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大陆及邻区岩石圈演化及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邱瑞照 周肃 +10 位作者 谭永杰 祁世军 高鹏 李文渊 陈秀法 王靓靓 陈正 元春华 韩九曦 王圣文 冯艳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4-563,共20页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中国北方大陆可区分为造山带型和裂谷型两类岩石圈,其中造山带型又可区分出分别代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物质结构的造山带型岩石圈:在从空间上,自西向东分别由以天山为代表的新生代造山带型、以额济纳旗为代...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中国北方大陆可区分为造山带型和裂谷型两类岩石圈,其中造山带型又可区分出分别代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物质结构的造山带型岩石圈:在从空间上,自西向东分别由以天山为代表的新生代造山带型、以额济纳旗为代表的古生代造山带型、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燕山期造山带型和张广才岭为代表的新生代裂谷型岩石圈组成,反映了古生代形成的中亚造山带在中新生代大陆动力学过程中的分异演化,导致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和陆壳、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结构的不均一性,以及构成大规模成矿作用大体上以E110°为界,西部主要为晚古生代,东部主要为中生代的格局。简要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的地质含义,以及区域找矿方向和深部找矿空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类型 深部过程 大规模成矿作用 区域找矿方向和深部找矿空间 中国北方大陆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