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image watermarking framework based on levels-directions decomposition in contourlet representation
1
作者 M.F.Kazemi M.A.Pourmina A.H.Mazin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robust watermarking framework is taken into real consideration as a challenging issue in the area of image processing,due to the large applicabilities and its u...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robust watermarking framework is taken into real consideration as a challenging issue in the area of image processing,due to the large applicabilities and its utilities in a number of academic and real environments.There are a wide range of solutions to provide image watermarking frameworks,while each one of them is attempted to address an efficient and applicable idea.In reality,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merit to realize an accurate application.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ain idea behind the approach is organized based on contourlet representation,the only state-of-the-art materials that are investigated along with an integra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contourlet representation in line with watermarking framework are concentrated to be able to propose the novel and skilled technique.In a word,the main process of the proposed robust watermarking framework is organized to deal with both new embedding and de-embedding processes in the area of contourlet transform to generate watermarked ima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tracted logo image with high accuracy.In fact,the motivation of the approach is that the suggested complexity can be of novelty,which consists of the contourlet representation,the embed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embedding modules and th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cluding an analysis of the watermarked image as well as the extracted logo image.There is also a scrambling module that is working in association with levels-directions decomposition in contourlet embedding mechanism,while a decision maker system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sub-bands to be embedded in the presence of a series of simulated attacks.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is tangibly considered through an integration of the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the 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ices that are related to watermarked image.And the bit error rate and the normal correlation are considered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extracted logo analysis,as well.Subsequently,the outcomes are fully analyzed to be competi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potential techniques in the image colour models including hue or tint in terms of their shade,saturation or amount of gray and their brightness via value or luminance and also hue,saturation and intensity representations,as long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of channels are concentrated to be presented.Th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utcome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of significance to be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ourlet based watermarking framework levels-directions decomposition embedding process de-embedding process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ices normal correlation bit error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 of natural ageing AP/HTPB base bleed composite propellant 被引量:5
2
作者 Ling-ke Zhang Xiang-yang Zhe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22-425,共4页
The kinetics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for a naturally ageing ammonium perchlorate(AP) and hydroxyl-terminated-polybutadiene(HTPB) base bleed composite propella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 The kinetics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for a naturally ageing ammonium perchlorate(AP) and hydroxyl-terminated-polybutadiene(HTPB) base bleed composite propella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The naturally ageing AP/HTPB base bleed propellant samples have been stored in a sealed plastic bag at room temperature(5-25 ℃) for more than 20 years. The experimental DSC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placing samples(each about 1.5 mg) in a sealed pan under non-isothermal condition under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5.0, 10.0, 15.0, 20.0 and 30.0 ℃·min^(-1).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othermic peak temperature and the heating rate by Ozawa and Kissinger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decomposition kinetic parameters is lower the values under laboratorial aging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 bleed technology AP/HTPB composite PROPELLANT NATURAL ageing decomposition KINETICS DSC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行波波前瞬时能量谱的深远海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3
作者 刘乐 陈旭明 +5 位作者 康小宁 马晓伟 李诗闯 赵勃扬 李昕盈 刘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4,共9页
现有的行波测距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保护采样频率、强噪声干扰、短故障距离、高过渡电阻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自适应阈值降噪(AWTD)和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的Hilbert变换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AWTD算法... 现有的行波测距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保护采样频率、强噪声干扰、短故障距离、高过渡电阻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自适应阈值降噪(AWTD)和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MD)的Hilbert变换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利用AWTD算法对故障反行波数据进行降噪预处理。通过VMD算法提取蕴含故障距离信息的高频本征模态函数。利用Hilbert变换获得第5层本征模态函数的瞬时能量谱,并通过瞬时能量谱的最大值实现对线路两端反行波波头的标定,得到行波抵达保护测量点的精确时间,从而结合线路两端行波波速度预测故障距离。在PSCAD/EMTDC与RTDS仿真平台中搭建双端与三端典型深远海风电并网模型进行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测距方法不受故障电阻、故障类型的影响,在不同采样频率、近端故障、强噪声干扰与实时仿真环境下,均能实现精准的故障定位,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风电 行波故障测距 小波自适应阈值降噪 变分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瞬时能量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变频器回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高洪鑫 王坤远 +1 位作者 王智勇 蔡佳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5,共13页
串联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未知工况条件下串联故障电弧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训练更新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三相电动机和变频器负载开展了不同电源谐波... 串联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未知工况条件下串联故障电弧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训练更新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三相电动机和变频器负载开展了不同电源谐波、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运行频率和电流等级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实验;其次,利用奇异值分解滤波、改进一次指数平滑滤波依次对电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再次,利用前两个周波电流信号训练更新KELM预测模型,并计算预测模型对下一个周波电流信号的预测残差,然后利用预测残差绝对值构建矩阵,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将残差矩阵降维成一维向量,并利用一维向量的最大值作为故障特征,结合固定阈值实现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最后,测试了提出方法在未知工况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性能和抗噪性能。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未知电源谐波、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运行频率和电流等级4类未知工况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故障电弧 核极限学习机 奇异值分解滤波 改进一次指数平滑滤波 预测残差 非负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LMS-RSSD的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方法
5
作者 许文 施卫华 +3 位作者 李红钢 华如南 刘厚林 董亮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 针对旋转机械耦合故障中较弱故障易被较强故障淹没及噪声干扰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LMS)算法,结合共振稀疏分解(RSSD)的耦合故障特征分离及强化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对耦合故障信号进行了滤波处理,使故障特征得到了初步强化;然后,根据耦合故障的不同共振属性,利用RSSD算法将故障耦合分解为高共振分量和低共振分量,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特别地,针对LMS算法中参数依赖人工经验、自适应差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设计了以信噪比和均方误差构成的优化目标;最后,对稀疏分解得到的信号进行了包络解调,完成了耦合故障分离及特征强化,同时,利用模拟信号和实验信号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WO-LMS-RSSD算法能用于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分离旋转机械耦合故障及强化故障特征。该研究成果可为强噪声干扰下耦合故障的特征分离及强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故障诊断 旋转机械 共振稀疏分解 自适应滤波最小均方算法 灰狼优化算法 信噪比 均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解的地基雷达慢速弱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晓昱 林瑞奇 +2 位作者 邓云开 田卫明 胡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在复杂地物场景中使用地基雷达探测地面动目标时,慢速弱目标与地杂波的频谱通常难以区分,传统的目标检测手段性能受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解的地基雷达慢速弱目标检测方法。首先设置较低的门限进行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ell a... 在复杂地物场景中使用地基雷达探测地面动目标时,慢速弱目标与地杂波的频谱通常难以区分,传统的目标检测手段性能受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解的地基雷达慢速弱目标检测方法。首先设置较低的门限进行单元平均-恒虚警率(cell average-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A-CFAR)检测,初步筛选目标;接着对慢时间信号进行复经验模态分解(complex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MD),分离地杂波和动目标;最后利用地杂波和动目标多普勒频谱的对称性差异检测目标。将该检测方法分别与CA-CFAR和正交投影-奇异值分解-恒虚警率(orthogonal projection-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OP-SVD-CFAR)检测的性能进行比较,并通过仿真数据和两组不同目标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目标的信杂噪比;在检测概率相同的条件下,其虚警率比CA-CFAR显著降低;在检测概率相同且较高的情况下,所提方法比OP-SVD-CFAR的虚警率也更低,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 慢速弱目标检测 模态分解 过门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铝基射流型燃烧剂的热解及燃烧性能研究
7
作者 谢强 刘磊 +7 位作者 李慧 胡明航 王顺新 韦众 王猛 邹宗山 王光兵 王基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5,共9页
为了推动高热燃烧剂在非爆炸式销毁应用领域的深入发展,采用全局优化、接触式测温、红外热像、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等技术手段,开展了硼铝基火焰射流型燃烧剂的热解及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硼的加入促进了配方中硝酸钡的分解,且随着... 为了推动高热燃烧剂在非爆炸式销毁应用领域的深入发展,采用全局优化、接触式测温、红外热像、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等技术手段,开展了硼铝基火焰射流型燃烧剂的热解及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硼的加入促进了配方中硝酸钡的分解,且随着硼质量分数的增加,燃烧温度显著上升,当硼的质量分数不小于5%时,硼铝基射流型燃烧剂的燃烧最高温度高于硼起始氧化质量增加温度400℃。获得了硼铝基射流型燃烧剂较优配方,铝、硼、三氧化二铁、硝酸钡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5%、45%、25%。当药量由1 g增至10 g时,燃烧最高温度增加613.8℃,射流型火焰面积增加1.35倍。此外,热分解符合自催化反应模型,反应级数为1.0738,自催化指数为0.0888,活化能为257.31 kJ/mol,指前因子为1.55×10^(1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硼铝基射流型燃烧剂 全局优化 热分解行为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源对Co/RPSA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董浩 赵明新 +5 位作者 车嘉 王杰 林世静 张丽芳 迟姚玲 王虹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8-926,共9页
以硝酸钴、氯化钴、乙酸钴为钴源,RPSA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o/RPSA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附、Pyridine-FTIR、NH_(3)-TPD、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研究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 以硝酸钴、氯化钴、乙酸钴为钴源,RPSA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o/RPSA系列催化剂。采用XRD、N_(2)物理吸附、Pyridine-FTIR、NH_(3)-TPD、H_(2)-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使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研究催化剂催化分解N_(2)O性能。结果表明,钴物种以Co_(3)O_(4)形态存在于催化剂中,钴源影响催化剂理化性质,以氯化钴为钴源,即Co/RPSA(C)催化剂表面CO_(3)O_(4)物种数量较多,Co^(2+)活性位点数量较多,Lewis酸量较多,有较多的吸附氧,氧化还原性能较强,催化活性较好,N_(2)O分解温度较低,t_(10)、t_(50)和t_(90)分别为371、428和485℃;而以乙酸钴为钴源,Co/RPSA(A)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差,N_(2)O分解温度较高,t_(10)、t_(50)和t_(90)分别为454、531和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催化剂 N_(2)O 催化分解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对Ni/Al_(2)O_(3)催化剂氨分解制氢反应的助催化作用
9
作者 李涵 高典楠 +2 位作者 王胜 汪明哲 王树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3-702,共10页
本工作对Ni/Al_(2)O_(3)氨分解催化剂载体Al_(2)O_(3)及活性组分Ni的焙烧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La助剂对Ni/Al_(2)O_(3)的氨分解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在550℃、WHSV=36000 mL/(g·h)的条件下,10%Ni/5La-Al_(... 本工作对Ni/Al_(2)O_(3)氨分解催化剂载体Al_(2)O_(3)及活性组分Ni的焙烧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La助剂对Ni/Al_(2)O_(3)的氨分解催化性能的调变作用。结果表明,在550℃、WHSV=36000 mL/(g·h)的条件下,10%Ni/5La-Al_(2)O_(3)催化剂上氨分解转化率达83.2%;当进一步提高La助剂的含量至15%,在524℃下氨分解转化率达92.2%,且100 h内催化活性无明显衰减。结合XRD、XPS、TEM、H_(2)-TPR等表征结果显示,Ni/La-Al_(2)O_(3)催化剂的优良氨分解性能及稳定性可能是由于La的添加提高了Ni氧化还原性能,丰富了催化剂表面氧缺陷及镍单质含量,增加了NH_(3)分子吸附位点,稳定了Al基载体结构。相关研究为洞悉稀土元素La的助催化作用和高效Ni基氨分解催化剂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La助剂 氨分解 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北方苍鹰算法与混合核极限学习机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董生 王梦姣 +1 位作者 冒泽慧 赵环宇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6-804,共9页
针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北方苍鹰优化(INGO)算法与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KELM)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Savitzky-Golay(SG)滤波对齿轮箱原始信号进行去噪.利用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TVF-EMD)将去噪... 针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北方苍鹰优化(INGO)算法与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KELM)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引入Savitzky-Golay(SG)滤波对齿轮箱原始信号进行去噪.利用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TVF-EMD)将去噪后的信号分解成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使用方差贡献率、相关系数和信息熵筛选出最优的IMF.将最优IMF重构后,对重构信号进行时间同步平均(TSA)去噪以减少故障诊断模型的数据计算量.将Tent混沌映射、混合正弦余弦算法和Levy飞行策略用于改进北方苍鹰优化(NGO)算法,得到一种新的INGO算法.同时,引入余弦因子以平衡正弦余弦算法的全局和局部开发能力.最后,利用INGO算法对HKELM进行优化,用以提高HKELM模型的故障诊断准确率.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两个案例对模型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改进北方苍鹰优化算法 时变滤波经验模态分解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己二酮-双缩(4-甲基氨基硫脲)席夫碱镍配合物与硫化铟锌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11
作者 牛学丽 赵晓燕 +1 位作者 杨光 窦建民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20,I0001,共13页
2,3-己二酮-双缩(4-甲基氨基硫脲)席夫碱配体与金属Ni盐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单核镍配合物(C1).配合物C1与ZnIn_(2)S_(4)复合,构成一个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析氢体系C1/ZIS.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可见光照射4 h,C1/ZIS平均析氢速率为345μmo... 2,3-己二酮-双缩(4-甲基氨基硫脲)席夫碱配体与金属Ni盐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一种单核镍配合物(C1).配合物C1与ZnIn_(2)S_(4)复合,构成一个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析氢体系C1/ZIS.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可见光照射4 h,C1/ZIS平均析氢速率为345μmol∙h^(−1),是纯ZnIn_(2)S_(4)的2.2倍,长周期稳定可达28 h以上,TON可达4068.单色光(λ=420 nm)照射6 h,表观量子效率AQY约为8.7%.分子配合物助催化剂的加入提高了光催化体系的析氢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氨基硫脲席夫碱 分子助催化剂 光催化分解水析氢 硫化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热分解性能及燃烧性能
12
作者 李曼曼 徐明辉 +3 位作者 郭志罡 岳春晖 王琼林 杨伟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7-354,共8页
为探究新型含能光固化黏结剂端丙烯酸酯基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APNIMMO)对RDX基光固化发射药热分解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利用3D打印制备了一种高能APNIMMO/RDX发射药样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分析红外气质... 为探究新型含能光固化黏结剂端丙烯酸酯基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APNIMMO)对RDX基光固化发射药热分解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利用3D打印制备了一种高能APNIMMO/RDX发射药样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分析红外气质联用仪(TG⁃DSC⁃FTIR⁃GC)研究了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和相关分解动力学参数,并通过密闭爆发器研究了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APNIMMO/RDX光固化发射药的热失重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热失重和气体产物逸出主要集中在第Ⅰ阶段(158.9~234.3℃),此阶段APNIMMO/RDX的热分解起始于APNIMMO的分解放热,并促进RDX的熔融分解,导致RDX分解提前,这也导致了APNIMMO/RDX的临界爆炸温度(Tpe)要低于纯RDX;第Ⅱ阶段(234.3℃至测试结束温度)表现为既无放热也无吸热的“热中性”状态,这一阶段主要是APNIMMO侧链硝酸酯基完全分解后主链的缓慢分解。燃烧性能结果表明APNIMMO/RDX发射药燃速系数较低,压力指数偏高,中止燃烧试验样品表面存在大量孔穴,分析认为在APNIMMO/RDX发射药体系中,由于RDX含量较多,且在高压下RDX的燃速比APNIMMO黏结剂要大,两者间燃速的差异导致燃烧产生的热量和压力沿着形成的孔穴深入整个发射药内部,该过程受压力影响较大,因此压力指数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丙烯酸酯基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APNIMMO) 光固化黏结剂 发射药 热分解性能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验知识驱动的船舶舱段结构大规模分解优化方法
13
作者 江璞玉 刘均 +1 位作者 罗强军 程远胜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目的]针对舱段结构优化大规模化问题,提出一种分解优化算法。[方法]基于分解优化框架,将专业力学先验知识与通用黑箱优化算法相结合,提出先验知识驱动的船舶舱段结构分解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设计变量分为桁材的布局变量和尺寸变量,... [目的]针对舱段结构优化大规模化问题,提出一种分解优化算法。[方法]基于分解优化框架,将专业力学先验知识与通用黑箱优化算法相结合,提出先验知识驱动的船舶舱段结构分解优化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设计变量分为桁材的布局变量和尺寸变量,并依此将原问题分解为一系列低维子问题进行求解;然后,基于各约束物理量的单调性和局部性,优先优化约束裕度大的子问题,其中将所有布局变量分为一组,所对应子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最小约束裕度最大化,每个桁材的尺寸变量也单独分为一组,其对应子问题的目标函数为舱段结构重量;最后,将求解子问题的通用黑箱算法引入代理模型以快速预测各特征物理量,并仅考虑约束代理模型的加点准则。[结果]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使舱段案例的整体重量相较于上界值降低了43.5%。[结论]所提算法相比直接嵌套有限元的差分进化算法以及通用黑箱算法,其优化效率更高,可以获得质量更好的优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设计 船体结构 舱段结构 结构优化 分解优化算法 大规模优化 先验知识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辅助的非视距人体生命体征感知
14
作者 李新羽 张静远 +4 位作者 蔡子轩 秦世龙 马骞 游检卫 崔铁军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提出非视距场景下的无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感知方法,将可重构智能超表面与人体无线感知技术相结合,利用可重构智能超表面对电磁波的灵活调控能力,实现有障碍物遮挡情况下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本文首先通过视觉辅助机制,利用Yolo-v7深... 本文提出非视距场景下的无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感知方法,将可重构智能超表面与人体无线感知技术相结合,利用可重构智能超表面对电磁波的灵活调控能力,实现有障碍物遮挡情况下的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本文首先通过视觉辅助机制,利用Yolo-v7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人体目标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根据人体位置估计结果进行编码优化,进而改变感知信号传播路径,实现非视距场景下的人体感知;同时,本文针对传统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在人体生命体征感知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滤波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实现人体呼吸、心跳速率的精准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视觉辅助模块可以准确定位人体胸腔所在位置,从而使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能够精准调控电磁波束,使感知信号聚焦于人体.所提出的基于滤波的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可以实现人体生命体征精准估计,其呼吸和心跳平均估计误差分别为0.6 RPM和5.3 BPM.与此同时,进一步分析与讨论也证明了基于可重构智能超表面的感知方案在非视距场景下进行人体生命体征感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非视距感知 人体无线感知 生命体征探测 变态模式分解 视觉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数字化需求分解及工程实践
15
作者 吴雄 黎方娟 黄维娜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2,共8页
未来体系作战向多维度、高复杂、强互联的模式发展,对武器装备研发和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加快速、敏捷、稳健的要求,数字化是实现武器装备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需求分解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文档的需... 未来体系作战向多维度、高复杂、强互联的模式发展,对武器装备研发和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加快速、敏捷、稳健的要求,数字化是实现武器装备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需求分解的重要性,分析了基于文档的需求分解方法的局限性,探讨了数字工程背景下以模型为中心的需求分解方法,提出了需求数字化分解思路,形成了基于模型的需求分解、需求追溯和确认的方案,有效支撑需求在航空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的传递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装备 航空发动机 数字化 基于模型的需求分解 数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和教研组长何以共同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基于H省9238名教师的调查
16
作者 张佳 刘智慧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2,共16页
从普通教师和教研组长双重视角出发,运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对H省9238名教师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校长领导力、教研组长领导力及其具体领导实践对校本教研质量的影响。发现H省校本教研质量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类别学校... 从普通教师和教研组长双重视角出发,运用描述统计、回归分析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对H省9238名教师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校长领导力、教研组长领导力及其具体领导实践对校本教研质量的影响。发现H省校本教研质量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不同类别学校的校本教研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校长和教研组长领导力均显著正向影响校本教研质量,且教研组长领导力的影响程度和解释力度显著大于校长领导力;校长在学校层面聚焦“教学管理”“重构组织”“树立愿景”方面强化领导力,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层面聚焦“推动教师发展”“确定发展方向”“管理考核教师”方面强化领导力,能使二者发挥合力,有效提升教研质量。建议加强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强化校长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合理划分职责边界以发挥两类领导实践的组合效应,形成协同教研网络以提升薄弱校校本教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质量 校长领导力 教研组长领导力 夏普里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载体铁基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
17
作者 要雅靖 杜熙凤 +3 位作者 张鑫慧 张誉心 胡双启 冯永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336,共13页
燃烧催化剂是调节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重要组分,为开发高效催化剂,探究单原子催化材料对固体推进剂中高能组分热分解的催化作用,设计制备了一种多孔碳(PC)负载单原子铁基催化剂(Fe⁃NC@PC),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燃烧催化剂是调节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重要组分,为开发高效催化剂,探究单原子催化材料对固体推进剂中高能组分热分解的催化作用,设计制备了一种多孔碳(PC)负载单原子铁基催化剂(Fe⁃NC@PC),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球差校正透射电镜(HADDF⁃ST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其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详细表征,并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研究了其对固体推进剂高能组分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NC@PC中Fe原子以Fe⁃N键负载于载体表面,负载量为0.98%。添加5%的Fe⁃NC@PC,可使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和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铵盐(TKX⁃50)的热分解峰温分别提前34.6,9.4,6.3℃和27.9℃,且改变其表观活化能,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单原子催化剂(Fe⁃NC@PC) 固体推进剂 高能炸药 催化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和N_(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明淑君 李新楠 +4 位作者 庞磊 苏长罗 程春晖 杨小东 李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12,共16页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是减少N_(2)O排放的最具潜力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均依赖于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催化性能,为实现NO_(x)和N_(2)O的同步高效去除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路径。综述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机理,探讨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拓扑结构、助剂金属掺杂,以及反应环境中共存气体对其理化性质、NH_(3)-SCR活性和N_(2)O分解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Fe物种形成与分布受到制备方法和分子筛拓扑结构的显著影响。助剂金属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含量,还能改善Fe物种的分散性,从而优化其催化性能。此外,共存气体(如NO、O_(2)和H2O)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_(2)O分解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催化剂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分子筛催化剂 NH_(3)-SCR N_(2)O直接催化分解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特征与KOA-CNN-BiGRU-AM的柔直输电线路故障诊断
19
作者 余波 高学军 +3 位作者 王灿 李瑞灵 徐彦彬 荣梦杰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电网(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 grid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MTDC)故障诊断存在的人工整定阈值过程复杂、高阻故障不易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波特征的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系统的故... 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电网(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 grid based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MTDC)故障诊断存在的人工整定阈值过程复杂、高阻故障不易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波特征的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分析系统的故障特征,得出边界元件对高频信号的阻滞作用;其次,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功率进行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将其能量值作为故障特征量训练由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组成的CNN-BiGRU网络;然后,采用开普勒优化算法(Kepl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KOA)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AM)对CNN-BiGRU网络进行改进,实现MMC-MTDC的故障诊断;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母线故障和线路故障的检测,还可以在满足保护可靠性和速动性的前提下,解决高阻故障保护易拒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电网(MMT-MTDC) 故障特性 经验模态分解(EMD) 开普勒优化算法(KOA) 注意力机制(AM) 卷积神经网络(CNN)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BO-LIBSVM的联合收割机振动筛螺栓故障诊断
20
作者 李鹏程 顾新阳 +2 位作者 梁亚权 章浩 唐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3,42,共7页
联合收割机振动筛工作时的瞬时冲击与交变载荷易导致振动筛螺栓结构发生失效。为解决联合收割机振动筛螺栓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特征融合TLBO-LIBSVM的振动筛螺栓失效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提取特征矩阵,分别将时域特征、频域特... 联合收割机振动筛工作时的瞬时冲击与交变载荷易导致振动筛螺栓结构发生失效。为解决联合收割机振动筛螺栓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特征融合TLBO-LIBSVM的振动筛螺栓失效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提取特征矩阵,分别将时域特征、频域特征、WOA-VMD能量熵特征组合归一化得到多元融合高维特征矩阵,导入经验参数LIBSVM模型,得到的成功率分别为64.44%、74.44%、81.11%、90%。结果表明:随着特征矩阵维数不断增加,失效特征信息不断完善,识别成功率不断提升,也验证了联合收割机振动筛螺栓频域特征敏感性高于时域特征。通过运用TLBO算法对LIBSVM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参数组合下的识别成功率为98.89%,完成了联合收割机振动筛螺栓失效故障的高精度识别,可为联合收割机振动筛螺栓故障的精确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筛螺栓 变分模态分解 鲸鱼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模型 教与学优化算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