系"上的最大不同在于,西方的诗歌创作多出于理性的安排,从而降低了"兴"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而成为不重要的一环,其八种"情志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仅类于中国诗歌创作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中的"比"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中西文论 物象与事象 心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南塘论道心人心之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晓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40,共10页
韩国大儒韩南塘持有四端七情同质论,认为四端是兼善恶的。在他看来,道心与人心不只是七情,同时也是四端的表现形态。在概念层面,韩南塘限定了主理主气这两种流行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气用事/不用事这两个命题。他认为,道心人心有从一开始... 韩国大儒韩南塘持有四端七情同质论,认为四端是兼善恶的。在他看来,道心与人心不只是七情,同时也是四端的表现形态。在概念层面,韩南塘限定了主理主气这两种流行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气用事/不用事这两个命题。他认为,道心人心有从一开始就截然一分为二的模式,以及道心人心继而合而为一的模式。在人心之善与道心的关系问题上,南塘不同于李栗谷的两种善的理路,而是善的一本论。南塘还批评道心人心道器说,认为它是一种对人心道心及其关系的错误理解。可以说,韩南塘揭穿了道心人心关系之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塘 道心人心关系 道器说 朱子 李栗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学开新:《近思录》的编纂及其内在逻辑理念 被引量:2
4
作者 路新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2,165-166,共10页
《近思录》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由南宋大儒朱熹和吕祖谦精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子论学语录共计622条(内含邵雍一条)编纂而成。朱、吕二子并不强调周子、邵雍、横渠"前三子"与二程治学理念的差别,更加看重他们... 《近思录》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典籍,由南宋大儒朱熹和吕祖谦精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子论学语录共计622条(内含邵雍一条)编纂而成。朱、吕二子并不强调周子、邵雍、横渠"前三子"与二程治学理念的差别,更加看重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将"前三子"与二程泯然浑一,同炉共脍。然朱、吕所重明显落在"格物"而"致知"上。理学由原先仅重"德性之知",向明确主张"闻见之知"的"道问学"一派之重大折捩,《近思录》成为标志性典籍。且朱子之治学理念及别识心裁,也通过《近思录》体大思精的内在编纂逻辑隐隐地透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 格物 致知 心性 朱熹 吕祖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体育哲学的两对范畴——对“人天关系”及“身心关系”的认识
5
作者 惠蜀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1-25,93,共6页
本文从体育哲学的角度对体育中的“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两对范畴作了历史和现状的理论分析。在人天关系中,包含着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规律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方面,这三方面与体育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在身心关系中,文章从身... 本文从体育哲学的角度对体育中的“人天关系”和“身心关系”两对范畴作了历史和现状的理论分析。在人天关系中,包含着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规律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方面,这三方面与体育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在身心关系中,文章从身心的各自存在形态、地位和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且着重从体育对精神的积极作用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人天关系 身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彼是方生之说”正义
6
作者 刘崧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3,共7页
"彼是方生之说"是《齐物论》特意点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对理解庄子思想极为关键。然而,历代注《庄》者对这个命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人往往把"彼是方生"等同于"彼此方生",把"彼是"等同于&qu... "彼是方生之说"是《齐物论》特意点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对理解庄子思想极为关键。然而,历代注《庄》者对这个命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人往往把"彼是方生"等同于"彼此方生",把"彼是"等同于"彼此",从而为把庄子归为一种知识论意义的相对主义铺垫了道路。这种解说模式不仅不符合庄子原文的语境逻辑,也不符合庄子思想的根本精神。事实上,"彼是方生"是庄子探讨心物关系的哲学命题,它与《齐物论》开篇提出的"吾丧我"及篇末通过庄周梦蝶而点出的"物化"一线贯穿,是理解《齐物论》进而理解庄子整体思想的重要线索。无视这一条线索,庄子注定会沦为各种知识论解说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彼是方生 吾丧我 心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