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EKC曲线的阶段判断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西琴 杜倩倩 张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0,共5页
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分析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及其所处的阶段,从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投资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EK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 在东中西部分别选择两个典型城市,分析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及其所处的阶段,从污染物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投资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EKC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已进入倒"U"型EKC曲线下降阶段;中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上升阶段的后期;西部地区两个城市处于倒"U"型EKC曲线的上升阶段。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部 EKC曲线 典型城市 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部典型城市公安政务微博运营状况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国华 董理 +2 位作者 陈怡 钟声杨 闵晨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110,185,共6页
以深圳、武汉和乌鲁木齐公安局官方微博2014年所发布的全部微博为基础,按照简单等比例原则以20%的比例获取研究资料,对3个城市公安政务微博的内容、形式及受关注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武汉市和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都非常重... 以深圳、武汉和乌鲁木齐公安局官方微博2014年所发布的全部微博为基础,按照简单等比例原则以20%的比例获取研究资料,对3个城市公安政务微博的内容、形式及受关注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武汉市和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都非常重视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发布警民动态等,丰富了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提高了警民互动沟通的水平与效率;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政意识及网络管理水平的差异,3个城市公安政务微博综合运营表现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从加强不同地区各级公安政务微博的互动、建立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科学适用的公安政务微博运营绩效评估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公安政务微博 东中西部 典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奚小环 李敏 +5 位作者 张秀芝 张燕平 张德存 张建新 窦磊 杨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比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与海南等6省经黄河、长江纵贯南北,由较高纬度带到较低纬度带,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截然...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对比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特征。中东部平原及周边地区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与海南等6省经黄河、长江纵贯南北,由较高纬度带到较低纬度带,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调查面积约33.4万km2,表层土壤(0~0.2m)碳储量为906.84Mt,平均碳密度为2 716.93t/km2。连接更高纬度带的东北平原土壤碳密度,中东部地区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碳密度呈现高低高低的规律性变化,即3 327.8t/km2(东北平原)2 207.39、2 421.02t/km2(河北、河南)3 442.15、3 942.92t/km2(湖北、湖南)2 255.90、2 936.72t/km2(广东、海南)。不同生态系统碳密度均值比研究发现,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农田与城市系统均值比呈反向变化,农田趋高,城市趋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中东部地区20年期间土壤有机碳总计增加115.18Mt,占14.5%,年均增加5.76Mt。但有机碳增加比例极不平衡,由高纬度带至低纬度带增加比例及变化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乃至负增长。其中农田、城市系统变化比例呈现增长,呈下降趋势的由大至小为潮间带、河流、湖泊、草原、森林及沼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部平原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第二次土壤普查 土壤有机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土壤碳密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安全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霞 潘光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38-45,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中东地缘政治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该地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潜在影响,并就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中东能源安全战略提出了建议,并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依赖中东能源;中东政治动荡的危险正在增大,中东油气供应存在极大风险。中国的中东能... 本文研究了中东地缘政治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该地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潜在影响,并就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中东能源安全战略提出了建议,并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依赖中东能源;中东政治动荡的危险正在增大,中东油气供应存在极大风险。中国的中东能源安全战略应包括:转变外交理念,平衡在中东的能源利益与不干涉内政原则间的关系,建立与中东能源供应国的相互依存关系,制定中美能源合作的长期目标,建立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功能性多边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能源 地区安全 能源地缘政治 中国能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21世纪东、中、西部人口家庭老化预测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毅 王正联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37,共11页
本文应用多区域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部分城乡人口家庭老化的模拟分析表明,如果迁移人口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的年龄分布长期不变,我国21世纪人口家庭老化最严重的"重灾区"在中部地区,其次是东部。我们建议... 本文应用多区域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部分城乡人口家庭老化的模拟分析表明,如果迁移人口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的年龄分布长期不变,我国21世纪人口家庭老化最严重的"重灾区"在中部地区,其次是东部。我们建议实行鼓励年轻迁移者携老年父母迁往城镇定居的政策,以避免中部地区(包括城乡)和各地区农村人口家庭老化程度太高的严重后果。如果在东、中、西部因地制宜,平稳实施城乡二孩晚育软着陆,老化程度将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部 人口家庭老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德刚 张玉友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118,共17页
冷战结束后,核扩散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沙特和伊朗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核计划,使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的目标面临挑战。中国积极参与了中东核扩散治理,尤其以伊朗核问... 冷战结束后,核扩散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沙特和伊朗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核计划,使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的目标面临挑战。中国积极参与了中东核扩散治理,尤其以伊朗核问题为抓手,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本文从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和机制运用三个层面探讨新时期中国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并以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为例,考察上述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以多边斡旋外交为路径参与中东核扩散治理,能源利益、构建大国形象、战略利益和捍卫主权至上外交原则是影响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的四个因素,其多边机制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伊核问题会谈机制,其双边机制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和中俄战略磋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东 核扩散治理 中东地区治理 伊朗核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展促和平: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理念创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德刚 张丹丹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6期109-129,154,155,共23页
中东是全球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主要有三种路径——“以实力促和平”“以民主促和平”和“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促和平”强调“发展赤字”是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化解社会... 中东是全球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主要有三种路径——“以实力促和平”“以民主促和平”和“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促和平”强调“发展赤字”是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推动地区冲突解决,从而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将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转化为安全红利。该理念倡导发展与和平的联动性、“输血”与“造血”的两重性、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渐进性。中国在中东“以发展促和平”的实践分为国家和地区两个维度。在国家层面,中国主张尊重中东国家的发展权,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为抓手,通过发展援助等增强对象国治理能力;在地区层面,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促进区域设施联通,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地区和平。“以发展促和平”理念基于改革开放40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重要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发展促和平 安全观 中国中东外交 安全事务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地区“什叶派新月带”兴起的宗教政治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汪波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战争 “什叶派新月带” 海湾 中东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东北地区旗民刑事案件与满汉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曲立超 范立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给当地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中,发生在旗民之间的刑事案件关乎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维系。本文以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东北为历史环境,利用嘉庆朝刑科题本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后... 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给当地社会的管理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中,发生在旗民之间的刑事案件关乎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维系。本文以清代中后期关内移民东北为历史环境,利用嘉庆朝刑科题本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后期刑部档案等资料,选取东北地区州县及以下基层社会的旗民刑事案件为样本进行分析,力图从基层社会司法案件办理层面,还原当时旗民间在司法层面的关系,以求对清代中后期东北地区满汉关系做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东北地区 旗民 刑事案件 满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志强 《国际展望》 CSSCI 2016年第5期113-130,共18页
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与"治理赤字",地区经济治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大,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主要覆盖能源、贸易、投融资与发展治理等领域。尽管如此,国... 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与"治理赤字",地区经济治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日益扩大,中国已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主要覆盖能源、贸易、投融资与发展治理等领域。尽管如此,国际社会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与压力仍不断增大。与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治理实践在目标、能力、路径、机制、领域和风格等方面均独具特色:中国参与地区经济治理改善了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贸易条件,增强了其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西方所谓中国"搭便车"的指责。"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动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实践进入新阶段,中国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国际合作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地区经济治理 中东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及应对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良祥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9,共11页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东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由亲美和反美力量组成的地区力量格局。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相对衰落、两场反恐战争以及"阿拉伯之春"等因素推动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转换。美国主导中东...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东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由亲美和反美力量组成的地区力量格局。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相对衰落、两场反恐战争以及"阿拉伯之春"等因素推动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转换。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能力下降,新兴经济体逐步在外部军事干预等问题上对其形成有力牵制;地区大国借机扩大其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可望形成相互竞争和牵制的地区力量格局;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仍在持续,宗教地缘冲突将成为该地区政治的重要特点,中国中东外交的相互调整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地缘政治 传统大国 新兴经济体 地区大国 宗教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德刚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34-41,共8页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沙特特殊关系的构建主要依靠准联盟外交,这类外交具有合作载体的非正式性、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向的模糊性等特点。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具有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单元内部层面三重原因,双...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与沙特特殊关系的构建主要依靠准联盟外交,这类外交具有合作载体的非正式性、解决任务的选择性、合作手段的灵活性和战略指向的模糊性等特点。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具有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单元内部层面三重原因,双方的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强化了准联盟外交。"9·11"事件后,美国在海湾地区由依靠沙特转向依靠海合会其他成员,其准联盟外交战略呈现多元化趋势;沙特则积极利用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来平衡美国的影响力。美沙各自外交战略的调整使美沙准联盟暗藏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东政策 美沙关系 准联盟外交 国际安全 海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西部六省(市)2004年度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状况比较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新良 孙香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9-43,共5页
通过对东、中、西部六省(市)2004年度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后发现: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和义务教育办学效益等三方面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需要采取分级对... 通过对东、中、西部六省(市)2004年度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后发现: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和义务教育办学效益等三方面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需要采取分级对待的方式促进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极差法 义务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格局变化中的中东局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惠侯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6期3-10,共8页
由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出现了调整。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幅度最大,但只是策略和手法的变化,而非战略性改变。美国宣示的调整后的中东政策不可能如实执行。随着美国力衰减,美主导中东事务的能力减弱。大中东热点问题... 由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出现了调整。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幅度最大,但只是策略和手法的变化,而非战略性改变。美国宣示的调整后的中东政策不可能如实执行。随着美国力衰减,美主导中东事务的能力减弱。大中东热点问题如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问题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这些问题矛盾复杂,涉及面广,仍难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格局 美国中东外交 政策调整 大中东 热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阿盟决策制度与阿拉伯一体化的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万里 赵军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34-39,共6页
阿盟采取国家间合作与协商来防止冲突的决策制度。理论上,这种决策模式只有在某些合作收益大于单方面行动成本的政策领域才会产生共同政策,但缺乏纯粹的区域层面上的有效运作;实践上,即使在共同利益较多的经济和安全领域,阿盟一体化也... 阿盟采取国家间合作与协商来防止冲突的决策制度。理论上,这种决策模式只有在某些合作收益大于单方面行动成本的政策领域才会产生共同政策,但缺乏纯粹的区域层面上的有效运作;实践上,即使在共同利益较多的经济和安全领域,阿盟一体化也只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徘徊,仅能达成各国有限的、最低的共同愿望。本文用制度主义和一体化理论来透视阿盟决策制度的本质功能及其对阿拉伯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的阿盟选择何种决策制度决定着其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盟 决策制度 区域一体化 中东区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地区格局变动中的以色列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阳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7,共11页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格局的转变中更趋孤立,周边安全环境遭受巨大冲击后趋于复杂,巴以和谈重新启动,但进展迟缓,以色列国内安全堪忧,以土关系跌入低谷后重回正常化轨道,以色列对伊朗发出动武威胁,并反对伊核协议的达成。
关键词 中东剧变 以色列 巴以和谈 中东地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中东动荡期形势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文林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37,共14页
经过中东剧变数年发酵,动荡已成为中东"新常态"。一是民主转型未能拯救中东,治理模式探索任重道远;二是地区博弈呈现"地缘争夺+教派冲突"的"新冷战"态势;三是"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中东地区体系... 经过中东剧变数年发酵,动荡已成为中东"新常态"。一是民主转型未能拯救中东,治理模式探索任重道远;二是地区博弈呈现"地缘争夺+教派冲突"的"新冷战"态势;三是"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中东地区体系根基动摇;四是美国既定战略部署被打乱,中东战略进退失据。中东已经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在可见的未来,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治理模式 地区博弈 美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秀敏 赵晓旭 朱艳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年第1期69-73,共5页
中国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居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的地区差异也较明显,东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西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居中。各地区城镇化推动经济... 中国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较高,西部较低,中部居中;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的城镇化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的地区差异也较明显,东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大,西部地区提高幅度较小,中部地区提高幅度居中。各地区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中,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西部、中部和东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顺序恰好相反。因此,继续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面板数据模型 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中东地区安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联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52-61,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概念及其政治意涵的考察,关注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分析了利比亚、以色列、埃及、叙利亚和伊朗等国的核计划和核政策,以及外部大国对中东地区核扩散的基本立场,指出在当前局势下中东地区无核区的提出和建设... 本文通过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概念及其政治意涵的考察,关注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分析了利比亚、以色列、埃及、叙利亚和伊朗等国的核计划和核政策,以及外部大国对中东地区核扩散的基本立场,指出在当前局势下中东地区无核区的提出和建设,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该地区日趋恶化的安全形势。公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地区冲突,真正实现阿以和解,在有关国家间确立相互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核问题 中东和平 地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影响伊拉克的目标与途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亮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9·11"事件后中东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伊朗力量对外扩张的同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威胁。借助萨达姆政权倒台之机,伊朗通过各种途径对伊拉克进行全面渗透,并一跃成为可以直接影响伊拉克国内局势的主要力量。本文旨在... "9·11"事件后中东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伊朗力量对外扩张的同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威胁。借助萨达姆政权倒台之机,伊朗通过各种途径对伊拉克进行全面渗透,并一跃成为可以直接影响伊拉克国内局势的主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并分析其政策目标与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伊拉克 中东地区格局 什叶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