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ta-driven methods for predicting 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of bridge cable based on limited measured data
1
作者 WANG Fen DAI Gong-lian +2 位作者 HE Chang-lin GE Hao RAO Hu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68-3186,共19页
Cable-stayed brid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infrastructure.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is vital during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of design,construction,and mai... Cable-stayed bridg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speed railway infrastructure.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is vital during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of design,construction,and maintenance of cable-stayed bridges.However,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of stayed cables are not specified in the existing design codes.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able temperature and determinates it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First,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panning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was carried out near the bridge site to obtain the temperature data.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it reveals tha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generally uniform along the cable cross-sec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gradient.Then,based on the limited data,the Monte Carlo,the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and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ULR)methods are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cabl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service life.These methods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data an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of the cables.However,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applicability and accuracy.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methods is conducted,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ir application.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s provide a good basis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service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le-stayed bridges representative temperature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method field test limited measured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切河谷区水利枢纽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与地质特征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新辉 董志宏 +1 位作者 付平 尹健民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7-155,共9页
水利枢纽工程区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显著,应力场分布复杂。针对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采用三维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结合应力场反演分析,揭示了深切河谷区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地质特征对应力场的影响。对比二维水平应力和三维空间... 水利枢纽工程区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显著,应力场分布复杂。针对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采用三维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结合应力场反演分析,揭示了深切河谷区岩体的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地质特征对应力场的影响。对比二维水平应力和三维空间应力特征,空间主应力与水平主应力矢量存在较大的夹角,在地形复杂工程中三维地应力测试更具代表性。泾河河谷区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靠近河谷位置主应力明显偏大,属应力集中区,主应力方向与河谷走向呈大角度相交;而地下厂房区最大主应力与自重应力接近,应力方向主要受西北两侧边坡地形的联合影响,处于应力平稳区。同时,河床底部高程地下水长期连通流动产生溶蚀作用,形成了厂房区底部相对集中的溶孔、溶隙等形迹,为应力释放提供了通道,导致局部应力降低和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水利枢纽 水压致裂法 回归反演 深切河谷 地下水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密度法和多项式回归响应面法的框架式皮革切割机机架轻量化研究
3
作者 刘诚 廉政巍 贾娜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8期26-31,共6页
作为皮革切割机的核心支撑部件,机架轻量化能够直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性。对现有的框架式皮革切割机机架开展轻量化研究。分析机架静态性能,基于变密度法对整体开展了直接拓扑优化,更换顶部矩形管型号并开矩形孔,针对优化结果... 作为皮革切割机的核心支撑部件,机架轻量化能够直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性。对现有的框架式皮革切割机机架开展轻量化研究。分析机架静态性能,基于变密度法对整体开展了直接拓扑优化,更换顶部矩形管型号并开矩形孔,针对优化结果不清晰的机架底部,将其填充后进行全局拓扑优化,重新确定结构布局,然后采用多项式回归响应面法对矩形孔尺寸和结构位置尺寸迭代计算进行最终参数寻优,实现机架双重轻量化。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机架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减少约10.5%,降低其制造成本,可为框架式机架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密度法 多项式回归响应面法 尺寸优化 轻量化 框架式机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灰化反演页岩纳米孔隙来源方法探究
4
作者 宋党育 杨春林 +1 位作者 李云波 乔雨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针对传统方法在研究页岩纳米孔隙来源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开展低温灰化实验,分析灰化过程中孔隙的变化与转化规律,建立了页岩微孔与介孔的有机、无机来源反演方法,并通过低温灰化反演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纳米孔隙的有... 针对传统方法在研究页岩纳米孔隙来源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开展低温灰化实验,分析灰化过程中孔隙的变化与转化规律,建立了页岩微孔与介孔的有机、无机来源反演方法,并通过低温灰化反演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纳米孔隙的有机、无机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对微孔孔容和比表面积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77%和44.62%,对介孔孔容与比表面积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77%和12.85%,有机质微孔与介孔的孔容与比表面积约为无机质微孔与介孔的18.0倍和1.7倍;与传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相比,低温灰化反演法克服了有机质中孔隙非均质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能够有效统计每个样品中有机质孔隙来源的真实量;页岩微孔与介孔的来源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且受控制程度在微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低温灰化反演方法的建立对深入了解页岩气的储集机制、游离态甲烷含量及释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灰化实验 孔隙来源 反演法 线性回归 孔隙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环境下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研究
5
作者 殷存举 张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1326,共6页
在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方法未考虑异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权重和偏置的计算,从而导致信息出现缺失,降低融合结果的质量。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引入权重和偏置计算的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方... 在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方法未考虑异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权重和偏置的计算,从而导致信息出现缺失,降低融合结果的质量。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引入权重和偏置计算的异步多传感器数据深度融合算法。首先采用经验小波变换方法对异步多传感器数据展开重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其次利用逐步回归特征选择方法选取出最有信息量的特征,以减少冗余信息降低维度;最后,通过计算选择特征在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权重与偏置,并结合深度自动编码器网络(DAEN网络),完成对异步多传感器数据的深度融合。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均方误差可维持在1.0 dB以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3.5%以下,拟合度为0.96,融合耗时在8.5s以下,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经验小波变换方法 逐步回归特征选择 DAEN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直立株型种质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梦莹 张玉 +5 位作者 张嘉豪 陈建省 张卫东 孟庆福 马玉华 鄢照新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9,共11页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 作为一种特殊株型,小麦直立株型的特点是分蘖直立生长,冠层紧密,常规行距种植行间空隙大,而且直立株型小麦冠层穗容量较大,如果增加播量,缩减行距,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直立株型小麦在密植条件下的性状表现。本研究以15个不同亲本来源的直立株型小麦品系为材料,在高密度(3.30×10^(6)株·hm^(-2))、超高密度(4.50×10^(6)株·hm^(-2))下种植,调查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计算性状耐密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转化,计算综合耐密评价值(D值);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适合的耐密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当高密条件下,直立株型小麦可以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3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85.24%,依据D值聚类分析可将15个材料分为极强、强、中度和弱耐密型小麦;其中6个性状,包括鲜重(X_(7))、千粒重(X_(4))、倒伏程度(X_(9))、单位面积穗数(X_(2))、株高(X_(5))和机械强度(X_(8)),可作为小麦直立株型品系的耐密性鉴定的核心指标,耐密性评估数学模型为D=4.330X_(7)+8.838X_(4)-0.325X_(9)+0.463X_(2)+4.501X_(5)+2.092X_(8)-18.499,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密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运移模拟中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
7
作者 曾献奎 田靖龙 +1 位作者 王瑾彤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忽略污染物-胶体共运移机制,建立的模型存在结构误差,导致模型预测具有显著偏差。本研究以荧蒽和菲为研究对象,针对忽略的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使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修正模型结构误差,建立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的多环芳烃运移模型。通过饱和砂柱PAHs运移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未耦合和耦合数据驱动方法的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忽略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的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具有显著的模型结构误差,直接进行参数识别不能弥补忽略的共运移机制,预测结果存在显著偏差。使用GPR模型可以有效补偿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修正地下水模型的结构误差。验证期荧蒽、菲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对观测数据的覆盖率分别提升了56.84%和19.04%,纳什系数分别提升了40.09%和21.73%,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3.10%和55.3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2.00%和46.34%,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提高。本研究提出的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方法为场地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精准模拟提供了可行思路,有助于实现地下水污染的精准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高斯过程回归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数值模拟 多环芳烃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高光谱图像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8
作者 黄岩 方彦奇 +5 位作者 徐明钻 石剑龙 杨奎 祁超 梁森 季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1,共8页
针对目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水质参数定量反演困难、数据多以地面或低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的现状,采用0.5 m空间分辨率的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开展水质参数定量反演研究,并基于反演结果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首... 针对目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水质参数定量反演困难、数据多以地面或低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的现状,采用0.5 m空间分辨率的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开展水质参数定量反演研究,并基于反演结果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首先,对预处理后的水体表面离水反射率进行4种数学变换并与水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相关性较高的一阶微分,使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基于量子粒子群(QPSO)参数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算法进行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的构建,使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模型精度,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进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并基于航空高光谱数据开展研究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QPSO-LSSVR方法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精度最高(R^(2)>0.8);2)综合营养指数结果准确,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1%,均方根误差为0.50;3)研究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空间分辨率高,能从面上精确、细致地反应湖水营养状态分布情况。该方法实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高精度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高光谱图像 湖泊富营养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Z滤波法的南京市不同站点类型地面O_(3)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9
作者 王爱平 高冬冬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3,I0005,共7页
利用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地面O_(3)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用KZ滤波法进行分解,分析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O_(3)浓度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年均值郊区站... 利用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地面O_(3)浓度数据,结合气象因子,用KZ滤波法进行分解,分析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20—2022年南京市13个国控站的O_(3)浓度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年均值郊区站点高于城区站点,建筑站点高于植被站点;(2)从长期来看,2021年8月之前气象因子加重O_(3)污染,2021年8月之后气象因子改善O_(3)污染;(3)2020—2022年南京市O_(3)变化趋势受短期分量和季节分量的影响更大,主要的气象影响因子是太阳辐射量、温度、气压和纬向风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滤波法 多元线性回归 O_(3)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
10
作者 李杰 马海英 曹东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5,共13页
针对现有的医疗数据模型训练方案中存在隐私泄露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Nesterov梯度下降法矫正逻辑回归算法中模型梯度的更新位置,加快其收敛速度,增大接近最优值的可能性,... 针对现有的医疗数据模型训练方案中存在隐私泄露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同态加密保护医疗隐私的逻辑回归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Nesterov梯度下降法矫正逻辑回归算法中模型梯度的更新位置,加快其收敛速度,增大接近最优值的可能性,保证收敛精度;然后,利用全同态加密算法(CKKS)加密初始模型参数和医疗数据,使其在保护医疗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执行改进后的逻辑回归算法。为了提高模型训练中每轮迭代的效率,该方案通过减少2个向量的内积密文中的同态乘法计算次数,减小计算开销和噪声;利用极小极大近似多项式拟合Sigmoid函数,使医疗数据始终以密文的形式在不可信第三方服务器进行模型训练。通过合理的安全性假设,证明本方案在不可信的环境中进行模型训练时,能够确保医疗数据和模型参数的隐私安全。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测试本方案和相关方案的模型训练速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而且提高了模型训练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同态加密算法 梯度下降法 医疗隐私保护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杨俊斌 杨荣山 +2 位作者 潘自立 姚远 刘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4-2596,共13页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材料、线下基础、病害及环境这7方面共计15个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系统转化成一个5级递阶有向图,构建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层次结构,明晰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性质类别。...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理论,将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材料、线下基础、病害及环境这7方面共计15个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系统转化成一个5级递阶有向图,构建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层次结构,明晰各因素对轨道板上拱影响的性质类别。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何尺寸表征各直接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可映射根本影响因素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二维数值模型;以伤损实际状态、现行的铁路规范为依据,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并拟定体现多因素不同状态相互耦合效果的210组计算工况;以各工况、各工况条件下数值模型计算的轨道板上拱2 mm时的计算结果构成样本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各直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根本影响因素为因变量的分析模型;提出仅将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即可判别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方法,并验证该判别方法的正确性;基于回归模型中的标准化系数,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对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诸多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中,窄接缝伤损及初始弯曲是直接因素,温度是根本因素;轨道板初始弯曲、窄接缝破损高度及宽度这3个因素对轨道板上拱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是依次减弱的;提出的轨道板上拱稳定性判别方法的准确率达90%,说明该方法可较好地适用于板体上拱稳定性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轨道板 上拱 稳定性 判别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的LID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旸 程麒铭 +6 位作者 苏义鸿 刘非 吴洋 饶烨 谢鲁 朱钢 陈垚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针对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空间布局优化问题时因参数过多而导致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构建了重庆秀山海绵城市建设区LID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模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SOBOL法对比分析了LID设施空间布局参数对节点溢流的影响... 针对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空间布局优化问题时因参数过多而导致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构建了重庆秀山海绵城市建设区LID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模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和SOBOL法对比分析了LID设施空间布局参数对节点溢流的影响,探明了敏感性参数,进而根据敏感性参数分析结果改进Pareto最优前沿,获得LID设施空间布局最优方案。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秀山海绵城市建设区LID设施径流蓄滞能力趋于饱和导致其布局参数敏感性整体减弱;LID设施布局参数对节点溢流的敏感程度受汇水区排水管网排水能力的影响,尤其是排水能力较弱的区域参数呈现出显著的敏感性;通过优化敏感性参数可显著减少NSGA-Ⅱ算法的评价次数,与优化前相比,在同等建设成本下节点溢流量可削减9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空间布局优化 全局敏感性分析 多元逐步回归 SOBOL法 NSGA-Ⅱ算法 海绵城市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态固化土水泥剂量EDTA滴定法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罗義錬 罗强 +3 位作者 蒋良潍 张良 胡秋辉 覃李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水泥剂量是控制流态固化土强度的关键指标,工程中多采用EDTA滴定法进行检测,但流态固化土制备过程中含水量与水泥水化时间偏差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研究了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随水泥剂量、含水量和水化时间三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回归... 水泥剂量是控制流态固化土强度的关键指标,工程中多采用EDTA滴定法进行检测,但流态固化土制备过程中含水量与水泥水化时间偏差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研究了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随水泥剂量、含水量和水化时间三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回归正交试验,开展了多因素及交互影响的主次关系分析与显著性评价,建立了考虑三因素综合影响的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回归方程.试验表明,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与水泥剂量近似呈线性正相关,随含水量增大或水化时间延长近似线性降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水泥剂量、含水量、水化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因素水平在回归正交试验组范围内,回归方程计算值误差低于2.40%;含水量或水化时间分别偏差2.9%、86min,将造成水泥剂量检测值增减约0.5%.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流态固化土水泥剂量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固化土 水泥剂量 EDTA滴定法 回归正交试验 因素主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夏河水沙演变特征及输沙变化成因分析
14
作者 陈凯 吴彦昭 +1 位作者 王昱 宋建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7,75,共5页
为深入了解大夏河水沙演变特征及输沙变化成因,基于大夏河流域1970~2023年降水、径流、输沙、水电站和土地利用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Pearson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法、双累积曲线法等,研究了大夏河中下游... 为深入了解大夏河水沙演变特征及输沙变化成因,基于大夏河流域1970~2023年降水、径流、输沙、水电站和土地利用等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Pearson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法、双累积曲线法等,研究了大夏河中下游水沙演变特征及输沙变化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大夏河中上游为主要产水区域,下游为主要产沙区域,中上游代表站双城水文站侵蚀模数在63.09~155.39 t/(km^(2)·a)之间,下游在101.26~606.96 t/(km^(2)·a)之间;大夏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呈减少趋势,1980年代发生了突变;中上游输沙量变化与径流量变化无关,下游存在相关性但不是主导因素,整体人类活动影响是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水利工程和耕地建设;输沙量与径流量相关性较大,耕地对输沙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河 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法 MANN-KENDALL法 双累积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中空粉垄刀具设计与作业性能影响研究
15
作者 黄渝 姜河 +3 位作者 孙杰 黄俊雄 陆皇生 杨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26,35,共8页
为解决螺旋叶片结构的粉垄刀具存在耕作阻力大和耕后土壤碎土率低的问题,结合立式旋耕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中空粉垄刀具。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方法建立刀具-土壤作业系统仿真模... 为解决螺旋叶片结构的粉垄刀具存在耕作阻力大和耕后土壤碎土率低的问题,结合立式旋耕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中空粉垄刀具。首先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方法建立刀具-土壤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然后选择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进行粉垄刀具切土作业仿真试验,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刀具结构参数与作业性能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到新型中空粉垄刀具结构参数对单位幅宽最大扭矩、单位幅宽平均扭矩和土壤碎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刀臂数量、刀齿长度、刀齿数量的增大,单位幅宽最大扭矩、单位幅宽平均扭矩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土壤碎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小的刀臂数量与大的刀齿长度、刀齿数量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粉垄刀具的切土作业阻力。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粉垄刀具新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粉垄刀具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回归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南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及其在致密油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兰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有效烃源岩是致密油成藏与富集的基础,准确预测烃源岩质量一直是致密油有利区优选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济阳坳陷南部的临南、东营地区,分泥岩、油页岩和灰岩3种岩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总有机碳含量w (TOC)的预测,并讨论了研究... 有效烃源岩是致密油成藏与富集的基础,准确预测烃源岩质量一直是致密油有利区优选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济阳坳陷南部的临南、东营地区,分泥岩、油页岩和灰岩3种岩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总有机碳含量w (TOC)的预测,并讨论了研究区烃源岩质量对致密油分布和富集的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测的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为准确。临南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为好―极好烃源岩,从临南次洼向边缘各构造带逐渐变差;东营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沙四上纯上亚段烃源岩为好―极好烃源岩,以洼陷内部及其附近地区最好。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致密油主要分布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值区,当w (TOC)>2.0%时,区内油层、油水同层比例及油浸、油斑级别储层比例均明显增加;源上、源下致密储层要获得工业或高产油流,需要处于一定源储距离内。研究结果可为济阳坳陷致密油富集区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总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 多元回归分析法 致密油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滤波的起重机钢丝绳断丝损伤漏磁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耀 刘继兵 +3 位作者 井陆阳 黄磊 孙丞 魏明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6-875,共10页
由于受到钢丝绳结构特性和复杂运行环境的影响,采用漏磁(MFL)检测技术采集的多通道信号常受到噪声干扰,严重影响损伤检测的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基于组合滤波的起重机钢丝绳断丝损伤漏磁信号降噪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向稳... 由于受到钢丝绳结构特性和复杂运行环境的影响,采用漏磁(MFL)检测技术采集的多通道信号常受到噪声干扰,严重影响损伤检测的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基于组合滤波的起重机钢丝绳断丝损伤漏磁信号降噪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轴向稳健局部一次回归(rlowess)、高斯高通滤波器以及环形稳健局部二次回归(rloess)法的新型组合滤波降噪方法。首先,系统探讨了漏磁信号中的缺陷信号、基线变化噪声、股波噪声以及抖动噪声的产生机理与各自特性,通过对噪声来源与各信号时频域及空间域特征的分析,总结了三种噪声的一般处理规律;然后,提出了一种用于抑制三种噪声的组合滤波方法,该方法结合了rlowess法、高斯高通滤波器以及环形rloess法,并采用Hilbert包络集中了损伤信号能量;最后,使用包含不同噪声的实验漏磁信号,对该组合滤波降噪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将该方法与其他组合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滤波方法得到的信号降噪效果显著,可获得最高的信噪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损伤信号峰值特征,有利于起重机钢丝绳损伤的特征提取与定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钢丝绳 漏磁检测 组合滤波降噪法 离群值检测 轴向rlowess法 高斯高通滤波器 环形rloes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羽山特长公路软岩隧道初始地应力反演分析
18
作者 陶文斌 张志峰 +3 位作者 王飞 朱方华 吴华 侯俊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3-988,995,共7页
针对毛羽山公路隧道工程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探明毛羽山公路隧道轴线方向的初始地应力场状态,文章基于现场水压致裂法获得隧道初始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毛羽山隧道工程区三维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水压致裂法各测点位置的地... 针对毛羽山公路隧道工程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探明毛羽山公路隧道轴线方向的初始地应力场状态,文章基于现场水压致裂法获得隧道初始地应力实测数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毛羽山隧道工程区三维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水压致裂法各测点位置的地应力量值,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毛羽山公路隧道全长范围内轴线方向上的初始应力分布规律开展反演分析。实测地应力数据表明毛羽山隧道工程区构造应力在地应力分布中占主导地位,最大水平主应力以西北—东南向挤压为主。基于数值模拟展开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的初始地应力回归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误差基本控制在20%以内,验证了反演回归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通过毛羽山地应力反演回归计算表明,毛羽山隧道工程区作用应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最大水平主应力σ_(H)、垂直应力σ_(v)、最小水平主应力σ_(h),且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量值差距较大,隧道平面内存在较大的剪应力,易导致围岩产生过大变形或破坏。该研究成果对毛羽山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围岩稳定性的评判及施工加固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初始地应力 水压致裂法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根部新害虫凯纹透翅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19
作者 苏佳 包芳 +6 位作者 王桂萍 宋忠兴 刘海港 唐志书 刘莎 谭瑶 于毅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为了明确凯纹透翅蛾幼虫在甘草根部的为害及其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技术,为科学开展该害虫的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6种聚集度指数(C、Ca、I、m*、m*/m、k)、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研究了甘草根部凯纹透翅... 为了明确凯纹透翅蛾幼虫在甘草根部的为害及其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技术,为科学开展该害虫的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6种聚集度指数(C、Ca、I、m*、m*/m、k)、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研究了甘草根部凯纹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计算了Blackith聚集平均值λ,分析了凯纹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建立甘草根部凯纹透翅蛾幼虫田间调查的理论取样数量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凯纹透翅蛾幼虫对不同年生甘草的危害率为4.83%~43.00%,平均虫口密度为0.02~1.75头/株。凯纹透翅蛾幼虫在甘草田间的空间分布模式总体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受种群密度的影响较大,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其聚集的程度也逐渐增强,聚集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和其固有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凯纹透翅蛾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凯纹透翅蛾 幼虫 Iwao回归分析法 Taylor幂法则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鲲鹏 张宁 丁北斗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范围,同时借助Box-Behnhen响应面法对复合固化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为响应值,建立二阶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固化土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均依次为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双因素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赤泥和脱硫石膏、电石渣和脱硫石膏,对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电石渣和脱硫石膏、赤泥和脱硫石膏。通过优化获得复合固化土的最优配合比为赤泥掺量15.84%(质量分数)、电石渣掺量14.32%(质量分数)、脱硫石膏掺量7.32%(质量分数)。响应值的实测值和预测值误差均较小,证实了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固化土配合比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固化土的主要产物为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生成的钙矾石(AFt)穿插在凝胶与土颗粒之间,增强了土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固化土 响应面法 配合比优化 回归模型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