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南北地区绝对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潜在蒸发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冲 穆兴民 +5 位作者 马文勇 于新洋 刘宪锋 李建国 刘思洁 王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8-388,共11页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利用绝对湿度计算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大气绝对湿度和潜在蒸发量,并进一步分析了绝对湿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潜在蒸发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1960—201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别利用绝对湿度计算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大气绝对湿度和潜在蒸发量,并进一步分析了绝对湿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潜在蒸发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地区绝对湿度由南向北顺次递减,具有较好的海拔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季节平均湿度以夏季为最大,冬季最小。(2)近52年绝对湿度除巴巫谷地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外,其它子区均呈现出增加趋势。1986年和1998年是湿度变化的转折点,1960—1986年以微弱下降为主,此后直至1998年震荡上升,1998年以后呈下降趋势。(3)年尺度和春、秋两季,除巴巫谷地外,湿度和潜在蒸发量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夏季和冬季,除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不显著正相关以外,其它区域也均为负相关。年度和春、秋两季两个指标负相关的紧密程度随着区域的南移而逐渐减弱。1960—2011年间,年度和季节尺度潜在蒸发和绝对湿度呈反向变化趋势;而在1960—1989年间,两者同向变化;1990—2011年间,年度和春、冬两季潜在蒸发上升,而同期的绝对湿度则是先上升再下降。(4)实际蒸发量的增加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湿度)增加,反过来抑制了水面蒸发(潜在蒸发量)。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部分地区绝对湿度和潜在蒸发量为互补关系,由北向南随着水分限制作用的不断减弱两者逐渐转化为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绝对湿度 时空变化 潜在蒸发量 互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建议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娟 明庆忠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4-731,共8页
归纳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山地旅游概念和特点、山地旅游类型、山地旅游开发理念、游客的动机和行为、山地旅游持续发展等。为了系统化深入分析,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山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作为研究... 归纳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山地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山地旅游概念和特点、山地旅游类型、山地旅游开发理念、游客的动机和行为、山地旅游持续发展等。为了系统化深入分析,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山地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作为研究的基点,突出"山地"理念;加强山地旅游人地关系研究,完善山地旅游研究框架体系;将山地旅游发展与国家政策和区域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注重服务山区和保护生态环境;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山地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山地旅游综合研究 主要领域 人山关系地域系统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传友 刘登义 方炎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据初步统计,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山区共有种子植物125科,511属,867种。与邻近山地相比,种子植物的丰富程度次于黄山(134科、537属、1058种)、清凉峰(142科、547属、1083种)和牯牛降(151科、582属、1117种)。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 据初步统计,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山区共有种子植物125科,511属,867种。与邻近山地相比,种子植物的丰富程度次于黄山(134科、537属、1058种)、清凉峰(142科、547属、1083种)和牯牛降(151科、582属、1117种)。该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各类热带、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42.0%、54.3%和3.7%,显示该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特性。该区系与黄山、清凉峰、牯牛降、六股尖区系的关系密切,而与天堂寨区系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云山区 种子植物区系 区系关系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板桥山地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光富 张小平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据初步统计,安徽省板桥山地有种子植物131科,513属,981种。与邻近6个山地被子植物区系的综合系数相比,本区位居第四。该区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各类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34.3%... 据初步统计,安徽省板桥山地有种子植物131科,513属,981种。与邻近6个山地被子植物区系的综合系数相比,本区位居第四。该区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各类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34.3%、65.7%、4.3%,显示了本区植物区系的亚热带特性。本区植物区系与黄山、西天目山关系密切;与天堂寨、庐山关系次之;与神农架、皇藏峪关系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山地 种子植物区系 区系关系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RAPD对我国川西高原及秦巴山区核桃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郑 胡庭兴 +1 位作者 张帆 李国和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9-13,共5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原产于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的74个核桃样本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30条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32个用于进一步分析,共得到324条DNA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0.1条带;其中279条...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原产于川西高原和秦巴山区的74个核桃样本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从330条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32个用于进一步分析,共得到324条DNA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0.1条带;其中279条带表现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6.1%。试验研究表明川西高原核桃由于地理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藏着宝贵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同生态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RAPD 亲缘关系 川西高原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尚占环 姚爱兴 龙瑞军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物种重要值采用分割线段模型(brokenstickmodel)、对数级数分布(Logseriesdistribution)、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distribution)、几何级数分布(Geometricseriesdistribu... 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群落物种重要值,确定群落类型.对群落物种重要值采用分割线段模型(brokenstickmodel)、对数级数分布(Logseriesdistribution)、对数正态分布(Lognormaldistribution)、几何级数分布(Geometricseriesdistribution)等4个种-多度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石质山坡(长芒草Sti pabungeana-冷蒿Artemisiafrigida)群落对数级数拟合结果更好,土质山坡群落(短花针茅Stipabrevifo ra-长芒草Stipabungeana)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更好,说明了2个群落结构是对2个样地环境特点与放牧干扰相互作用的响应.沙化草地(油蒿Artemisiaordosica-刺叶柄棘豆Oxytropisaciphlla)群落中油蒿处于极优势地位,占据整个群落的大多数生态空间.拟合检验表明该山地草地植被物种分布格局较符合随机生态位假说和生态位占领假说,严重的放牧干扰不仅降低了优势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使次优势物种及其他物种也没能较好的发育,说明外部非生物环境对群落胁迫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地 荒漠草原 物种多样性 种-多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以秦巴山区81个区县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卫丽 谭景柏 +3 位作者 范兵 王子亮 杨云辉 刘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3-374,共12页
为了揭示秦巴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Pearson相关性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秦巴山区县域2010—2019年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 为了揭示秦巴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Pearson相关性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秦巴山区县域2010—2019年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随时间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波动趋势,空间上为整体均匀分布,高值区散点迸发、局部锐减,低值区部分集聚。(2)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时间尺度上先急速上升后缓步下降,在空间尺度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凹”字型空间结构。(3)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但随时间下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空间上表现为“散点初级协调”到“边缘初级协调”的西北向“口袋”型分布态势。秦巴山区产业经济发展初期整体偏低,此时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性协调性较弱;发展后期,交通通达、人口集聚、产业规模逐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韧性进一步提升,耦合协调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产业生态系统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 秦巴山区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素关联性分析——以长白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37
8
作者 于恩逸 齐麟 +7 位作者 代力民 于大炮 赵福强 周莉 周旺明 朱琪 毛诚瑞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37-8845,共9页
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是对其实行保护、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间的关联性,解构各要... 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理解是对其实行保护、系统治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要素间的关联性,解构各要素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程度,并量化其依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各市人口数量、城镇面积与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R^2=0.789,P<0.05;城镇面积:R^2=0.863,P<0.05);耕地的分布与地表水体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r=0.812),两者的数量关系也呈显著正相关(R^2=0.96,P<0.01);区内河流分布、土壤类型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区内各市水土流失面积与其森林覆盖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R^2=0.824,P<0.05)。由此可见,6个要素之间存在很明显的依存关系。因此,长白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修复应该重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针对其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实施相应的保护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内部联系 系统治理 生态与保护与修复 长白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大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友宝 易欢 +1 位作者 邓巧 谢爱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116,158,共7页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5-2020年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综合水平及其脱钩关系演变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程度呈持续...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Tapio脱钩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5-2020年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综合水平及其脱钩关系演变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贫困程度呈持续下降态势,旅游发展水平呈“震荡起伏”式上升态势,二者呈“逆向”演变走势。(2)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存在强脱钩、弱脱钩、衰退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5种类型,区域和市(州)尺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强脱钩类型,市(州)际间旅游与贫困脱钩关系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3)影响旅游发展与区域贫困脱钩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为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国内游客人次、水资源、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口城镇化率、耕地面积占比、森林覆盖率,社会经济背景条件是影响旅游与贫困两大系统关系优化的主导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旅游发展 区域贫困 脱钩关系 贫困山区 大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