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0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by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1
作者 LIU Zhen-biao CHEN Xiao-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247-252,共6页
Based on a theoretic hypothesis that income inequality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by esta... Based on a theoretic hypothesis that income inequality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by establishing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influe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changes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During a short period immediately after China implemented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come inequalit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However, along with the passing of time, such positive influence has become weaker and weaker and even convertes into negative effective.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advices with policy to restrain the differen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rom expanding and weaken its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m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positive EFFECT negative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燃料管状SOFCs中热冲击影响与性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赖彦辰 王哲 +2 位作者 崔大安 韩凤翚 纪玉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202,I0016,共13页
研究氨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oxidefuel cells,SOFCs)热冲击的产生机理将会给电池的温度管理、可靠性管理及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但由于化学、电化学的反应过程复杂、模型仿真所涉物理场较多,鲜有关于氨燃料SOFCs的仿... 研究氨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oxidefuel cells,SOFCs)热冲击的产生机理将会给电池的温度管理、可靠性管理及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但由于化学、电化学的反应过程复杂、模型仿真所涉物理场较多,鲜有关于氨燃料SOFCs的仿真研究。为此,该文通过建立耦合了吸热的氨气裂解反应、电化学反应、局部电流分布、温度分布以及物质流动的仿真模型,分析了单个阴极支撑的管状直接氨气裂解SOFCs的热冲击(热应力和热对流)形成机理。研究得出,过快且不均衡的氨气裂解反应是电池局部低温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会直接造成电池整体出现376K的温差。通过采用氨气预重整的方法能使氨SOFCs在相同操作电压下温度分布更均匀,平均温度更高,在800℃的环境温度下96%预重整的氨SOFCs能将阳极的温度极值差从62.16 K降为1.0 K,电池内部的温度分布得到显著改善。该研究可为氨燃料SOFCs的热管理优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此外,该文详细展示的氨燃料SOFCs耦合模型的建模方法可以为用其他富氢气体做燃料的SOFCs的模拟仿真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耦合建模 热冲击 温度与物质分布 氨气裂解反应 预重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蓝庆新 张心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及对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提出了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实现路径。一是新质生产力催...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及对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提出了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实现路径。一是新质生产力催生新质劳动力,高智力、高素质劳动者占据主要地位,劳动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新型生产关系需完善新质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制度。二是新质劳动对象具备更多特性、蕴含更多生产价值,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新质劳动对象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新型生产关系应注重新质劳动对象的重要地位,并提升要素流通配置效率。三是新质劳动资料具备更多数智化、公共化等属性,生产活动不再固定化。新型生产关系要明确新质劳动资料的权利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收入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与居民消费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卫民 任雨晴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7,共16页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促进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准确识别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方向与强度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的路径...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促进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准确识别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方向与强度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的路径很多,本文聚焦收入分配路径,从理论上探讨人口老龄化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来影响居民消费,并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构建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居民消费水平下降2.9%。通过改变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测量指标、剔除部分样本、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方法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内生性处理采用控制更严格的固定效应、滞后一期回归分析和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有效缓解基准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和测量误差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分析发现老龄化通过收入分配路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作用:一是老龄化降低了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这可能改变居民收入结构,抑制居民消费能力,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可称为“要素收入分配效应”;二是老龄化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降低居民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同样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可称为“居民收入分配效应”。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城市存在差异,在那些经济增长速度较慢、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城市中,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的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负向影响更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需要高度重视老龄化对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的影响,一方面应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包容性增长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深入开发老年人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潜力,为老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内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居民消费 要素收入分配 居民收入分配 劳动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所得税税率变动的劳动雇佣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红生 赵乐新 +1 位作者 赵明瑶 康笛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共13页
通过减税降费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回应企业所得税减税是否有助于稳就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来分析企业所得税税率变动对企业劳动雇佣行为的影响,并以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 通过减税降费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回应企业所得税减税是否有助于稳就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来分析企业所得税税率变动对企业劳动雇佣行为的影响,并以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正式实施为政策冲击进行因果识别。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税率上升则未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税率下降对企业雇佣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面临较强融资约束的企业、税收遵从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机制分析表明,税率下降促进了企业投资,由于资本-劳动互补,最终引起企业雇佣规模上升。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减税降费政策劳动雇佣效应的理解,有助于后续减税政策的出台与调整,也为税收征管改革和市场化建设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改革 企业所得税率 劳动雇佣 资本-劳动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晶 李婷婷 张文卿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资价格加成比显著提高整体劳动收入份额,进而缓解要素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且这一问题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碳排强度较低行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还通过试点带动效应,进一步改善试点城市临近区域要素收入分配,但这一效果依赖于空间距离。因此,要科学选取低碳试点城市,合理规划试点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要素收入分配 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资价格加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盛明泉 鹿晓晴 胡中应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共同富裕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予共同富裕新动能,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区域和收入差距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对中部地区及收入差距较大地区的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劳动力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且无明显门槛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收入分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资源配置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林 李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6,共19页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 数智化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究竟会对劳动力市场收入分配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机器人与流动人口收入分配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呈现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加剧了流动人口的收入不平等,且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缩小了性别间的收入差距,但也扩大了户籍间收入差距。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教育匹配和议价能力,进而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收入分配 职业—教育匹配 资源配置 流动人口 议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群体收入差距
10
作者 冯科 刘丹 何理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对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关注“长尾市场”、实现“减尾效应”,提高低... 缩小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对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数字经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关注“长尾市场”、实现“减尾效应”,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通过增加高端就业机会、提升创业成功概率、扩展社会关系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向上流动;通过增加原技能群体就业机会、增强劳动者培训、提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激发低技能者创业潜能,缩小不同技能群体间收入差距;通过优化女性群体时间安排、提升女性群体就业能力、规避女性群体体力劣势,缩小性别群体间收入差距;通过强化市场机制作用、降低社会资本垄断、缩小人力资本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缩小代际收入流动性引致的收入差距。为了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各级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普惠性建设、增加普惠性培训、提升弱势群体的数字能力、构建数字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群体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结构 性别收入差距 代际收入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调查中收入信息缺失的填补逻辑与方法研究
11
作者 高艳云 段囡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160,共14页
定量研究收入分配需要收入信息的支撑,而收入信息常常由于各种原因缺失。使用含缺失收入信息的样本进行不平等、贫困分析会有偏差,因此科学处理社会调查中的收入缺失信息非常重要。本文对收入信息缺失的原因进行梳理概括,系统整理收入... 定量研究收入分配需要收入信息的支撑,而收入信息常常由于各种原因缺失。使用含缺失收入信息的样本进行不平等、贫困分析会有偏差,因此科学处理社会调查中的收入缺失信息非常重要。本文对收入信息缺失的原因进行梳理概括,系统整理收入研究常用的分布,提出基于不同数据基础填补收入缺失信息的逻辑,对填补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包括加权调整法、单一插补法、多重插补法、计算机模拟数据生成法和分组数据细化法,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不同方法的填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一插补法效果较差;多重插补法、加权调整法和计算机模拟数据生成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查数据中存在的高收入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分组数据低估了组内个体差异,进而会低估不平等程度;而采用本文提出的分组数据细化法可以得到更精确的个体数据。后续研究应着力推进多源数据协同分析、探索统计推断与机器学习建模的协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缺失信息 加权调整法 插补法 生成数据法 收入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收益分配及优化策略研究
12
作者 周向阳 沈辰 吴建寨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1,共8页
以土豆为例,根据电商供应链实地调查,研究供应链各主体收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有效促进了中高端农产品供需匹配,实现了中高端农产品的品质溢价,显著提升了供应链整体收益水平。按照传统Shapley值法,电商企业收益分配... 以土豆为例,根据电商供应链实地调查,研究供应链各主体收益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有效促进了中高端农产品供需匹配,实现了中高端农产品的品质溢价,显著提升了供应链整体收益水平。按照传统Shapley值法,电商企业收益分配比例从35.7%升至49.1%,而农户收益分配比例从35.7%降至28.5%,合作社收益分配比例从26.5%降至22.4%。从对合作收益贡献程度角度看,应将农户与合作社的部分收益补偿给电商企业。基于风险系数修正的Shapley值法优化后,农户收益分配比例从28.5%大幅升至40.2%,而电商企业收益分配比例从49.1%降至44.3%,合作社收益分配比例从22.4%继续降至15.5%。从风险补偿角度看,应将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的部分收益补偿给农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 供应链 收益分配 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金融化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机理、路径与应对
13
作者 谭日辉 刘肖楠 许晨曦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71,共10页
平台经济在带来经济增量效应的同时,出现金融化趋势。平台企业在业务运营中越来越依赖金融化手段,导致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的差距扩大。基于对平台经济金融化内涵、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机理和路径的分析,提出应对之策。研究发现,平台经... 平台经济在带来经济增量效应的同时,出现金融化趋势。平台企业在业务运营中越来越依赖金融化手段,导致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的差距扩大。基于对平台经济金融化内涵、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机理和路径的分析,提出应对之策。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通过规模效应、数据资本化和垄断竞争,促使财富向资本端集中,形成“资本集约化、劳动碎片化”的分配失衡。弹性用工与算法控制在降低企业固定成本,实现对劳动过程精细化控制的同时,将社会保障缺失、收入波动性加大等风险转嫁给劳动者,劳动者收入增长滞缓且不确定性加大。数据资本化与垄断扩张引发制度性分配矛盾,拉大了资本与劳动回报的差距。为此,亟须从制度设计、资本引导和监管革新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包容性分配机制,平衡效率与公平。既要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又要引导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及劳动者利益结合,加强反垄断与数据治理,将劳动者权益、数据公平与资本监管纳入高质量发展框架,实现平台经济效率提升与收入分配公平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金融资本 收入分配 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率先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进展、优势潜力与政策建议:以上海为例
14
作者 李莹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超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国各地区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表率并提供了先进经验。其中上海为推动共同富裕,在提高就业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推动慈善事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拥有坚实的制度保... 超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上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国各地区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表率并提供了先进经验。其中上海为推动共同富裕,在提高就业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推动慈善事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巨大的人才红利、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以及先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优势。然而,上海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上海需要在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持续缩小各类收入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方面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收入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资集体谈判中引入最终报价仲裁制度的可行性
15
作者 丁建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3,共14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仅靠工资集体协商是不够的,但要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就必须解决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即“谈不拢怎么办”。对此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赋予劳动者集体行动权,通过博弈的方式迫使用人单位妥协,但这显然不太...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仅靠工资集体协商是不够的,但要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就必须解决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即“谈不拢怎么办”。对此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赋予劳动者集体行动权,通过博弈的方式迫使用人单位妥协,但这显然不太现实,而且祸福难料,这种观点完全是“劳动三权”逻辑下的思维定式所致。域外很多国家为解决公共部门员工要涨薪但不能采取集体行动的困局创设了利益争议强制仲裁制度,尤其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为解决薪资争议创设了最终报价仲裁制度,该制度既能解决“谈不拢怎么办”的问题,又可避免集体行动的危害,还比较容易操作,非常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工资集体谈判 利益争议 最终报价仲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布变迁、需求牵引机制与产品质量创新
16
作者 孙巍 叶佳哲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7,共16页
揭示居民收入分布变迁驱动的需求牵引机制及其诱致产品创新的关系,是探索提振内需与可持续动态增长理论内生机理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突破传统供给或需求单侧分析范式,通过构建异质效用牵引模型与等级迁移模型,实现了“收入-需求-创新”... 揭示居民收入分布变迁驱动的需求牵引机制及其诱致产品创新的关系,是探索提振内需与可持续动态增长理论内生机理的关键所在。本研究突破传统供给或需求单侧分析范式,通过构建异质效用牵引模型与等级迁移模型,实现了“收入-需求-创新”三阶段递进模型体系。首先,建立嵌入收入敏感度的异质效用模型,通过引入具有等级偏好的消费者群体,旨在揭示异质收入分布对需求结构的非线性牵引效应;其次,创新设计了等级迁移模型,实现了创新产品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的协同刻画,揭示厂商研发投入与生产决策的联动响应机制;最后,基于供需均衡演变构建质量创新模型,刻画需求结构变动引致质量创新的演化路径及供给侧适应性调整机理。研究发现,异质消费者价格弹性差异导致了需求分化,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共同驱动了质量创新;在收入分布变迁过程中,收入增长效应的创新贡献度显著高于收入分配效应;满足研发与生产激励相容条件的厂商将在质量溢价形成的垄断利润驱动下实现质量创新。本研究的上述创新为构建需求牵引型创新增长模式提供了数理建模基准与政策校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布变迁 需求引致质量创新 价格效应 市场规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收益分配权担保:制度原理和规范设计
17
作者 房绍坤 崔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基于成员身份取得的一项财产性权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系特定金额的债权,抽象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则属于具备基础法律关系的将来债权,不属于成员权的范畴。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 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基于成员身份取得的一项财产性权利,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具体和抽象之分。具体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系特定金额的债权,抽象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则属于具备基础法律关系的将来债权,不属于成员权的范畴。集体收益分配权具有财产性和可让与性,是适格的担保客体。基于物权法定原则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改革目标,集体收益分配权担保宜选择质押方式,并采登记生效主义,其设立无需经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也不受贷款用途的限制。就实现方式而言,质权人可以通过折价或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质权,也可以选择强制管理的方式收取集体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收益分配权 农民集体成员权 将来债权 债权质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债务与收入不平等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明阳 刘穷志 袁瀚坤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理论模型构建和传导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世界银行200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就公共债务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共债务增加显著提高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债务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受到固定资... 在理论模型构建和传导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世界银行2000—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就公共债务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共债务增加显著提高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债务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受到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教育支出的影响,在较高的固定资本增长率和教育支出占比的国家(地区),公共债务对收入不平等的不利影响减弱乃至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扭曲和税收征管强度强化了公共债务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正向关系。路径优化分析表明,财政透明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公共预算和金融监管质量等的提高显著弱化了金融扭曲和税收征管强度加剧情况下公共债务对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债务 收入分配 金融扭曲 税收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践审视与制度回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永兵 刘向敏 丁琳琳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应实践诉求是起点、平衡利益关系是关键、“先试点、再推广”是主要路径。从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关系视角,对尚未在制度层面得到认可的实践做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调整入市具有广泛适用性,要获得制度认... 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回应实践诉求是起点、平衡利益关系是关键、“先试点、再推广”是主要路径。从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关系视角,对尚未在制度层面得到认可的实践做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调整入市具有广泛适用性,要获得制度认可,需理顺调整入市与宅基地退出、耕地保护的关系;国家通过税收分享入市收益具有普遍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给出了可行办法,应加快推进制度出台;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宅受政府意愿、外部环境等因素制约,暂不具备全面推广条件;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入市引发的失地农户补偿尚未形成成熟经验,需继续探索。因此,应加快制度建设进程,推动成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力争形成更多能推广的改革成果;加强前期经验总结,统筹谋划择机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途径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问题审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麦收 高星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共14页
共同富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数字时代下新质生产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本文构建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我国各省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发现在2012—2022年间,我国新质生产力和共同... 共同富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数字时代下新质生产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本文构建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我国各省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发现在2012—2022年间,我国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各省份与各地区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地区间发展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理论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直接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与创业活跃度机制的间接效应,并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然而,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还面临着科技发展、劳动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夯实科技发展的制度保障,弥合科技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完善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优化教育培训体系与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市场化机制等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 产业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 数字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