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ilization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of autonomous airship's planar mo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 Yan Qu Weidong +1 位作者 Xi Yugeng Cai Zi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5期974-981,共8页
The stabilization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problems of autonomous airship's planar motion are studied. By defining novel configuration error and velocity error, the dynamics of error systems are derived. By applying L... The stabilization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problems of autonomous airship's planar motion are studied. By defining novel configuration error and velocity error, the dynamics of error systems are derived. By applying Lyapunov stability method, the state feedback control laws are designed and the close-loop error systems are proved to be uniformly asymptotically stable by Matrosov theorem. In particular, the controller does not need knowledge on system parameters in the case of set-point stabilization, which makes the controller robust with respect to parameter uncertainty. Numerical simulations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ler desig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SHIP planar motion STABILIZATION trajectory tracking ROBUSTNESS Lyapunov stability Matrosov theor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关节角加速度约束的移动机器人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2
作者 商巍 孟祥祥 张道德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148,共4页
在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关节角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其可以确保机器人在执行各种任务时始终保持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机器人因运动过快或不稳定而出现损坏或执行任务失败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关节角加速度约... 在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关节角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其可以确保机器人在执行各种任务时始终保持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避免机器人因运动过快或不稳定而出现损坏或执行任务失败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一种考虑关节角加速度约束的移动机器人模糊控制方法。依据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方程计算移动机器人关节角加速度,同时以关节角加速度计算结果和期望关节角加速度之间的误差为约束,结合模糊算法设计模糊自适应增益调整的模糊控制器,结合自适应控制律实现移动机器人模糊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精准计算移动机器人关节角加速度,并确保移动机器人运行轨迹能精准跟踪目标运行轨迹,令运行速度快速稳定至设定值附近,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关节角加速度 模糊控制 运动轨迹 自适应控制律 模糊增益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杨亮 邓伟俊 +1 位作者 沈慧 蔡川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7-153,共7页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台设计方案。该实验平台由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上位机控制子系统、机器人本体三部分组成,其中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负责完成环境建模、动力学仿真、传感数据采集等任务,上位机控制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与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联动,以实现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具有部署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仿真教学平台 协同控制 虚拟样机 人机交互 视觉伺服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方向阀控气动执行器自适应鲁棒运动伺服控制
4
作者 钱鹏飞 樊小峰 +3 位作者 冯志远 刘磊 浦晨玮 何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2-547,594,共7页
为实现气动执行器的高精度运动轨迹跟踪控制,将一个比例方向阀控气缸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控制策略角度设计了一种具有参数在线自适应的鲁棒控制器.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比例方向阀流量模型、气缸运动学模型、气缸摩擦力模型和气缸热力学模... 为实现气动执行器的高精度运动轨迹跟踪控制,将一个比例方向阀控气缸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从控制策略角度设计了一种具有参数在线自适应的鲁棒控制器.首先,建立了系统的比例方向阀流量模型、气缸运动学模型、气缸摩擦力模型和气缸热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反步法设计鲁棒控制器来抑制系统的参数估计误差、不确定非线性以及外界干扰的影响,并为控制器设计了在线参数自适应率以实时有效地估计系统模型中的参数不确定项;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中的XPC-Target模块搭建了气动运动轨迹自适应鲁棒跟踪控制的实时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实现良好的轨迹跟踪控制性能,跟踪0.4 Hz正弦轨迹时的最大跟踪误差为0.80 mm,约为幅值的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方向阀 气缸 反步法 自适应鲁棒控制 运动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船智能航行控制系统设计
5
作者 郑金明 罗冠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5-189,共5页
船舶航行环境存在风速与水流等复杂干扰,导致其失稳且偏离预设航迹,为此,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船智能航行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感知模块采集船舶航行速度、航向、环境等数据,由数据处理分析模块依据数据创建船舶运动模型及坐标系,通过智能... 船舶航行环境存在风速与水流等复杂干扰,导致其失稳且偏离预设航迹,为此,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船智能航行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感知模块采集船舶航行速度、航向、环境等数据,由数据处理分析模块依据数据创建船舶运动模型及坐标系,通过智能控制模块的径向基神经网络设计智能控制器,对船舶航行中存在扰动因素下航向与航速的智能控制,船舶根据期望航行轨迹航行。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实现船舶稳定与扰动非稳态航行下的精准高效航向与航速控制,控制后的航行轨迹能够快速与预设轨迹相吻合,并保持持续稳定的航行轨迹跟踪,控制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船智能航行 径向基神经网络 船舶运动模型 航行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保温材料缠绕机械臂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6
作者 刘诚 张旭 钱坤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34-40,共7页
针对传统树木保温材料缠绕机在对香樟树幼苗等相对较直的树干进行保温材料裹干作业时,无法满足自动化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三自由度的树木保温材料缠绕的机械臂。并对该机械臂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求解设备末端执行器的可达位置空间工... 针对传统树木保温材料缠绕机在对香樟树幼苗等相对较直的树干进行保温材料裹干作业时,无法满足自动化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三自由度的树木保温材料缠绕的机械臂。并对该机械臂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求解设备末端执行器的可达位置空间工作云图。基于实际工作路径,采用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对树木保温材料缠绕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进行了轨迹规划。基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缠绕机按预定轨迹进行缠绕时各关节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树木保温材料缠绕机械臂能够满足作业要求,并验证了设计轨迹在动力学上的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养护机器人 运动分析 轨迹规划 缠绕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建筑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乾坤 金睿 +4 位作者 丁宏亮 徐泽铨 王伟 张海峰 邹佳霖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6,共12页
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涉及的越障、攀爬等复杂非结构化场景,为提升机器人的整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履切换的建筑移动机器人。首先,在传统单履带基础上设计了子母履带辅助攀爬机构,基于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多传感融合的空间定位与建... 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涉及的越障、攀爬等复杂非结构化场景,为提升机器人的整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履切换的建筑移动机器人。首先,在传统单履带基础上设计了子母履带辅助攀爬机构,基于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多传感融合的空间定位与建图,利用基于运动学约束的信息树扩展算法对随机环境中的机器人进行了路径规划;然后,建立了含重心偏移、滑移等非线性扰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综合考虑了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强耦合、非线性、建模误差等不确定性因素,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分数阶的PID控制方法;最后,根据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的整机灵活性、高可靠性及多场景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轮履切换的机械结构对复杂场景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路径规划平均缩短路径长度9.08%,缩减行程时间39.83%;控制系统可在保障运动稳定性、动作协调性的同时减小位置误差,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目的,满足复杂施工环境下机器人的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机器人 轮履切换 运动控制 轨迹规划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混编算法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东军 吴家鸣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力的关系,设计一种水动力混编计算方法。首先引入脐带缆和水下机器人控制方程组,将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与脐带缆张力、螺旋桨推进力以及机器人主体水动力关联起来;其次设计收放脐带缆和调... 为深入探究带缆水下机器人系统水动力与控制力的关系,设计一种水动力混编计算方法。首先引入脐带缆和水下机器人控制方程组,将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与脐带缆张力、螺旋桨推进力以及机器人主体水动力关联起来;其次设计收放脐带缆和调节螺旋桨转速的控制程序,最后将系统方程组求解程序、控制程序和水动力计算模块三者混编,形成水动力与控制力交互耦合计算方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纵摇角、横摇角以及淹没深度仿真值与实验值误差分别为1°、0.5°和-50 mm;PID算法延迟对前馈调节机制产生影响,收放缆最大相对误差为15%,轨迹跟踪最大误差0.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水动力仿真 轨迹跟踪 算法设计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液压机械臂运动性能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增林 张良安 +2 位作者 吴守鹏 孙洒 张丰丰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水管和气管等管道的接拆管作业是煤矿现场施工的必备环节,随着人们对安装质量、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作业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为此,本文基于人工操纵的液压机械臂开展运动性能分析及自动搬运控制研究并实现接拆管... 水管和气管等管道的接拆管作业是煤矿现场施工的必备环节,随着人们对安装质量、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工作业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为此,本文基于人工操纵的液压机械臂开展运动性能分析及自动搬运控制研究并实现接拆管过程中的机器人自动搬运作业。首先,采用Denavit−Hartenbery(D−H)法建立了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分析了机器人操作空间和关节空间的正逆运动学,并使用几何法建立了机器人关节空间和驱动空间的映射关系,给出了机器人的速度雅可比分析。然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采用蒙特卡罗法在Matlab中绘制出了机器人在实际作业场景中常用姿态下的工作空间图像。为了验证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提高样机实验的安全性,使用Matlab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写程序,并对机械臂进行路径和轨迹规划设计,在SolidWorks Motion软件中对机器人的机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Matlab和SolidWorks Motion软件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和轨迹规划算法的正确性,且机器人机构运动仿真过程连续平滑。最后,搭建了机器人接拆管样机系统实验平台,并进行了架管自动搬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实现接拆管过程中自动搬运作业;搬运作业周期为12 s,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提高了作业效率;自动搬运过程连续平滑,解决了人工操作中反复调整机械臂引起的抖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机械臂 运动学 工作空间 运动仿真 轨迹规划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特征图像深度学习的船舶时空行为分类识别方法
10
作者 周羽 黄亮 +3 位作者 周春辉 文元桥 黄亚敏 汪嘉慈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6,共11页
[目的]针对现有船舶行为识别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海上船舶轨迹数据时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特征图像建模与深度学习的船舶行为识别及分类方法,旨在快速、高效识别和分类船舶行为模式。[方法]考虑船舶轨迹多尺度特征... [目的]针对现有船舶行为识别方法在处理大规模海上船舶轨迹数据时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特征图像建模与深度学习的船舶行为识别及分类方法,旨在快速、高效识别和分类船舶行为模式。[方法]考虑船舶轨迹多尺度特征,提出船舶轨迹的自适应网格化处理方法,构建航速、加速度、航向、转向率和轨迹点密度等显著特征的视觉编码模型,实现船舶轨迹特征图像的样本生成和增强处理,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船舶行为分类识别模型,对不同船舶行为的轨迹图像样本集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航速、转向率和轨迹点密度是区分直航、转向、机动徘徊、靠泊和锚泊等8种行为的最佳特征组合,基于轨迹特征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能显著提高船舶行为识别的质量和精度:召回率为90.99%,精确度为91.23%,F1分数为91.11%,准确率达到91.22%。[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尺度轨迹数据的船舶行为,开展区域船舶行为的自动分类识别,结果可为水上交通智能管控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轨迹图像 运动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ap Motion的手势识别在虚拟交互中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俊 景红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1234,共4页
针对虚拟场景中的自然手势交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Leap Motion的动态指尖手势轨迹识别方法。首先借助Leap Motion设备采集指尖在场景中运动时产生的坐标并同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从这一系列坐标中找出起始和结束位置并提取出有效... 针对虚拟场景中的自然手势交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Leap Motion的动态指尖手势轨迹识别方法。首先借助Leap Motion设备采集指尖在场景中运动时产生的坐标并同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从这一系列坐标中找出起始和结束位置并提取出有效的手势轨迹,再进行轨迹优化和手势初步分类,基于加权欧氏距离将轨迹和手势模板进行相似度计算,得到识别结果。采集200组手势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将方法应用在手势交互系统中,实现使用自然手势和虚拟物品进行交互,增加了交互乐趣,改善了交互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 motion 指尖轨迹 手势识别 虚拟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尾涡诱导颗粒多轨迹演化动力学机制
12
作者 陈冬琴 杨学松 +3 位作者 周博博 李哲 邢耀文 桂夏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6-3252,共17页
随着优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复杂难选矿石的开发利用成为选矿领域的研究重点。针对微细粒矿物浮选回收率低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自主搭建的气泡尾涡区实验平台,结合高速动态显微摄像技术,系统研究了微细颗粒在气泡尾涡区的运动特性;发现... 随着优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复杂难选矿石的开发利用成为选矿领域的研究重点。针对微细粒矿物浮选回收率低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自主搭建的气泡尾涡区实验平台,结合高速动态显微摄像技术,系统研究了微细颗粒在气泡尾涡区的运动特性;发现了绕流-脱离、卷吸-碰撞、振荡-回落和多涡耦合四种典型运动模式,揭示了其与雷诺数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曳力动态特性的颗粒运动模型,阐明了切向曳力积累和径向力平衡对颗粒行为的调控机制。并通过流场参数优化,提出了提升微细粒浮选效率的新方法。研究成果为揭示微细颗粒在气泡尾涡区内的复杂运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提高微细颗粒回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矿物 浮选 气泡尾涡 运动轨迹 受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推移质颗粒识别优化算法研究
13
作者 王浩 杨飞奇 +3 位作者 张磊 吴伟 谢皓南 赵琳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推移质运动规律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中低水流条件下的推移质平衡输沙试验,将灰度相减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旨在提出一种优化的推移质运动颗粒识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跟踪测速技... 推移质运动规律对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中低水流条件下的推移质平衡输沙试验,将灰度相减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旨在提出一种优化的推移质运动颗粒识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粒子跟踪测速技术(PTV)和卡尔曼滤波算法计算推移质颗粒运动轨迹,从而建立紊流相干结构与颗粒运动强度关系。为清晰捕捉运动距离较小颗粒,对YOLOv5(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模型网络结构进行卷积块改进、增加注意力机制和优化损失函数处理,以增强其在推移质颗粒识别任务中对极小目标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1)灰度相减方法可识别运动距离较大的颗粒,改进YOLOv5模型则能够更好识别运动距离较小的颗粒,通过合并优化两种方法,在本文设置的试验工况下可更准确识别推移质运动颗粒和运动轨迹;2)中低水流强度条件下,推移质泥沙颗粒运动强度受紊流相干结构影响沿水槽横向方向呈现间隔条带结构,并且随着水流强度增加,条带结构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其宽度也由窄转宽,当水流强度继续增大时紊动掺混剧烈,条带结构遭到破坏逐渐消失;3)总体看来:泥沙颗粒运动多集中在水槽中间区域,边壁处运动较少,沙条带结构呈现中间宽两边窄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条带结构是受紊流大尺度相干结构的影响而形成,而非二次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灰度相减 YOLOv5 颗粒运动轨迹 条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无人船轨迹跟踪自适应控制
14
作者 王维坤 刘加朋 +2 位作者 王保防 赵科淇 于金鹏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31,共9页
[目的]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无人船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人船轨迹跟踪控制策略。[方法]首先,运用反步法设计无人船运动学子系统的虚拟控制信号,确保系统轨迹跟踪的准确性;其次,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设计无人船动力学子系统的... [目的]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无人船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人船轨迹跟踪控制策略。[方法]首先,运用反步法设计无人船运动学子系统的虚拟控制信号,确保系统轨迹跟踪的准确性;其次,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设计无人船动力学子系统的控制器,减轻未知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降低控制器设计的复杂程度。[结果]采用递归原理,通过分析系统伪雅可比矩阵、动力学和运动学跟踪误差收敛,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对无人船期望轨迹进行有效跟踪,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轨迹跟踪 反步控制 数据驱动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三维运动轨迹检测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杨焱 王伟 +2 位作者 杨德伟 毛华云 江超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1,共6页
针对人体微动作、手势识别等小范围内三维运动轨迹重建问题,采用惯性传感器检测方法。通过Zigbee无线通信采集惯性传感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原始数据,并在PC端使用卡尔曼滤波预处理原始数据,利用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算法来更新旋转... 针对人体微动作、手势识别等小范围内三维运动轨迹重建问题,采用惯性传感器检测方法。通过Zigbee无线通信采集惯性传感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原始数据,并在PC端使用卡尔曼滤波预处理原始数据,利用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算法来更新旋转矩阵,从而积分求得位移并进行补偿得出轨迹,针对积分产生累积误差而导致运动轨迹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组合零加速度误差补偿算法,并且对运动过程中进行线性插值补偿,减少累积误差对小范围内检测运动轨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检测小范围内三维运动轨迹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范围 惯性传感器 卡尔曼滤波 线性插值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运动状态的轨迹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一凡 莫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0-1084,共5页
针对因为忽略车辆运动状态而导致的车辆预测轨迹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状态的轨迹预测模型Movement-DenseTNT。首先,对交通参与者的轨迹信息和地图信息以图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编码;其次,使用LSTM提取车辆的运动状态信息;然后... 针对因为忽略车辆运动状态而导致的车辆预测轨迹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状态的轨迹预测模型Movement-DenseTNT。首先,对交通参与者的轨迹信息和地图信息以图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编码;其次,使用LSTM提取车辆的运动状态信息;然后,将场景编码信息与在可行驶区域内采样得到的候选轨迹终点集合通过注意力机制的方式进行信息融合,从而得到每个候选轨迹终点的概率值;最后,通过筛选得到最终的轨迹终点并进行轨迹补全,以此得到准确的轨迹预测结果。该模型在两个基准数据集上与九个基线模型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Movement-DenseTNT模型在四个常用评估指标上优于基线模型,验证了加入车辆运动信息可以有效提升车辆轨迹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运动状态 注意力机制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立式螺旋搅拌磨机介质球运动轨迹研究
17
作者 王朝华 赵炎龙 +3 位作者 瞿铁 宋现洲 纪昊男 马立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5-271,共7页
介质球是立式螺旋搅拌磨机对物料进行超细粉磨的主要媒介,获取其运动轨迹对于解析并利用研磨机理,优化磨矿效果、提高磨矿效率至关重要。研究以立式螺旋搅拌实验磨机为对象,建立了筒体-螺旋搅拌器-介质球离散元模型;以距底高度和距轴心... 介质球是立式螺旋搅拌磨机对物料进行超细粉磨的主要媒介,获取其运动轨迹对于解析并利用研磨机理,优化磨矿效果、提高磨矿效率至关重要。研究以立式螺旋搅拌实验磨机为对象,建立了筒体-螺旋搅拌器-介质球离散元模型;以距底高度和距轴心距离为参数设计的72个代表性点位为介质球运动的起点,研究了各介质球的运动轨迹和路径长度,从而判定其研磨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介质球的运动轨迹与其在筒内的位置有关,主要有3种轨迹模式:近似圆弧状的平面运动、沿筒壁滑落至筒底运动、循环往复的近似螺旋状运动;相同高度下介质球(筒底介质球除外)的运动轨迹长度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相同径向距离的介质球的运动轨迹长度随着筒体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螺旋搅拌磨机 介质球 运动轨迹 离散元 磨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模式与时频域融合的行人轨迹预测
18
作者 刘亚俊 纪庆革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102,共11页
由于人类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预测未来固有的多模态特点,如何区别预测轨迹的可能性与重要性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行人运动模式则可以作为区分的基准特征。现有以运动模式作为切入点的研究非常匮乏;此外,以往研究局限于轨迹时域或频域单... 由于人类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预测未来固有的多模态特点,如何区别预测轨迹的可能性与重要性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行人运动模式则可以作为区分的基准特征。现有以运动模式作为切入点的研究非常匮乏;此外,以往研究局限于轨迹时域或频域单个维度,未能同时纳入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模式与时频域融合的行人轨迹预测模型MPTF,其由轨迹概率预测、回归预测与门控融合网络等组成。概率预测子网络提取轨迹时频域高维特征,结合运动模式以分类方式推理未来轨迹发生概率;回归预测子网络的时域处理分支挖掘行人社交关系,频域处理分支则着重关注不同频率分量对预测准确性的差异性影响;门控网络融合双维度推理特征,以回归方式预测多模态未来轨迹。公开数据集实验表明:MPTF在评估指标ADE与FDE上的总体性能达到研究前沿同等竞争力水平,在UNIV数据集上,ADE/FDE取得0.22/0.40的最优结果,在ETH数据集上,FDE提升8.5%,证明了结合时频域轨迹特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轨迹预测 运动模式 频域特征 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马康复混联机器人机构设计与运动分析
19
作者 叶增林 代忠红 +2 位作者 张良安 魏良国 陈华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325,共13页
马术治疗是针对脑瘫和自闭症等疾病的最热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之一,但因受到生物马匹康复治疗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马术康复治疗需求,设计一种3-RPS-P型混联乘马康复机器人,其主要由并联机构和移动副机构两部分组成... 马术治疗是针对脑瘫和自闭症等疾病的最热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之一,但因受到生物马匹康复治疗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马术康复治疗需求,设计一种3-RPS-P型混联乘马康复机器人,其主要由并联机构和移动副机构两部分组成,具有刚度高、承载能力强、灵活度较高的特点。首先,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推导出机器人运动学逆解解析解,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得到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的数值解,分析机器人在运动副限制下的工作空间并绘制出空间图像。然后,利用算例对上述运动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接着,在MATLAB环境中将上述运动理论编写成代码,对机器人末端进行路径和轨迹规划设计,联合SolidWorks Motion模块对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仿真运动过程连续、轨迹平滑且与规划设计中的路径和速度目标一致,表明机器人可以实现设定的位姿规划运动,并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最后,搭建乘马康复机器人实验平台,针对运动仿真中的位姿规划开展运动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机构的合理性。该混联乘马康复机器人具备马术治疗所需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乘马康复机器人 机构设计 运动学 工作空间 轨迹规划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赋能气动滑台线性自抗扰运动控制
20
作者 冯志远 张智豪 +3 位作者 钱墅 刘丽娇 浦晨玮 钱鹏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7,共9页
为提高气动滑台的运动控制精度,选取合理的控制参数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经验试凑法存在整定效率低、依赖调参人员经验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采用改进高斯正弦混沌映射技术生成初始粒子以丰富种群的多样性,引入... 为提高气动滑台的运动控制精度,选取合理的控制参数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经验试凑法存在整定效率低、依赖调参人员经验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采用改进高斯正弦混沌映射技术生成初始粒子以丰富种群的多样性,引入正弦扰动与莱维飞行策略以增强粒子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融合正余弦算法与改进的黏菌算法提高搜索精度。通过气动滑台线性自抗扰运动控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气动滑台运动控制精度;与经验试凑法相比,其在跟踪幅值为150 mm、频率分别为0.25 Hz和0.5 Hz的正弦轨迹时,最大稳态误差分别降低了15.9%和23.4%;其在跟踪多频曲线时,最大稳态误差降低了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滑台 高斯正弦混沌映射 线性自抗扰 运动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